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349181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2-2013学年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人体血糖含量过高将导致糖尿病(分为 型和 型两类)。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 型糖尿病,对 型则无效。为了进行一次医学测试,甲、乙和丙三名成年人禁食 12h,然后各喝下含 100g 葡萄糖的溶液。在摄入葡萄糖后的 4h 内,定时测定每个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是胰岛 B细胞发生功能障碍 B甲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C乙患 型糖尿病 D丙的血糖浓度不会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 1可以判断甲是正常

2、人,乙和丙是糖尿病患者,由图 2可以看出,乙胰岛素分泌不足,丙随血糖浓度增大,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所以乙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而对丙无效,即乙是 型糖尿病患者,丙是 型糖尿病患者。 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 B细胞发生功能障碍。甲是正常人,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由于丙是 型糖尿病患者,所以血糖浓度不会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故错误的选 C。 考点:糖尿病成因的分析。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 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小明设计了如下表格来统计其家庭成员一日内的体温变化,仅通过本表格的数据无法做到的是( ) 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统计表(腋窝温度,精确到小数点后

3、一位) 成员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睡前 平均温度 母亲 父亲 小明 A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可能发现体温的相对稳定是通过调节产热量和散热量实现的 B通过横向比较可能发现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有波动变化 C通过父亲和母亲体温比较可能发现体温与性别有关 D通过父母和小明体温比较可能发现体温与年龄有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得出的结论: 1、通过横向比较 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有波动变化 ,但一般不超过 1 ,凌晨体温最低 ,午后体温最高。 2、通过父亲和母亲体温比较 体温与性别有关 ,女性体温略高于男性。 3、通过父母亲和自己体温比较 体温与年

4、龄有关,一般成年人低于未成年人;故选 A。 考点:体温的特点。 点评:据表格分析体温得特点,要求较高,需要抓住单一变量,问题就迎刃而解。 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和 为两个灵敏的电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已知 a点不在两电极的中点,刺激 a点,电表 偏转一次,电表 偏转两次 B刺激 c点产生兴奋,若 e点无电位变化,有可能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刺激 b点,兴奋由 b点传到 c点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D若 bd=de,刺激 d点,兴奋不会同时到达 b点和 e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 a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会引发局部电流,使 电流表左接触点先变为外负内正,电流表偏

5、转;当局部电流流过后,左接触点恢复外正内负,右接触点变为外负内正,电流表再次偏转,共偏转两次;兴奋通过突触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电流表基本同理,共偏转两次; A错误。若 bd=de,刺激 d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速度快,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需要转换成化学信号,速度慢,则兴奋先到达 b点; D正确。 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 点评:本题相对综合的考查了神经调节,是学生提升获取图示信息、审题、分析 能力的较好选择。 下列有关糖尿病说法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代谢出现障碍,引起糖尿病 B若在检测中发现小明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确诊其为糖尿

6、病患者 C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即可出现砖红色沉淀 D糖尿病患者往往很胖,原因是糖代谢异常导致糖类大量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答案: A 试题分析:糖尿病的病因:胰岛 B细胞受损伤,胰岛素分泌不足,糖代谢出现障碍;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原因有糖尿病、一次性吃糖过多、肾脏病变等;还原性糖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糖尿病患者往往体重 减轻;故正确的选 A。 考点:糖尿病的成因、鉴定和症状。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 A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 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

7、件 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这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 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如 B、 C、 D;工业的发展导致 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全球气温升高属于生态环境问题;故选 A。 考点:共同进化。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概念必须扎实。 科学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作为免疫抑制剂,但是临床上不可用于治疗( )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过敏性鼻炎 C艾滋病 D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

8、免疫病,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都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治疗方法是注射免疫抑制剂; T细胞作用于移植的器官,引起排斥反应,因此注射免疫抑制剂抑制 T细胞的活性,可提高器官的成活率;艾滋病致病机理是 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 T细胞,使 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不能注射免疫抑制剂;故选 C。 考点:免疫失调,器官移植。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下列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胃粘膜分泌盐酸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B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病毒结合 C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细菌繁殖 D巨噬细胞通过溶酶

9、体将吞入的细菌消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A、 C属于第一道防线, D属于第二道防线,都是非特异性免疫; B属于体液免疫;故选B。 考点:特异性免疫。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下列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小明想到酸梅分泌唾液 B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后,胰腺分泌胰液 C寒潮来袭,小明冷得浑身发抖 D马戏团的小狗看到卡片上的 “1+1=? ”时,马上叼来写有 “2”的卡片 答案: C 试题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

