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北邯郸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33940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河北邯郸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北邯郸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北邯郸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北邯郸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河北邯郸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河北邯郸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 “尊王 ”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 “内华夏 ”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 “崇礼 ”为中心的文化一统。这表明大一统源于 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 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 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题干中的大一统理论 “ 尊王 ”、 “内华夏 ”、 “崇礼 ”与西周、春秋以来的史实密切相关。 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1948年到 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

2、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 “被承认 ”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 A “求同存异 ” B “一边倒 ” C “另起炉灶 ”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 ”目的在于赢得世界的认可和支持, “双向承认 ”意味着新中国不是盲目地一味去获得承认,而是重新审视双方的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废除过去屈辱的、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与 “另起炉灶 ”的含义相符,故 C 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欧

3、洲不再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自 19 世纪以来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和对世界的支配地位受到了真正的挑战和动摇。这一变化始于 A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B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D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战使欧洲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欧洲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二战后完全丧失。一战激化了俄国内部矛盾,1917年发生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B项符合要求。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影响 1935年 12月 6日,中共中央关于改变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加紧反对富农是不适当的,对于富农只取消其封建

4、式剥削的部分,不没收其经营的土地、商业和财产, 并应保障其扩大生产和发展工商业的自由。这一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 B扩大全民族抗战的群众基础 C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D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中国调整革命主要任务,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对富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目的存在扩大抗战的群众基础, B项正确。 1935年 12月,中央红军已完成长征,到达陕北, AC 两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 命 抗日战争 严复晚年给门生的信中说

5、:不佞垂老,亲见脂那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 “利己杀人,寡廉鲜耻 ”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大地,泽被寰区。这表明严复 A认清了工业文明的本质 B发展了进化论思想 C肯定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D否定民主政治实践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知识的能力。 “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 ”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战争的残酷和帝国主义的争夺中,严复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弊端 利己杀人,寡廉鲜耻,但并非意味着工业文明的本质不好, A 项错误;对应西方文明,严复看到了孔孟之道的可贵之处,肯定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C项正确。 考点:思想解放

6、的潮流 维新思想 严复 读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 15001900 年)示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英国国民生产总值领先世界 B英国在世界市场中一直居主导地位 C工业发展 是英国增长的动力 D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只能反映英国自身的情况,不能表明其世界地位, AB两项错误;从图中看, 1500-1800年, 300年的时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一倍多一些,增长速度较缓慢; 1800-1900年, 100年的时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 3倍多,增长速度迅速,分析其原因,在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C项

7、正确, D项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托马 斯 杰斐逊指出: “世界上每一个政府中都有人类弱点的痕迹,都有腐败蜕化的苗子 一个政府如果仅仅是委托给人民的统治者,必然会蜕化变质。 ”他强调了 A腐败是政府的天性 B权力制衡的必要性 C政府主权归属人民 D实行代议制的局限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都有腐败蜕化的苗子 必然会蜕化变质 ”说明了防止腐败蜕化的必要性,要防止权力腐败和滥用,西方主张以权力制约权力, B项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

8、1433年,(明朝)皇帝突然下诏终止远航,在东南亚海域留下了权力真空区。随后进驻这一海域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事件是 A日本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B阿拉伯人恢复印度洋上的传统优势 C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岛 D葡萄牙建立包括印度洋的海上霸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5世纪,葡萄牙建立起海上霸权,殖民扩张一方面加快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D项正确。日本倭寇骚扰中国沿海,并不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A项错误; B项不符合题目中的东南亚海域;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岛,与题干时间不符, C项错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9、形成与发展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古罗马政治家、法律思想家西塞罗认为, “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对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分。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 ”这表明 A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B罗马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律 C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立法的标准和共同本质是正义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原则和理念,而不是具体的组成部分, C项错误。 AB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分 ”、 “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 ”正是维护正义的原

10、则和标准。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原则 中国早期人文主义的形成,多数学者认为在晚明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A对传统专制主义的批判 B传统自然科技发展到顶峰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判断早期人文主义在晚明形成的依据,即晚明早期人文主义形成的表现, A项符合要求。 CD两项是晚明时期人文主义形成的原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背景和表现 宋朝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这一做法 A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削

11、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D造成了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权力改归到县、再到州、监司,最后到朝廷,这反映出在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结果是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A项正确。宋代设转运使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B项错误;宋代人浮于事的原因在于分化事权,实行一职多官,材料无法体现,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钱穆认为,唐代中央的监察官变成了地方行政官,这是一大缺点。钱穆针对的是 A刺史 B三省长官 C御史台 D总督巡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 取信息和

