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06年湖南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487775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2006年湖南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湖南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湖南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湖南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研类试卷]2006年湖南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6年湖南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一、名词解释 1 四书 2 熹平石经 3 社学 4 六等黜陟法 5 福建船政学校 6 维多利诺 7 泛智教育 8 日本 1947年学校教育法 9 要素主义 二、简答题 10 西欧中世纪大学管理的特点及意义。 11 法国 “哈比改革 ”。 12 斯宾塞学科课程论。 13 西周教育制度的主要特点。 14 唐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分析。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观念转变的主要表现。 三、分析题 16 孟荀教育思想异同比较分析。 17 晏阳初梁漱溟乡村教育实验分析评价。 四、论述题 18 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的启示。 19 新教育运动的借鉴意义。 20

2、06年湖南师范大学中外教育史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名词解释 1 【正确答案】 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大学、中庸原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到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时,把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并列,便成了四书的重要部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书与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思想、教育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中国古代教育教学和历代科举选士、教本及试卷命题必出自四书五经。 2 【正确答案】 又称 “汉石经 ”,或称 “一字石经 ”,是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汉灵帝熹平四年 (175年 ),议郎蔡邕等

3、参校诸体文字经书,书石镌刻,立于洛阳太学讲堂前。碑高一丈许,广四尺。所刻经书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等七经,计 200910字。石经以一家本为主,备列诸家异同 于后。原文 46碑,几经动乱,原碑早已无存,自宋以来屡有残石出土。熹平石经订误正伪,平息纷争,为读书人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 3 【正确答案】 元、明、清三代的地方小学。元代曾规定,五十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即社学, “延师儒以教民间子弟 ”,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明清两代都沿袭了这种制度。明代各地普遍设有社学,专门教育 15岁以下的儿童,学习冠、婚、丧、祭之礼及经史历算,并兼读

4、“御制大诰 ”和 “本朝律令 ”。清代各直省的州、府、县都设立 “社学 ”,每乡一所,社 师择 “文义通晓,行谊谨厚 ”者充补。 4 【正确答案】 清朝时期对地方官学生员考核的奖罚措施,它是在明朝 “六等试诸生优劣 ”方法基础上发展完善而来的,是清朝在地方官学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创新。其基本措施是将学生岁考成绩评定为六等,依据等级对生员进行黜陟:一等补廪膳生,二等补增广生,三等无奖无罚,四等罚责,五等降级,六等除名。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动态管理,将其等级与学业成绩紧密挂钩,以学业成绩决定等级升降,有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5 【正确答案】 清末设立的最早的海军学校。同治五年 (

5、1866年 ),福建总督左宗棠创办于福建马尾,初名 “求是堂艺局 ”,分为前堂、后堂。它以学习 “西艺 ”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应用型的专科层次人才为培养目标。前堂学习造船技术,采用法文教授,又名法国学堂。后堂学习驾驶技术,采用英文教授,兼习英国语言文字与算法、画法及中国传统文化。学生毕业以后,授以水师官职,或振充监工、船主。1913年前堂改为福建州海军制造学校,后堂改为海军学校。福建船政学堂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造就了不少杰出的科技翻译人才,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6 【正确答案】 是意大利人文主 义教育家。他最早把人文主义的理想付诸于教育实践,被称为 “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

6、师 ”。 1423年,维多利诺在孟都亚设立宫廷学校,即 “快乐之家 ”。维多利诺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在课程设置上,他不仅开设古典学科,也注意自然科学和数学课程的开设。在教学方法上,维多利诺改变了中世纪学校呆读死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方法进行教学。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他总结了许多教育原则,如:为儿童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尊重、允许儿童个性的发展,给予适当的学习任务等,反映了他反对封建教育压制儿童个性的教育思 想。 7 【正确答案】 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给人以广泛知识的教育,是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泛智教育思想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包

7、括内容的泛智化和对象的普及化 ),教育要适应自然。泛智教育要求统一的学制系统以及新颖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泛智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的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它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为近现代西方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8 【正确答案】 是 1947年日本政府颁布的教育法令。 学校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化,是对日本 学校教育制度规定最为系统的法律。其主要内容有: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学制改为单轨的 “6334”制,义务教育年限由 6年延长为 9年;高中以实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既设普通科又设职业科,把旧制高等女子学校、实业学校合并起来,经过结构改

8、革统一成为单 类型的三年制高中;将原来的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等。学校教育法和教育基本法的颁布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日本教育指明厂发展的方向, 日本教育史上一个新的时期从此开始了。 9 【正确答案】 是 20世纪 3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现代教育思想流派,其教育理论是新传统派教育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派别。要素主义教育最初是由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的。 1938年, “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 ”的成立是要素主义教育流派形成的标志,其发起者为巴格莱,主要代表人物有康南特、里科弗等。要素主义教育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认为教学过程是一

