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outsidejudge265 文档编号:339871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4届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4届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4届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4届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浙江省平阳县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 “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 ”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等内容,成为联结海内外钱氏宗亲的桥梁和纽带。浙江临安钱氏重视修订族谱,说明 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 弘扬传统美德是社会的需要 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 传统小农经济孕育了强烈的家庭观念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 “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 ”、 “族谱 ”看出这是对家庭,对宗族的重视、尊敬、爱慕,属于宗法制,是一种需要宣扬的美德。文中无法看到关于分封制的任何内容,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

2、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与史实不符,不是全体雅典人都能 参与国家管理,妇女、奴隶、外邦人等则被排除在公民之外, 公民大会决策的 “公正无私 ”不是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结果。故选 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抽签选举、轮番而治。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 “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 ”并认为 “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

3、惊人的技艺 ”。他评价的是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键句是 “顺利地在旧瓶装进了新洒、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 ”。英国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依然是最高统治者,但权力被限制,是君主立宪制体现;君主立宪制是英国的政治体制,在保留原来的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制度创新,故选 A。 B项错误,美国是一个全新的国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体制; C项错误,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意味着抛弃了君主制; D项错误,并非 “宪法方面的胜利 ”。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

4、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下列事件与右图邮票中的人物无直接联系的是 A领导武装起义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发表四月提纲,提出革命的任务 C领导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D起草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本史实的能力,考查的是列宁的革命活动。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没有领导二月革命,故选 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出的欧洲援助计划被丘吉尔誉为 “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也有人说 “马歇尔计划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对 “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最正确的理解是 A该

5、计划的长远目的是控制欧洲国家 B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 C其深刻的政治意图在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遏制共产主义 D极力遏制和打击高涨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对,该计划的长远目的是遏制社会主义; B不对,马歇尔计划相对比较隐蔽,赤裸裸地公开干涉他国内政的是杜鲁门主义; D不对,马歇尔计划为 “冷战 ”的重要举措,主要目的不是极力遏制和打击高涨的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因此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 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马歇尔计划。 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宗法制的解体 C社会

6、人口的增加 D铁器牛耕开始使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等生产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农民个体生产的积极性,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小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 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明万历年间 “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百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流动人口众多 制瓷业发达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了明中后期景德镇雇佣大量社会流民充当制瓷工人,由此可见

7、当时制瓷业发达,所以材料包含的历史信息 项均正确, 材料中并未体现,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制瓷业的发展 。 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有 产生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企业都分布在长江流域 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建立的,所以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一开始就受到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实力的双重压迫,发展缓慢,因此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不是由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而是受到了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第一次世界

8、 大战期间,由于列强的侵略放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黄金时代;所以选 B。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与特征。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 “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社会环境未根本变化 C地区分布不平衡 D近代军阀割据混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战期间,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的 “短暂的春天 ”,但发展中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可这并不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受阻的主要原

9、因,最根本的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因此,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下去,故 AC 项排除, D项正确。 D项说法与一战期的时代特征不符。正确选项为 D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原因。 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乡居民都要凭票购 买棉布 (见右图 )。 1983年 12月 1 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曾长期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上述政策的变化表明 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变 政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

10、经建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进入 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故 错误; “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 ”是我国走向市场的一种手段,可以说明 正确,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间。 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 “世纪梦 ”。上世纪 90年代,这个 “梦 ”仅用 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现象出现原因

11、的认识,解题关键是把握时间,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 20世纪 90年代 仅用 3年时间,据此推测其主要原因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以来,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的结果。 下图服饰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中服饰 是存在于清朝, 则是在民国时期, 则是在文革时期, 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应该选择 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服饰的变化。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 17世纪,英国 “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

12、入口处 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 “抢占了先机 ”和 “傲视全球 ”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新航路的开辟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A 项明显错误。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虽然扩大英国海外市场,但它主要是排挤了荷 兰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危及荷兰的海上利益。 B也不符合题意,题干关键词之一是 “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 ”,这一历史转变是指英国社会制度的转变,英国最先通过

13、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后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了最发达的工业国,这才有了傲视全球的基础。 C项符合题意。17世纪下半叶,英、法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矛盾渐趋尖锐,英国发动了对法国的战争, 1763年英国取得 “七年战争 ”的胜利。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这是 18世纪了, D项也不符合题意。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 石油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和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 A内燃机

