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行动研究的 缘起与意义.ppt

上传人:brainfellow396 文档编号:373891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 行动研究的 缘起与意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第一节 行动研究的 缘起与意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第一节 行动研究的 缘起与意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第一节 行动研究的 缘起与意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第一节 行动研究的 缘起与意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亲,该文档总共1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十三章 行動研究之意涵與實施,2,2,寶藏是加磚砌牆建立安全的堡壘,以解決面臨的侵擾問題。,第一節 行動研究的 緣起與意義,沒有行動的願景是種幻想,沒有願景的行動是場夢魘。(Wagner, 2000, p. 436),3,3,4,4,行動研究的發展與緣起,行動研究在學校教育上的源起可追溯至一九二六年的Buckingham,且由 Collier於一九四五年,擔任美國聯邦政府印地安人事務部門主管時,鼓勵工作同仁採取行動研究與局外人協同合作,以改善印地安人與非原住民之間的關係,行動研究的名稱始首度出現,而且在當時被廣為應用在教育研究中。Lewin於一九四八年,進行行動訓練研究,協助社區工作者採取科

2、學的方法,探究實務工作的問題並擬訂改進方案。之後,Corey(1953)採取行動研究,協助教師團體改進學校教育。,5,5,行動研究的發展與緣起,但後來到一九五至一九六年代,由於研究方法的非科學性和信效度不高、教師訓練不足等因素而受到批評,故陷入衰退期。一直到一九七年代才又在英國復興,其中Stenhouse和Elliott是當時英國教育行動研究的兩位重要推動者;然而作法已與美國有些不同,例如較採用質性的方法,重視教師在教育改革中扮演的角色,鼓勵教師在實務工作中持續省思,透過行動研究來促進專業發展。像是Stenhouse(1975)特別強調教師參與或執行課程與教學研究,以獲得專業發展,他認為在教育

3、科學中,教室即實驗室,教師即研究社群中的一員;Elliott(1991)表示 行動促進反省,行動研究能增進教育的改變。,6,6,行動研究的發展與緣起,之後到了一九八年代,行動研究則又再度流傳到澳洲及美國,例如澳洲的McTaggart等人(1982)撰寫了行動研究計畫者(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一書;Grundy(1987)敘寫了 課程產品或實踐?(Curriculum: Product or praxis?)一書;美國的Anderson、Herr和Nihlen(1994)撰寫了研究你自己的學校(Studying Your Own School), Stringe

4、r(1999)著述了行動研究 給實務工作者的手冊(Action research: A handbook for practitioners )。,7,7,行動研究的發展與緣起,Greenwood和Abbott(2001)對當前教育研究提出下列四項反省:(1)研究和實務社群間缺乏互動;(2)教師和行政人員認為教育研究無法切中他們的實務工作;(3)研究無法產生許多在真實教室中實用的改革策略;(4)實務工作者欠缺與研究者對話和專業發展的機會。而行動研究緣起於對此四項問題的反省。,8,8,行動研究的派典,行動研究以參與合作派典為基礎,根據Lewin所提的行動理論(action theory)發展而來

5、。行動研究是一種實踐取向的研究,認為研究就是一種實踐的活動,透過研究可達到充權賦能的功用。在此派典之下,不再清楚劃分研究者和研究參與者的界線,他們之間呈現一種互惠關係,透過互動與對話,增進了彼此的了解與能力,共同合作改進實務。,9,9,行動研究的名稱,有人稱行動研究為實施研究法(operational research)、合作探究(cooperative inquiry)( Reason, 2003)、合作行動研究(cooperation-action research)、現場研究法(on-the-job research)、參與式探究(participative inquiry)(Reaso

6、n & Bradbury, 2001) 、參與行動研究(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Whyte, 1991) 、實務工作者的研究(practitioner research)(Fuller & Petch, 1993) 。,10,10,行動研究的意義,行動研究中最重要的是行動,是在行動中研究,是為行動而研究,而不是為研究而行動。王陽明傳習錄提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即透露出藉由行動讓知識得以擴展和應用。,11,11,行動研究的意義,依據Schon(1983)的說法,行動是指反省的實務工作者所採取之行動,而教學則是反省的實務(reflective pract