9、个训练智慧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突出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要素主义教育流派提出的教育理论和策略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其中一些被采纳为国家教育政策。 二、简答题 10 【正确答案】 (1)管理特点 拥有比较大的自治权。教师或学生行会拥有大学自治权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突出特征之一。 普遍实行了开放办学。中世纪早期的大学几乎接受来自所有欧洲地区的学生。 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在中世纪的大学中,当时主要有文学、医学、法律和神学4个学部,教学内容主要是沿袭古希腊特别是希腊化时代后期及古罗马的教育内容。 教学实施中,授课和讨论穿插进行。中世纪大学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讲授和讨论两种。 对

10、学生的管理比较松散。主要表现在一是没 有入学考试,二是学生可以随意游学。 (2)意义 树立了学术自由、探求真理的典范。 形成了学术中心,推动了思想和学术的发展。 为后期大学发展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办学实践经验。 11 【正确答案】 19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义称哈比法案或哈比改革。主要内容有: (1)重点加强法国的职业教育。 (2)对法国普通中小学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3)教育管理体制上,规定学校成立各种组织,参与学校的 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工作。 (4)教育内容上,强调教学内容的 “现代化 ”,增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教学方

11、法上,实行 “三分制教学法 ”,即把教学内容分为工具课程、启蒙课程和体育课程三个部分。 12 【正确答案】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是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上极为重要的人物。, (1)斯宾塞从个人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论及教育和课程的目的,呼吁教育应从古典主义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教授有价值的知识。 (2)根据生活准备说和知识价值论,他将个人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分为五类,指出应当开设五种类 型的课程。第一类是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课程有生理学和解剖学,它是合理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二类是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包括逻辑学、力学、数学、光学等,是使文明生活正确进行的基础。第三类是履行父母责任必须的知识,包括生

12、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第四类是调节人们的行为、维持正常社会关系的知识,课程为历史。第五类是满足爱好和情感的各种活动的知识,包括文学、艺术等。 (3)教学原则与方法。第一,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第二,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同历史上人类的教育一致。第三,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实验到推理。第四,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第五,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六,重视实物教学。 斯宾塞的课程论论证了近代课程的科学基础,奠定了分科课程的基本框架,建立了重要的方法论,促进了英国学校课程的改造,对欧美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课程的近代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3 【正确答案】 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

13、 “六艺 ”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教育包含多方面教育因素,主要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它的主要特征有: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 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六艺教育是我国奴隶社会全盛时期的产物,虽然到了西周后期,已逐渐失去了实用的意义而日趋程式化,但由于六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多方面的发展要求,因此其生命力并未随着奴隶制的灭亡而结束。 14 【正确答案】 唐代在崇儒尊孔的文教政策指导下

14、,在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科学水平发达的基础上,经过百余年的经营与发展,学校教育制度已相当完备,在我国 乃至世界学校教育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特点有: (1)教育管理的加强: 设立国子监,长官为国子祭酒,专门管理所属各学; 地方官学由专职官员长史管理; 部门对口管理,如医学由中央太医署管理,崇玄学由礼部之祠部领导;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2)规范教学内容: 结合专业的划分,确定必修和选修课程; 规定各门课程的学习年限。 (3)学校类型和设置形式的多样化: 学校类型的多样化; 设置形式多样化。 (4)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扩张:唐代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发达,再加上实行开放的政策,与亚洲 各国

15、的文化教育交流频繁,如中日、中印的交流。长安成了亚洲文化教育的中心,吸引了大批留学生。 (5)学校开始受科举的影响和支配: 学校教育以人仕做官为目的得到进一步加强, 教学内容限制在科举科目上,注重经学和文史; 教学考试方法受科举影响,模仿科举考试。 (6)封建教育等级性加强。 15 【正确答案】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思想观念层面上自觉接受西方教育、跟上西方教育,主要表现在: (1)教育的个性化。强调在教育上 “使个人享自由平等之机会而不为政府、社会、家庭所抑制 ”;要求在 教育中尊重个人,从尊重儿童开始,教师必须懂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 (2)教育的平民化。教育