14、的发明和使用 B飞机、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化学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D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答案: A 试题分析: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得汽油和柴油的需求量大增,石油作为汽油和柴油的主要原料当然成为重要的能源来源,而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故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某出版社发行了一套反映新中国外交历程的纪念光盘,共 12集,每一集都有标题,其中反映 20世纪 70年代中国外交状况的一组标题是 A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抵制逆流、分道扬镳 D越过惊涛、世纪风采、播种友谊

15、 答案: A 试题分析: 20世纪 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首先是 “扬眉吐气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再是 “跨洋握手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再是 “冰 释雪融 ”,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故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16、届全体会议 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 A 试题分析:建国前夕邀请宋庆龄参加这次大会,目的应该是为筹备新中国而讨论相关事宜,所以应该是政治协商会议,这体现了会议具有广泛的民主性,故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新华社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 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C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

17、考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答案: C 试题分析: “日出东方 ”指建党, 1921 年; “星火燎原 ”指工农武装割据,形成于1927 年; “力挽狂澜 ”指遵义会议,召开于 1935 年; “灯塔指引 ”指抗战时党中央指挥中心延安,全面抗战时期时间为 1937 年至 1945年; “进京赶考 ”指解放战争的即将胜利,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去北京,是在 1949 年。故 C 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 “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 。这

18、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 ”说明了贾母在处理事情时依据的标准是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以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作为继承财产和权利的核心依据是宗法制的最突出特征,答案:选 C, A B两项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 D项说法正确,但仅仅是问题的现象而非本质。 考点:古 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学者在具体考证秦朝设郡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方面的资料,其中相对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学家

19、的论文 D秦简的记述 答案: D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实际是考查学生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在收集、使用资料这一点上,应该是最直接的文物最有说服力。分析选项,民间传说可信度是最差的。汉书和史学家论文也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只有 D项最客观、最原始、最直接,也最可信。所以答案:为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钱穆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包括汉、唐两个时期的有关情况, A、 B项只分别说了一个方面,故不选。由 “首长制到

20、委员制 ”,看起来宰相数量逐渐增加,但这只是表象,题目要求说出反映的实质问题,故应该思考为什么宰相数量逐渐增加?这种增加意味着什么?由此可以推断出是皇权在不断加强。因此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 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皇权与相权。 某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这种制度是指 A汉代内外朝制度 B唐代三省制度 C明代的内阁制度 D清朝的军机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内阁中权力最大者是内阁首辅,相当于过去的丞相或宰相,即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但内阁首辅虽然相当于宰相,却并没有以前朝代宰相的权力,并不能对皇帝形成制约,只是

21、皇帝的高级顾问,此即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这时的首辅虽然不具备前代宰相的权力,不能制约皇帝,事情的 最后裁决权在皇帝手中,但其所作的事情却与前代的宰相大同小异。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内阁制。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 “(它)就是一个 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 ”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行省字面意思是行动的中书省,是代表中央管理地方的机构,即中央的派出机构。故选 D。 A项错误,分封制是地方的管理者享有本地的

22、世袭领地; BC 项均明显错误,地方有相应的权力,郡县长官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首长。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元朝行省制。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 “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 “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西方列强获得这种特权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占领中国城市的某一地区,这些地区相当于 “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被 视为外国领土,中国政府不敢轻易干涉租界内部事务。 “在那里,中国的

23、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 ”,即拥有领事裁判权。据此可以判断,这些 “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是租界。这些侵略权益的取得是在鸦片战争后。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最准确的说法是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势力深入,国家主权丧失 D我国丧失部分国家主权并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份 答案: D 试题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确理解为:不完全的或者是部分的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半殖民地是部分而不是完全

24、丧失国家主权;半封建是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从社会发展形态而言,中国半殖民地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则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深刻内涵;等等。据此可以知道 D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 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有人认为: “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 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这反映出: 三民主义基本符

25、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它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推翻了清朝及君主专制制度。另一方面,孙中山本人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机,能够投身于革命事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也反映了他不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 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革命派弘扬民主 民主政治得以

26、实现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与辛 亥革命相联系,图 1中旗帜中是 “民权 ”,标题是 “望风而起 ”,辛亥革命爆发后各地纷纷响应,然而立宪派、封建旧官僚也混入革命中,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图 2中 “共和 ”在孤岛上,周围波涛凶涌,则形象地反映了这一现象。 说法错误。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对该漫画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民众团结的重要性 B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 C褒扬了爱国学生的先锋队作用 D反映了五四运动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