10、,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前者是先天性具有,通过遗传获得,如 C;后者是后天性学习获得,如 A、 D;而 B属于体液免疫。 考点:非条件反射。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部分调节方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代表的调节方式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B 和 所代表的两种调节方式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 三种方式 D方式 中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目中的 中的三种信息传递方式分别对应于课本上实例如下: 对应于课本上

11、的实例是:甲状腺激素这一内分泌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由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处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 对应于课本上的实例是: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这一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这一靶器官的过程; 对应于课本上的实例是:神经元细胞产生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靶细胞)而完成兴奋传递的过程。显然在体温调节中三种方式 都存在, C正确。方式 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信息传递缓慢,方式 神经调节不需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特点是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局限,所以 A错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其中神经调节占主导; B错误。方式 是也是需要通过体液的,因

12、为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是经过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后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 D错误。 考点: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方式。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如图是某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质 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 B 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吞噬细胞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此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C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吞噬细胞处理病毒暴露抗原并呈递抗原, T 细胞识别抗原;物质 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病

13、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图中 T细胞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故选 C。 考点:特异性免疫、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点评:本题相对综合,可以通过理解记忆的方法平时加以训练。 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 A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 C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 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产生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原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 A、 B是自然选择使得种群基因频率

14、发生定向改变, D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 豌豆自交,改变基因型频率,而基因频率不变;故选 C。 考点:生物进化的实质。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图中 a表示某种物质, 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如果 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 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 如果 a表示神经递质, 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 b可能会兴奋 如果 a表示抗原分子, b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细胞 如果 a表示甲状腺激素, b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垂体细胞 如果 a表示促胰液素, b可能是小肠粘膜细胞,此时胰液分泌增加 如果 a表示抗体, b表示人体心脏瓣膜

15、细胞,则此人患有免疫缺陷病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 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错误。 a表示神经递质,作用于神经细胞,会兴奋或者抑制;正确。 a表示抗原分子, b可能是 B细胞或记忆细胞 ,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错误。 a表示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抑制下丘脑或垂体的生命活动;正确。 a表示促胰液素,促进胰腺分析胰液;错误。 a表示抗体, b表示人体心脏瓣膜细胞,则 患有自身免疫病;错误。 考点: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 点评: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提升了学生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列有关脑和脊髓说法正确的是(

16、 ) A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它们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B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C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而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只可能位于脊髓 D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也能受到下丘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答案: D 试题分析:大脑、脑干、小脑、下丘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分级调节;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 在大脑皮层下 ,如脑干、脊髓,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但还有低级神经中枢脊髓参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也能受到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17、故正确的选 D。 考点:脑和脊髓。 点评:脑和脊髓是学习的难点,平时应该加强学生辨别比较和推理能力。 下列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 分泌,故二者在此方面相互拮抗 B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消耗和抑制血糖来源来降低血糖浓度 C切断下丘脑与垂体间的联系后,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显著下降 D同等条件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量一定低于健康人 答案: B 试题分析: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故两者是拮抗关系;A错误。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与垂体无关 ,切断下丘脑和垂体的联系后 ,下丘脑仍然可以控制胰岛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来调节

18、血液中葡萄糖浓度; C错误。糖尿病分为 型和 型,前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后者是胰岛素受体缺陷; D错误。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类物质,同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来降低血糖浓度;故正确的选 B。 考点:血糖调节。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调查发现,某地人群每万人中有一个患甲病。一个表现正常男子的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妹妹。该男子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后,生育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 ) A 33/10000 B 1/404 C 1/303 D 1/606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中表型正常的父母生育了一个患病的

19、女儿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由女儿患病、其父正常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 A、 a,其基因频率分别为 p和 q,则该正常男性的基因型只能是 AA或 Aa,其为携带者的概率为 2/3。在计算该题 “正常女性 ”为携带者的概率时,可先据 “该地区人群每万人中有一个患甲病 ” 知基因型为 aa的频率是1/10000,利用遗传平衡定律可得,求得 q=1/100,则 p=99/100,由于该正常女性不可能为 aa。可以求频率 AA =99/10099/100, Aa =1/10099/1002,女子是Aa 的概率 = Aa( AA+ Aa) =2/101。 AaAa1AA