7、ice)。,12,12,行動研究的意義,Elliott(1991)表示行動是一種有意圖的行動,也是一種有訊息資料作為依據的行動,更是一種具有專業承諾的行動。Geertz即表示:如果你想要知道什麼是科學,首先不是看它的理論或研究發現,也不是聽倡導者怎麼闡述,而是看它的實踐者如何做。由此可知如何採取行動實踐理論是更重要的部分。,13,13,行動研究的意義,Corey(1953)定義行動研究為,實務工作者使用系統的方法研究他們自己的問題,以引導、改正與評價他們的決定及行動的過程。,14,14,行動研究的意義,Sagor(2005)指出行動研究是一種為採取 行動而使用有系統的方法,進行行動研 究的最主

8、要原因為增進或修改行動。,15,15,行動研究的目標,診斷實務工作的問題,改善對實務工作的理解。 增進實務工作者的實務知識,提升實務工作者的能力,例如分析實務問題和設計解決方案的能力。 發展行動方案以解決實務工作的問題。,16,16,行動研究的目標,運用一些理論或好的想法來改進實務工作,使理論與實務密切配合,以發展實務理論;抑或是更進一步發展實務工作者的優勢能力,將實務工作做得更好。 透過研究以產生實務智慧,達到充權賦能的功用。 促使實務工作者與其他同事的合作,以建立如McNiff等人(1996)所云的專業對話社群。,17,17,總結行動研究的意義,總之,行動研究結合行動和研究兩者,由實務工作

9、者在其工作情境中,針對遭遇的問題進行研究,發展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將之付諸行動,過程中不斷地反省、評鑑和修改方案,以解決實際問題,改善實務工作。除此,行動研究的目標也可能是改善對實務工作的理解,增進實務知識,提升實務工作者的能力,發展實務理論,以改進實務與理論脫節的現象。,第二節 行動研究的 特性和適用性,研究者的興趣、困難和不明確的情境 可以是進行研究的三個起點。(Dadds;引自Altrichter et al., 1993, p. 35),18,18,19,19,行動研究的特徵,以問題或差距(discrepancies)為焦點為了改善實務工作的研究問題或差距都可以成為行動研究的起點,正如L

10、ofland和Lofland(1995, p. 3)所云:研究開始於你所在之地。差距可能包括了計畫和預期結果之間的落差、目前狀況和目標之間的落差、不同人觀點間的落差;而差距不一定是負面或是有問題的,它也可以是研究者有一些好的想法來改進實務工作,或是更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優勢能力,將實務工作做得更好。Dadds(1985)表示研究者的興趣、困難和不明確的情境可以是進行研究的三個起點。,20,20,行動研究的特徵,研究者可以進一步詢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來尋找行動研究的起點:(1)你可能發展的焦點為何?(2)你想要做什麼樣的嘗試?(3)你想要做什麼樣的改變?,21,21,行動研究的特徵,一些判斷起點是否

11、適合作為研究焦點的標準,包括: 行動的範圍(例如:這個情境來自於我的場域經驗嗎?我是否可以影響這個情境並 或採取行動?要改進這個情境是否有賴於場域中其他人行為的改變?) 相關性(例如:對我和我的專業關懷而言,這個情境多重要?我是否願意投入相當的時間和人力來因應此情境?),22,22,行動研究的特徵,可處理程度(例如:我有時間因應此情境嗎?因應此情境是否會對我造成過多的負擔?)相容性(例如:如果我選擇此起點作為我的研究焦點,它是否和我目前所從事的其他活動相容?它是否和我未來的計畫相搭配?)。,23,23,行動研究的特徵,採用合作、分享的方式進行研究在行動研究裏,研究者使用研究夥伴(researc

12、h partners)或協同研究者(co-researchers)稱呼與研究者共同行動的人。即使是研究者個人進行的行動研究,他仍然可以和實務現場中的其他人員分享行動方案。,24,24,行動研究的特徵,重視實務工作者參與行動方案的介入 行動研究與其他研究的區別在於將行動帶入真實世界,重視實務工作者的參與,以及在實際工作情境中進行,透過行動與研究的結合,可以縮短理論與實務的差距;所以從事行動研究的人員就是實際工作的人員,而且也是應用研究結果的人員。,25,25,行動研究的特徵,行動研究是動態和循環的過程McTaggart等人(1982)、Carr和Kemmis(1986):行動研究包括計畫、行動、

