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4.3美苏争霸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20世纪 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1953年 3月,斯大林逝世,美苏双方的关系开始出现微妙变化,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美苏争霸局面逐渐形成。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美苏争霸的主要原因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
2、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来做出判断。 20世纪 70年代美国主动与中国谋求对华的主要原因是 A加强中美友好的需要 B中美联合抗苏的需要 C促进中美合作的需要 D调整全球战略的需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于是美国调整与欧、日、中国的的关系,实行必要的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维持与苏联的均势,从实力出发,以谈判为手段,继续与苏展开争霸斗争。这些转变反映出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保住
3、已有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策略。故此题选 D项 考点: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点评: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及原因。 国家 50年代后期 60 年代初 60年代中期 70 年代末 80年代 美国 孤立、反对中国 原因:敌视社会主义,对新中国的发 展壮大感到恐惧 关系正常化 原因: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与中国关系时好时坏 原因:仍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苏联 苏中关系恶化 原因: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 对中国军事威胁,酿成边境冲突 原因:对外扩张 同中国改善关系 原因:全面收缩 主张通过对话谈判 “软化 ”苏联的美国总统是 A杜鲁门 B艾森豪威尔 C马歇尔 D肯
4、尼迪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1953年 3月,斯大林逝世,美苏双方的关系开始出现微妙变化。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逐步 “软化 ”苏联。赫鲁晓夫访美期间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举行会谈。双方表示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形成 “戴维营精神 ”,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艾森豪威尔总统对苏政策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于 A 1953年 B 1961年 C 1957年
5、D 1959年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苏联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国力,于 1957年 7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A.1953年、 B.1961年和 D.1959年,以上时间均不正确。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成功时间 点评:历史时间记忆的技巧。记忆时间也遵循着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规律,但实际教学中要严格地把两者区分开来是很困难的。具体学习中,更多的做法是揭示时间特征,组织记忆材料,激发记忆兴趣。一是揭示单 个时间数字的特点促进记忆;一是揭示不同时间之间相互关系特点促进记忆 美苏争霸格局形成与 20世纪
6、的 A 40年代初期 B 50年代初期 C 50年代后期 D 60年代初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 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时间 点评:记忆年代、时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历史的保证。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 (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 ),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相当部分同学感觉最头疼的又恰恰是历史年代的记忆,
7、他们大都觉得历史年代太多、太杂。历史事件的时间记忆方法是多样的,而且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我们在学习中能找出它们之间的相的联系与规律,并能灵活地运用这些联系与规律,去理解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就可以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促使美苏对外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与中国关 系如何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制定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美苏对外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应该是国家实力的变化。 A.与中国关系如何、 B.第三世界的兴起、 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以上三线都未看到本质
8、。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美苏攻守变化的原因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 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
9、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20世纪 60年代中期至 70年代末,美苏争霸的态势是 ( ) A势均力敌,处于僵持状态 B势均力敌,互取 “守势 ” C苏取攻势,美取 “守势 ” D美取攻势,苏取 “守势 ”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1969年 1月,尼克松入主白宫。鉴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他被迫改变对外政策,提出 “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 ”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 70年代初,苏联开始推行 “缓和 ”战略,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随着苏联实力的增强,在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此时美苏争霸中,苏取攻势,美取 “守势 ”。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 20世纪 6
