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补益剂.ppt

上传人:priceawful190 文档编号:374791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151 大小:3.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补益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第八章 补益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第八章 补益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第八章 补益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第八章 补益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亲,该文档总共1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八章 补益剂,1,【定义】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损病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适用于】虚损病证。 【分类】补气剂、补血剂、气血双补剂、补阴剂、补阳剂、阴阳并补剂、气血阴阳并补剂,【治疗要点】 1.补气+补血: “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 2.补阴+补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3.直补虚脏+“虚则补其母” : “培土生津”“滋水荣木”,补益剂,少佐行气活血之品,【使用注意】 1.首先应注意辨别虚实真假。“至虚之病,反见盛势;大实之病,反有羸状。” 2.其次,因补益剂多为滋腻之品,易碍胃气,且须多服久服,故在应用时须时时注意脾胃功能,必要

2、时宜酌加健脾和胃、消导化滞之品,以资运化。,3,补益剂,4,补益剂,5,第一节 补气剂,适用于:脾肺气虚证。 症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动则气喘,食少便溏,面色萎白,舌淡苔白,脉虚弱等。 常用药物:补气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等 代表方: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等,6,【主治】脾胃气虚证 【功用】补气健脾,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补气 - 四君子汤,7,【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四君子汤,【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补气 - 四君子汤,本方重在补益脾胃之虚,兼以苦燥淡渗以祛湿浊,颇合脾欲

3、缓、喜燥恶湿之性。,8,【配伍特点】,补气 - 四君子汤,9,本方为补气之基础方。 以气短乏力,面色萎白,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缓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气 - 四君子汤,10,【附方1】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症见胃脘闷滞,不思饮食,大便溏薄,或呕吐、泄泻等。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组成】人参 茯苓 白术 陈皮 甘草 各6g异功散为四君子汤加味而成,有益气健脾之功。异功散中加陈皮,功兼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二个,同煎至七分,食前温服,量多少与之。,补气 - 异功散,11,【附方2】(

4、考)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食少便溏,胸脘痞闷,呕逆等。 【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组成】人参 茯苓 陈皮 甘草各3g 白术4.5g 半夏4.5g 六君子汤为四君子汤加味而成,有益气健脾之功。 六君子汤配半夏、陈皮,功兼和胃燥湿,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痰湿证。 【用法】上细切,作一服,加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新汲水煎服。,补气 - 六君子汤,12,【附方3】(考) 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 【主治】 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功用】益气健脾,行气化痰 【组成】人参3g 白术6g 茯苓6g 甘草2g 陈皮2.5g 半夏3g

5、砂仁2.5g 木香2g 生姜6g 香砂六君子汤为四君子汤加味而成,有益气健脾之功。 香砂六君子汤伍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功在益气和 胃,行气化痰,适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用法】水煎服。,补气 - 香砂六君子汤,13,【附方4】 保元汤博爱心鉴 【主治】虚损劳怯,元气不足证。倦怠乏力,少气畏寒;以及小儿痘疮,阳虚顶陷,不能发起灌浆者。 【功用】益气温阳 【组成】黄芪9g 人参3g 炙甘草3g 肉桂1.5g 生姜一片 (原书无用量,今据景岳全书补)保元汤为四君子汤加减而成,有益气健脾之功。保元汤以补气药为主,配伍少量肉桂以助阳,功能益气温阳,适用于小儿元气不足之证。 【用法】水煎,不拘时

6、服。,补气 - 保元汤,【鉴别】四君子汤和理中丸,15,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脾虚夹湿证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补气 - 参苓白术散,16,【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参苓白术散,【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补气 - 参苓白术散,本方补脾与利湿并用,而以补脾为主,祛湿止泻;补脾与补肺兼顾,仍以补脾为主,培土生金。,17,【配伍特点】,补气 - 参苓白术散,古今医鉴所载参苓白术散,较本方多陈皮一味,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有湿阻气滞者。,18,本方为健脾渗湿止泻之常用方。 以气短乏力,肠鸣泄泻,舌淡苔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气 -

7、 参苓白术散,19,【附方】 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主治】脾胃虚弱,清阳不升证。呕吐泄泻,频作不止,烦渴欲饮。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组成】人参6g 茯苓 炒白术各12g 甘草3g 藿香叶12g 木香6g 葛根15g 【用法】为粗末,每服三钱(6g),水煎服。,补气 - 七味白术散,【鉴别】参苓白术散和四君子汤,21,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胃气虚证2.气虚下陷证3.气虚发热证,补气 - 补中益气汤,22,【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补中益气汤,【用法】上(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补气 - 补中益气汤,本方

