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飞向太空的航程,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这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
2、”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事件通讯:以记事的形式,通过记述某一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来反映时代精神的新闻体裁。它既可以全面报道一桩重大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读者提供关于这个事件的具体情节,深刻发掘这一事件所包含的思想意义,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中截取若干断面,反映若干场景,让读者窥一斑见全豹。,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注字音,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写汉字,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解词语 (1)不同凡响:形容事物(
3、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2)翌年:第二年。 (3)扭转乾坤:从根本改变已成的局面。乾坤,易经中的乾卦和坤卦,借指天地、阴阳和江山、局面等。 (4)一鼓作气: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5)酝酿:造酒发酵的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协调等。 (6)横亘:(桥梁、山脉等)横跨;横卧。,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一】 掌握通讯的一般结构,把握文章内容 1.通讯一般由导语、主体和结尾构成。本文共30段,请根据提示给本文切分层次,填写下表。,第一三段,“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第四二十六段,回顾一代代航天人近半个 世纪的不懈努力,第二十七三十段,
4、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实现了 中国人的航天梦,2.第四段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第四段是过渡段,由导语部分引出主体部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新闻的主体部分,作者按时间顺序,较为详尽地叙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请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 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 火箭发射成功,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 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 载人航天
5、,“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4.这则通讯的结尾部分,回到导语报道的重点内容但又不是对导语内容的重复,它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参考答案:时间:金色的秋日,9时10分。人物:杨利伟,一个勇敢的中国人。事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发射成功。评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二】 理解标题的含义和背景的作用 1.本文的标题专指“神舟”五号的发射吗?它有哪些含
6、义? 参考答案: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此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通讯,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的真实性特点。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飞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这则通讯的主体部分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这与要报道的新闻事实有什么联系?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联系:
7、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用: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新闻的纵深感。,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1.中国航天人用11年的时间,实现了发达国家航天界几十年的跨越,把只有极少数大国才有能力研究建造的载人航天系统,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你认为,他们凭的是什么? 提示:此题可以从课文第二部分中国人探索飞天的历程中总结归纳。 参考答案:中国航天人的自信心。对于一个曾经谱写了长征史诗的民族来说,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六十万公里巡天遨游,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一朝变成现实;十一度春秋卧薪尝胆,无数航天人用默默的奉献铺就了这条长长的飞天路。成功源自于我们这个
8、古老民族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勇气和热情,从古老的飞天传说到万户的飞天实践,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齿轮咬合般的全国大协作汇聚成了强大力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提示:注意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关含义,尤其是背景材料在新闻中的作用。,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参考答案: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也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
9、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地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怎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王亚平:神舟“女二号”的炼成 6月11日下午5时38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来
