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模拟试卷 47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分,共 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而且要看到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前进信心。这在哲学上是坚持了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 B) “两点论 ”与 “重点论 ”结合的观点 ( C)肯定与否定的观点 ( D)运动发展的观点 2 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语所蕴含的哲理是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 B)要把握事物的度 ( C)
2、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 D)要把事物作为一个整体 3 未来科学家尼葛洛庞蒂说: “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 C)实践高于认识 (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4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 胁 ( B)科技革命会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 C)科技革命对人类的灾难负责 ( D)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 5 假定在扩大再生产起始的第一年,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3、是: (4000c-b1000c+1000m) 6000 (1500c+750c+650m) 2900又假定资本技术构成不变,资本家仅用剩余价值中的 500来作为个人消费,其余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则部门间交换的价值总额是 ( A) 1500 ( B) 2000 ( C) 1600 ( D) 3000 6 G-WW -G是 ( A)货币 资本循环公式 ( B)生产资本循环公式 ( C)商品资本循环公式 ( D)流通资本循环公式 7 造成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主要根源是 ( A)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矛盾冲突 ( 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 ( C)发达国家拥有的科技优势继续扩大 ( D)全球性生
4、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 8 “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和,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 ”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 ( 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 ( 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 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 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 9 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 “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是在 ( A)八七会议 ( B)遵义会议 ( C)洛川会议 ( D)瓦窑堡会议 10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这
5、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 ( B)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 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 D)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11 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 C)反对霸权主义 ( D)独立自主 12 集约型增长方式的实质是 ( A)以数量的增长和速度的提高为中心 ( B)以生产要素大量投入为中心 ( C)以生产要素使用质量的提高为中心 ( D)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
6、心 13 中国社会新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他们的共同特征是 ( A)与新经济相联系 ( B)与新体制相联系 ( C)与新生产力相联系 ( D)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联系 14 2005年 12月 6日,新华社报道,历时 2年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束。根据这次普查,我国 GDP(国内生产总值 )总量和结构均有新的变化: 2004年经济总量在世界位次前移一位,上升至 ( A)第五 ( B)第六 ( C)第七 ( D)第八 15 2006年 7月 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全线通车,它是 ( A)川藏铁路 ( B)青藏铁路 ( C)云藏铁路 ( D) 西藏铁路 16 2006
7、年 6月 1 D,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德国六国在维也纳达成共识的方案目的是 ( A)解决伊朗核问题 ( B)解决黎以冲突问题 ( C)解决中东问题 ( D)解决朝鲜核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分,共 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提出了 “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 ”的理论,这是 ( A)诡辩论的观点 ( B)没有对立面就没有统一的观点 ( C)没有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 作用就会停止的观点 ( D)揭示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关系的观点 18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
8、性的关系问题 ( 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问题 ( 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对和绝对的关系问题 ( D)矛盾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19 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对客体信息的选择表现为 ( A)主体以感觉器官为门户的生理系统所决定的选择 ( B)主体对信息的能动选择 ( C)主体对信息的自觉选择 ( D)主体对客观事物的选择 20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说明 ( A)人的本质是与 生俱来的 ( B)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 ( C)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 ( D)不同社会关系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 21 一般来说,阳光和空气不是商品,但在一些国家,新鲜空气也可以装在特别容器中出售,空气之所以成为
9、商品,根本原因是 ( A)人们不能随便从自然界中得到新鲜空气 ( B)能满足人们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 C)把空气净化并装在特别容器中要经过人们的劳动 ( D)新鲜空气的生产以交换为目的 2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 B)利润率的提高 ( C)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 D)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23 决定国民收入量及其增长的因素主要有 ( A)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量的增加 ( 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C)消费基金的减少 ( D)生产资料耗费的节省 24 跨国公司的作用包括 ( A)加深国际分工,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 B)实现全球范围内生