8、补气与升提并用,使气虚者补之,气陷者升之,气虚发热者甘温益气而除之,使元气内充,清阳得升。,23,【配伍特点】,诸药合用,既补益中焦脾胃之气,又升提下陷之气,且全方皆为甘温之药而能治气虚发热证,即所谓“甘温除大热”之法也。,补气 - 补中益气汤,关于用本方治疗气虚发热的理论依据 李东垣说:“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脾胃下流之湿气闷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燥热。” 又说:“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内外伤辨惑论卷中) 可见这种发热在李东垣看来,就是“阴

9、火“。,24,补气 - 补中益气汤,其实质主要是脾胃元气虚馁,升降失常,清阳下陷,脾湿下流,下焦阳气郁而生热上冲,加之化源不足,“中焦取汁”不足以化赤生血,则心血不足以养心而致心火独亢而出现的热象。 治疗这种发热,“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综上李氏创立“温能除大热”的理论,对区别外感与内伤发热的辨证、病机、治则、治法以及使用的宜忌等均有阐发,对深入理解本方意义和指导临床运用均有裨益。,25,补气 - 补中益气汤,26,本方为体现“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发热证及脾虚气陷证之代表方。 以中气虚弱,或

10、清阳下陷,或慢性发热,症见少气乏力、面色(白光)白、舌淡、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气 - 补中益气汤,【使用注意】本方所治之气虚发热,乃由中气既虚,清阳下陷,郁遏不运,阴火上乘所为。故其热有病程较长,或发有休时,手心热甚于手背等特点,且必兼见中气不足之证。此证应与外感及实火发热者详加辨析。,27,补气 - 补中益气汤,28,【附方】 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主治】大气下陷证。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脉沉迟微弱,或叁伍不调。 【功用】益气升陷 【组成】生黄芪18g 知母9g 柴胡4.5g 桔梗4.5g 升麻3g 升陷汤与补中益气汤立意有相同之处,

11、即重用补脾益气药物,配伍举陷升提之品。 升陷汤重用黄芪配伍升麻、柴胡以升阳举陷;并以知母之凉润,以制黄芪之温;桔梗载药上行,用为向导,主治胸中大气下陷之证。对脾肺虚极者,可酌加人参以加强益气之力,或更加山茱萸以收敛气分之耗散。 【用法】水煎服。,补气 - 升陷汤,29,玉屏风散 究原方,录自医方类聚【功用】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补气 - 玉屏风散,30,【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玉屏风散,【用法】上口父咀,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补气 - 玉屏风散,三药相伍,固表气,实肌腠,兼疏风邪,补中寓散,散不伤正,补不留邪,共奏固表止汗之功。 方名

12、玉屏风者,谓其功用似御风之屏障,有贵重如玉之意。,31,补气 - 玉屏风散,本方以益气固表为主,佐入祛风散邪之品,补中兼疏,散中寓收,相反相成。,32,【配伍特点】,补气 - 玉屏风散,33,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之常用方。 以汗出恶风,面色(白光)白,舌淡脉虚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气 - 玉屏风散,【鉴别】玉屏风散和桂枝汤,35,生脉散 医学启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1.温热、暑热伤气耗阴证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补气 - 生脉散,36,【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生脉散,【用法】长流水煎,不拘时服。,补气 - 生脉散,三药相合,一补一润一敛,共成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13、敛阴止汗之功。方名“生脉”者,乃补其正气以鼓动血脉,滋其阴津以充养血脉,使气阴两伤,脉气虚弱者得以复生。 医方集解:“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至于久咳肺伤,气阴两伤证,则取本方补益肺气,滋润肺阴,并能敛肺止咳,故可一并治之。,37,补气 - 生脉散,本方气阴同治,补敛合法,使元气充,阴津复,而脉来得生。,38,【配伍特点】,补气 - 生脉散,39,本方为益气养阴生脉之代表方。 以气短,乏力,咽干,舌干红,脉虚数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气 - 生脉散,【加减变化】 方中人参为补气之要药,气虚重证必用之; 若阴虚有热者,宜用西洋参代之。,40,第二节 补血剂,适用于:血虚证

