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348763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血浆蛋白质的合成 B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 C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 答案: C 试题分析:蛋白质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中完成;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淀粉的消化发生在消化道中,属于体外环境。唯有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当中。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 点评:要求考生熟悉内环境的定义以及高中阶段所学习的重点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 关于人体内环境中 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 pH通常在 67之间 B

2、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 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 H2CO3 C血液中 Na2CO3过多时,就与 H2CO3结合形成 NaHCO3 D血液中 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 CO2排出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体血液的正常 pH范围为 7.357.45;正常 pH是依靠血浆中的HCO3-和 H2PO4-组成的缓冲系统来维持的 ;血液中二氧化碳过多会刺激到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 考点:本题考察人体内环境稳态中 pH的稳定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对于 pH恒定的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既要了解正常 pH值的范围,还需要对 pH恒定的调节机制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假设一

3、个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封闭水缸中,有一条鱼、一株水生植物和一只蜗牛。如果把鱼去掉,下列情况最先发生的是 A光合作用加快 B水的酸性增加 C植物会死掉 D水中氧气浓度增加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微型生态系统原来是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在去掉鱼之后,消耗的氧气会变少,所以环境中的氧气浓度会增加,而二氧化碳浓度会降低,所以光合作用减慢、水的酸性降低。故答案:为 D。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评:基础题,根据动物在生态系统所属成分及所起的作用,可以推测出该水缸中首先出现的变化。 农民拔除稻田中的稗草;清除鱼糖中食肉的 “黑鱼 ”,这种做法是为了 A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B保持生物群落的

4、单一性 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 D使物质能够尽快循环流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们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方面就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之流向对人有利的部分。拔除稗草是为了让农作物可以吸收更多的光能;清楚黑鱼是为了让能量更多地能被人类利用。故答案:为 C。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点评:基础题,运用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就能选出正确选项。 延长马铃薯保存时间的措施是 A用高浓度生长素溶液处理并增中氧气 B用高浓度生长素溶液处理并减少氧气 C用低浓度生长素溶液处理并降低温度 D用高浓度生长素溶液处理并降低温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需要防 止马铃薯生根,同时

5、要降低马铃薯的新陈代谢,以减少有机物的损耗。而这些措施中,高浓度生长素可以抑制马铃薯生根;降低温度可以降低马铃薯内酶的活性,从而降低其代谢,有利于保存。答案:为D。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要结合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以及温度对细胞代谢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 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细胞,产生浆细胞 B抗体是由 B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消灭入侵的病菌 D记忆细胞是由浆细胞分化产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体液免疫的流程是这样的:吞噬细胞先对抗原进行处理,使其暴露出抗原决定簇,然后呈递给 T细胞; T细胞再将抗原呈递给

6、B细胞; B细胞识别抗原,然后进行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细胞(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跟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考点: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生需掌握体液免疫的流程即可给出正确答案:。 当人体长时间大量运动后,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大量消耗,此时胰岛 A细胞和胰岛 B细胞的活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A胰岛 A细胞和 B细胞的活动都加强 B胰岛 A细胞和 B细胞的活动都减弱 C胰岛 B细胞的活动加强,胰岛 A细胞的活动减弱 D胰岛 A细胞的活动加强,胰岛 B细胞的活动减弱 答案: D 试题分析:因为剧烈运动,使得血糖浓度呈降低趋势,此时,胰岛

7、A细胞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身高血糖;胰岛 B细胞对于胰岛素的分泌会受到抑制,以维持血糖的平衡。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 点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人体血糖平衡的两种重要激素,相互拮抗,在准确理解两种激素的生理作用的基础上,解答本题并没有太大的困难。 在海洋中捕捞某种鱼时最需要获得的信息之一是 A出生率 B种群密度 C物种丰富度 D性别比例 答案: B 试题分析:种群密度是在海洋中捕捞某种鱼时最需要获得的信息之一,掌握种群密度有利于确定渔业上捕捞强度,掌握最佳的捕捞时间。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 点评:在野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可持续性,将种群数量控制在 K/2值左右,

8、可以获得最快的增长。 右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其中 E表示感受器、 A表示效应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处进行电刺激,则在 A、 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B 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 处进行 电刺激,则 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 D 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 C处释放神经递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具有双向性,在突触上的传递具有单向性。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在 处刺激,在 A处可检测到兴奋, E处检测不到;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只有 C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

9、节。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判断出突触结构中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同时要求考生对神经调节中的基础知识有深刻的认识。 燕麦胚芽鞘经如下图一所 示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其甲、乙两块琼脂,置于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 B上, A以单侧光照处理如图二所示。则弯曲程度 A A=B B AB C AB D不一定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乙中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甲中(图中的云母片未能起到隔离作用,因为横向运输只发生在尖端),而图二中的两个胚芽鞘由于都失去了尖端部分,所以不再受到单侧光照的影响,生长素在下部均匀分布,但因为乙中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甲中,所以乙生长的要比甲快一些,不过两者都不弯曲。 考点:本题考查