13、觀察和省思四個步驟的建構,以及修改計畫、再次行動、觀察和省思之循環過程。,26,26,行動研究的特徵,Elliott (1991):行動研究包括界定初始的想法、偵察(發現事實與分析)、計畫行動步驟、實施行動步驟、監控實施效果、偵察(解釋失效的原因)、修改想法、調整計畫,以及再次實施行動步驟、監控實施效果、偵察、修改想法和調整計畫的循環過程,直到問題解決為止。,27,27,行動研究的特徵,Altrichter等人(1993):行動研究包括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 、釐清情況、發展行動策略並且付諸實施、與公開知識四個步驟;其中在實施行動策略之後,若未達預期結果,則會回復到第二步驟,重新釐清情況。,28,

14、28,行動研究的特徵,McKernan (1996):行動研究包括針對問題情境界定問題、進行需求評估、提出一些假設性的想法、發展行動計畫、實施行動計畫、評鑑行動和做決定(省思、解釋和了解行動)七個步驟的建構,以及重新界定問題、再次進行需求評估、提出新的假設、修改行動計畫、實施修改的行動計畫、重新評鑑行動和做決定之循環過程。,29,29,行動研究的特徵,Stringer(1999):行動研究是觀察、省思和行動的螺旋過程。,30,30,行動研究的特徵,由上述的討論可以發現行動研究是一個流動性環節,包括了計畫、行動、觀察、省思、修改、再行動等六個成分;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不是有固定步驟的研究。其中

15、觀察和省思並非獨立的一個步驟,而是融合於整個過程中。,31,31,行動研究的特徵,Schon(1983)描述省思乃一種行為,包括行動中的立即省思,以及行動之後的省思,前者是指行動並沒有被中斷,而且省思的結果對於該行動有立即的回饋;而後者乃指事後對於整個行動的回顧與思考。Altrichter等人(1993)則表示省思包含:為了產生行動的省思(reflection for action)、行動中的省思(reflection in action),以及對採取之行動的省思(reflection on action)三個部分。,32,32,行動研究的特徵,Altrichter等人提出行動研究乃行動和省思

16、的循環過程,包含提出採取行動的想法、行動、對採取的行動進行省思,以及產生實務理論四個步驟的循環。,33,33,34,34,行動研究的適用限制,行動研究以解決實務問題為導向,其研究問題是特定、實際發生的,亦即研究者發現在其實務工作中產生的問題,或經過反省後認為必須有所改善的狀況,其他實務工作者不見得也會面臨相同的問題或狀況,也因此行動研究的目的不在於做推論,而是強調解決問題的立即性,改善實務工作。行動研究僅能說明行動方案的實施過程,它實施之後實務工作的改變情形,研究者和其他研究夥伴知能增長的情形;但是無法明確地推論行動方案和成效指標的因果關係。,35,35,行動研究會面臨的困境,研究者在研究場域

17、中扮演局內人、完全參與的角色,而且身兼多種任務,既是行動方案的設計和實施者,也是行動方案的評鑑者,容易被批評是球員兼裁判。可以透過不斷地自我省思,釐清自己扮演的角色和份際;請第三者作審核;或是請別人來擔任行動方案的評鑑者這三種方法來因應。,36,36,行動研究會面臨的困境,研究者與其他研究夥伴是熟人的關係,在評鑑行動方案的成效時,容易造成研究者或研究夥伴因為顧及彼此的關係,而不敢做過多的批判;或是因為太過直接呈現評鑑資料,而造成研究夥伴感受到被批判。,37,37,行動研究會面臨的困境,研究者向其他研究夥伴釐清共同的目標在透過行動改善實務工作,增進自己的專業;因此,過程中對於實施成效的評鑑與討論

18、可以採取開放、對事不對人的態度,提供具體的改進建議。另外,在做行動方案成效的訪談,欲了解相關重要他人對行動方案實施後的觀感時;如果受訪者沒有回應,或是對表達不同的觀點表現出猶疑的態度時,研究者可以先表露自己觀察到一些可以再改進之處,以引發受訪者表達他們的想法。,38,38,行動研究會面臨的困境,研究夥伴對於要公開什麼樣的資料在報告中可能會有一些疑慮。研究者宜將研究報告的初稿給研究夥伴看,如果他們對某部分內容的呈現有意見,可以與他們討論要如何處理,是調整呈現的方式或是刪除;總之,須經過他們同意後才能發表。,第三節 行動研究的類型,解決實務工作的問題, 增長工作者的實務智慧。,39,39,40,4