14、。 症见:面色无华,头目眩晕,唇爪不荣,心悸,失眠,舌质淡,脉细;或妇女月经不调,量少色淡,或经闭不行等。 常用药物:补血药,如熟地、当归、白芍、阿胶、龙眼肉等 代表方: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41,四物汤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功用】补血和血【主治】营血虚滞证,补血 - 四物汤,42,【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四物汤,【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15g),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空心热服。,补血 -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以本方治外伤瘀血作痛,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用于妇人诸疾。 是方以熟地厚润滋腻之性为生营阴之“基”,伍当归和血入心则“变化而赤是谓血”,又取白芍酸敛入肝而使所生之血藏

15、于肝,更借川芎辛行之长而使营血畅于周身。此虽属“线性”取类之描绘,确可品悟前人精妙配伍之神韵,遂后世皆谓本方乃补血调血之基础方。,43,补血 - 四物汤,本方熟地、白芍阴柔补血之品(血中血药)与辛甘之当归、川芎(血中气药)相配,动静相宜,重在滋补营血,且补中寓行,使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44,【配伍特点】,补血 - 四物汤,45,本方原治外伤瘀血作痛,后用治妇人诸疾,今多作补血调血之基础方。 以头晕心悸,面色、唇甲无华,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血 - 四物汤,46,【加减变化】,原方四药各用等分,意在补血调血并行; 重用熟地,增强滋补营血之功;少用川芎,取其活血化瘀,意

16、在补而不滞; 如血热改熟地为生地,以清热凉血,且重用为君; 血瘀易白芍为赤芍,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功等。四物汤是血分病的基础方剂,关键在于用药与药量的配伍变化。,补血 - 四物汤,“血家百病此方通”,47,【附方1】 胶艾汤(又名芎归胶艾汤金匮要略) 【主治】妇人冲任虚损,血虚有寒证。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 【功用】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组成】川芎6g 阿胶6g 甘草6g 艾叶9g 当归9g 芍药12g 干地黄15g 胶艾汤较四物汤多阿胶、艾叶、甘草,侧重于养血止血,兼以调经安胎,是标本兼顾之方, 故既可用于冲任虚损,血虚有寒的

17、月经过多、产后下血不止,又可用治妊娠胎漏下血。 【用法】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补血 - 胶艾汤,48,【附方2】 圣愈汤医宗金鉴 【主治】气血虚弱。月经先期而至,量多色淡,四肢乏力,体倦神衰。 【功用】补气养血 【组成】熟地20g 白芍15g 川芎8g 人参15g 当归l5g 炙黄芪18g圣愈汤在组成中含有四物汤。 圣愈汤加用参、芪以补气养血, 故适用于气血两虚的月经先期量多。 【用法】水煎服。,补血 - 圣愈汤,49,【附方3】(考) 桃红四物汤 (原名“加味四物汤”医垒元戎,录自玉机微义) 【主治】血虚兼血瘀证。妇女经期超前,血多

18、有块,色紫稠粘,腹痛。 【功用】养血活血 【组成】熟地12g 当归9g 白芍9g 川芎6g 桃仁9g 红花6g 桃红四物汤在组成中含有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多桃仁、红花,因此偏重于活血化瘀,适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 【用法】水煎服。,补血 - 桃红四物汤,50,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功用】补气生血【主治】血虚发热证,补血 - 当归补血汤,51,【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当归补血汤,【用法】上(口父)咀,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食前。,补血 - 当归补血汤,方中重用黄芪,其用量五倍于当归: (一)本方虽谓血虚,而以虚阳浮越之发热为急,故宜重力挽其浮越阳气,所谓“有形之血不

19、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 (二)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52,补血 - 当归补血汤,本方重用补气,少伍养血,意在补气以生血。,53,【配伍特点】,补血 - 当归补血汤,至于妇人经期、产后发热头痛,属血虚发热者,用此方益气补血,其证自解。 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亦为气血不足,用本方补养气血,托疮生肌,疮自收口愈合。,54,本方为体现补气生血法,治疗血虚发热证之代表方。 以肌热面红,渴喜热饮,脉大而虚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血 - 当归补血汤,【鉴别】当归补血汤和白虎汤,“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内外伤辨惑论,【鉴别】当归补血汤