20、、 2Aa、 1aa,则患甲病男孩的概率为 2/32/1011/41/2=1/606;故选 D。 考点:基因频率的计算,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较难,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式图,图中的甲、乙、丙表示相关结构, 、 、 表示相关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和 对甲的作用相反,二者相互拮抗,共同调节甲分泌 B甲为 内分泌系统的枢纽, 和 对其均为反馈调节 C几乎全身的细胞都是 的靶细胞 D 合成和分泌都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答案: A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甲是垂体,乙是甲状腺,丙是下丘脑; 是

21、促甲状腺激素, 是甲状腺激素和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是抑制垂体,二者相互拮抗; A正确。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 B错误。几乎全身的细胞都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 C错误。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 粒体有关,而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 D 错误。 考点: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点评:本题设计巧妙,提升了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明走路时右脚踩在钉子上,马上引起右腿收缩以避开损伤性刺激继续作用,而左腿迅速伸直以支持身体,使身体不会跌倒。下图表示这一复杂反射过程,据图分析错误

22、的是( ) A参与这一活动的神经元至少有 6个 B当反射活动进行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C右腿的弯曲和左腿的伸展发生的先后顺序是先右腿 D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为非条件反射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参与这一活动的突触有 6个,那么至少有 7个神经元;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都是由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右腿的弯曲的反射弧突触数量比左腿的伸展的突触数量少 1 个,则右腿先弯曲;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为非条件反射;故错误的选 A。 考点:神经调节。 点评:本题比较综合,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

23、将家兔 B细胞注入小鼠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小鼠血清能使家兔 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小鼠血清不能使家兔 T细胞凝集成团。 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家兔 T细胞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免疫 B家兔 B细胞和家兔 T细胞有相同抗原 C家兔 B细胞诱导小鼠产生细胞免疫 D家兔 T细胞和小鼠 T细胞有相同抗原 答案: B 试题分析:家兔 B细胞注入小鼠的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在小鼠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而血清也可以和家兔 T细胞凝集,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特点来看,说明家兔的 B细胞和家兔 T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 考点:特异性免疫。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免疫的知识,要求学生

24、对免疫的知识有较好的理解,涉及到免疫细胞和抗体等知识。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通过体液可被运输到全身各处,但靶器官处的激素浓度往往较其他部位高 B血糖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 C人体所有激素分泌的调节,都存在着下丘脑 -垂体 -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D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构成完整的调节网络,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 B 试题分析:激素通过体液可被运输到全身各处,但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上的受体;血糖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相关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存在着下丘脑 -垂体 -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共同维持

25、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故正确的选 B。 考点:体液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综合,是学生提升获取信息、审题、分析能力的较好选择。 下图细胞 、 和物质 E、 F的关系可能是( ) 细胞 细胞 物质 E 物质 F A 下丘脑细胞 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 B B细胞 T细胞 抗原 受体 C 效应 T细胞 病原体 抗体 抗原 D 甲状腺细胞 垂体细胞 甲状腺激素 受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细胞 释放化学物质 E作用于 靶细胞上的 F物质,进而传递信息。 下丘脑细胞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上的受体; A错误。体液免疫中 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B细胞,依赖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抗

26、原; B错误。效应 B细胞分泌抗体; C错误。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多时,作用于垂体,属于负反馈调节; D正确。 考点:信息传递。 点评: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提升了学生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近期全球流感集中暴发,特别是欧美的流感疫情呈现扩散态势。其中美国流感疫情已全面暴发,全美已有 41个州流感疫情状况达到了最高的红色级别,欧洲今年的 “流感季 ”也提早来袭 ,最近几周波兰已有 8万人患上流感,我国流感病例数在近期也有所增加。被甲型 H5N1病毒首次侵入人体后,机体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延长 B浆细胞内的高尔基体活动加强 C记忆细胞迅速

27、分化 D入侵病毒最终被效应 T细胞清除 答案: B 试题分析:甲型 H5N1病毒侵入机体后,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起特异性免疫作用的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并最终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消灭;而记忆细胞只有当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才会迅速增殖和分化。高尔基体是蛋白质的 “加工厂 ”,抗体是蛋白质,故高尔基体活动增强;故正确的选 B。 考点:特异性免疫细胞器功能。 点评:本题以热点信息作为考查的切入点,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桌上有一杯开水,小明的手不小心碰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会迅速缩手,同时会感觉到烫 B小明感觉到手很烫,此感觉

28、在大脑皮层形成 C在整个过程中,小明体内反射弧上的兴奋可双向传导 D第二天小明又在桌上看到一杯水,很小心地避开,此过程为非条件反射 答案: B 试题分析:小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时间短;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形成,突触的数量多,完成反射的时间长;反射弧上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第二天小明又在桌上看到一杯水,很小心地避开,属于条件反射;故选 B。 考点:调节中枢,兴奋传导的方向,条件反射。 点评:试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考生问题背景,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证实,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 ) 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