16、关注点的下移和重民是当时普遍可见的现象。提出必须坚持教育的 “庶民 ”方向,打破以往贵贱上下、劳心与劳力、治人与被治种种差别的阶级教育。 (3)教育的实用化。一方面认识到教育对个人生活能力的培养、对社会生产发展的适应的重要意义,从观念上解决了改革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学校内部须进行全面改革,沟通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强调学生主动、创造的学习和实际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均须适应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以求普通学校教育摆脱传统的束缚。 (4)教育的科学化。民主主义者开始用科学的精神分析中国教育现状,指出要让科学内容和方法渗入社会各项事业,渗入教育,改变人民的态

17、度和观念。 三、分析题 16 【 正确答案】 (1)论教育的作用。从 “仁政 ”和 “性善论 ”观点出发,孟子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 “行仁政 ”,对人性的作用是 “求放心 ”,即保持、培养和扩充先天的善性、找回失掉的善心。荀子则认为教育是 “固国齐民 ”、实现 “礼治 ”的重要手段。在人性方面,荀子从 “性恶论 ”出发,批评孟子的 “性善论 ”,认为其混淆了 “性伪之分 ”,教育的作用在于 “化性起伪 ”。 孟子和荀子都十分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对人性的作用,把树立社会的道德观念当做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同点在于孟子持教育发展本性论,荀子则强调教育改造本性说。但是,同作为孔子教育 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

18、者,他们有关教育作用的论述又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前者论证了教育的可能性,后者则把重点放在实施教育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方面。 (2)论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孟子认为教育目的在于 “明人伦 ”,培养 “大丈夫 ”的理想人格。荀子把当时的儒者划分为俗儒、雅儒、大儒三个层次,认为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 “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的 “大儒 ”。二者同样重视德才兼备而以德为首要条件的 “君子 ”和 “大儒 ”。在教育内容方面,孟子以伦理道德为主,而荀子则在诗、书、礼、乐教育内容中,尤为重视 “礼 ”的学习。 (3)论道 德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从 “性善论 ”出发,重视启发人们恢

19、复天赋的道德观念的自觉性,提出了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存心养性等道德修养方法。荀子则从 “性恶论 ”出发,强调长虑顾后、补偏就中、培养德操等方法。 (4)论教学与学习。孟子的教学思想偏重于内求,强调理性思维,重视人的内在主观能动性,对 “闻见 ”并不大重视。基于此,他提出了深造自得、启发思维、诱导学生等教学方法和盈科而进、专心致志等学习方法。荀子的教学思想偏重于外求,重视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学习,提出了诸如闻见知行、锲而 不舍、虚壹而静等教学学习方法。 17 【正确答案】 所谓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促进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

20、改造。 (1)为推行乡村教育实验,晏阳初曾先后创办中华平民促进会总会、河北省县政研究院、乡村建设学院、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等乡村教育领导、推行机构,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教育实验的开展。其中,在河北定县的乡村教育实验影响最大。 晏阳初认为中国普遍存在四大社会病:愚、贫、弱、私。针对这四大问题,他提出了 “四大教育 ”,即:以文艺教育救愚, 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救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救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救私,培养团结力。 如何实施这 “四大教育 ”,晏阳初认为需要通过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 “三大方式 ”。利用学校教育推进乡村中的平民教育,是实施 “四大教育 ”的总枢纽;社会

21、式教育是青年农民在平民学校毕业后继续受教育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是联合各个家庭中地位相同的分子施以相当的训练,一方面要使家庭社会化,另一方面是教育必须以全民为对象,要使家庭中男女老少都得到相当的教育。 (2)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验中,在山东邹平创办的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推行的乡村建设影响最大。他认为中国社会自始至终走着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表现为遇事安分、知足、寡欲、摄生,取一种向自身内求 “调和持中 ”的有理智、有意识的态度。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第一,从社会历史看,中国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阶级对立,不会产生阶级对抗。因此,社会革命在中国已不可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第二,从社会现状看

22、,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中国如要从头建设,必须一点一滴从乡村建设搞起。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一 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个教育的过程。所以乡村建设是纳社会运动于教育之中,以教育完成社会改造。 梁漱溟创办乡农学校作为推行乡村教育的机构,以教育的力量替代行政的力量。乡农学校教育的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 (3)晏阳初与梁漱溟都认识到中国的问题是农村问题,前者力图实行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改造一体化,使整个社会初步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与政治、管理、经济、生活和

23、谐结合,基本营造出一种 “全民教育 ”的格局;后者则立足于文化传 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认为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对农村教育、建设和改善农民生活均有一定的贡献。他们力图通过教育来摆脱国家的危机,为挽救民族危亡做了有益的探索;同时,针对中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教育举措,是教育史上的可贵探索,也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运动。但是,他们都过高地估计了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采用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即可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同时他们都否认或没有认识到旧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前者错误地认为愚、贫、弱、私等社会现象为问题之根源,后者将之归结为西洋文明的 输入破坏了中国传统伦