10、了一声“点火”的命令,“神舟”十号升向太空。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正常”传来,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三位航天员手持飞行手册,神情自若地望向窗外,并向地面的工作人员挥手致意。 穿上宇航服,戴上头盔,但王亚平嘴角标志性的酒窝依然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她。 这一次,她将同聂海胜、张晓光一起,在太空中遨游15天,除了延续过去几次载人航天过程中的实验外,王亚平还将执行一项新任务:在太空中为地球上的中国学生讲课。 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航天员,是继刘洋之后第二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也是第一位飞向太空的“80后”。,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空军指挥学院大校萧邦振对王亚平的印象是“文静秀丽”。2008
11、年,他受委托撰写一本讲述中国七代女飞行员故事的专著,在选择第七批女飞行员代表时,他选择了刘洋和王亚平。巧的是,这二人正是第一批进入中国女航天员候选梯队的人选。 “不是我眼光好,而是她们确实优秀。”他这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然而,他对当时还是武汉某部女飞行员中队长王亚平的采访并不顺利。刚执行任务回来,王亚平脸上略挂倦意,而接飞行员们回基地休息的班车就停在门外。萧邦振不忍,终止了采访,并委托部队的宣传干事帮忙,寻找合适的时机完成采访。直到大半年之后,采访才最终完成,因为女飞行员们都太忙了。,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第七批女飞行学员当年的队长王贵全还保存着一份1997年第
12、七批女飞行学员开学典礼代表发言材料。是年,王亚平入学后,在开学典礼上和同学们有一段发言:“作为新中国的女飞行学员,我们愿意通过不懈的努力,为新中国的女性增光添彩,为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做出我们的贡献。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除了和其他大学一样的文化课程,航空大学的学习还要兼顾飞行员的军事专业训练,包括理论、技能、战术、野外综合训练、实弹射击、器械体操等。军体课平均每周要上三至五次。飞行员训练不分性别,女生们也要练习引体向上、旋梯、固定滚轮、单杠、篮球这些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她们从一名普通青年,转变为军人、飞行员”,王贵全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
13、法,微写作,不过,王贵全对第七批女飞行员的印象是“巾帼不让须眉”。比如,本来野外拉练是不要求女学员和男学员一样负重训练的,但女学员们一致要求和男学员一样的“待遇”,最终全部坚持下来,没有一个掉队;平日出操和就餐前喊口号时,女学员们也不甘示弱,虽然人数不及男学员,喊出的口号却很威风;每天晚上,女学员也要和男学员一样站岗、巡逻。 一次,第七批女飞行学员在有20个方队参加的会操比赛中一举夺冠,当时的院长观看比赛后当即要求:“让女飞行学员再走一遍,给男飞行学员做个示范。” 在学校里,王亚平的长项是中长跑,有一次与男学员一起训练,得了女生第一名全体第三名的好成绩。,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
14、,微写作,时任第七批女飞行学员队军体教员的龚恩波教授今年已76岁了。他说,男女学员在训练内容上稍有区别,但在数量和质量上却是一样的要求。“那时候几乎天天都有体育课,她们和男学员一起摸爬滚打,那批女飞行学员展现出了更好的身体协调性和更持久的耐力。” 王亚平的文化课成绩也很出色。航空大学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展示了她当年的一张成绩单,包括高等数学、高等物理、大学英语等在内的16门功课,成绩都在80分以上,平均成绩为88.5分。 王亚平还有个特点。“同学里谁生了病,王亚平总会第一个过去倒上一杯开水。”第七批女飞行员的教导员张春说,“她总是乐呵呵的,让人感到轻松。”王亚平因此入选学校的“精神委员会”。,类
15、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坚强、乐观、朴实、能吃苦,是老师们对王亚平的一致评价。不过,王亚平偶尔也会调皮。在航空大学学习一年后,第七批女飞行员们迎来她们的第一次飞行体验跳伞。那天有雾,还有一点风,并不是特别适合跳伞,新奇之余,同学们都有些紧张。为了缓和气氛,王亚平开玩笑地说:“好惨噢,这辈子第一次坐飞机就要跳下去。” 1999年,37名女飞行员中7人被淘汰,包括王亚平在内的剩余30名学员转入空军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2001年6月,王亚平顺利毕业,被分配到驻武汉空军航空兵某部,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飞行员。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
16、微写作,思维训练 1.王亚平被选为神舟“女二号”,其优秀品质有哪些? 参考答案:学习成绩优秀;军事训练刻苦;乐观开朗,关心他人;坚强、朴实。 2.本文主要写王亚平,但第九至十一段却偏离上下文报道的主体,主要叙述第七批女飞行员集体学习训练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这几段主要叙述第七批女飞行员集体学习训练的情况,而王亚平也是其中的一员,可谓以面代点。介绍女飞行员集体艰苦训练的情况,意在表现我国培养了许多像王亚平这样吃苦耐劳的优秀飞行员,王亚平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载人航天精神礼赞(节选) 新华社评论员 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重返神州,当
17、飞天英雄杨利伟巡天归来,人类航天史由此翻开崭新一页探索太空的队伍中多了一支新生的力量。 放飞中国心,圆梦九天外。透过中国航天人留在浩瀚太空的那道绚丽彩虹,我们看到了这样一行闪光的大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二十个字、“四个特别”,铸成一座耸入云天的精神丰碑。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精神。,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茫茫宇宙,神秘莫测。与人类走出森林、走向大海的每一次探索一样,迈向太空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巨大的险阻和牺牲。从夸父逐日的艰辛跋涉到万户飞天的悲壮实践,直至杨利伟独上九霄的太空之旅,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这样的艰险和牺牲。但正是这种风险和牺
18、牲,带动着人类前进的步伐,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传唱,造就了一个个无畏的勇士。 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迈向太空的脚步之所以一刻也没有停止,源自我们这个古老民族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勇气,源自我们民族底蕴中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不朽精神。 凭着这样的勇气和精神,中国第一代航天员在短短5年内,均具备了与杨利伟一样遨游太空的能力。近2 000个日日夜夜,他们一次次向着生理极限冲刺,晕倒了爬起来,累垮了挺起来,直至完成了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凭着这种勇气和精神,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的中国航天人用11年的时间,实现了发达国家航天界几十年的跨越,