10、植物的向光性。 点评:抓住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这一关键知识点可正确解答本题。 右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 B如果细胞 1是垂体细胞,细胞 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C如果细胞 1是胰岛 B细胞,则细胞 2只能表示肝细胞 D细胞 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此图依靠血液循环系统来进行,不可能表示神经调节;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故答案: B正确;胰岛 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出了可以作用于 肝细胞之外,还可以作用于其他的组织细胞;细胞 1分泌的激素类物质有的属于

11、蛋白质,也有的属于脂质等等,比如性激素。 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 点评:读图可知,该流程描述的是激素调节的方式,根据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可以给出正确答案:。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对濒危动植物集中于一地进行保护 答案: A 试题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点评:基础题,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方是,但最有效的是就地保护。 如图表示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a为 “J”型

12、曲线, b为 “S”型曲线 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K 值为环境容纳量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a表示 J型曲线, b表示 S型曲线,而阴影部分可以有两层含义 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为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和 的观点都非常简单。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综合考查了种群数量增长的 J型和 S型曲线,尤其是阴影部分的含义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 下图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粮食产量 /英亩)。请问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

13、国家能生存的最长久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读图可知,唯有 B国的粮食产量能够与人口种群的数 量保持相同的增长速率,而其他国家的粮食在一定时间后都不足以维持本国人民的生活了。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 点评:基础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要与人口的增长保持一致的速率。 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会使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其主要原因是 A未认识其价值,所以人为干扰少 B入侵地生态污染严重 C破坏了入侵的非生物因子 D使入侵地食物链破坏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产生破坏有很多原因,引种到缺乏天敌的地区即是其中之一,其他还有栖息地的破坏以及过度的开发和利用等等。结合本题,

14、引 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会使得当地原来稳定的食物链早到破坏,进而使原有物种生生存受到威胁。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点评:基础题,要求考生了解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破坏的一些重要原因,引种到缺乏天敌的地区即是其中之一,其他还有栖息地的破坏以及过度的开发和利用等等。 下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生长素的胜利作用具有两重性,高浓度抑制生长而低浓度促进生长;此外,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的敏感性要远高于茎。从曲线来看,只有 C图准确表示出了高浓度生长素对根和茎都有的抑制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点评:熟悉并理解教材中关于两

15、重性知识的图形对解决本题有决定性的作用。 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答案: C 试题分析: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结合题意,东南沿海城市人口密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东南沿海城市导致的。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 点评: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而本题所描述的应该是迁入率和迁出率无误。 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去向不包括 A部分被分解者利用 B部分被第二营养级摄取 C部分用于自身

16、的生命活动 D部分通过呼吸作用被消耗 答案: B 试题分析:某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向一般有以下几点: 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被分解者分解 被下一营养级获得。而题干中的初级消费者本身就属于第二营养级,可以被第三营养级摄取。故答案:为B。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 统中的能量流动。 点评:基础题,食物链总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向大致包括 4个部分,抓住此点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下图表示与免疫有关的两种效应淋巴细胞,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为浆细胞,内质网发达 B 与细胞免疫有关 C两者在功能上是彼此独立的 D从根本上讲,两种细胞的起源相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17、的原理, 细胞有发达的内质网,判断为合成并分泌抗体的浆细胞, 为效应 T 细胞。两细胞再特异性免疫中是有关联的,一般通过效应 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暴露出抗原,再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考点: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 点评:关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出了要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之外,还要把握住两者之间的联系。 小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其原因主要是 A高温条件下生长素转移到根部 B高温条件下脱落酸降解 C大雨提供萌发需要的水分 D雨水条件下乙烯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中水的含量跟细胞代谢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18、一般来说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的自由水,根据题意,种子在穗上的萌发与下雨有关,显然下雨是为种子提供了其所需要的水分。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水。 点评:熟读题干,把握住下雨与种子萌发之间的关系,可直接得出正确答案:。 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液体增多?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红细胞生活的环境,为血浆, 为组织液, 为细胞内液, 为淋巴;血浆蛋白降低,会导致血浆中渗透压降低,进而导致血浆中的水渗出到组织液中,引起组织水肿。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点评:内环境的三种成分中,组织液与血浆中的一些成分可以