29、加快 B大量使用除草剂诱导杂草产生抗除草剂突变 C 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 D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除草剂对杂草进行自然选择,使能抗除草剂的杂草大量繁殖,相应的抗除草剂基因频率增加, D正确。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点评: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下列关于学习和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神经元的产生有关 B人类的记忆主要可分为 4种不同形式 C学习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D学习和记忆中枢位于下丘脑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记忆的过程是一个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分为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

30、记忆、永久记忆;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故选 B。 考点:学习和记忆。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概念必须扎实。 2013年 2月 2日是第 17个 “世界湿地日 ”。湿地生态系统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是经过亿万年的时间形成的,而目前我国自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湿地保护在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工作 中显得任重而道远。关于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 A基因突变和重组 B自然选择 C共同进化 D地理隔离 答案: C 试题分析: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

31、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故选 C。 考点:共同进化。 点评: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 蜗牛的有条纹( T)对无条纹( t)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 TT)个体占 35,无条纹个体占 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 F1,则 T基因的频率和 F1中 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 ) A 60, 48 B 60, 24 C 40, 48 D 40, 24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中 AA为 35%, aa为 15%,则 Aa=1-35%-15%=50%,因此A% AA% 1/2Aa%= 35 +1/

32、250%=60%, a 为 40%。由于群体是自由交配,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 F1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2pq=260%40=48%,选择 A。 考点: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相关计算 .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 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

33、变异,前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错误;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 C正确;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故选C。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抽象,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知识必须扎实。 物种起源的出版已有 150多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认为决定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积累 答案: A 试题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拉马克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现代生物进化

34、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木村资生认为决定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积累;故选 A。 考点:生物进化理论。 点评: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 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 胆汁 唾液 血浆 淋巴 尿液 组织液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体内的液体叫体液,可以分 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属于细胞内液; 胆汁、 唾液和 尿液与外界环境相通,来源于内环境,但不属于体液;故选 D。 考点:体液。 点评: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 下列关于生

35、物进化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而不是个体 B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D两个种群经过长期地理隔离后有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答案: D 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4、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后有可能达到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故选 D。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属于容易题。 正常情况下

36、,下列物质中可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O2 抗体 肝糖原 血浆蛋白 血红蛋白 载体蛋白 胰蛋白酶 胰岛素 尿素 神经递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体液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肝糖原、血红蛋白、载体蛋白质属于细胞内液成分,胰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内,属于外环境成分,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选C。 考点:内环境的成分。 点评: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 B细胞 B 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 HIV复制能力较弱 C感染

37、HIV的人称为 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D 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 答案: D 试题分析: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攻击 T 淋巴细胞,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导致其他病原体乘虚而入;在 HIV侵入人体后的潜伏期内,由于免疫系统的作用,暂时不会发病,但这时 HIV的繁殖速度已非常快;根据资料分析,诊断为艾滋病患者的仅仅是 HIV感染者中的一小部分;故正确的选 D。 考点:艾滋病。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高血糖素不能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B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后,无需消耗能量即可经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

38、 C胸腺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D所有的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具有调节作用,不能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A正确。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后,经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属于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B正确。激素发挥作用后就会被相应的酶分解而灭活; C正确。神经递质一般是小分子有机物; D错误。 考点:激素和神经递质。 点评: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 必须区分清楚。 利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 A小明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 B夏天酷热高温,小明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 C体育课后,小明十分口渴,回到教室拿起水杯连饮三

39、大杯纯净水 D小明到西藏游玩,出现轻度头痛、乏力等症状,于是减少运动,多休息 答案: D 试题分析:排尿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钠盐以及代谢废物; A错误。夏天不能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要适当到室外适应一下自然温度,通过排汗来维护和强化机体的散热功能,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B错误。连饮三大杯纯净水会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C错误。小明到西藏游玩,出现的症状是由于缺乏氧气,出现的高原反应; D正确。 考点:水和无机盐、体温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包括提取信息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 下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 a、 b、 c、 d 表示不同

40、种类的细胞, 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 a、 b、 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 b直接分化形成 C 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 c、 d的 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 DNA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 a、 b、 c、 d表示的细胞依次是 T细胞、 B细胞、效应 T细胞、浆细胞; 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可由 B细胞分化形成,也可由记忆 B细胞分化而来;记忆细胞也能识别抗原;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考点:考查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下图中最能依次表示