10、0年代中期至 70年代末的美苏关系 点评:美苏争霸的概况 阶段 战略态势 原因 重大事件 50年代中-60年代初 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 赫氏推行与美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争夺世霸的政策 缓和 赫氏访美 紧张 第二次柏林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 60年代中-70年代末 苏攻美守 ,优势在苏 苏 : 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工业 推行积极进攻战略。 美 : 经济增长趋缓 越南战争泥潭 缓和: 1972年尼克松访苏 1975年欧安会召开 紧张: 1 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80年代 美攻苏守 ,优势在美 苏 : 经济困难 戈氏放弃争夺策略 美 : 经济复苏 里根采取强硬态度 美 : 里根主义 星球大战 苏 :
11、 从阿富汗撤军 放松对东欧控制 中苏关系正常化 第二次缓和中导条约 总结 美苏对峙互有攻守 争霸政策随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而变化 争霸重点在欧洲 二战后 “柏林墙 ”的出现体现了( ) A以美苏为首两大集团的对抗 B两种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的对抗 C德意志民族的分歧 D东西德国的正式分裂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东德与西德分别成立国家以后, 60年代左右大批东德居民越过边境跑到西德。这严重地威胁着民主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最后政治局秘密做出决定,要建立一座柏林墙来阻止外逃的浪潮。 “柏林墙 ” 东西分别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它的修建即把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隔
12、离开,它体现的是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故此题应选 B 项。 考点:柏林危机 点评: 50年代中 -6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特点与重要事件。 特点 缓和与紧张并存,以紧张为主 重大事件 缓和 1959.9 赫鲁晓夫首次访美 戴维营精神 紧张 美国 U-2飞机事件( 1960.5) 柏林墙事件( 1962.8) 古巴导弹危机 对 20世纪 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答案: B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20世纪
13、60年代初 70 年代末,美国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收缩 ,实行尼克松主义 “伙伴关系 ”“实力 ”和 “谈判 ”的方针 ,强调 “均势外交 ”,苏联方面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 “缓和 ”战略,此时苏攻美守;80年代 90年代初美攻苏守,苏最终解体,优势在美。故此题应选 B项。 考点: 20世纪 60-80年代的美苏关系 点评: 60s初 70s 末美苏的争霸政策 苏联 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略和麻痹西方的 “缓和 ”战略(目的:用 “缓和 ”来麻痹西方国家,为苏联赢得时间加强军事和经济实力),在亚非积极扩张 美国 战略进攻转入战略收缩 ,实行尼克松主义( “伙伴关系 ”“实力 ”和 “
14、谈判 ”的方针 ,强调 “均势外交 ”) 美国提出 “星球大战 ”计划从对苏 战略上看,最主要目的是: ( ) A在经济上拖垮苏联 B带动美国经济的发展 C取得军事上的优势,争取主动 D大幅度提高美国的核威慑力量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星球大战计划 ”的出台背景是在冷战后期,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和导弹破防能力。在此期况下,美国制定“星球大战计划 ”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拖垮。故此题应选 A项。 考点: “星球大战 ”计划的目的 点评:此题为程度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15、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处于次要地位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 “最主要 ”、 “最重要 ”、 “主要 ”、 “根本 ”等表示程度的副词或形容词。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题干与选项之间不是一种正、误关系或有、无关系,而是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 “最佳 ”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 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美国之所以决定同中国建交是出于 ( ) A调整对外战略政策的需要 B美本结束对越战争,从越南撤军 C帮助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D消除意识形态领域
16、里的分歧 答案: A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美国自身经济实力下降,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深陷越战泥潭不能自拔;在美苏争霸中面临苏联的严峻挑战,于是美国调整外交政策,谋求与中国谈话,共同制衡苏联。故此题应选 A项。 点评: 60s 初 70s 末美国政策调整的原因: 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欧共体、日本经济崛起的冲击; 1973 年 石油危机;陷入越战泥潭) 越战大大消耗国力,军事实力相对下降 为了保住霸权 苏联在战略武器上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 以下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评价是 ( ) A美苏关系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B战后美苏之间一直没有直接交战 C美苏之间的争夺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 D军