10、产要素的最优结合 ( C)在全球范围开拓市场,更有利于资本增值 ( D)加剧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25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 A)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历史征程 ( B)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 ( C)完成了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 D)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 26 毛泽东指出: “着重武装斗争,不是说可以放弃其他形式的斗争;相反,没有武装斗争以外的各种形式的斗争,武装斗争就不能取得胜利。 ”这里的 “其他形式的斗争 ”包括 ( A)工人和农民的斗争 ( B)青年的、妇女的、一切人民的斗争 ( C)政权的斗争 ( D)经济战线上、除奸
11、战线上、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27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包括 (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 B)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 C)群众运动 ( D)给群众以政治教育 28 我们之所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因为 ( A)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 ( B)我国是 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 C)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 D)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是一个艰巨工程 29 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因为 ( A)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互相促进的 ( B)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 C)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 D)实现工业化能有效促进信息化 30
12、 经济发展速度 、效益、结构和质量是辩证的统一,因为 ( A)速度以效益、质量为前提 ( B)结构是实现速度、效益的目的 ( C)效益是速度与结构的基础 ( D)持续发展只有通过不断提高效益才能实现 31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是 ( A)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B)优先发展重工业 ( C)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 D)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32 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 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包括 ( A)以人为本 (
13、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C)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 D)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33 亚太经合组织第 1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5年 11月 12日 11月 19日在釜山举行本年度系列会议,会议结束时发表的文件有 ( A)亚太经合组织第 1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釜山宣言 ( B)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关于加快区域一体化的声明 ( C)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关于世贸组织多哈发展议程谈判的声明 ( D)亚太经合组织流感大流行防控 倡议 三、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34 阅读下列关于实践标准的材料: 材料 1 言必有三表。
14、有本之者,有原之者。于何本之 ?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 ?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 ?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摘自墨翟非命上 材料 2 所有概念、学说、系统,不管它们怎样精致,怎样坚实,必须视为假设 它们是工具,和一切工具同样,它的价值不在于它们本身,而在于它们所能造就的结果中显现出来的功效。 既然工具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因此真假均不是判断的特性。工具往往是有效或无效的,适当的或不适当的,经济的或浪费的。 摘自杜威哲学的改造及逻辑:探索的理论 材料 3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
15、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材料 4 实践标准实质上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 的“不确定 ”,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 “绝对 ”,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请回答: 34 试根据所学原理对材料 2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35 比较材料 1、 2和 3,指出它们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的区别与联系。 36 分析材料 3,阐明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为什么 “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 37 分析材料 4,解释实践标准确定性
16、与不确定性的原因。 3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 ?如何认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 ?正确认识上述问题对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有那些启示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哪些新的发展 ? 39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主要内涵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40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 2004年 4月 2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有近 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白皮书指出,近年来,在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 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城镇失业率的
17、急剧上升。 2003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 800万人。 2004年,中国政府确定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为新增就业 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白皮书指出,未来 20年,我国 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 550万人的规模增长,到 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将达到 9.4亿人。白皮书阐述了 21世纪前期中国解决就业问题的总体目标是;到 2020年,就业总量达到 8.4%亿,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水平,社会总体上 处于比较充分的就业状态。 材料 2 2005年 9月召开的我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权威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引起
18、广泛关注: 1994年至今的 10年间,我国创造就业岗位超过 8000万个; 1998年至 2003年, 189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今后两到三年内,每年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为 1000万左右,而城镇年度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达 2400万。这意味着在政府强力调控下,每年将仍有 1400万就业缺口。 材料 3 经济学家赵晓不久前完成一项关于中国失业问题的课题研究。赵晓说,要从供需两方面来看我国的 就业问题。 中国所面临的失业与就业问题与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典型失业不可同日而语。在西方历史上,如 30年代大萧条,荚、英、法等国也有近千万人的失业,但主要是由需求不足引起的。只要需求上去了,
