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2013学年河北衡水第十四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山脉 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小题 2】山脉 两侧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A东侧为水稻,西侧为谷子 B东侧为水稻,西侧为冬小麦 C东侧为春小麦,西侧为水稻 D东侧为冬小麦,西侧为谷子 【小题 3】山脉 两侧分别属于 A东侧属长江水系,西侧属闽江水系 B东侧属海河水系,西侧属黄河水系 C东侧属珠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D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
2、系 【小题 4】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4】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和山脉走向判断, 为大兴安岭,为我国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小题 2】直接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山脉走向可判断 为太行山脉,以东为华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冬小麦,以西为黄土高原,主要的粮食作物为谷子。 【小题 3】同理分析,山脉 为武夷山脉,为闽江和长江支流的分水岭。 【小题 4】结合
3、上题分析,山脉 为巫山,则武夷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A错误;巫山位于湖北省境内, B错误;受东南季风影响,故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都形成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则多地形雨,降水量丰富, C项正确;武夷山两侧的农业生产都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区域定位能力。 点评:本题难 度一般,能根据图示的山脉走向和经纬度位置定位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我国的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判断即可,注意结合区域的气候类型差异、地形区差异、河流水差异,进而分析农业生产的差异等内容。 2004年 5月 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域报道,今年 4月 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 8次沙
4、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得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此回答题。 【小题 1】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小题 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 )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小题 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准静止锋过境 答案
5、: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A 试题分析: 【小题 1】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空气中的沙尘,即固体悬浮物, D项正确。 【小题 2】影响我国的沙尘暴主要沙源地是我国西北的荒漠化地区。 【小题 3】沙尘暴是冬季影响我国北方的冷锋过境而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考点:本题考查沙尘暴危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沙尘暴的形成基本原理和我国的主要沙源地及主要的环境污染物。 自然灾害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各区域中同一种灾害可能是不同的影响因素导致的。回答题。 【小题 1】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 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个人
6、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A B C D 【小题 2】我国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共有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 B旱灾 C冻害 D洪涝灾害 【小题 3】上述灾害在两地区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A海拔高,距海近 B纬度较低,海拔高 C地势低,纬度较高 D纬度较高,海拔高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同一种自然灾害则其孕育的地球圈层相同, 错误;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区差异与个人的应急反应关系不大, 错误。 【小题 2】我国青藏高原地势高,故气候高寒;东北地区纬度高,则冬季气候寒冷,故冻害是两地共有的自然灾害。 【小题 3】青藏高原
7、地区的冻害主要受地势影响;而东北地区的冻害主要因纬度高而形成。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危害、影响因素和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能结合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形成的自然灾害。 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 法是 在家可躲在床、桌下或旁边 在影剧院,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空地 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跳楼 在室外要远离高层建筑、烟囱、桥梁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影院里,人员集中,迅速跑到室外则容易造成拥堵, 错误;教室里,楼层较高,则跳楼可能加重伤害, 错误。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的正确避震自救方式
8、。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当地震来袭时,面对不同的场景应采用不同的避震方法,注意避免二次伤害。 下列工程属于防灾减灾设施的是 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长江、黄河上游防护林工程 “西气东输 ”管道 沿海海防林工程 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长江、黄河、珠江大堤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组合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分析,西气东输管道建设和核电站建设主要是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而与防灾减灾关系不大。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工程建设。 点评:本题难度低,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我国主要的工程建设的意义。 读下表,回答题。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9、指标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1993-2002年 灾害数量 /次 1110 1987 2742 2935 死亡人数 /万人 196 80 79 53.1 受影响人数 /万人 7.4 14.5 19.6 25 灾害损失 /亿美元 1310 2040 6290 6550 【小题 1】表中信息反映出,自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灾害的强度减小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增加 灾害数量增加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损害程度减小 A B C D 【小题 2】表中因灾死亡人数不断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降低 B减灾系统和防灾意识增强 C人口数量减少 D灾害强度减小 答案: 【小题 1】