19、0,行動研究的類型,從參與行動研究的成員來分 個人式行動研究(individual teacher research) 協同式行動研究(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全校式行動研究(school-wide action research),41,41,行動研究的類型,個人式為個人(例如:教師)所實施的行動研究;協同式乃由實務工作場域外和場域內的人員協同合作執行的行動研究,例如師資培育機構的教授和國中小教師協同合作,Oja和Smulyan(1989)撰寫的協同式行動研究一書可供參考;全校式則由全校教職員共同進行的行動研究。,42,42,行動研究的類型,協同包含民主

20、參與、相互了解、共同決定和一起行動(Oja & Smulyan, 1989)。 協同行動研究必須具備三個要件(Carr & Kemmis, 1986):第一,目的的協同,成員皆期待透過研究來改善自我的教育想法和行動;第二,態度的協同,成員皆以自由、民主、公平與開放的心態參與團隊運作;第三,運作的協同,成員皆能通力合作進行計畫、教學、觀察、檢討及修改等活動。,43,43,行動研究的類型,從應用的學科領域來分 組織的行動研究 社區發展的行動研究 教育的行動研究 護理的行動研究,44,44,行動研究的類型,從形式來分 科學技術形式的行動研究(scientific-technical form of

21、action research) 實務道德形式的行動研究(practical-moral form of action research) 批判解放形式的行動研究(critical-emancipatory form of action research),45,45,行動研究的類型,科學技術形式的行動研究主要在協助實務工作者自我發展,獲得科學研究方法與技術,成為一位有能力的人;這種形式的行動研究較重視控制變項,因而忽略情境脈絡因素。,46,46,行動研究的類型,實務道德形式的行動研究主要目的在提升實務工作者對教育目的、價值和方法的專業判斷,因此強調行動之後實務工作者的省思。,47,47,行動

22、研究的類型,批判解放形式的行動研究重點在協助實務工作者,針對實務工作情境的制度和結構進行理性的批判,並且以團體合作的方式實施行動方案,重新建構適合的制度和結構。,第四節 行動研究的實施,行動是通往知識的唯一道路。(Shaw),48,48,49,49,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行動研究的實施,50,50,行動研究的實施,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首先,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在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之後,可以參考Altrichter等人(1993)考量行動的範圍、相關性、可處理程度和相容性等指標,以判斷此起點是否適合作為研究的焦點。,51,51,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針對有報讀需求的學生

23、參與普通班社會領域紙筆段考時表現不佳的問題,採用人工報讀的方式因應;然而,實施人工報讀後發現有許多問題待解決。),示例 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52,52,示例 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研究者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為,針對有報讀需求的學生(例如:有閱讀困難的學習障礙、視覺障礙學生),參與普通班社會領域紙筆段考時表現不佳的問題,採用人工報讀的方式因應。雖然接受人工報讀後學生的成績較之前未接受報讀好(不是以相同的試卷做比較),但是實施人工報讀後發現有許多問題待解決。,53,53,示例 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之後,研究者參考Altrichter等人(1993)的四項指標,判斷此起點是否適合

24、作為研究的焦點,包括: (1)就行動的範圍而言,這個問題情境來自於研究者的場域經驗,研究者可以影響此情境並且採取行動,要改進這個情境有賴於場域中行政人員和普通班教師的認同; (2)就相關性來說,這個問題情境對研究者非常重要,因為每次段考都要面對這項問題,研究者願意投入相當的時間和人力來因應;,54,54,示例 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3)從可處理程度觀之,研究者有時間因應此情境,不會造成過多的負擔 (4)就相容性而言,此起點和研究者目前從事的實務工作相容,也和研究者未來改進評量調整策略的工作計畫相搭配。,55,55,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問題或差距),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56,56

25、,行動研究的實施,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問題或差距)經過前面步驟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並且判斷此起點適合作為研究焦點之後,接著明確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值得注意的是,行動研究的起點一定是研究者實務工作中遭遇之問題或差距,而非來自文獻,例如不是批判人工報讀問題的文獻。,57,57,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解決人工報讀遭遇的八項問題),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針對有報讀需求的學生參與普通班社會領域紙筆段考時表現不佳的問題,採用人工報讀的方式因應;然而,實施人工報讀後發現有許多問題待解決。),58,58,示例 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研究者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為,解決有報讀需求的學生(例如:有閱讀困難的學習障礙