17、备竞赛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 A.美苏关系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B.战后美苏之间一直没有直接交战、 C.美苏之间的争夺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以上三项说法都是符合史实的, D.军备竞赛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的经济。故此题应选 D项。 考点:战后美苏关系 点评:此题为分析评价型选择题。此题型加强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 “是什么 ”,而着眼于 “为什么 ”,而且题干所展观的内容多是中学教材未出现的结论,往往以全新的结论(或表述)出现,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解法:回答这类
18、选择题时,主要的不是凭借历史知识,而是依靠正确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较高的史学理论水平。主要搞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要根据题干的结论,分析与史实的 内在联系,进行综合辨析,同时结合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初期,苏联在战略是弱于美国,表现在: A出兵阿富汗 B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C古巴导弹危机 D修筑 “柏林墙 ” 答案: C 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A.出兵阿富汗,说法错误 70年代末,出兵阿富汗; B.放松对东欧的控制,说法不符合史实, 80年代 90年代初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C.古巴导弹危机,符合要求; D.修筑 “柏林墙 ” 美国实际上承认苏美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
19、。故此题应选 C项。 考点:两极对峙的表现 点评: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初期美苏的争霸政策。 苏联 与美国平起平坐,苏美合作 ,共同主宰世界 主要通过缓和手段与美国争霸(与美国相比,苏联实力仍有差距) 美国 艾森豪威尔 “软化 ”政策和肯尼迪的 “和平战略 ” 实质:是在实力地位基础上灵活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特点: “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 ”; 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口号下,对社义国家进行 “和平演变 ”。 综合题 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允许我们的外交政策受苏联国内政策的影响,有人认为,为了 “帮助 ”戈尔巴乔夫在国内改革成功,我们必须在军备控制谈判中做 出让步,这种意见是
20、彻头彻尾的胡说。 尼克松 1999年 不战而胜 请回答: ( 1) 尼克松认为,美国在外交政策方面不能受苏联国内政策的影响,其根据是什么? ( 2)尼克松称对苏联的 “让步 ”主张是 “彻头彻尾的胡说 ”,其理由何在? 答案: ( 1)美国的外交政策主要是同苏联进行争霸斗争,所以,从根本上看是不受苏联国内政策影响的。 ( 2)在 20世纪 80年代,美国打算通过以高科技为核心的军备竞赛来拖跨苏联,所以美国绝不会 “让步 ”。 试题分析:第( 1)问,联系二战后美苏关系发展变化的史实可知,尼克松之所以说 “我们无 论如何都不能允许我们的外交政策受苏联国内政策的影响 ”是因为战后美国要称霸世界,苏
21、联是其障碍所以美国一贯坚持同苏联进行争霸斗争。第( 2)问,联系相关史实可知,在 20世纪 80年代,里根总统制定 “星球大战计划 ”打算通过以高科技为核心的军备竞赛来拖跨苏联,故美国绝不会 “让步 ” 考点: 80年代的美苏关系 点评:要注意总结美苏争霸留给我们的启示。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尤其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国际力量的对比,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和科技力量,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时,要注意发展综合国力。片面发展军事技术和 军事力量对比是难以持久的。 1990年苏联剧变前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许多民意测验机构在苏联进行的多次民意测验。结果表明:支持实行资本主义的人在 5%2
22、0%之间;高达 80%的人民都希望坚持社会主义。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说说你的看法和认识,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社会主义制度曾经使苏联空前强大,赢得了世界的尊重,给苏联带来过前所未有的荣耀和辉煌。不能因苏联的最终解体而否认前苏联的辉煌和一切。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有其优越的,但还不成熟,因此要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要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满足人民的社会生活需求。 试题分析:要注意从两个方面来看待,既要看到人们留恋苏联这一现象,又要看到苏联解体这一事实。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支持实行资本主义的人在5%20%之间;
23、高达 80%的人民都希望坚持社会主义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人们留恋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时期国力强大,苏联在国际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给各加盟国人民带来荣耀和自豪。但是毕竟苏联最终解体了,对于苏联的失败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充满曲折,要根据实 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考点:苏联解体 点评:此题为观点评述题。对观点进行判断然后论证。 题型特点:往往给出一段材料或一个人的观点,判断这个材料或这个人观点的正误; 解题技巧:注意三步骤,第一先判断,即明确对观点的态度,反对或同意,对或者错;第二如果同意材料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直接论证;如不同意材料观点,首先要批驳材料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第三分析对或错或片面性的本源,一般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理论的高度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