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boatfragile160 文档编号:338372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届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届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届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届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安徽合肥市高三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明帝京景物略载: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 ,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 ch)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 A起源于明朝中期 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清明时节祭祀自己的祖先的习俗是受宗法制的影响,所以本题答案:是 D受宗法制的影响。另外 ,清明时节祭祀自己的祖先的习俗当然不是起源于明朝中期,因为早在商周时期以经有了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也不是

2、受外来文化影响,这个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习俗当然也不是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迁就妥协,使大盗窃国,军阀攘权 革命无统治之威,人民乏制裁之力,再看那旧染污俗,丝毫未能触及。 ”为此, 20世纪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主张 A进行二次革命 B实行 “实业救国 ” C改造文化心理 D实施预备立宪 答案: C 试题分 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很快就开展了新文化运动,从学制度改变成学习西方文化,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来达到

3、改造文化心理的作用。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改造文化心理 阅读下图,分析中共党员成分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建党初期吸纳不同阶层人士 B北伐时期大力发动农民运动 C国共对峙时期开展土地革命 D大革命时期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该图是 1927-1928年中共党员成份变化一览表, 1927-1928年影响中共党员成份变化的因素只能是国共对峙时期开展土地革命,因为 1927-1928年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活动也就是开展了土地革命。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共党员

4、成分发生变化的原因 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 “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 实验 ”,其中 “回归理想的实验 ”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D斯大林模式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 “追随理想的实验 ”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梦想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面对现实的实验是指面对经济政治危机,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 “回归理想的实验 ”就是指斯大林实验了斯大林模式。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回

5、归理想的实验 下图反映的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淞沪会战 D平型关大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图片中有火车,但是火车道却不见了,只能选 A百团大战,因为百团大战的作战目标就是要毁掉火车道,破坏交通线。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百团大战 2010年 12月 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 问题的正确道路。文章指出: “要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这体现了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民族平等原则 C少数民族优先

6、发展的政策 D共同繁荣原则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 “要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 体现了共同繁荣的原则,历史原因造成了民族地区的贫穷落后,所以要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共同繁荣原则 中国政府认为:当今各国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处理相互关系必须寻求共赢,维护和做大共同利益。要始终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希望联合国说公道话、办公道事。中国将一如既往加强同联

7、合国合作,致力于同各国一道,推动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公平正义。与材料相符的中国新时期外交举措有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都是与材料相符的中国新时期外交举措。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8、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新时期外交举措 “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震动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 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 ”与此相符合的历史现象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 D亚太经合组织的运行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包括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的国际组织只能是世界贸易组织,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都不包括非洲。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9、的建立 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 亨廷顿在 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 “20世纪 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 ”作者旨在强调 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 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 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 ,就是说 明超级大国的争霸已经成为历史。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

10、文化的区别,说明文明冲突的存在。结合起来就是: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 2013年第 43届世界达沃斯经济论坛年会讨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拉加德说:“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危机时刻,经济发展具有传染性,往往会传染其他国家,不存在经济孤岛,也没有地方躲避。 ”国际社会为之应意识到 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全球化进程加快 金融危机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各 国在经济危机中不可能独善其身 当今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加剧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凡是含 均是错误的,因为全球化并不是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主导而是由 ”世界贸易组织 ”来主导的。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不存在经济孤岛 著名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写到,按照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变化速度,社会变迁可分为四种模式:渐进 性微变、突发性微变、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受外力影响)。按此辛亥革命和清末新政应分别属于 变迁 速度 模式 快变 II突发性微变 快变 慢变 I渐进性微变 慢变 变迁 形式 量变 变迁 形式 A创新性巨变、渐进性微变 B传导性巨变、突发性微变 C创新性巨变

12、、传导性巨变 D传导性巨变、渐进性微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辛亥革命是传导性巨变,因为辛亥革命是受外力影响,甲午战争败给日本后,孙中山就 走向了革命道路,常年流浪海外,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才模仿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所以辛亥革命深受外力的影响,是传导性巨变。而清末新政不过是临时性、突发性微变。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和清末新政 1904年,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 “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 ”,保护中国近海 “本国自主之权 ”。此后清政

13、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表明近代中国 收回了领海主权 加强了海军建设 提高了民众的海洋意识 维护了海洋权益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 收回了领海主权本身是错误的,近代中国是丧失了领海主权。 加强了海军建设材料根本没体现出来。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的确能提高了民众的海洋意识和维护海洋权益。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江海渔界全图 康有为曾说: “我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 乃惟重租税困辱之。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入口之税,此与各国

14、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 得不困。 ”据此,他认为应该 A大办民用工业 B提倡实业救国 C降低出口商税 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 “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入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就是说明中国的民族工业出口商税与外国相比较明显太高,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所以康有为认为应该降低出口商税 。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经济区 “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 ,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终始灞 海