26、、視覺障礙學生)在社會領域接受人工報讀的問題,包含以下八項: 1.無法有充足的人力對一至六年級不同的試卷進行報讀。 2.報讀者被質疑是否會因語調變化而有提示答案的可能。 3.部分學生反應因聽錯報讀者念的題項而答錯。 4.部分學生反應報讀者念題的速度太快,部分則反應速度太慢。,59,59,示例 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5.部分學生反應記不住報讀者念過的內容,要求再讀一遍,一對一報讀時,雖然報讀者可以複述,但會感到非常疲累;而在一對多報讀時,則無法重複報讀。 6.學生無法選擇他們有興趣或擅長的題型先應答。 7.學生無法善用報讀應試,例如未仔細聽完報讀的內容即作答;不會跟隨報讀者念的題項逐字指著書面考卷

27、,並且圈出題項中的關鍵詞;不會在不確定的題目上做記號,做完題目後再回來檢查它們。 8.無法確知人工報讀的效果。,60,60,行動研究的實施,行動研究的起點和研究論文題目是有關聯的,行動研究論文題目的結構為,【行動方案名稱】在解決(或因應)【行動研究的起點】之研究(或行動研究)。以解決(或因應)為用詞,旨在與量化研究(例如實驗準實驗或單一個案研究)做區分。另外,由於行動研究是針對特定場域或對象之問題設計的,所以於題目中可呈現場域或對象的特徵。,61,61,示例 行動研究論文題目,電腦語音報讀在解決一所國小社會領域人工報讀問題之研究以三位學習障礙學生為例(王淑瑩,2011),62,62,行動研究的

28、實施,研究目的之結構為: (1)發展【行動方案名稱】; (2)探究【行動方案名稱】的實施狀況; (3)分析【行動方案名稱】在解決(或因應)【行動研究的起點】之成效。,63,63,示例 行動研究的研究目的,1.發展一所國小三位學障學生社會領域考試之電腦語音報讀策略。 2.探究一所國小三位學障學生社會領域考試電腦語音報讀策略之實施狀況。 3.分析電腦語音報讀在解決一所國小三位學障學生社會領域人工報讀問題之成效。,64,64,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問題或差距),分析造成問題或差距的成因,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65,65,行動研究的實施,分析造成問題(或差距)的成因針對上述研究的起點,接著釐清狀況

29、,分析造成問題(或差距)的成因。研究者可以說明問題(或差距)的成因內涵,以及透過什麼方法(例如:閱讀相關文獻,與同事、朋友或此領域的專家對話),分析成因。,66,66,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解決人工報讀遭遇的八項問題),分析問題的成因(造成人工報讀問題的五項因素),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針對有報讀需求的學生參與普通班社會領域紙筆段考時表現不佳的問題,採用人工報讀的方式因應;然而,實施人工報讀後發現有許多問題待解決。),67,67,示例 分析造成問題(或差距)的成因,研究者藉由閱讀報讀相關文獻,以及與同事和指導教授的對話,分析造成問題的成因如下:(1)第一項問題的成因為,人工報讀需要充足的專

30、門人力;(2)第二、三項問題的成因為,人工報讀者的專業能力和態度攸關報讀的品質,包括發音的正確和清晰度、語調平穩程度,以及報讀的公平性,不會因為對學生的好惡而採取不同的報讀作法;,68,68,示例 分析造成問題(或差距)的成因,(3)第四至六項問題的成因為,一位人工報讀者常須對多位學生進行報讀,無法因應學生個別需求(例如:聽覺接收速度、記憶能力、對題型的喜好或擅長程度)做調整;(4)第七項問題的成因為,平時未教導學生善用報讀來應試;(5)第八項問題的成因為,未比較實施報讀前後同一份試卷的成績。,69,69,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問題或差距),分析造成問題或差距的成因,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和評鑑其成

31、效的指標,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70,70,行動研究的實施,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和評鑑其成效的指標在發展行動方案時,宜具體陳述如何決定採取此行動方案解決實務問題、研究者抱持的價值觀或信念、此行動方案的要素,以及它和過去作法間之差異處;在決定行動方案時,應明確聯結行動方案和欲解決之實務問題的關聯性。,71,71,行動研究的實施,另外,宜評鑑行動方案之可行性,包括優勢、弱勢、機會和威脅(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SWOT)的分析,針對弱勢和威脅處,提出因應策略。,72,72,行動研究的實施,接著,針對行動方案的要素,說明其內容