19、失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他认为,中国的失业,一部分是由就业岗位总量绝对少于劳动总量引起的失业;另一部分是由需求不足引起的某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和人员失业。根据专家的计算,前一种失业人口大约在 1.5亿左右,后一种失业人口大约在 3000万至 5000万。也就是说,中国的失业问题中非需求因素占了主导。 “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是我们必须 面对的现实 ”。 材料 4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淮看来,经济全球化也限制了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就业岗位的释放。他说,日元贬值与日本 5%的失业率有关,日本现在出现“中国威胁 ”论也是因为就业岗位的竞争,导致日本出现产业空心化。美国加征钢铁关税,之所以不惜动用 2
20、01条款,是因为美国还有 15万钢铁工人,要保证他们的饭碗。而中国家电业在欧洲遭到反倾销,也是欧洲国家保护就业的表现。陈淮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优化配置和国际间的重新分工。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 ,就意味着有限就业岗位在全球的重新配置。 请回答: 40 结合材料并依据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原理分析中国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要性。 41 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 四、选做题 本题满分 10分。请在 I、 I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道作答。若两道都回答,则只按第 I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42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 、 两
21、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 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选做题 下列是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材料: 材料 1 布什说,德国统一,欧洲成为完整、自由的欧洲之所以可能,是美国的领导起了推动作用;而海湾事件上又证明,没有人能代替美国的领导地位。他又说,在世界各国中,只有美国同时具有道义上的声望,也具有维持这一声望的手段,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聚集维护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摘自布什在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和国情咨文 (1990年 9月和 1991年 1月 ) 材料 2 克林顿说: “愿我们现在还不能与之谋面的后代人 谈
22、到今天在场的人时说,我们曾经将可爱的祖国引入新世纪 让美国所有儿女都仍然抱有美国梦,让美国明亮的自由之火蔓延到世界各国。 ”美国的最终目标是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将领导一个全部由民主国家组成的世界 ”。 摘自克林顿就职演说 (1997年 1月 20日 ) 材料 3 早在 80年代,邓小平就科学地分析了国际局势发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及时提出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这种新秩序,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这些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而且在实践中行之 有效,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原则。 材料 4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
23、军委主席胡锦涛 2005年 9月 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周年大会上作重要讲话。胡锦涛说,我们这个星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家园,人类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应对。各国政府和人民应该共同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 1、 2说明美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是什么。 (2)根据材料 3、 4说明中国对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试述中美两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根本分歧。 选做题 2005年 2月 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
24、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 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
25、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三大文明的关系。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3)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考研政治模拟试卷 47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分,共 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B 2 【正确答案】 B 3 【正确答案】 C 4 【正确答案】 B 5 【正确答案】 C 6 【正确答案】 A 7 【正确答案】 B 8 【正确答案】 C
26、 9 【正确答案】 D 10 【正确答案】 B 11 【正确答案】 D 12 【 正确答案】 D 13 【正确答案】 D 14 【正确答案】 B 15 【正确答案】 A 16 【正确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分,共 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正确答案】 B,C,D 18 【正确答案】 A,C 19 【正确答案】 A,B,C 20 【正确答案】 B,C,D 21 【正确答案】 B,C,D 22 【正确答案】 A,C,D 23 【正确答案】 A,B,D 24 【正确 答案】 A,B,C,D 25 【正确答案】 B,C
27、,D 26 【正确答案】 A,B,C,D 27 【正确答案】 A,B 28 【正确答案】 A,B,D 29 【正确答案】 A,B,C,D 30 【正确答案】 A,D 31 【正确答案】 A,C,D 32 【正确答案】 A,B,C,D 33 【正确答案】 A,C,D 三、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 4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34 【正确答案】 材料 2中的观点认为,人类的认识 就是一种工具,因此没有真假之分,只有无效和有效的区别,完全否认了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符合是判断真理的标准。这就完全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否认了坚持真理、追
28、求真理的必要性,也必然会导致把是否有效当作真理标准的实用主义真理观。 35 【正确答案】 材料 1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材料 2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 3属于辩证法唯物主义观点。材料 1看到了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但没有提出科学的实践观。材料 2否认了真理的客观内容,属于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材料 3认为真理的检验不可能在理论内部得到解决,而 必须通过客观的物质活动,即实践来检验,因此检验认识的标准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从而对认识的真理性做出判断。 36 【正确答案】 人的思维方式具有事物客观性,只靠理论本身无法说明,因为判断认识是否
29、具有真理性,关键是看认识是否同客观相符合,这就要求检验认识的标准必须同时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特点。现有的认识和理论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成为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才能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 37 【正确答案】 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确定性,是 因为实践标准是唯一客观标准,人类的实践最终能够对认识的真理性做出检验。实践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一方面实践和认识都是发展的,因而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也必然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实践不能对某一时期的全部认识的真理性做出检验,需要深化和发展,因而也具有不确定性。 38 【正确答案】 (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重新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理