20、和补中益气汤,57,归脾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2.脾不统血证,补血 - 归脾汤,命名:本方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 而致气血两虚,不能统摄血液,其治不论益气、生血、统血、摄血,终归于脾,故名归脾汤。,58,59,【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归脾汤,【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补血 - 归脾汤,本方原载于宋朝严用和济生方,但无当归、远志。至明朝薛己在内科摘要中补入此二药,沿用至今。其适应范围随后世医家临证实践而不断扩充。济生方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忪之证。,6

21、0,补血 - 归脾汤,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下血证。 明薛己在内科摘要中增补治疗惊悸、盗汗、嗜卧食少、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 至清医宗金鉴则又增虚劳烦热,时时恍惚经断复来,痘色灰白陷下等。,61,补血 - 归脾汤,本方心脾同治,以补脾为主,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权;气血双补,以补气为重,使气旺而益于生血。,62,【配伍特点】,补血 - 归脾汤,63,本方为补益心脾之常用方。 以气短乏力,心悸失眠,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血 - 归脾汤,【临证加减】 若崩漏下血偏寒者,加炮姜炭、艾叶炭以温经止血; 偏寒者,加生地炭、地榆炭以凉血止血。,【鉴别】归脾

22、汤和补中益气汤,65,第三节 气血双补剂,适用于:气血两虚证。 症见:面白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怔忡,食少倦怠,少气懒言,舌淡,脉虚细等。 常用药物:补气药+补血药 代表方:八珍汤等,66,八珍汤 正体类要【功用】益气补血【主治】气血两虚证,气血双补 - 八珍汤,67,【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八珍汤,【用法】加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水煎服。,气血双补 - 八珍汤,本方以益气之四君子汤与补血之四物汤合方,气血双补。,68,【配伍特点】,气血双补 - 八珍汤,69,本方为治疗气血两虚之基础方。 以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临证加减】 临证时,当视气血虚损程度,相

23、应调配君药与用量: 若气虚偏重者,加大人参、白术用量以之为君药,或酌加黄芪以增补气之功; 若血虚偏重者,加大熟地用量以之为君药,或加阿胶以增补血之功。,气血双补 - 八珍汤,70,【附方】 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治】气血不足。饮食减少,久病体虚,脚膝无力,面色萎黄,精神倦怠,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 【功用】温补气血 【组成】人参6g 肉桂3g 川芎6g 地黄12g 茯苓9g 白术9g 炙甘草3g 黄芪12g 当归9g 白芍药9g 十全大补汤由八珍汤加减而成,具益气补血作用而主治气血两虚之证。 十全大补汤较之八珍汤多芪、桂,增强补气温阳之力,使阳生阴长,治疗气血俱虚而偏寒者。 【用法

24、】上一十味,锉为粗末,每服二大钱(9g),水一盏,生姜三片、枣子二个,同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温服。,气血双补 - 十全大补汤,71,泰山磐石散 古今医统大全【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主治】堕胎、滑胎,气血双补 - 泰山磐石散,72,【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泰山磐石散,【用法】上用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服。但觉有孕,三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无虑也。,气血双补 - 泰山磐石散,本方取八珍汤以益气补血,更伍用多味安胎之品,而成颐养胎元之专剂。,73,【配伍特点】,气血双补 - 泰山磐石散,74,本方为补虚安胎之常用方。 以体倦乏力,腰酸腹坠,胎动不安,脉滑而无力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临

25、证加减】 临证时,应视气、血、肝、肾虚损之轻重,调剂药量: 若气虚明显者,重用人参、黄芪以益气; 若血虚重者,多用熟地以养血。,气血双补 - 泰山磐石散,75,【附方】 保产无忧散傅青主女科 【主治】妊娠胎动。腰疼腹痛,势欲小产,或临产时,交骨不开,横生逆下,或子死腹中。 【功用】益气养血, 理气安胎,顺产 【组成】当归5g 炒黑芥穗2.5g 川芎5g 艾叶2g 面炒枳壳2g炙黄芪2.5g 菟丝子5g 厚朴2g 羌活1.5g 川贝母3g白芍4g 甘草1.5g 姜三片 本方与泰山磐石散均能安胎,治疗堕胎。 后者补气养血之力强,主治屡有堕胎、滑胎者; 本方补气血之力较逊,但有理气顺产之功,主治难产