32、,在研究計畫階段,敘寫的是初步的內容或是如何發展的流程;在研究完成階段,敘寫的是詳細的內容。最後,說明行動方案的內容預期達到的成效指標。,73,73,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解決人工報讀遭遇的八項問題),分析問題的成因(造成人工報讀問題的五項因素),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針對有報讀需求的學生參與普通班社會領域紙筆段考時表現不佳的問題,採用人工報讀的方式因應;然而,實施人工報讀後發現有許多問題待解決。),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和評鑑其成效的指標(行動方案是電腦語音報讀策略,包含預先製作電腦語音報讀試卷、平時教導學生善用電腦語音報讀來應試和學習、比較電腦語音實施報讀前後的學習表現三項要素。行動方案預

33、期達到的成效為解決人工報讀的問題,評鑑成效的指標包括:解決報讀人力問題、提升報讀品質、因應學生在考試上的個別需求,以及提高學生在社會領域上的學習表現。 ),74,74,示例 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研究者藉由閱讀報讀相關文獻,以及與指導教授的討論發現,預先製作電腦語音報讀試卷可以因應上述第一至三項原因,即人工報讀的問題;綜合文獻發現電腦語音報讀具備以下優點:(1)可同時提供多數人使用。在報讀清晰度上,目前國內已有電腦語音報讀軟體發音與真人相當貼近。平時教導學習障礙學生善用電腦語音報讀來應試和學習,可以因應上述第四項原因;比較電腦語音實施報讀前後的成績,可以因應上述第五項原因,本研究行動方案和欲解決

34、之實務問題的關聯性整理如表3-3。【如何決定採取此行動方案解決實務問題,並且明確聯結行動方案和欲解決之實務問題的關聯性】,75,75,表3-3 本研究行動方案和欲解決之實務問題的關聯性,76,76,示例 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整體來說,研究者發展的行動方案是電腦語音報讀策略,抱持的價值觀或信念是,以最節省人力的方式,因應學習障礙學生的個別需求,發揮報讀策略的最大效用【研究者抱持的價值觀或信念】。,77,77,示例 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此行動方案的要素包含;預先製作電腦語音報讀試卷、平時教導學生善用電腦語音報讀應試和學習,以及比較電腦語音實施報讀前後的學習表現。【此行動方案的要素】,78,78,示

35、例 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本行動研究前後報讀策略的比較如表3-4。【行動方案和過去作法間之差異處】,表3-4 行動研究前後報讀策略的比較,79,79,示例 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接著評鑑電腦語音報讀策略之可行性,其優勢和機會為:(1)普通班教師和行政人員皆支持且願意協助報讀策略的實施,也能事先提供社會科考卷的電子檔以製作電腦語音報讀試卷;(2)學校有電腦教室和足夠的電腦以實施電腦語音報讀;(3)研究者的先生為視覺障礙學生巡迴教師,有製作電腦語音報讀試卷的經驗可供諮詢。,80,80,示例 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其可能的弱勢和威脅為:(1)電腦語音報讀發音的正確性,破音字是電腦語音報讀最難處理的部分,如

36、果修改中文單一文字,會造成所有的相同字只讀出一個音,而無法讀破音字;(2)學生須具備基本的電腦操作,以及使用電腦語音報讀軟體的能力;,81,81,示例 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3)研究者沒有製作電腦語音報讀試卷的經驗;(4)為了比較實施電腦語音報讀策略前後的成績,必須讓學生先在原班接受未報讀的考試,之後再接受電腦語音報讀的考試,二者的應試間距不能太長,太長會造成學生尋求答案而混淆了報讀策略的效果。,82,82,示例 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針對上述弱勢和威脅,研究者提出以下因應策略:(1)文字MP3 V3.1版可在自訂發音詞庫表,讓破音字只出現在特定詞彙中,而不是都念同一個音,研究者須事先檢視試卷,

37、若發現有破音字,就先行自訂發音詞庫;(2)了解學生電腦的基本操作能力,若未具備,則教導之,還有平時就教導學生操作電腦語音報讀軟體,並且善用電腦語音報讀來應試和學習;,83,83,示例 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3)研究者藉由平時考試增加製作電腦語音報讀試卷的經驗,並且請社會領域的教師檢核電腦語音報讀試卷是否清晰、正確且適當,針對他們提供的建議做修改;(4)學生在原班接受未報讀的考試之後,有一段空檔時間,立即讓他們接受電腦語音報讀的考試。【評鑑行動方案之可行性】,84,84,示例 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本研究的行動方案初步規畫包含兩個階段,一為準備階段,涵蓋擬定身心障礙學生電腦語音報讀實施計畫,經過學