10、B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表格信息可判断,灾害的数量在增加,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增加。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灾害数量上升,经济损失增加,而人员死亡数量不断下降,反映了人们防灾减灾的成效,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和资源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表格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能结合影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分析即可。 以下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 是 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 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染; 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 地震破坏引起的水体污染; 滥采滥捕使珍稀物种灭绝; 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 A B C D
11、 答案: D 试题分析:环境问题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所谓次生环境问题是指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问题,而原生环境问题是指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故 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分类。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环境问题的基本分类即可判断,注意区别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的判断。 下图是我国主要河流水质统计状况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从 2000年中国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看,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 I类水质 B 类水质 C 类水质 D V类水质 【小题 2】下列我国的河流中,水污染状况可能最严重的是 A珠江 B海河 C塔里
12、木河 D松花江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的比例大小比较分析即可。 【小题 2】我国水污染严重的三条典型河流为:淮河、海河和辽河。 考点:本题考查水污染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并能结合我国河流、湖泊的主要水污染状况即可判断。 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答案: C 试题分析:直接根据图示的经纬度判断,该地区为我国华北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导致了地面下沉严重。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
13、环境问题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主要地区的典型环境问题和主要原因即可判断。 下列污染原因与结果搭配不正确的是 A氟里昂等排放物 臭氧层破坏 B大量使用农药 土壤和水污染 C砍伐森林 酸雨 D二氧化碳大量排放 全球变暖 答案: C 试题分析:砍伐森林是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而酸雨主要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而导致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而形成, 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影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注意比较分析。 下列做法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A居民的家中冬季用煤炉取暖 B城市和乡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C将工厂
14、排放烟的烟囱加高 D将城市的固体废弃物运到农村倾倒 答案: B 试题分析:居民燃煤、工厂排放烟囱都会导致大气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向农村倾倒导致了固体废弃物污染,而植树造林是改善环境的表现。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有利和不利影响即可判断。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 “绿色 ”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 “绿色食品 ”、 “绿色能源 ”、 “绿色消费 ”是当今的热题。据此回答题。 【小题 1】下列对 “绿色消费 ”的理解,错误的是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尽量
15、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小题 2】为了生产 “绿色食品 ”,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止病虫 等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 “绿色消费 ”是指消费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而不是指购买绿色的物品, A错误。 【小题 2】使用低毒农药还是会导致食品污染,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危害人体健康,不符合 “绿色食品 ”的标准。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绿色消费、绿色食品的基本特征即可判断。 为保证
16、我国石油的战略安全,下列措施中叙述错误的是 A采取节油措施 B加强地质勘探 C投资开发国外石油 D减少汽车数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对于我国能源资源不足应采取的措施一般从 “开源节流 ”方面分析,而减少汽车的数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不利于经济发展,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能源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缓解能源问题的一般措施即可判断。 读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回答题 【小题 1】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B图乙表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C图甲模式有利于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图乙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小题 2】下列哪组生产方式不
17、符合循环经济模式 : A广西贵港建立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示范园 B杭州研制成功节水生态型 “泡沫公厕 ” C不可降解包装材料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 D海尔集团研制成功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 【小题 3】防治工业污染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实行末端治理 B实行分散治理 C控制污染物浓度 D推行清洁生产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两图的经济发展特征可判断,图甲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图乙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故 D项正确。 【小题 2】不可降解包装材料的使用可能导致环境污染,故 C项不符合循环经济模式。 【小题 3】推广清洁生产利于从产品生产的全过
18、程注意保护环境,故 D项措施最佳。 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异,并能结合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况即可判断。 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旁边的山坡上跑 B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旁或狭小空间,等待救援 C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D陷入沼泽地时,用一根长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 答案: D 试题分析:不 小心掉进沼泽地,自救的方法与身陷流沙时的情形是一样的;不要挣扎,应采取平卧姿势,尽量扩大身体与泥潭的接触面积,慢慢游动到安全地带以脱险。陷入沼泽地时,应将竹竿平放在