30、论。第一,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随着分工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实际上已经突破只是由单个劳动者创造的状况,理应认为由 “总体工 人 ”共同创造价值。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 “总体工人 ”的范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科技劳动、管理劳动与直接生产劳动的分离和相对独立化,要求我们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不断扩展,不能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只局限在工人的直接生产劳动上面。第二,要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价值与财富联系在 39 【正确答案】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主要内涵: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1、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墓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 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即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矛盾双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这些不相适应而相矛盾的方面,不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之所在,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毛泽东 40 【正确答案】 失业是劳动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表现,它严重影响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及社会的稳定,因此,解决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出现的失业现象,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劳动力增长过快,也包括国 有企业基于
32、减员增效的改革。一部分是由就业岗位总量绝对少于劳动总量引起的失业;另一部分是由需求不足引起的某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和人员失业。经济全球化也限制了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就业岗位的释放。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和发展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但稳定也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在内的整个改革都要考虑社会的承受力,要把改革 41 【正确答案】 失业作为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还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确立以就业为核心的经济政策;要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基础工作,完善就业服务; 要通过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党和政府要通过实施再就业工
33、程,通过提供信息服务、职业培训等方式积极帮助失业的劳动者重新就业;失业的劳动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要转变观念,多渠道开拓就业领域。 四、选做题 本题满分 10分。请在 I、 II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道作答。若两道都回答,则只按第 I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42 【正确答案】 选做题 (1)美国提出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第一,美国是世界的领袖。第二,以美国价值观为基础,使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美国越来越露 骨地以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作为它提供对外援助、贷款、贸易优惠的先决条件。第三,在美国 “领导 ”下建立新的集体安全体系和伙伴关系,利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机构与地区组织来为美国利益服务。第四,建立地区
34、新秩序,遏制地区冲突,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 (2)中国主张的国际新秩序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具体内容是:第一,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别国无权干涉。第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第三,以和平方式解决 国家之间的一切分歧和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通过对话协商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通过多边、双边协调合作逐渐解决彼此间的矛盾和问题。第四,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反对经济贸易交往中的不平等现象和各种歧视政策与做法;更不允许
35、动辄对别国进行所渭经济制裁。 胡锦涛指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要包括以下 “五个应该 ”: 应该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不仅有权自主地决定本国事务,而且有权平等地参与决 定国际事务。 应该维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基本特征。各种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和借鉴,不断丰富和发展,将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应该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 应该促进全球经济均衡发展。 应该尊重和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重要作用。 (3)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的分歧是:第一,是资本主
36、义的一统天下,还是一个多样化世界。第二,是少数大国主宰世界,还是世界各国共同解决世界问题。第三,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是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还是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四,是建立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还是搞贸易歧视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这种分歧的焦点是搞强权政治还是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选做题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 同时又通过和谐
37、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客观要求, 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
38、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 “五个统筹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 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促进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 有利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有利于建立法治型国家和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