27、民气一致之效果画民众齐力吹气,把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吹了个四脚朝天,表达了对万众一心所形成的力量的赞扬。画面中没法体现 C,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打敌人 ”。这首旋律优美、脍炙人口的歌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红军是国共对峙时期的人民军队的称呼, “我编斗笠送红军 ”说明了此时是国共对峙时期。 A时期为国民革命军, C时期为八路军, D时期为解放军。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

28、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 20世纪 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如下 :“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 ” 国共两党拜祭黄帝陵发生在 A九一八事变前 B一二八事变前 C华北事变前 D七七事变前 答案: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历史纪年方法,题目中的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采用的是中华民国纪年,中华民国元年是 1912年,据此推算,这一历史时间是指 1936年,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国共关系。 电视剧中国兄弟连讲述了:一次战役后国民

29、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 两支 “友军 ”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此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 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地区 B七七事变后的华北地区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的西北 地区 D七 七事变后的江南地区 答案: D 试题分析:上述情况反映的是国民党军与新四军联合抗日,这样的场景应该发生在七七事变之后,因为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而在此之后中共军队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新四军。 综合题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30、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是否健康的关键所在,是良好的社会制度规范与政治环境的保障,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也是民主与法制建立、发展、完善的演变过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体现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 2分)图三和图四体现所在国家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 2分) ( 2)图一中国古代和图四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2分)其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2分 FF09 ( 3)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五 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对图二哪一机构的继承和发展 都体现了什么原则 本质上有何不同 ( 4分) 材料二: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

31、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是直接民主,与我们今天的代议制民主不同。 古代社会是建立在私有基础上的奴隶制社会。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三: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在现 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人民版历史 必修一 ( 4)根据材料二

32、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主形式上的不同。( 2分) ( 5)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欧美代议制有什么本质区别?( 4分) 答案: ( 1)图一体现的是专制(或集权)的决策方式,图二体现的是民主的决策方式。(2分 ) 政治制度:图三: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图四: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2分 ) ( 2)形式上的共性:权力的制约。 (2分 )本质区别:美国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 (1分 )而中国的三省六部制则体现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 (1分 ) ( 3)机构:五百人议事会。 (1分 )体现的原则:主权在民的原则。

33、(1分 ) 本质不同:图二只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 (或奴隶主阶级民主专政 );图五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民主的广泛性 (或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 )。 (2分 ) (4) 民主形式:古希腊的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的间接民主; (2分 ) ( 5) 经济基础不同 :人大制度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欧美代议制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2分 ) 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人大制度由全国人民行使权力;,欧美代议制由资产阶级行使权力 ,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2分 ) 试题分析:( 1)决策方式: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首先要搞清楚题目所问的问题是要看两幅图的决策方式的不同,决策方式是指最终

34、决定权在于谁的问题。很明显可以看出第一幅图是唐代三省六部制下的决策方式,应该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决策方式,是专制的,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而图二则是民主的决策方式,决 策权掌握在公民手中。政治制度: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政体,根据所学可以知道图三中的英国是君主立宪制,而图四中的美国则是民主共和制。 ( 2)形式上的共性:是指唐代三省六部制和美国三权分立制在形式上比较的相同点,由图示可知,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的关系与三权分立之下的三权之间的关系很相似,都存在权力的制约关系。本质区别:从两者存在的时间和服务的对象可以明显看出,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所以二者根本上体现了服务于不同的社会制度。 ( 3

35、)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与图二、图五可以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当于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而 在古代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是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而存在的,所以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对图二五百人议事会的继承与发展。都体现的原则:很明显是主权在民原则。本质不同: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五百人议事会是服务于雅典公民,而当时雅典公民只占雅典居民中的少数,而中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则服务于公民,在中国大多数人都享有公民权。 ( 4)民主形式: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都可以看出,古希腊的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的间接民主。题目难度不大,考生只要是熟悉教材或者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均能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答案:。 ( 5)这一题中的材

36、料三提供了代议制民主会有不同形式,而且与国情有关。结合所学可以知道: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欧美的代议制民主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人大制度由全国人民行使权力;欧美代议制由资产阶级行使权力 ,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另外由此出发,可以推论出,两者服务的国家性质不同,其经济基础肯定也不一样。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直接民主与五百人议事会;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民主共和制比较;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 确立 三权分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代三省六部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