38、校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的同意。二為發展階段,行動方案三項要素初步規畫的內容和實施方式分述如下。【行動方案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如果很多,亦可在第三章研究方法另立行動方案一節敘寫,而此處就只寫道:初步規畫的行動方案見行動方案一節】,85,85,示例 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行動方案預期達到的成效為解決人工報讀的問題,包括如下指標:(1)解決報讀人力問題; (2)提升報讀品質(包含正確和清晰度、語調平穩和公平程度);(3)因應學生個別需求(例如:聽覺接收速度、記憶能力、對題型的喜好或擅長程度)做調整;(4)提高學生在社會領域上的學習表現,包含段考成績和學習態度。【行動方案的內容預期達到的成效和指標】,86,

39、86,行動研究的步驟,進一步說明的是,行動方案預期達到的成效和指標,與研究問題是相關聯的。,87,87,示例 行動研究的研究問題,1-1.對一所國小三位學障學生社會領域考試發展之電腦語音報讀策略【行動方案】的過程為何?發展電腦語音報讀策略的過程中遭遇的困難為何?因應的策略為何?1-2.對一所國小三位學障學生社會領域考試發展之電腦語音報讀策略【行動方案】,在預先製作電腦語音報讀試卷、平時教導學生善用電腦語音報讀來應試和學習,以及比較電腦語音報讀實施前後學生之學習表現三項要素【行動方案的要素】上的內容或作法為何?,88,88,示例 行動研究的研究問題,2-1對一所國小三位學障學生社會領域的考試上,

40、預先製作電腦語音報讀試卷【行動方案的要素一】的實施情形為何?遭遇的困難為何?因應的策略為何? 2-2對一所國小三位學障學生社會領域的考試上,平時教導學生善用電腦語音報讀來應試和學習【行動方案的要素二】的實施情形為何?遭遇的困難為何?因應的策略為何? 2-3.對一所國小三位學障學生社會領域的考試上,比較電腦語音報讀實施前後學生之學習表現【行動方案的要素三】的實施情形為何?遭遇的困難為何?因應的策略為何?,89,89,示例 行動研究的研究問題,3-1.對一所國小三位學障學生社會領域考試實施之電腦語音報讀策略,報讀人力問題【行動方案預期達到的成效指標一】獲得解決的情形為何? 3-2.對一所國小三位學

41、障學生社會領域考試實施之電腦語音報讀策略,報讀品質(包含正確和清晰度、語調平穩和公平程度)【行動方案預期達到的成效指標二】獲得改善的情形為何? 3-3. 對一所國小三位學障學生社會領域考試實施電腦語音報讀策略之後,他們在考試之個別需求【行動方案預期達到的成效指標三】上獲得調整的情形為何? 3-4.對一所國小三位學障學生社會領域考試實施電腦語音報讀策略之後,他們在社會領域上的學習表現(包含考試成績和學習態度)【行動方案預期達到的成效指標四】改變情形為何?,90,90,行動研究的實施,界定行動方案預期達到的成效指標之後,接著發展評鑑成效指標的工具,行動研究中除了研究者為主要的研究工具外,還會運用量

42、化和質性的研究工具(可能包含訪談題綱、觀察指引和非干擾性測量蒐集指引),蒐集量化和質性資料。,91,91,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問題或差距),分析造成問題或差距的成因,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和評鑑其成效的指標,實施行動方案,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92,92,行動研究的實施,實施行動方案在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之後,便實施之;在實施行動方案的過程中,若為協同行動研究,宜說明行動研究夥伴分工合作的情形。,93,93,示例 行動研究夥伴分工合作的情形,註:表示主要負責人,94,94,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解決人工報讀遭遇的八項問題),實施行動方案(電腦語音報讀策略),分析問題的成因(造成人工報讀問題的五項

43、因素),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針對有報讀需求的學生參與普通班社會領域紙筆段考時表現不佳的問題,採用人工報讀的方式因應;然而,實施人工報讀後發現有許多問題待解決。),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和評鑑其成效的指標(行動方案是電腦語音報讀策略,包含預先製作電腦語音報讀試卷、平時教導學生善用電腦語音報讀來應試和學習、比較電腦語音實施報讀前後的學習表現三項要素。行動方案預期達到的成效為解決人工報讀的問題,評鑑成效的指標包括:解決報讀人力問題、提升報讀品質、因應學生在考試上的個別需求,以及提高學生在社會領域上的學習表現。 ),95,95,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問題或差距),分析造成問題或差距的成因,發展可行的

