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庆安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要判断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 A测交 B自交 C与杂合子高茎杂交 D与纯合子高茎杂交 答案: B 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第 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第 21号染色体多一条的唐氏综合症 C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了对应部分的结构 D用花药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 答案: C 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可诱导形成多倍体植物,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A使染色体再次复制 B使染色体着丝点不分裂 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使细胞稳定在间期阶段 答案: C 下图为 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 ,
2、图中依次表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C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运载体的说法 ,正确的是 A在进行基因工程的操作中 ,作为运载体的质粒都是天然质粒 B所有的质粒都可以作为基因工程中的运载体 C质粒是一种独立于细菌染色体外的链状 DNA分子 D作为运载体的质粒 DNA分子上应有对重组 DNA分子进行鉴定和选择的标记基因 答案: D 利用基因工程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成功表达的过程中与 “基因 ”的生理活动无关的酶是 A RNA聚合酶 B DNA聚合酶 C DNA连接酶 D逆转录酶 答案: D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
3、病 (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 (ddtt)进行育种时 ,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 F1,F1再自交得到 F2;另一种方法是用 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 ,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 F2中重组类型和纯合子各占 5/8、 1/4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 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的 答案: C 现有一长度为 1 000碱基对 (bp)的 DNA分子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coR 酶切后得到的 DNA分子仍是 1 000 bp,用
4、Kpn 单独酶切得到 400 bp和 600 bp两种长度的 DNA分子 ,用 EcoR ,Kpn 同时酶切后得到 200 bp和 600 bp两种长度的 DNA分子 。该 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 )。 答案: D 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中 ,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 )。 A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生殖细胞中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C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D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 B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
5、择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 ,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所有的变异类型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 答案: B 下图中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 ,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 答案: B 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一种月见草的遗传时 ,发现一株月见草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由原来的 2n=24条变成 4n=48条 ,成为四倍体植株。该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植株 A属于两个物种 ,因为二者之间杂交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B属于两个物种 ,因为二者之间不能
6、杂交产生后代 C属于同一物种 ,因为二者的染色体是同源的 D属于同一物种 ,因为二者之间可以杂交产生后代 答案: A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 A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 B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C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D自然选择和遗传 答案: D 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先种的经验时说: “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 ”其中 “逐日去其不佳者 ”和“分数缸饲养 ”的作用分别是( )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答案
7、: B 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 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答案: C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B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 C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D无性繁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答案: A “经过突变的基因,对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一说法 A不对,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易绝种。 B对,因为基因突变是变异的主要来源,变异是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 C不对,因为基因突变容易造成个体
8、死亡,不会产生生物进化 D对,因为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答案: D 等位基因 A与 a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A A控制显性性状, a控制隐性性状 B在减数分裂时 A与 a分离 C两者的碱基序列不同 D A对 a起显性的作用 答案: C 下列个体属于杂合子的是 A AABBcc B aaBBcc C AABBCc D aaBBCC 答案: C 下图是同种生物 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生物的杂交可得到两种表现型、六种基因型 A图 1、图 4 B图 3、图 4 C图 2、图 3 D图 1、图 2 答案: D 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下图表示在人体代谢