19、相互交换,而水分的进出又与渗透压有关。 当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这时生态因素对该种群没有作用 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稳定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 答案: B 试题分析:种群数量的 K 值是因为空间、食物以及种类关系等多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的增长率为 0,故答案:为 B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增长的 S型曲线。 点评: K 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数量达到最大值时,种群停止增长。 演替过程中乔木层逐渐取代了灌木层,其主要原因是 A乔木的繁殖力较强 B灌木的寿命较弱 C灌木较为低等 D乔木较为高大

20、,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答案: D 试题分析:乔木层取代灌木层主要是因为乔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其实演替的其他阶段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比如灌木取代草本, 草本取代苔藓等等。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 点评:基础题,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教材中有完整的演替过程的讲解,简单易懂。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 D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低 答案: C 试题分析:抵抗力稳定性与物种的丰富程度成正比,热带雨林中

21、的物种更为丰富,不同的生态系统会因为营养结构不同的复杂程度而具有不同的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如果要对一个生态系统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则必须强调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好,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反之亦然。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点评:基础题,要求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清楚抵抗力稳定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和联系。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作用部分分别是 A前者是下丘脑,后者是垂体 B前者是垂体,后者是性腺 C两都是下丘脑 D两者都是垂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

22、腺激素促进代谢。故答案:为 B。 考点: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点评:基础题,熟悉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即可轻松作答。 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 15分钟均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答案: B 试题分析:植物的生长表现出向光性。由题意可知,无论该装置如何旋转,光线始终只能从窗口射入,故幼苗只有窗口一侧能接受到光照,所以幼苗始终弯向有光照来源的窗口方向生长。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向光性。 点评:根据学生自身对植物向光性的了解,结合题意可以分析出正确答案:。 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相应的反应是 A温觉感受器

23、兴奋,皮肤血流量减少 B皮肤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 D酶活性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时,冷觉感受 器兴奋,毛细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也减少,以减少散热,因此 A、 C错误, B正确;皮肤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产热,因此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的提问调节 点评:人体的体温通过神经 -体液调节方式来维持平衡,解题的主要思路是:在寒冷环境中人体是以增加产热为主,减少散热为辅的调节途径,围绕这一点来思考,就能选出正确选项了。 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

24、这说明 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 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种间关系让兔子较易逃脱狼的捕食,或者让狼较易捕食到兔子,综合的说是调节了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点评:基础题,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起到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 在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上长出了青霉,细菌与青霉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 B互利共生 C竞争 D种内斗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菌与青霉都需要培养基上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所以两者之间为 竞争关系

25、。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 点评:竞争、互利共生、捕食以及寄生各有其对应的特点,在学习中要注意分清。 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 B自身免疫病、痉挛 C过敏反应、肌无力 D过敏反应、痉挛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该抗体能攻击自身正常的受体,故为自身免疫病;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能跟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导致受体实效,故突触后膜不能正常产生兴奋。单位为 A。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了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方式。 点评:本题的解答要求考生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理清所给信息与要求答案:

26、之间的来龙去脉。 综合题 ( 10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抗体的化学成分为 _。当 _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 _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 右下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 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 A。若第 8天,同时注射抗原 Y和 X,图中表示对抗原 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_;表示对抗原 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_,其特点是 _,若第 8天不注射抗原 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 _。 ( 3)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 ) A冲动在 S中单向传导 B冲动在 中单向传导 C冲

27、动在 中单向传导 D冲动在 中单向传导 ( 4)假设 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 a处。分别用电流刺激 、 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 处,肌肉 ;刺激 处,肌肉 。答案:( 1)蛋白质 B淋巴( B ) 浆(效应 B) ( 2) C B 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D ( 3) C ( 4)收缩 无反应 试题分析:特异性免疫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其中依靠浆细胞产生抗体作战的是体液免疫;依靠效应 T细胞作战的是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由于会产生记忆细胞,所以在再次接触到相同抗原时,会出现二次应答的现象,短时间内迅速分泌出大量的抗体。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

28、枢、传出神经以及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在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这是判断的重要依据。 ( 1)抗体是 B淋巴细胞受刺激 后分化成的浆细胞分泌的,其化学本质为免疫球蛋白。 ( 2)若第 8天,同时注射抗原 Y和 X,因为以前注射过 X,所以再次接触到 X时会发生二次应答,产生较多的抗体;但产生的针对 Y 的抗体的数量比较一般。 ( 3)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位置应该属突触。 ( 4)由图可知,切断 a处, 处产生的兴奋可以直接传到效应器 M,引起收缩;而 处产生的兴奋却不能传递到 M,所以无反应。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和反射。 点评:基础题,学生只需熟悉体液免疫流程,以及神经调节的基本方