19、泥潭上。 考点:本题考查防灾避灾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常识性试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学生需要掌握面对不同的恶劣环境而具备不同的避灾和自救能力。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图,完成题。 【小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小题 2】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 7 、 8月 B甲 3 、 4、 5月 C乙 5 、 6月 D乙 12 、 1、 2月 【小题 3】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D气温高,蒸发量大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20、 B 【小题 3】 C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该自然灾害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地区,尤其以华北地区最集中,故判断为旱灾。 【小题 2】结合上题结论,甲地为华北平原,春旱较严重,而乙地位于长江流域, 7、 8月受伏旱影响,故只有 B项正确。 【小题 3】图示丙位于云贵高原地区,由于喀斯特地貌广布,故下渗严重,导致了地表水不足,导致了干旱较周边地区严重。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的主要区域分布特征进而判断自然灾害的类型,并能结合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其发生的时间和原因的差异。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
21、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B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C经济发达但防 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D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答案: B 试题分析:经济落后,且防灾能力弱,则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较高, A错误;经济落后,但防灾能力强,则自然灾害的危害最小, B项正确;经济发达,但防灾能力强,则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不大, C 错误;而经济发达但防灾能力弱,则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最高, 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御。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经济发展程度、防灾
22、能力对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的影响。 洞庭湖面积日渐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A入湖河流上游森林被伐,泥沙带入湖中淤积 B入湖的河流水量较少 C洞庭湖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大量抽水灌溉农田 答案: A 试题分析:洞庭湖为外流湖,目前我国主要的外流湖面积缩小主要受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的影响,故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湖泊。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湖泊的主要类型,并能结合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对湖泊水量的影响即可判断。 读我国西北某地农业区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流入该农业区的河流其水源主要来自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积雪融化 D冰雪消水 【小题 2】该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的种植的农作物
23、是 A玉米 B水稻 C小麦 D棉花 【小题 3】该农业区夏季发生频率较高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霉雨洪涝 C地震 D泥石流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干旱地区,故河流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小题 2】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故水源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而比较选项中的各个农作物生产,水稻的需水量最大,故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小题 3】该地区夏季气温高, 故大量冰川融化,而容易形成泥石流危害。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我国
24、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分析主要的河流补给水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等内容。 读 “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 ”,回答第题。 【小题 1】根据雨带在 、 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 4 6月 B 6 7月 C 6 8月 D 5 8月 【小题 2】如在 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 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雨带到达 、 地区的时间,即 45 月和 78 月,判断一般年份,雨带到达 地区的时间应为 67 月份。
25、 【小题 2】若 7月以后,雨带还未到达 地区,故判断夏季风势力较弱,则雨带移动速度较慢,故容易形成南涝北旱。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推移。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抓住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的一般规律,并能结合图示的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能结合夏季风势力的强弱对雨带移动的影响,进而分析影响我国南北方的主要自然灾害。 读图回答 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答案: C 试题分析:直接
26、根据图示 E纬线为 40N 纬线,故没有经过山东省、青海省和江苏省等,故结合排除法可判断。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地理概况和省区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低,掌握我国的主要省区分布位置是解题的关键,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应加强读图训练。 读下列四幅省级行政区划图,完成题 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直接根据图示的省区轮廓判断, a为江苏省; b为青海省; c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d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壮族,集中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主要省区。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
27、的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并能结合省区轮廓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即可判断。 兼有喀斯特地貌和热带植物等自然景观的地区位于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且由于其南部位于热带地区,故热带植物种类众多。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地貌特征和气候、植被特征即可判断。 下图是 “沿 109E、 32N 37N 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 读图完成 A、 B、 C、 D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是 A. 黄土高原、渭河谷地、秦岭、汉水谷地 B. 内蒙古高原、黄河谷地、秦岭、河西走廊高考资源网 C.