44、行動方案和評鑑其成效的指標,實施行動方案,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96,96,行動研究的實施,檢視是否產生問題或困難實施行動方案之後,須持續檢視是否產生問題或困難;,97,97,是否產生 問題或困難?,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解決人工報讀遭遇的八項問題),實施行動方案(電腦語音報讀策略),分析問題的成因(造成人工報讀問題的五項因素),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針對有報讀需求的學生參與普通班社會領域紙筆段考時表現不佳的問題,採用人工報讀的方式因應;然而,實施人工報讀後發現有許多問題待解決。),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和評鑑其成效的指標(行動方案是電腦語音報讀策略,包含預先製作電腦語音報讀試卷、平時教

45、導學生善用電腦語音報讀來應試和學習、比較電腦語音實施報讀前後的學習表現三項要素。行動方案預期達到的成效為解決人工報讀的問題,評鑑成效的指標包括:解決報讀人力問題、提升報讀品質、因應學生在考試上的個別需求,以及提高學生在社會領域上的學習表現。 ),98,98,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問題或差距),分析造成問題或差距的成因,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和評鑑其成效的指標,實施行動方案,尋求因應策略或修改行動方案而後繼續執行之,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99,99,行動研究的實施,檢視是否產生問題或困難如果是,則尋求因應策略或修改行動方案,而後繼續執行之,研究者可以採取以下表格做記錄。,100,100,示例 行

46、動方案實施過程 觀察省思記錄表,101,101,行動研究的實施,這些過程的資料,可以整理在第四章研究結果中,例如可以列表簡要呈現,如示例,而後再詳細說明之。,102,102,課程與教學調整方案實施過程中遭遇的困難、因應策略與解決的情形,完全是指完全被解決;部分是指部分被解決;沒有是指沒有被解決;尚未是指目前尚未有機會實施此因應策略。,103,103,行動研究的實施,如果未產生問題或困難,則進入下一個步驟(評鑑行動方案或因應策略的效果)。,104,104,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問題或差距),分析造成問題或差距的成因,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和評鑑其成效的指標,實施行動方案,評鑑行動方案或因應策略的效果,

47、尋求因應策略或修改行動方案而後繼續執行之。,否,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105,105,是否產生 問題或困難?,尋求因應策略或修改行動方案而後執行之,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解決人工報讀遭遇的八項問題),評鑑行動方案或因應策略的效果,實施行動方案(電腦語音報讀策略),分析問題的成因(造成人工報讀問題的五項因素),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針對有報讀需求的學生參與普通班社會領域紙筆段考時表現不佳的問題,採用人工報讀的方式因應;然而,實施人工報讀後發現有許多問題待解決。),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和評鑑其成效的指標(行動方案是電腦語音報讀策略,包含預先製作電腦語音報讀試卷、平時教導學生善用電腦語音報讀

48、來應試和學習、比較電腦語音實施報讀前後的學習表現三項要素。行動方案預期達到的成效為解決人工報讀的問題,評鑑成效的指標包括:解決報讀人力問題、提升報讀品質、因應學生在考試上的個別需求,以及提高學生在社會領域上的學習表現。 ),106,106,行動研究的實施,評鑑行動方案或因應策略的效果而後,評鑑行動方案或因應策略的效果,評鑑的方式可採用形成性或和總結性評鑑的方式,以確認是否達到預期的成效和指標。行動研究的評鑑資料可能包含量化和質性資料,質性資料可能涵括訪談、觀察和非干擾性測量的資料。研究者須說明所有資料的分析方法。,107,107,界定行動研究的起點(問題或差距),分析造成問題或差距的成因,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和評鑑其成效的指標,實施行動方案,評鑑行動方案或因應策略的效果,尋求因應策略或修改行動方案而後繼續執行之。,否,新行動方案的循環開始,了解現況發現行動研究的起點,撰寫報告,公開行動研究的過程與結果。,108,108,行動研究的實施,檢視行動方案或因應策略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最後,檢視行動方案或因應策略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果是,則撰寫報告,公開行動研究的過程與結果,而後開始新行動研究的循環,這顯示在實務工作的行動研究是持續不斷的。,109,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