1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钱穆针对的是唐代中央的监察官,刺史是汉代地方监察官员,总督巡抚是明清时期的地方军政长官,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监察制度 综合题 (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规定,国民政府正式收复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省管辖。 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西南沙群岛并派海军赴南海诸岛立碑、测绘地图、厘定岛屿滩礁名称, 12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南海中属于中国领土的四个群岛及其附属岛、礁名称。 1947年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讨论并批准了“加紧建设西南沙群岛力保主权而固国防 ”的提案,并进行实质性的筹划。

13、摘编自黄俊凌 20世纪 50年代台湾当局维护南沙群岛主权的斗争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提出 “共同开发 ”的构想,是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新思路的雏形。 1988年关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备忘录称: “中国主张将南沙群岛问题暂时搁置一下,将来商量解决 ”。 90年代,中国领导人在访问南海周边国家时,多次阐明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 199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此后又批准了公约,宣布了中国大陆领 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发布了领海基点。 1998年中国颁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国有了覆盖所有管辖海域的基本法律。 19871996 年,先后对南海海域进行油气物探调查。

14、 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准进行南海海域勘探。 摘编自郭渊 20世纪 90年代南海地缘形势与中国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海海域采取的措施。( 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针对南海问题的新举措及其国际意义。( 9分) 答案: ( 1)恢复行使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加强对南沙群岛的管辖;进行国防和经济建设。( 6分) ( 2)举措: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加强海洋立法;进行经济开发。( 6分) 意义:有利于区域稳定和世界和平;为解决邻国领土争端提供了新原则。(答出一点 2分,答出 2点得 3分,) 试题分析: ( 1)措施可

15、概括材料一逐句概括。 “国民政府正式收复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省管辖 ”可概括为恢复行使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西南沙群岛并派海军赴南海诸岛立碑、测绘地图、厘定岛屿滩礁名称 ”可概括为加强对南沙群岛的管辖; “加紧建设西南沙群岛力保主权而固国防 ”可概括为国防 和经济建设。 ( 2)新举措据材料二中 “多次阐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概括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从 “199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 “1998年中国颁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 “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准进行南海海域勘探 ”等信息概括为加强海洋立法,进行经济开发。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16、 ”的方针,有利于区域稳定和世界和平,同时为解决邻国领土争端提供了新原则。 考点: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南海问题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之役,汲汲于制定临时约法,以为可以为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其反。论者见临时约法施行之后,不能有益于民国,甚至并临时约法之本身效力,亦已消失无余,则纷纷然议临时约法之未善,且斤斤然从事于宪法之制定,以为藉此可以救临时约法之穷。曾不知症结所在,非由于临时约法之未善,乃由于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而即入于宪政。(备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用兵力以扫除国内之障碍,

17、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直到一省完全底定之日,则为训政开始之时,而军政停止之日。训政时期:国民政 府派训练有素人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实现民选,兴办实业。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时期。宪政时期:制定宪法,结束党治,施行宪政,主权在民,全国有过半省份自治完成时即制定宪法。) 摘编自 1924年民主建国大纲宣言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主建国的设想及其历史意义。( 9分) (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难以直接实施宪政的原因。( 6分) 答案: ( 1)设想:把民主建国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 3分) 意义:顺应了时代背景和革命

18、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孙中山自身思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结果;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 。( 6分) ( 2)国家尚未统一;民智尚未开化;自治民选尚未实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 ( 1)孙中山民主建国的设想依据材料概括,从材料中 “非由于临时约法之未善,乃由于未经军政、训政两时期,而即入于宪政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其设想是把民主建国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历史意义可从顺应革命形势的发展、推动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以及孙中山自身思想的发展等角度 来分析。 ( 2)本小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近代重大史实的背景和原因可结合时代特征从政治、经

19、济、思想等角度来思考。政治上,国家尚未统一,自治民选尚未实现;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思想上,民智尚未开化。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在同治三年( 1864 年)说: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而在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于是,洋务派在 “求富 ”的口号下,从 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等一系列民用企业。 材料二 光绪元年( 1875