37、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 “反攻大陆 ”。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 “反共抗战,复国建国 ”。他的如意算盘是 “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 步骤和条件,并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 1976年 11月,蒋经国说:

38、“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 ”“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 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四 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 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五 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

39、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只要我们能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之新中国指日可期,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导报 请回答: (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解决台湾和大陆关系问题上的办法有何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 4分) ( 2)根 据材料三和材料一,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 2分) ( 3)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 “适当方式 ”是什么 后来又有何发展 ( 2分) ( 4)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五,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2分) 答案: ( 1)材料一蒋坚持反共,准备反攻大陆;材料二中周主张平等协商,和平统一。因为蒋代表反动腐朽的国民党政府,周代表人民政府

40、。 ( 2)蒋介石打算反攻大陆而蒋经国竭力保台。 ( 3)平等会谈,不可让外国插手。后又提出 “一国两制 ”。 ( 4)中华民族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只要双方都捐弃 前嫌,以民族利益为重,总能达成共识。两岸关系的改善,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全面振兴,一定能够实现 ! 试题分析: (1)不同:由材料一中的 “反攻大陆 ”、 “反共抗战,复国建国 ”可以得出蒋介石对台海关系的态度是坚持反共,准备反攻大陆;由材料二中的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 ”可以得出周恩来主张平等协商,和平统一。原因:则需要考虑双方所代表的利益,蒋代表反动腐朽的国民党政府,周代表人民政府。 ( 2)变化:

41、由材料一的 “反攻大陆 ”、 “反共抗战,复国建国 ”可以得出蒋介石对台海关系的态度是坚持反共,准备反攻大陆;由材 料三中的 “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可以推知蒋经国的打算是保护台湾,自卫和生存。其变化自然就可以得出了。 (3)“适当方式 ”:由材料四中的 “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 ”、 “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 ”可以得出。发展: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只要基础知识比较熟悉,不难得出在前边所述基础之上,邓小平在 20世纪 80年代之初提出了 “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 ( 4)认识:由材料四可以看出大陆政府主张 “实现统一,就要

42、有个适当方式 ”,在此基础之上又提出了 “一国两制 ”的伟大 构想;而材料五选自台湾中国导报,其中的 “只要我们能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之新中国指日可期,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则体现了台湾媒体的愿望与主张。综合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相关认识。所以回答需要紧扣材料。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建国以来台湾与大陆对祖国统一的认识变化与 “一国两制 ”的提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接下来的 20年时间里,党和人民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探索,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请回答以下 问题: ( 1)材料

43、一中的探索过程中,我国政府进行了哪些的成功探索?( 4分) ( 2)根据材料二,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其特点是什么? ( 4分) ( 3)说明材料三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图表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些现象?并根据这些现象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哪些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进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分) 答案: ( 1)成功: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开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共 “八大 ” 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经济领域贯彻 “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 ” 的八字方针;文革时期两次经济整顿。( 4 分) ( 2)逐渐形成 “

44、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格局。特点是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4 分) ( 3)现象: GDP 持续增长, GDP 同比增速呈现波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分) 趋势:综合国力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2 分)原因:社会稳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科教兴国。( 4 分) 试题分析:( 1)成功探索:材料一仅仅提供了时间,即从 1956年开始的 20年时间,所以要回答哪 些成功探索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只要基础知识熟练,就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出答案:,即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开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共 “八大 ” 对

45、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经济领域贯彻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的八字方针;文革时期两次经济整顿。 ( 2)新格局:材料二中提到了 “深圳经济特区 ”、 “上海浦东新区 ”和 “天津滨海新区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将所学迁移过来,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特点:由所涉及的这些对外开放的不同形式及所涉及的地域可以看出其特点 是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 3)现象:从材料三的图示可以看出。第一幅揭示的是 GDP 的增长情况,明显看出 1993年 -1998年有下降的现象,其他时间都是上升的,所以可以看出GDP 持续增长, GDP 同比增速呈现波动;第二幅图揭示的农民人均收入的逐年增加,没有出现任何下降的现象,可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趋势:从前边的现象就可以看出了,注意要从 GDP 和农民收入两个角度去表述。原因:需要从政局稳定、政策合理和文化教育发展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成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及其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的成就及其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