24、理本位的礼俗秩序,使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文化失调,从而完全否认阶级斗争;从本质上看,晏阳初;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乡村教育思想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通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改良主义,是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 四、论述题 18 【正确答案】 (1)亚里士多德的 “灵魂说 ”是其和谐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生命都是灵魂和身体的完满结合。阅此,他将人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亚里士多德认为要使人的灵魂的三个部分都能得到满意的充分的发展,最有效的途 径是教育和训练。 (2)以 “灵魂说 ”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和谐教育的思想。与灵魂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

25、的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在他看来,体育是为了使身体和生理得到发展,德育是为了发展人的非理性灵魂,智育则是为了发展理性灵魂。只有通过这种多方面的教育,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第一,体育。亚里士多德认为体育锻炼的目的在于使儿童具有强健的体魄,在于鼓舞勇气,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进而养成体育竞技的习惯和进行体育活动的各种技能。 第二,道德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教育内容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 “适度 ”、 “公正 ”、 “节制 ”和 “勇敢 ”的美好德行。 第三,智育。亚里士多德认为对儿童进行智力教育,缘于人类求知的本性。智育的目的在于将来的实际效用。 第四

26、,美育是和谐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亚里士多德认为学校美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儿童辨别美及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懂得娱乐和享受。音乐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实现人的和谐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容。 (3)亚里士多德把和谐教育的思想与他提出的儿童年龄分期相结合,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他认为, 儿童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0 7岁为第一个阶段,该阶段教育要顺应自然,要注意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要引导儿童多做适宜肢体发育的游戏和活动; 7 14岁为第二个阶段,以情感道德教育为主,儿童要在国家办的学校中接受和谐的教育,主要内容有阅读与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 14 21岁为

27、第三个阶段,以智育为主,发展青年的理性灵魂,为此目的而设的学科有数学、文法、文学、诗歌,修辞、伦理学与政治学。在不同的阶段中,儿童成长的中心不同,因而教育的要求,组织、内容和方法等也有所区别。 (4)亚里士多德是 最早从理论上论证了和谐发展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思想家。他的和谐教育思想是以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为前提的,体现了以人为本;它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在本质上与个性发展是一致的,与全面发展教育也是一致的。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他的关于教育的年龄分期,基本上和人的身体发育阶段相适应。他的和谐教育思想受到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进步教育

28、思想的广泛重视。在全面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是我们应当汲取的宝贵资源。 19 【 正确答案】 (1)“新教育运动 ”亦称 “新学校运动 ”,是指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 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在雷迪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出现了一批新学校。 1898年,法国新教育拥护者德莫林在法国开办了罗什学校,德国教育家利茨也于同年开办了称之为 “乡村教育之家 ”的新式学校。此后,在比利时、

29、瑞士、意大利都相继开办了各种形式的新学校,在欧洲逐渐 形成广泛的新学校运动。 (2)随着新学校在欧洲各国的建立, 1912年在瑞士成立了国际新教育联盟。 1919年,联盟主席瑞士教育家费里埃尔撰文总结了新学校的基本经验与理论原则,共30条,成为新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 1921年法国的加雷市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出版新时代杂志,宣传新教育理论。 1922年正式颁布协会章程,提出新教育的 7项原则,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成为新教育运动的国际宣言。新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蒙台梭利、爱伦 .凯、凯兴斯坦纳、德可乐利等。 (3)新教育运动的主要理论。第一,新教育运动 的纲领是 “生活教育 ”、 “尊重个

30、性 ”和 “自发学习 ”。第二,新学校强调 “活动 ”和 “劳作 ”,注重体育、手工劳动、近代语言和农业工艺园艺活动等课程的教学;通过自由的教育发展儿童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独创精神,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人才。第三,新学校的教学注意研究学生的兴趣。第四,强调发展学生的独立精神,注意智力教育,尤其注重鼓励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 (4)新教育促使人们对西方教育传统进行全面反思,推动了对于教育现象的重新认识。新教育的思想和实践,为现代教育 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厂新的教育模式,对 20世纪欧美国家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构成了 20世纪西方教育的重要起点。新教育对世界各国,如中国的教育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世纪初,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和德可乐利教学法,都曾先后介绍到中国来。此外,新教育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罗素曾于 1920年来中国讲学,宣传他的哲学思想和新学校的教育理论,对旧中国学术界有一定影响。但是,新教育只关注儿童个人的发展,注重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始终未能解决好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如儿童主动性与教师工作的矛盾、活动与系统知识,的矛盾、自 由和纪律的矛盾及发展个性与社会合作的矛盾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