26、,有未产能安,临产能催之用。 【用法】水煎温服。保胎,每月三五服;临产热服,催生。,气血双补 保产无忧散,76,第四节 补阴剂,适用于:阴精不足证。 症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常用药物:补阴药,如:熟地、麦冬、沙参、阿胶、龟板等。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一贯煎、百合固金汤等,77,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功用】填精滋阴补肾【主治】肾阴精不足证,补阴 - 六味地黄丸,78,【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六味地黄丸,【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补阴 -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三药合用,补肾肝脾

27、,即所谓“三阴并补”,然熟地黄用量独重,而以滋补肾之阴精为主。 泽泻、茯苓、丹皮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 凡补肾精之法,必当泻其“浊”,方可存其“清”,而使阴精得补。,79,补阴 - 六味地黄丸,本方为宋钱乙据金匮要略所载崔氏八味丸(即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 小儿药证直诀笺正(张山雷 箋正 1958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说:“仲阳意中谓小儿阳气甚盛,因去桂附而创立此方,以为幼科补肾专药。“,80,补阴 - 六味地黄丸,本方“三补”配伍“三泻”,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滋补肾之阴精为主。,81,【配伍特点】,补阴 - 六味地黄丸,82,本方为补肾填精之基础方,亦为“三补”“三泻”

28、法之代表方。 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阴 - 六味地黄丸,83,【附方1】(考) 知柏地黄丸(又名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方医方考)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头目昏眩,耳鸣耳聋,虚火牙痛,五心烦热,腰膝酸痛,血淋尿痛,遗精梦泄,骨蒸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质红,脉细数。 【功用】滋阴降火 【组成】熟地黄24g 干山药12g 山萸肉12g 泽泻9g 牡丹皮9g 茯苓9g 知母 黄柏 各6g 知柏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味而成,具滋阴补肾之功。 知柏地黄丸偏于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遗精盗汗之证。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

29、桐子大,每服二钱(6g),温开水送下。,补阴 - 知柏地黄丸,84,【附方2】 杞菊地黄丸麻疹全书 【主治】肝肾阴虚证。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 【功用】滋肾养肝明目 【组成】熟地黄24g 干山药12g 山萸肉12g 泽泻9g 牡丹皮9g 茯苓9g 枸杞子 菊花 各9g 杞菊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味而成,具滋阴补肾之功。 杞菊地黄丸偏于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两目昏花、视物模糊之证。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9g),空腹服。,补阴 - 杞菊地黄丸,85,【附方3】 都气丸症因脉治 【主治】肺肾两虚证。咳嗽气喘,呃逆滑精,腰痛。 【功用】滋肾纳气 【

30、组成】熟地黄24g 干山药12g 山萸肉12g 泽泻9g 牡丹皮9g 茯苓9g 五味子6g 都气丸由六味地黄丸加味而成, 具滋阴补肾之功。 都气丸补肾阴中兼有纳气敛肺之功,适用于肾不纳气之虚喘。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9g),空腹服。,补阴 - 都气丸,86,【附方4】 麦味地黄丸(原名八味地黄丸医部全录引体仁汇编)【主治】肺肾阴虚证。虚烦劳热,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功用】滋补肺肾 【组成】熟地黄24g 干山药12g 山萸肉12g 泽泻9g 牡丹皮9g 茯苓9g 麦冬15g 五味子15g 麦味地黄丸由六味地黄丸加味而成,具滋阴补肾之功。 麦味地黄丸偏于滋肾敛肺,适

31、用于肺肾阴虚之喘嗽。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9g),空腹时用白汤送下。,补阴 - 麦味地黄丸,87,左归丸 景岳全书【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治】真阴不足证,补阴 - 左归丸,88,【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左归丸,【用法】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炼蜜丸,梧桐子大。每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9g)。,补阴 - 左归丸,左归丸是张介宾由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成。他认为:“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阴之法不宜渗”,遂去泽泻、茯苓、丹皮,加入枸杞子、龟板胶、牛膝以增强补肝肾之力。 更加入鹿角胶、菟丝子温润之品补阳益阴,阳中求阴,即张介宾所谓:“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