9、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由图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基因和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D基因控制性状实质是转录和翻译的结果 答案: D 处于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 ,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 , 该细胞可能是 A体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C卵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 D 某雄性动物 (基因型为 AaBbCc,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 ,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含 A、 a基因的部位发生了交叉互换。该细胞以
10、后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产生的精子类型有 A、 1种 B、 2种 C、 4种 D、 8种 答案: C 在一个双链 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 m,腺嘌呤数为 n,则下列有关结构数目正确的是( ) 脱氧核苷酸数 =磷酸数 =碱基总数 =m 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 3m-2n) /2 一条链中 A+T的数量为 n G的数量为 m-n A B C D 答案: D 美国科学家艾弗里从 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把它们分别加入培养 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了 DNA的培养基中, R型细菌中的一部分转化成了 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 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
11、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S型细菌的 DNA是使 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B、 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 DNA决定的 C、不需设置蛋白质和多糖的转化实验 D、在转化过程中, S型细菌的 DNA可能进入 R型细菌的细胞中 答案: C 科学家对完全相同的双胞胎进行一项研究 ,他们将双胞胎在出生后就分开 ,分别在不同环境中生活 ,发现他们的智能相差很大。对这种差异最好的解释是 A性状的变异只由环境决定 B环境可影响遗传性状的发育和表达 C智能的形成是后天性的 ,环境对智能起决定性作用 D双胞胎中有一个发生了基因突变 ,而另一个未发生 答案: B 将普通小麦的子房壁细胞进行离体培养 ,得到
12、的植株是 A单倍体 B二倍体 C三倍体 D六倍体 答案: D 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将可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易发生在 A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 C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D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答案: C 信使 RNA上决定氨基酸的某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则识别该密码子的 tRNA及转运的氨基酸发生的变化是 A 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B 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C tRNA一定改变,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D tRNA不一定改变,氨基酸一定改变 答案: C 如果用 32P和 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DNA和蛋白质外壳,当它侵染到细菌体内后,经
13、多次复制,所释放出来的子代噬菌体 A不含 32P B含少量 32P C含大量 32P D含少量 35S 答案: B 综合题 ( 10分,每空 1分)细胞的增殖是细胞一个重要的生命历程,也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请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某植株的一个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 ,此细胞将要进行的主要变化有_1 _ _ ( 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的一个细胞分裂如图 ,其基因 A、 a、 B、 b分布如图,此细胞产生 AB配子的几率是 _2_。 ( 3)图 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 _3_,在分裂形成此细胞时,细胞内有 _4_个四分体。 ( 4)下图表示某高等
14、雄性动物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4个不同时期的细胞核内相关物质和结构的数量变化。 图中 a表示 _5_, b表示 _6_。 从图中可以推知,该高等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 _7_条染色体。 在图中的 4个时期中,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有 _ 8 和 _9_(填图中时期序号),处于时期 的细胞名称是 _10_。 答案:、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离各成为一条染色体,并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 2、 0 3、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4、 3 5染色体 6、 DNA 7、 2n 8、 、 9、 10、次级精母细胞 ( 10分,每空 2分)下图为甲病 (A或 a)和乙病 (B或 b)两种遗传病
15、的系谱图,已知 2无乙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 4可能的基因型是 _1_。 (2) 1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 _2_。 (3) 3是纯合子的几率是 _3_,若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甲病的几率是 _4_。 (4)若白化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 1/10 000,则白化基因频率是 _5_。 答案:、 aaXBXB或 aaXBXb 2、 AXB、 AXb、 aXB、 aXb 3、 1/6 4、 7/12 5、 1/100 ( 10 分,每空 1 分)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 过程需要的原料是 _1_,模板是亲代 DNA的 _2_条链。 (2) 过程表示
16、 _3_,主要是在 _4_中 进行的。 (3)逆转录酶催化 _5_过程,能进行该过程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 _6_;需要解旋酶的过程包括图中的_7_(填序号 )。 (4)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的最后阶段为图中的 _8_(填序号 ),场所是 _9_。 (5)在实验室中,科学家用链霉 素可使核糖体与单链 DNA结合,来合成多肽。描述图中表示这一过程缺少的线段方向是 10 。 答案:、脱氧核苷酸 2、两 3、转录 4、细胞核 5、 6、 RNA 7、 8、 9、核糖体 10、图中加一虚线由 DNA指向蛋白质 ( 10分,每空 2分)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的来源属于 1 。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 ,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 ,原因在于菌群中 2 。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 的结果 ,其内在实质是 4 。 (4)在抗生素的作用下 ,细菌往往只要一到两代就可以得到抗性纯系。而有性生殖的生物 ,淘汰一个原来频率较低的隐性基因 ,形成显性纯合子组成种群的过程却需要很多代 ,原因是 5 。 答案:、基因突变 2、抗药性个体极少 (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 3、定向选择 4、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5、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子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