28、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大别山、皖南地区 D. 黄土高原、渭河谷地、大巴山、四川盆地 答案: A 试题分析:直接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该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判断, C 为秦岭;B为渭河谷地; A为黄土高原; D为汉水谷地。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区域定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并能结合经纬度位置和地形起伏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 我国庐山的地质构造类似于下图中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的岩层的弯曲和变位可判断, 处为向斜; 处为背斜; 处诶地堑; 处为地垒结构,而我国庐山属于地垒结构。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形成的地貌景观。 点评:本
29、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根据岩层的弯曲和变位判断地质构造,并能结合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质构造类型判断即可。 中国历史上蝗灾频繁,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力治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蝗区大为缩小。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一些地方生态环境的退化,很多地方蝗灾死灰复燃,新蝗灾区不断出现。据此回答题。 【小题 1】近几年,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的另一种灾害是 A寒潮 B干旱 C雷雨 D洪涝 【小题 2】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迟早不同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30、D 试题分析: 【小题 1】蝗灾与干旱灾害有关,干旱环境利于蝗虫的繁殖。 【小题 2】我国受季风气候影响,而季风气候的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导致了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水旱灾害多发。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和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一般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特征,并能结合我国的气候特征进而分析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的主要成因。 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读图完成题。 【小题 1】四种灾害分别是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小题 2】 2004年印度洋海啸使印度、印尼、斯里兰
31、卡、缅甸、泰国、马尔代夫和东非有 200多万人无家可归,甚至危及到远在索马里的海岸居民。此次海啸的形成与下列灾害有关的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对各种灾害来说,干旱持续的时间最长,可达到几年,洪涝可持续几天,火山爆发持续几个小时,地震最短,一般几秒或十几秒。 【小题 2】 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引发的。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不同自然灾害的一般持续时间的差异,注意比较分析。 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 2006年 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 1976
32、年唐山大地震 D 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答案: C 试题分析:判断自然灾害只要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主要是自然原因而形成,而对人类产生一定的危害的,故只有 C项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自然灾害的基本定义即可判断。 读下图,回答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的特征的项目是 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水稻土 水田 水稻种植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工业基地 旱地耕作业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直接根据乙图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判断,该地区为长三角地区,自然土壤为红壤,耕作土壤为水稻土,而不是黑土, 错误;该地
33、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且位于沿海,海洋性稍强, 错误;耕作土壤为水稻土;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故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产业活动。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准确的进行区域定位,并能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分析工农业生产概况等内容。 读 “我国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 ”,回答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从气候上看,甲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从自然带上看,甲是温带荒漠带,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从地形区上看,甲位于内蒙古高原,乙位于东北平原 山脉东西两侧的差异,显示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是从沿海
34、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直接根据图示的地形起伏判断,甲为内蒙古高原;乙为东北平原,故从气候类型上看,甲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 错误;从自然带看,甲是温带草原带,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结合区域的相对位置和地形起伏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并能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判断气候、地形和自然带等内容,注意比较分析。 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分 ) ( 1)图示范围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分为 A_高原, B_平原, C_ 山地。以 C山地和某河流为分界线的地理
35、事物_ 等。 ( 2) 描述 A地形区的气候特征并分析不利于该地农作 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答案:( 1) 黄土 渭河 秦岭 (3分 ) 一月份 0 等温线经过; 800 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旱地与水田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2分 ) ( 2) 气温: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 降水: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或集中于夏季,或雨热同期) (1分 ) 全年降水较少且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灾(或干旱),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而降水少,易发生春旱。低温时间长,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1分 ) 试题分析:( 1)注意自北向南的 基本