32、,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89,补阴 - 左归丸,本方俱为滋补之品,纯甘补阴,纯补无泻,兼阳中求阴之法。,90,【配伍特点】,补阴 - 左归丸,91,本方为治疗真阴不足证之常用方。 以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舌光少苔,脉细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阴 - 左归丸,92,【附方】 左归饮景岳全书 【主治】真阴不足证。腰酸遗泄,盗汗,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尖红,脉细数。 【功用】补益肾阴 【组成】熟地930g 山药 枸杞子 各6g 炙甘草3g 茯苓4.5g 山茱萸36g 左归饮与左归丸均为纯补之剂,同治肾阴不足之证。 然左归饮皆以纯甘壮水之品补益肝肾,适用于真阴不足之证; 左归丸则在滋阴之中又配

33、以血肉有情之味及助阳之品,用于肾阴亏损较重者。 【用法】水二盅,煎至七分,食远服。,补阴 - 左归饮,93,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 丹溪心法【功用】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证,补阴 - 大补阴丸,94,【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大补阴丸,【用法】上为末,猪脊髓蒸熟,炼蜜为丸。每服七十丸(69g)空心盐白汤送下。,补阴 - 大补阴丸,本方滋阴与降火相伍,培本清源,标本兼顾,但以滋阴培本为主,降火清源为辅。,95,【配伍特点】,补阴 - 大补阴丸,96,本方为治疗阴虚火旺证之常用方。 以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心烦易怒,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阴 - 大补阴丸,97,一

34、贯煎 续名医类案【功用】滋阴疏肝【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补阴 - 一贯煎,命名 辞源云:“一贯即以一理贯串于事物之中。”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源,先医云:肝肾之病,同一治。本方以脏腑制化关系的理论为遣药立法的依据。取“滋水涵木”之意,通过滋肾养肝,补肝体以和肝用,而治疗肝肾阴虚,肝气不舒之证,其剂型为“煎”剂,故名:一贯煎。,98,99,【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一贯煎,【用法】水煎服。,补阴 - 一贯煎,本方于大队滋阴之中少佐苦辛疏泄之品,养肝之体且利肝之用,使滋阴而不黏腻,疏肝而不伤阴液。故张山雷中风斠诠誉此方为“是为涵养肝阴第一良药”,100,【配伍特点】,补阴 - 一贯煎,1

35、01,本方为治疗阴虚气滞证之常用方。 以胸脘胁痛,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虚弦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阴 - 一贯煎,102,【临证加减】 本方为清代医家魏之琇(又名玉横,别号柳洲)所创制,魏氏在运用此方时提出: 如大便秘结,加蒌仁,肃肺而润肠通便; 有虚热或汗,加地骨皮以清虚热; 痰多加贝母止咳化痰; 舌红而干,阴亏过甚者,加石斛以滋养阴津; 胁胀加芍药、甘草以缓急止痛; 脚弱,加牛膝、薏苡仁补肾活血并祛湿; 不寐,加酸枣仁养心安神; 口苦燥,加黄连三至五分,以清热泻火。,补阴 - 一贯煎,【鉴别】一贯煎和逍遥散,104,百合固金汤 慎斋遗书【功用】滋润肺肾,止咳化痰【主治】肺肾阴亏,虚

36、火上炎证,补阴 百合固金汤,105,【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百合固金汤,【用法】水煎服。,补阴 百合固金汤,本方肺肾同治,金水相生,重在补肾;养阴降火祛痰并施,重在养阴。,106,【配伍特点】,补阴 百合固金汤,107,本方为滋补肺肾,止咳化痰之常用方。 以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舌红少津,脉细数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阴 百合固金汤,108,益胃汤 温病条辨【功用】养阴益胃【主治】胃阴不足证,补阴 益胃汤,109,【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益胃汤,【用法】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补阴 益胃汤,本方甘凉清润,清而不寒,润而不腻,药简力专。,110,【配

37、伍特点】,补阴 益胃汤,111,本方为滋养胃阴之常用方。 以饥不欲食,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阴 益胃汤,112,第五节 补阳剂,适用于:阳虚证。 症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或疼痛,小便清长,或小便不利,尿有余沥,少腹拘急,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淡苔白,脉沉细,尺部尤甚。 常用药物:温补阳气药为主 代表方:肾气丸、右归丸等,113,肾气丸 (又名八味肾气丸、崔氏八味丸) 金匮要略【功用】补肾助阳,化生肾气【主治】肾阳气不足证,补阳 - 肾气丸,114,【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肾气丸,【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6g),日再服。