15、鋈脬 迹慧焊淞 ,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 ”这段文字有可能出自下面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道乎!、上林乎?、巨丽也、荡荡乎、经营乎等等都是汉赋这种文学题材的显著风格、显著特点,所以本题的答案:是 C 。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汉赋的语言风格 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 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竣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 答案: D 试题

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窦娥含冤而死是人为造成的,而 “六月飞雪、楚州大旱 ”这是典型的自然现象,所以,元代杂剧窦娥冤的这种描写明显体现了儒家的天人感应,就是 “天 ”要制造一些自然灾害来警告人们。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儒家的天人感 应 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印刷业已使用活字技术 C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D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此图是唐都长安

17、东市局部示意图,通过此图不难发现, “市 ”是在专门的区域,划分得很清楚,所以能体现出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假如一个人死后没有遗嘱,也没继承人,就该在父系亲族中找一位最亲近的亲属作为继承人。如果没有任何亲属,遗产应交给他那一族的人。 ”该法律条款最早可能出自 A十二铜表法 B 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在本题中只有十二铜表法还保留着古代传统法律的一些传统的、陈旧的法律条文,所以该法律条款最早可能出自于

18、A十二铜表法。另外,而其它三部法律很明显都是近 现代的法律,都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十二铜表法明显不同。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材料体现了 A主权在民,提倡科学 B法律至上,轮番而治 C天赋人权,生而平等 D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启蒙运动的 指导思想、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理性主义,而和理性主义相吻合的只

19、有 “ D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所以本题答案:是 D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顾炎武认为: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据此,顾炎武强调的是 A社会教化 B经世致用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政通人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 不难发现, “夫子所以教人者 ”中的教就是教化的意思,经过夫子的教化后,才有了人伦、风俗、政事、国家,所以顾炎武强调的当然是 A社会教化。 考点:中国传统文

20、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社会教化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欧美国家工业化水平落后于中国 B中国 GDP世界领先 C中国处于世界市场中心 D美、日两国经济落后于其他各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 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本题是 1820年世界 GDP比例图,一定要牢牢抓住 1820年这个时间来进行做题。 1820年欧美国家开展工业革命,欧美国家工业化水平当然远远超过中国,处于世界市场中心应该是英国,美、日两国经济当然不落后于其他各国。 1820年世界 GDP比例中中国肯定很高,因为 GDP不过是是个经济总量。 考

21、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中国 GDP世界领先 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复兴与发展,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既有承继又有发展,可 以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代议制的核心是政府如何行使权力 B英国君主立宪制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C美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开创者 D代议制是对古代文明的安常守故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美国并不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开创者,英国才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开创者。代议制的核心不是政府如何行使权力而是公民如何行使权力。代议制当

22、然不是 =是对古代文明的安常守故而是既有承继又有发展。所以本题答案:只能选择 B英国君主立宪制既有 继承又有创新。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史学家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中认为英国在十八世纪失去了美洲,但是却在本土范围内创造了新美洲。 “创造了新美洲 ”指的是,英国 A建立了 “日不落帝国 ” B开展了工业革命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D实行了议会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 “创造了新美洲 ”指的是英国开展了工业

23、革命 ,开创了更广阔的市场。另外英国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当然也就是指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创造了新美洲 综合题 ( 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礼运 ( 1)材料一中孔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有哪些基本内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4、8分) 材料二 1933年东方杂志第 30卷第 1号以 “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 ”为题,开辟 “新年的梦想 ”专栏,刊出 142人的 244个 “梦想 ”。 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 78人,南京 17人,北平 12人,杭州 8人,广州 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 2人,徐州、西安,镇江、无锡、苏州、嘉兴、定县、峄县、青海、南洋、日本各 1人,未详 6人,就性别看,男性 138人, 女性 4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 39人,大学教授 38人、记者 12人、教育家 9人,艺术家 3人,学生 3人、律师 1人,官吏 12人,职员 4人、实业家 3人,银行家 2人,读者自发来稿 13人,未详 3人。

25、就梦想统计看, “社会主义大同世界 ”梦, “现代化国家 ”梦名列前茅。 ( 2)材料二反映了本次调查有何特点,并概述其意义。( 4分) 材料三 J里夫金在欧洲梦一书中认为: “美国梦 ”代表着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先进的物质进步和最丰富尤其是最平等的成功机会。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人 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欧洲梦 ”则不然,它强调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安定与和谐。 它所看重的并非是个人的物质积累,而是自我修养;并非是聚敛物质财富,而是精神的提升;并非是拓宽疆土,而是拓宽人