41、正常黄牛、破坏下丘脑的水牛、单个离体奶牛细胞和正常蜗牛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黄牛属于恒温动物,在低温环境下,需要氧化分解有机物,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故外界温度越低,耗氧量越大;破坏下丘脑的水牛失去体温调节能力,单个离体奶牛细胞和正常蜗牛都相当于变温动物,温度越低,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减慢;故选 C。 考点:温度影响动物的耗氧量。 点评:以图形作为信息的载体,提升了学生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在抵御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

42、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C人体内的免疫器官有脊髓、胸腺、脾、扁桃体和淋巴结等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这两道防线人生来就有,无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A 正确。后天接触病原体等之后获得的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 B正确。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脊髓属于神经系统; 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抗体(效应 B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效应 T细胞分泌)、和溶菌酶;D正确。 考点:免疫系统。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相关知识,是学生理解和识记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

43、。 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答案: D 试题分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狼和鹿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故错误的选 D。 考点:共同进化 . 点评:试题相对简单,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属于容易题。 下列关于激素应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 B许多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按时服用胰岛素来治疗 C养鱼时,小明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激素类药物,促

44、使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 D适时适量使用人工合成的保幼激素类似物可使家蚕推迟几天作茧,吐更多的丝 答案: B 试题分析: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胰岛 B细胞受损伤,胰岛素分泌不足,糖代谢出现障碍,而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失去活性,应该按时注射胰岛素来治疗;故选 B。 考点 :激素应用。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下图为健康的小明血糖变化情况,他在 13时前仅吃了早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 A点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二者共同调节血糖浓度 B图中 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此时内环境稳态失调 C图中 C点时,为维持血糖水平,肝糖原分解 D图中所示过

45、程主要通过神经调节来实现 答案: A 试题分析:图中 A点是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血液内胰岛素含量上升,胰高血糖素含量下降; A正确。图中 B点时,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错误。图中 C点时,血糖浓度高于于正常值,肝糖原分解减少;C错误。图中所示过程主要通过激素调节来实现; D错误。 考点:血糖调节。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提升学生理解和分析图形的能力。 综合题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 、 、 、 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 、 、 、 、 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 A、 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46、 ( 1)图中系统或器官的名称为: , , , , ,它们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稳态的基础,否则将会引起稳态失调,例如,若图中的 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 ,最终会引起死亡。 ( 2)图中三种液体的名称为:甲 ,乙 ,丙 ,三者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 ,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填 “甲 ”、 “乙 ”或 “丙 ”),若 A过程受阻,会引起 (症状)。 ( 3)图中的 B过程称作 ,其中的水的运输方式为 ,此运输水的过程受到由 释放的 调节。当此过程增强时,人往往会在 (部位)产生 感。 ( 4) 中的 (物质)对 的活动有调节作用,最终能使乙的 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 5)当 机体受到

47、寒冷刺激时,通过相关结构的调节, 的量会 (填 “增加 ”、“不变 ”或 “减少 ”),同时体内的两种激素即 和 分泌量会增加,整个过程的调节方式为 调节。 ( 6)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大多数物质 从体外最终进入肝细胞并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层磷脂双分子层。 答案:(每空 1分,共 24分) ( 1)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皮肤 尿毒症 ( 2)淋巴 血浆 组织液 内环境 乙 水肿 ( 3)重吸收 自由扩散 垂体 抗利尿激素 大脑皮层 渴 ( 4) CO2 ( 5)减少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顺序不限) 神经 -体液 ( 6) 11 试题分析:( 1)图中系统或器官的名称为:

48、循环系统负责运输; 消化系统形成养料; 呼吸系统排出 CO2和少量 H2O(以气体形式); 泌尿系统排出尿素、 H2O 和无机盐; 皮肤排出部分 H2O、无机盐和尿素。若图中的泌尿系统功能衰竭时,代谢废物在体内大量积累,出现尿毒症。 ( 2)根据图中物质相互转化分析:甲是淋巴,乙是血浆,丙是组织液,三者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其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血浆,若淋巴不能回流进血浆,会引起水肿。 ( 3)图中的 B表示重吸收过程,水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抗利尿激素 是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功能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如重吸收增强,说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大脑皮层产生渴感。 ( 4) 中的 CO2刺激呼吸中枢,最终能使血浆的 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 5)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 -体液调节,寒冷时机体汗腺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会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