29、式便可轻松得出正确答案:。 ( 11分)下图示哺乳动物 (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腺体代表甲状腺, 至 表示五个过程。据图回答: ( 1)图中过程 分泌的激素名称是 。 ( 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首先加强的是过程 (填序号),过程 分泌的激素使组织细胞代谢 ,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 ,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 3)当过程 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过程 加强(填序号),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 _ _ 。 ( 4)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会造成 分泌不足,导致过程 (填序号)加强所致。 ( 5)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有协同

30、作用的 激素,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2) 增强 收缩 ( 3) 反馈调节 ( 4)甲状腺激素 ( 5)生长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 为下丘脑,在该过程中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2)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 ( 3)当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达到一定值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以维持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稳定,这称为反馈调节。 ( 4)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不能合成,因而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会加强,最终导致甲状腺增生。 ( 5)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促进

31、个体生长发育中有协同作用,它是由垂体分泌的。 考点: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点评: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是各级各类考试中的重点考查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加注意,做到烂熟于心。 ( 7分)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 部位 激素的相对浓度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茎尖 幼叶 伸长茎 侧 芽 成熟叶 根 根 尖 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 表示无 ( 1)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物质也属于植物激素,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 。 (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 ( 3)由表中可知植物成熟叶含有较多的 ,其

32、作用是 。 ( 4)幼叶和伸长茎中都不含有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则对幼叶和伸长茎的生长的合理解释是:他们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 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 实现的。 ( 5)以上可以看出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 的。 答案:( 1)促进果实的成熟( 2)吲哚乙酸 ( 3)脱落酸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 4)细胞的伸长 细胞分裂 ( 5)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试题分析:高中生物教材中共介绍了 5 种植物激素,分别是促进生长的生长素;促进生长的赤霉素;促进细胞分裂的细 胞分裂素;抑制分裂促进衰老和脱落的脱落酸;以及促进果实

33、成熟的乙烯。 表格中数据明确说明了在植物不同器官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差异,而激素的多少应该与器官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有直接的联系。 ( 1)高中生物教材中所提及的植物激素出了表格中的之外,还有乙烯,其生理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 ( 3)表格中数据表明,成熟叶含有较多的脱落酸,其生理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 4)由题意可知,幼叶和伸长茎的生长于细胞分裂关系不大,故是通过细胞伸长来实现的。 ( 5)物的生长发育是 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了植物的激素调节。 点评:植物体内除生长素外,还有其他一些激素,对于这些激素的基

34、本功能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学习时不能忽视。 ( 8分)右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 A、 B、 C、 D构成群落, a i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 a过程是 和 ,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 (填字母)。 ( 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 “食 ”“被食 ”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 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若

35、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m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 kJ。 答案:( 1)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有机物; b、 c、 d、 e、 f ( 2)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3)直接 ( 4)次生演替; 1/251/100m 试题分析:(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 a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其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硝化细菌一类的化能合成作用。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图中表示生物群落内部的箭头有 b、 c、d、 e、 f。 ( 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起到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 ( 3)食用和药用都属于生

36、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4)自然生态系统到农田生态系统的演替,其土壤条件并未改变,故为次生演替。图中最高营养级为 c(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故 c获得的能量为 1/251/100mkJ。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点评: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三个方面,都是高中生物考试中的常见内容,学习时应作为重点多加理解。 (4分 ) 验证: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过程中,需要发育的种子提供的生长素。 现有一些同一品种的某两性花植物即将开花,下面的实验方案就是利用这种材料证明:子房发育成果实的过程中,需要发育的种子提供的生长素。请将以下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材料

37、和药品:纸袋、标牌、镊子、毛笔、烧杯 、剪刀、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等。 实验步骤: 选材与分组:选择一批生长发育状况基本相同的未受粉的该植物的花分成三组,挂牌为 A、 B、 C; 实验处理: A组:不做任何处理; B组:轻轻打开花冠, (去掉 /保留)雄蕊 ,套袋; C组:去掉雄蕊一段时间后,雌蕊上需 ,两次操作后均套袋 预测结果:三组植株生长一段时间后,实验的结果可能是: A组:结出有种子的果实; B组: ; C组: 。 答案: B组: 去掉 C组:涂抹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B组: 子房脱落,不能结出果实 。 C组: 结出无子果实。 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发育的种子的有无,故 B组应去掉雄蕊,使其中不能产生种子,与 A组进行对照。而 C组去掉雄蕊后,在雌蕊上涂抹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以起到验证的作用。 B组既无发育的种子,又无外源的生长素,故子房脱落不能结果; C组虽然无发育的种子,但涂抹了适宜浓度的外源生长素溶液,故子房可以正常发育成无子果实。 考点: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作用及对照实验的设计。 点评: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把握住单一变量和对照的原则,而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要运用到相关的生物学原理,比如本题要用到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发育的种子可以产生生长素这些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