19、把只有极少数大国才有能力研究建造的载人航天系统,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 六十万公里巡天遨游,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一朝变成现实;十一度春秋卧薪尝胆,无数航天人用默默的奉献铺就了这条长长的飞天路。在耀眼的烈焰和如潮的鲜花背后,凝聚着太多付出与舍弃:舍弃现代生活方式的多元而选择单一,舍弃功成名就的机会而选择成为航天工程的一颗小小螺丝钉;将个人的荣辱得失抛在了大沙漠中,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洒在了戈壁滩上,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写在了浩瀚无垠的太空中。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士陵园,就长眠着600多个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作为一项涉及众
20、多科技领域的宏大系统工程,载人航天事业需要无私奉献、科学求实,更需要众志成城、团结协作。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的单位110多个,涉及单位3 000余家,参试的工程技术人员超过10万人。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齿轮咬合般的全国大协作汇聚成了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的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再一次火山般迸发出来。 一家国外媒体写道:“杨利伟迈出的一小步,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步。”的确,从杨利伟飞向太空的那一刻起,我们这个火箭的故乡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跑线上。它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太空文明”的新时代。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21、这就是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最大收获。,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品读提示 这是一篇充满自豪之情的英雄赞歌。它歌颂的不仅是航天英雄杨利伟,还有那些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的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航天,是一个多么诱人的事情,但航天又是一个多么艰难与危险的事情,它需要雄厚的经济作后盾,它需要尖端的科技作保障,它更需要执着的精神作动力。“神舟”五号飞天的成功,证明了中国人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尖端的科技,更具有一种自强不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努力了千百年,明代的“
22、万户”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胜利腾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面对天疆的挑战,面对苏美航天成果的挑战,面对航天征程中的一系列困难、障碍,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这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表现了中国人民不怕困难、敢于迎接挑战的顽强勇毅的精神魅力。 运用方向 面对挑战、追求梦想、自力更生,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2003年10月16日,是一个
23、值得所有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由中国人自主研发、自行制造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返航了。航天员杨利伟绕行地球14周,圆了中华儿女千年的飞天梦。经过21个小时的“太空之旅”,杨利伟迈出返回舱的第一句话是:“这是祖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也是我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 不错,这是杨利伟“生命中最伟大的一天”。他和全部的科研人员,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让世人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曙光,看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运用方向 自豪、幸福、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学习写通讯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
24、闻事实的新闻体裁,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者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通讯的写作,要注意如下四点: 1.主题要明确。确定通讯的主题时,要明确通讯是反映人物精神风貌,还是报道事件进程;是反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成绩,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还是反映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和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2.材料要精当。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如本文从19
25、58年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一直到2003年“神州”五号发射成功,有许多可写的内容,但作者只叙其概要,显示发展历程。 3.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洞苍白。 4.角度要新颖。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反映。,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请仿照本文的手法写一篇短通讯,报道你班的学习情况,力求符合新闻通讯的特点,尝试运用倒叙的手法。200字左右。 写作示例:今天下午,我班举行了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会,班主任老师对我班上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本次考试成绩进行了细致分析,对优秀同学提出了表扬。 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是班会课,班主任陈老师第一时间公布了我班这次考试的情况。本次考试,班级整体名次跃居年级第一名,其中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单科成绩明显具有优势。我班刘晓明、程辉、袁欣三位同学,成绩特别突出,跻身年级前五名。陈老师认为,成绩的取得,与近期同学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密切相关,是大家共同努力、互帮互学的结果,并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优势,再接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