26、类的同情。 北京大学乐黛云美国梦 欧洲梦 中国梦 ( 3)指出材料三中 “美国梦 ”与 “欧洲梦 ”共同的思想根源并比较 “美国梦 ”与 “欧洲梦 ”的不同( 6分) (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产生不同 “梦想 ”的共同因素。( 2分) 答案:( 20分) ( 1)基本内 容:任人唯贤,大公无私;诚信和谐,安居乐业;保障健全,社会稳定。( 4分) 背景:社会经历剧烈的变革和动荡。( 2分)铁犁牛耕,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2分) ( 2)特点:地域分布广泛(地域分布不平衡);职业分类多;调查对象以男性居多;梦想具有趋同性。( 2分,任答 2点即可) 意义:在一定程度

27、上有助于了解当时中国人的思想动向,以及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2分) ( 3)共同的思想根源:人文主义,启蒙思想。( 2分) 不同: “美国梦 ”强调个人自由、个人奋斗、公平竞争。 “欧洲梦 ”更加关注可持续 发展、生活质量和相互依赖。( 4分) ( 4)经济、政治体制,历史文化传统,时代的变迁。( 2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 1)孔子向往的理想社会的基本内容从材料就可以总结出来,应该包括: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诚信和谐,安居乐业;保障健全,社会稳定。而至于其产生的背景一定要从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这个社会大变革时

28、代,同时也是社会大动荡时代来进行思考作答。既有经济因素铁犁牛耕,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开始瓦解。又有政治因素社会经历剧烈的变革和动荡,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 2)材料二反映的本次调查有的特点可以从地域分布、职业分类、调查对象、梦想内容四个角度进行分类概括。不难发现地域分布很广,职业分类很多、调查对象以男性为主、梦想内容大同小异。至于本次调查的意义是什么?主要是从目的是要了解当时中国人的思想动向和了解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两个角度来进行解答。所以本问的答案:可以概括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了解当时中国人的思想动向,以及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3) “美国梦 ”与 “欧洲梦 ”共同的思想根源,因

29、为美国没有什么思想解放运动,所以其实也就是回答欧洲的两次思 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所以此问的答案:是:共同的思想根源: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美国梦 ”与 “欧洲梦 ”的不同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找到答案: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 “欧洲梦 ”则不然,它强调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安定与和谐。 ( 4)为什么都有梦想?为什么梦想还会千差万别?不同国家有不同国家的梦想,这是因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的政治体制,并且还会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同时代也会有不同时代的梦想。本题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材料涉及到了不同时代 和不同的国家,所

30、以在回答时一定要从时代不同,国家的阶级属性不同,国家的经济政治体制不同来进行做题。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孔子向往的理想社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美国梦 欧洲梦 中国梦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城郡自古以来就是以政治军事为主要功能。先秦的城郡是侯国的都城,是独立的地方政治中心;秦以降,城郡改为地方政府的治所,是全国性行政系统的网点,或是重兵驻守的战略要地。 苏州能够兴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交通便利。 “无险可守 ”正显示此特点,苏州四通八达,任何交通工具皆可以长驱直

31、入。此一特色在隋炀帝修凿京杭大运河以后,变得格外突出。苏州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商业随运河交通而起飞。 苏州很早就有发达的手工业。明清时期,棉纺织业也在这一地区兴起,号称衣被天下。明中叶时,苏州东半城比户皆工织作,转贸四方。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推动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原因。( 4分) 材料二 1932年,安庆发布皖省第一个近代化城市建设规划安徽省会建设规划,内容包括城市 分区及功能、市政道路交通、供水与排水、供电系统、通讯设施、医疗机构分布等方面。其中的供水供电、通讯及医疗体系的规划,在古代城市规划中未曾有过,即便是城市分区及功能,也与古代城市规划截然不同。 沈葵科技在近

32、代安徽城镇变迁中的作用 (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新特征。( 4分) 材料三 日本工业化首先从政客和商人集中的大中城市出发 ,最后再逐步向外辐射到其周围地区 ,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分别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为核心的东京、大阪、名古屋大都市圈。尽管日本的大城市圈在其城市化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 地方小都市的功能也不能忽视。这些小都市都是包括一、二、三产业在内的综合经济体。在其形成及发展过程中 ,政府、企业及当地民众都十分重视发挥其综合功能 ,包括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及社会功能。 付恒杰日本城市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四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城市迅速膨胀,人口向东京等大城市集

33、中,加上工业化的影响,出现环境恶劣、人口过密、交通拥挤、效率降低等 “城市病 ”。为解决这些矛盾,东京将企业和居民向周围区域迁移扩散,形成了首都都市圈, 面积为 13138平方公里,占日本总面积的 3 5%,共有 3188万人, 占日本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除原有的中央区、千代田区作为 “都心 ”外,东京又陆续规划建设了新宿、池袋、涩谷等 7个 “副都心 ”。与京都、名古屋及东京老市中心不同,新都心打破日本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风格,克服 “城市病 ”的影响,引进国际化、现代化的理念和规划手法,初步展现出 21世纪现代化城市的框架。 百度文库 ( 3)依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城市化发展的因素。( 6分)综合