20、年)福建按察使郭嵩焘在条议海防事宜中说:“窃谓造船、制器,当师洋人之所利以利民,其法在令沿海商人广开机器局。近天津招商局(指李鸿章主办的轮船招商局 引者)亦略得此意,然其法在招致商人,而商人与官积不相信,多怀疑不敢应,固不如使商人自制之情得而理顺也 ”。又说: “窃谓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 ”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 战争到五四运动 (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李鸿章和郭嵩焘主张的异同。( 10分) (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郭嵩焘主张的实质。( 5分) 答案: ( 1)相同:都主张学习西方。 不同:李认为西方富强之本在于制器;在民用工业上采用官督商办等形式。郭认为西方富强之

21、本在于政治制度;反对官督商办,主张商人自由经营。( 10 分) ( 2)实质:发展私营经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5分) 试题分析: ( 1)依据材料比较异同,应该先分析相对短小、易懂、简单的材料一,再对比材料二。材料一反映出李鸿章认为西方富强之本在于军事科技和制器, 以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创办民用工业;与此对比,材料二中郭嵩焘认为西方富强之本在于政治制度,在民用工业方面,反对官督商办,主张商人自由经营。 ( 2)郭嵩焘主张的实质从材料二中 “师洋人之所利以利民,其法在令沿海商人广开机器局 ”、 “不如使商人自制之情得而理顺也 ”、 “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 ”等信息,结合

22、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发展私营经济,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 近代亚洲改革 洋务运动(课标外);思想解放的潮流 洋务思想 李鸿章;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 ( 12分)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学者对 18世纪中国评价的分歧有两种观点影响最大:一种观点以黄宗智为代表,他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以江南最为典型)由于人口压力而导致资源紧张,只能依靠不断地增加生产要素来提高产量,由此而得出了 “没有发展的增长 ”的著名论断。另一种观点以彭慕兰为代表,他认为在 18世纪(含 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不仅没有任何明显的内生优势,而且在许多方面要落后于

23、中国; 18世纪末 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才开始 “大分流 ”,此后差距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使土地的制约解除和英国 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蒸气为动力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摘编自仲伟民学术界对前近代中国研究的分歧 以彭慕兰、黄宗智的观点为中心 评论材料中关于前近代中国研究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评分说明:提炼并明确表达观点 3分,能至少从三个角度史论结合论证观点 9分,只表述观点而不作论证不给分。 参考答案:示例 1:我同意明清时期 “没有发展的增长 ”论断。理由:明清时期社会长期稳定,人口增长迅速,土地等资源日益紧张;

24、明清时期传统农业经济虽有发展,但单位面积产量 提高有限;新增粮食大多被新增人口消耗,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积累。 参考答案:示例 2:我不认同明清时期 “没有发展的增长 ”论断。理由: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中国开始出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参考答案:示例 3:我认为 18世纪西方在许多方面落后于中国。理由: 18世纪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综合国力强盛;以传统科技为代表的文化发达,领先世界。 参考答案:示例 4:我认为 18世纪中国已经落后于西 方。理由:中国封建制度渐

25、趋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英法美初步确立;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方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工业革命;中国实行文化专制,西方启蒙运动发展到顶峰;从社会发展趋势看,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参考答案:示例 5:我同意 18世纪末 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开始 “大分流 ”。理由:18世纪末 19世纪初,中国依然在封建大道上徘徊,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殖民地的开拓扩大了资本主义活动范围,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向大西洋两侧扩展;西方科学革命和政治革命蓬勃发展,近代社会逐步建立。 如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同等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观点评析类题型。首先,从材料中归纳出一个观点并表明自己的态度;其次结合史实多角度来

26、进行论证,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来分析;最后要适当进行总结。题目中 “前近代 ”即近代前夕。材料中有有关观点有 3个:明清时期是 “没有发展的增长 ”; 18世纪西方在许多方面落后于中国; 18世纪末 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开始 “大分流 ”。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理由较充分的一个观点论述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

27、,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 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 摘自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中国的家族社会有着古老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并且强调家庭和宗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清末最后 十年里,这一基础摇摇欲坠。儒家思想中诸如家庭忠义、孝道、贞节、三纲五常等观念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能剥夺的权利。年轻一代的中

28、国人开始宣布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并把儒家教导的各种合理关系,斥之为过时的和封建的,家长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战。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82年 -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 %) 年份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合 计 100 100 100 100 一人户 11 85 8 46 12 12 14 13 二人户 12 43 14 27 23 51 28 67 三人户 20 67 33 5 39 58 37 57 四人户 23 22 24 1 14 31 11 11 五人及五人以上户 31 83 19 67 10 48 8 52 江苏省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