36、要求,按图示的相对位置可判断,该地区的北部为黄土高原,中部为渭河平原,南部为秦岭山地。秦岭淮河是我国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冬季 0C等温线经过,故也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等。( 2)根据图示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可判断,该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由于季风气候的降水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故旱涝灾害多发是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气候类型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城市分布、气温、降水量分配 资料等基本信息,即可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分析。 读长江流域图,并回答 (共 15
37、分 ) ( 1)图中支流 a为 _江, b为 _湖。 ( 2)图示范围内属于我国 _工业地带,城市 A以 _工业为主。 长江沿岸攀枝花、重庆、武汉均为我国重要的 _工业城市。 ( 3) 段为荆江,该河段不利于洪水下泄的原因是 _ 在图示的 B、 C、 D三个水利工程中,三峡工程位于 _处。 除工程措施外,河流的综合治理还包括流域内的生态建设,长江流域最大范围的生态工程为 _体系,其主要作用是_。 ( 4)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水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_(选择填空) 流域的地理位置 流域的形状 流域面积的变化 支流分布特征 流域所处的气候特征 长江下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围湖造田 上游河道 “九曲回肠 ”
38、 A B C D ( 5)三峡工程建设完工后,将根本 上改善 _段的航运条件( 、 、 、 段)。 ( 6)简述三峡水电东送给华东和华中地区带来的效益。 答案:( 1)汉江,洞庭湖。 ( 2)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电力 钢铁 ( 3)河道弯曲;泥沙淤积,地上河 C 长江上中游防护林体系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 4) D ( 5) 段 ( 6)缓解华中华东能源短缺的状况;缓解铁路运煤的压力;水电清洁可再生,可减轻环境污染;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的长江支流分布判断, a 为汉江, b 位于湖南省,为洞庭湖。( 2)图示为长江流域,为我国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分布区。图示 A城市 位于水电站附近,
39、故电力工业发达,而攀枝花、重庆和武汉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 3)由于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故流速缓慢;图示 C为长江三峡,而 B为葛洲坝水利工程。 D为丹江口水库。河流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通过水利工程和防护林建设;由于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故防护林的主要功能为保持水土。( 4)河流流域的洪涝灾害主要是由于河流特征(流域面积和支流分布等)、地形条件、降水条件和人为原因等,而植被破坏主要在河流上游,长江的九曲回肠主要是中游,故 错误。( 5)水利工程建设利于改善河流上游的航运条件,即 段的航运 。( 6)华东和华中地区主要为能源的输入地,其意义可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综合分析。 考点:本
40、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河流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和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意义即可。 读印度洋洋流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该洋流图是印度洋 月份洋流图,同纬度的 A、 B两海域,水温较高的是 ;影响的主要因素是附近有 经过。 (2)此时,若一艘油轮经过印度半岛南端附近海域时,发生石油泄漏事故,在洋流作用下,水面上的油膜向偏 方向漂流。洋流对石油污染所起的作用是 。 (3)在泄油区 ,鱼类迅速死亡 ,其原因是 。 答案: (1)7 A 马达加斯加暖流( 3分) (2) 东 加快出事海域的海水净化速度,但扩
41、大污染范围( 3分) (3) 因油膜覆盖海面,海水中缺氧,使鱼类窒息;海水污染,使鱼类中毒( 2 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北印度洋海区,洋流自西向东流,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图 示 A海区受暖流影响,故增温增湿。( 2)根据图示由于南亚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自西向东流,故海洋污染将向东面漂流,洋流对海洋污染起扩大污染范围,加速净化速度的作用。( 3)石油污染的主要危害,即油膜覆盖海面,导致了水中缺氧,故鱼类大量窒息或中毒死亡。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北印度洋冬夏季风风向的差异进而分析北印度洋洋流方向的差异,并能结合石油污染对海洋生
42、物的危害分析。 结合材料和 “我国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 ”,回答问题。 (10分 ) 目前,我国以水土流失、 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1)图中 A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_,形成原因是_ (2)图中 B地区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_ C地区荒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有 _ (3)分析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 (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答案: (1)水土流失 (或生态破坏 ) (1分 ) 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植被破坏 (3分 ) (2)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劲 (2分 )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植被破坏
43、(1分 ) (3)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的作用下,向东、向南扩展。 (1分 ) (4)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 (1分 ) 试题分析:( 1)直接根据图示 A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形成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降水量、地形、植被和土壤)和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等方面分析。( 2) B 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沙漠的形成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C 地区为我国内蒙古草原,故荒漠化扩展朱受不合理的放牧和过度开垦的影响。( 3)我国荒漠化的沙源地主要位于西北地区,且受冬季强大的西北季风影响,故沙尘多向东南方向扩展。( 4)华北地区的沙尘暴是荒漠化的反映。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环境问题分布。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结合图示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并能 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分析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注意答题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