38、,补阳 - 肾气丸,本方原名“崔氏八味丸”。伤寒杂病论收载此方,后世多遵此方为补肾阳之方。然又名为“肾气丸”,确当慎思之。 方中乃以大队补精水之品为主,温补之品,药少量轻,意在以辛热之桂附化其阴精以益肾气。正如柯琴所谓“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 “方名肾气,所重者在一气字。故桂、附极轻,不过借其和煦,吹嘘肾中真阳,使溺道得以畅遂。”(小儿药证直诀笺正),115,补阳 - 肾气丸,本方以“三补三泻”为主,少伍温热之品,取“少火生气”之法,合为“阴中求阳”,温补肾气之剂。,116,【配伍特点】,补阳 - 肾气丸,117,本方

39、为补肾助阳,化生肾气之代表方。 以腰膝酸软,腰以下冷,小便失常,舌淡而胖,脉沉无力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阳 - 肾气丸,118,【附方1】 加味肾气丸济生方 【主治】肾(阳)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功用】温肾化气,利水消肿 【组成】附子15g 白茯苓 泽泻 山茱萸 山药 车前子 牡丹皮 各30g 官桂 川牛膝 熟地黄 各15g 加味肾气丸由肾气丸加味而成,具温补肾阳之功。 加味肾气丸增入牛膝、车前子,温肾利水以消肿,常用于肾阳虚损的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送下。,补阳 - 加味肾气丸,119,【附方2】 十补丸济生方 【主治

40、】肾阳虚损,精血不足证。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或阳痿,遗精,舌淡苔白,脉沉迟尺弱。 【功用】补肾阳,益精血 【组成】附子 五味子 各9g 山茱萸 山药 牡丹皮 鹿茸 熟地黄 肉桂 白茯苓 泽泻 各4.5g十补丸由肾气丸加味而成,具温补肾阳之功。十补丸加鹿茸、五味子温肾壮阳,补养精血,适用于肾阳虚损,精血不足之证。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酒、盐汤任下。,补阳 - 十补丸,120,右归丸 景岳全书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补阳 - 右归丸,121,【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右归

41、丸,【用法】将熟地蒸烂杵膏,余为细末,加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9g),以滚白汤送下。,补阳 - 右归丸,本方补阳药与补阴药相配,则“阳得阴助,生化无穷”,妙在“阴中求阳”;且集诸补药于一方,所谓纯“补”无“泻”之剂,“益火之源,以培右肾之元阳”(景岳全书),使元阳得以归原,故名右归。,122,【配伍特点】,补阳 - 右归丸,123,本方为治疗命门火衰之常用方。 以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神疲乏力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补阳 - 右归丸,【鉴别】右归丸和肾气丸,125,【附方1】 右归饮景岳全书 【主治】肾阳不足证。气怯神疲,腹痛腰酸,手足不温,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小便频多,舌淡苔薄

42、,脉来虚细者;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 【功用】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组成】熟地9g 山药6g 枸杞子6g 山茱萸3g 炙甘草3g 肉桂3g 杜仲9g 制附子6g 本方与右归丸均为张介宾创制的温补肾阳名方, 但右归丸较右归饮多出鹿角胶、菟丝子、当归,去甘草,故其温补肾阳,填精补血之功更著。 【用法】上以水二盅,煎至七分,食远温服。,补阳 - 右归饮,126,第六节 阴阳并补剂,适用于:阴阳两虚证。 症见:头目眩晕,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畏寒肢冷,午后潮热等。 常用药物:补阴药+补阳药,共同组方 代表方:地黄饮子、龟鹿二仙胶等,127,地黄饮子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43、 【主治】暗痱,阴阳并补 - 地黄饮子,128,【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地黄饮子,阴阳并补 - 地黄饮子,129,【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大枣一枚,薄荷五、七叶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阴阳并补 - 地黄饮子,圣济总录所载之地黄饮,在用法中较本方少薄荷,余药及主治基本相同。,本方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本治下为主。,130,【配伍特点】,阴阳并补 - 地黄饮子,131,本方为治疗肾虚喑痱之代表方。 以舌强不语,足废不用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阴阳并补 - 地黄饮子,132,龟鹿二仙胶 医便 【功用】滋阴填精,益气壮阳 【主治】真元虚损,精血不足证,阴阳