29、口、家庭结构的变迁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家庭的基本特征。( 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家庭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12 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家庭的发展特点及其折射的社会趋势。( 7分) 答案: ( 1)以血缘为基础世代同居;共同劳动,财产共享;家庭关系和睦。( 6分) ( 2)变化:传统家庭价值观念逐渐被替代;个人(公民)意识增强;家长制受到挑战。( 6分) 原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动;西方价值观的冲击。( 6分) ( 3)特点: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小家庭式样愈益多样化。( 4分) 趋势:城镇化(或城市化);工业

30、化(或现代化)。( 3分,答出其中一点 2分) 试题分析: ( 1)本小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一逐句概括即可。 “六世同居 ”、“五代同居 ”可概括为以血缘为基础世代同居; “饮食一道,财产共有 ”、 “ 也同耕共食 ” 可概括为财产共享,共同劳动; “不分彼此 ”、 “不曾折箸争吵过 ” 可概括为家庭关系和睦。 ( 2)第一小问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概括。 “已被西方思想中的个人主义、自由思想和男女平等观念代替 ”、 “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更是社会、国家的一员,而且个人拥有即使是家庭中的长者也不能剥夺的权利 ”和“家长的全能地位受到了挑战 ”的信息可归纳出传统家庭价

31、值观念逐渐被 替代、公民意识增强、家长制受到挑战。原因结合晚清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来分析即可。 ( 3)本小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表格中家庭户规模的构成的比例数据可直接归纳出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小家庭式样愈益多样化。第二小问,趋势结合当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来思考,可归纳出城镇化、现代化。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戴高乐生平经历简表(部分) 时 间 主 要 活 动 1940年 6月 创建并领导自由法国政府(法兰西民族委员会

32、) 抗击德国的侵略。 1958年 调整第四共和国外交政策,贯彻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独立外交路线,强调 “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要求法国取代美国在欧洲的地位,法国处于中心和领导地位,法兰西民族习惯于做欧洲的巨人,被称为 “戴高乐主义 ”。 1959年 宣布就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宣布阿尔及利亚人民享有自决权;为履行 1957年罗马条约的承诺,进行财政改革,取消关税壁垒,使法国的产品面向欧洲的竞争市场。 1960年 法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核国家。 1962年 提出采用普选方式直接选举共和国总统;为巩固欧洲经济共同体,他采取了共同农业政策。 1964年 戴高乐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到拉

33、丁美洲国家进行访问。 1966年 在柬埔寨金边发表讲话时,抨击了美国在越南的政策。戴高乐还注重同苏联及其卫星国发展友好关系,以建立 “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的大欧洲 ”体系,前往苏联开始了他的 “缓和紧张局势,进而达成谅解,最后进行合作 ”的外交政策。 1967年 7月 他发出 “自由的魁北克万岁 ”的口号,强调了维护法国在北美的历史角色,同时表达对帝国主义的反对。 1968年 访问波兰。 (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戴高乐的历史贡献。( 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后戴高乐时期的外交政策。( 7分) 答案: ( 1)政治:改变总统选举方式,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经济:恢复发展

34、国民经济,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 外交:反对美国控制,改善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军事: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击德国的侵略。( 8分) ( 2)戴高乐时期的外交政策扩大了法国 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使法国重新成为欧洲大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4分)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兰西民族主义的排外性和扩张性。( 3分) 试题分析: ( 1)戴高乐的历史贡献可依据材料信息,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角度归纳。 “提出采用普选方式直接选举共和国总统 ”即政治上,改变总统选举方式,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进行财政改革,取消关税壁垒,使法国的产品面向欧洲的竞争市场 ”即恢复发展

35、国民经济,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外交方面从材料中 “调整第四共和国外交政策,贯彻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独立外交路线,要求法国取代美 国在欧洲的地位 ”、 “戴高乐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到拉丁美洲国家进行访问 ”、 “戴高乐还注重同苏联及其卫星国发展友好关系 ”等信息概括为反对美国控制,改善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军事方面从材料中 “创建并领导自由法国政府(法兰西民族委员会) 抗击德国的侵略 ”概括为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击德国的侵略。 ( 2)评价戴高乐时期的外交政策要注意全面辩证的看待。从目的上分析,戴高乐时期的外交政策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扩大了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使法国重新成为欧洲大国。另一方面, “法国处于中心和领导地位, 法兰西民族习惯于做欧洲的巨人 ”、 “ 他发出自由的魁北克万岁的口号,强调了维护法国在北美的历史角色 ”等信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外交政策的排外性和扩张性。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现代政治风云人物 戴高乐(课标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法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