34、以上四则材料谈谈对中国新型城市化的启示。( 4分) 答案:( 18分) ( 1)原因:军事要地、政治中心,交通便利,工商业的发展。( 4分) ( 2)近代服务业的初步 建立,城镇功能的扩展。( 4分) ( 3)因素: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推动; 发挥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小城市与大城市互补联动 ;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6分) 启示:政府充分发挥有效职能;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4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推动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原因 ”就是

35、要从材料一去提炼答案: , 可以在材料中围绕着军事要地、政治中心,交通便利,工商业的发展四个 角度展开适当的论述。例如,苏州能够兴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交通便利,就可以总结出交通是否便利也会影响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再例如,州很早就有发达的手工业。明清时期,棉纺织业也在这一地区兴起,号称衣被天下。明中叶时,苏州东半城比户皆工织作,转贸四方,就可以总结出工商业的发展也会影响我国古代城市发展。 (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的新特征就是要从材料二中去提炼答案:,可以从近代服务业的初步建立和城镇功能的增多两个角度去概括答案:,例如,市政道路交通、供水与排水、供电系统、通讯设施、医疗机构分布等方面就

36、属于 “近 代服务业的初步建立 ”。再例如,即便是城市分区及功能,也与古代城市规划截然不同就属于城镇功能的增多。 ( 3)材料中的 “加上工业化的影响 ”可以提炼出答案: “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推动 ”; . 东京将企业和居民向周围区域迁移扩散,形成了 “首都都市圈 ”, 可以提炼出答案:发挥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小城市与大城市互补联动。 . “东京 ”又陆续规划建设了新宿、池袋、涩谷等 7个 “副都心 ”. 可以提炼出答案: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当然,日本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可以对中国新型城市化带来很多的启 示。例如政府可以充分发挥有效职能。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古代城市发展

37、的原因;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日本城市化发展的因素 ( 18分)教育是发展之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 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 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 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 。 由是大化,蜀

38、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 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汉书 循吏传 (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文翁发展教育的举措及贡献。( 6分) 材料二 洋务运动期间,船政大臣黎兆棠认为: “方今时势为古今一大变局,泰西创设机器以来,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自立。而机器之用,具有至理,必须考究于平日,若临时猝办,即无及矣。故当今急务,以开学馆、培人才为最 ”, “洋人制造确有精理,不从学堂出者只能步其后尘,不能独出奇异,则西学馆之设自不可少 ”。 摘自杨益茂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 ( 2)黎兆棠的主张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哪些的影响。( 4分) 材料三 过去十年,从

39、全球范围来说,教育领域取得了进步,但在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受贫困、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失学人数仍然居高不下 女童占大多数 2015年,教育达到千年发展目标前景堪忧。(备注:在 2000年的联合国特别会议上 ,与会各国元首共同制定了在 2015年实现减贫、健康、教育等领域的七大发展目标,被称做千年发展目标,其中第二项目标是到 2015年所有国家的儿童都能接受完整的小学教育,第三项目标是在教育领域实现男女平等。) 大会认为,造成目前这种不理想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穷国缺少资金外,冲突和金融危机是两个最主要因素。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会议决议( 2011年 7月

40、4日、日内瓦) ( 3)依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教育发展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8分) 答案:( 20分)( 1)举措: 创办学校,鼓励学习,参与社会实践,重视师资。( 2分)贡献:促进了蜀地教育文化的发展;推动汉代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 4分)影响: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4分)( 3)存在主要问题:教育发展地区不均衡,男女不平等。( 4分)建议:加大教育投入;关注女童;提高师资力量;培养创新人才,进行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4分)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

41、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 1)文翁发展教育的举措从材料中很容易概括出:要办学校,要鼓励 学习,学生要经常参与社会实践,还应该重视师资力量。都是很进步的教育举措。 “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足以说明文翁发展教育贡献是促进了蜀地教育文化的发展。而 “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 ”足以说明文翁发展教育贡献是推动汉代地方教育系统的建立。 ( 2)黎兆棠是洋务运动期间的船政大臣,他的主张是 “故当今急务,以开学馆、培人才为最 ”, “洋人制造确有精理,不从学堂出者只能步其后尘,不能独出奇异,则西学馆之设自不可少 ”。意思就是洋务运动要办的是新式学堂,培养的是新式人才,在客观上却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其实,洋 务运动就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 3)当今世界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能找到: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也就是教育发展地区不均衡。失学人数仍然居高不下 女童占大多数也就是教育中的 “男女不平等 ”问题。 至于建议应该包括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关注女童、提高师资力量;培养创新人才,进行教育改革、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教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