44、并补 - 龟鹿二仙胶,133,【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龟鹿二仙胶,阴阳并补 - 龟鹿二仙胶,134,【用法】上前二味袋盛,放长流水内浸三日,用铅坛一只,如无铅坛,底下放铅一大片亦可。将角并板放入坛内,用水浸高三五寸,黄蜡三两封口,放入锅内,桑柴火煮七昼夜。煮时坛内一日添热水一次,勿令沸起,锅内一日夜添水五次,候角酥取出,洗,滤净去滓。其滓即鹿角霜、龟霜也。将清汁另放。另将人参、枸杞子用铜锅以水三十六碗,熬至药面无水,以新布绞取清汁,将滓置石臼水捶捣细,用水二十四碗又熬如前;又滤又捣又熬,如此三次,以滓无味为度。将前龟、鹿汁并参、杞汁和入锅内,又火熬至滴水成珠不散,乃成胶也。每服初起一钱五

45、分(4.5g),十日加五分(1.5g),加至三钱(9g)止,空心酒化下。,阴阳并补 - 龟鹿二仙胶,本方主以血肉有情之品,阴阳气血并补,但以调补阴阳为主。,135,【配伍特点】,阴阳并补 - 龟鹿二仙胶,136,本方为阴阳并补之常用方。 以腰膝酸软,两目昏花,阳痿遗精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阴阳并补 - 龟鹿二仙胶,【鉴别】龟鹿二仙胶和地黄饮子,138,七宝美髯丹 本草纲目引积善堂方 【功用】补益肝肾,乌发壮骨 【主治】肝肾不足证,阴阳并补 - 七宝美髯丹,139,【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七宝美髯丹,阴阳并补 - 七宝美髯丹,【用法】上药石臼捣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次一丸,一日

46、三次,清晨温酒下,午时姜汤下,卧时盐汤下。,本方滋阴养血与温阳固精合法,重在滋补精血;补中有行,补而不滞,久服而无偏胜之弊。,140,【配伍特点】,阴阳并补 - 七宝美髯丹,141,本方为治疗肝肾不足所致须发早白之常用方。 以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阴阳并补 - 七宝美髯丹,142,第七节 气血阴阳并补剂,适用于:气血阴阳俱虚证。 症见:气短乏力,神疲食少,心悸失眠,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舌淡少苔,脉虚细等。 常用药物:补气、养血药+温阳、滋阴药 代表方:炙甘草汤等,143,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 伤寒论 【功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 【主治】1.阴血不足,阳

47、气虚弱证2.虚劳肺痿,气血阴阳并补 - 炙甘草汤,144,【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炙甘草汤,【用法】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 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 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气血阴阳并补 - 炙甘草汤,本方滋阴养血,益气助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刚柔相济,相得益彰。,145,【配伍特点】,气血阴阳并补 - 炙甘草汤,虚劳者,阴阳气血诸不足。本方滋阴养血,益气温阳,故可用治阴阳气血俱虚之虚劳肺痿。,146,本方为治疗气血阴阳虚损之常用方。 以虚羸少气,心动悸,脉结代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气血阴阳并补 - 炙甘草汤,147,【附方】 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 【主治】温热病后期,邪热

48、久羁,阴液亏虚证。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 【功用】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组成】炙甘草18g 干地黄18g 生白芍18g 麦冬15g 阿胶9g 麻仁9g 本方是由炙甘草汤(复脉汤)加减衍化而成。 因温病后期,热灼阴伤,故本方去益气温阳之参、枣、桂、姜,加养血敛阴之白芍,变阴阳气血并补之剂为滋阴养液之方。 【用法】上以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气血阴阳并补 加减复脉汤,148,补天大造丸 医学心悟【功用】补五脏虚损【主治】虚劳,气血阴阳并补 补天大造丸,149,【证治机理、组成、方解】 - 补天大造丸,【用法】以鹿角胶和药,加炼蜜为丸,每早开水下四钱(12g),阴虚内热甚者,加丹皮二两(100g);阳虚内寒者,加肉桂五钱(15g)。,气血阴阳并补 补天大造丸,本方补先天,助后天,益精血,养气阴,补而不峻,滋而不腻,气血阴阳并补。,150,【配伍特点】,气血阴阳并补 补天大造丸,151,本方为补益虚损之常用方。 以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腰膝酸软为辨证要点。,【辨证要点】,气血阴阳并补 补天大造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