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6 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研管理学真题试卷(二)及答案与解析1 战略计划2 学习型组织3 费德勒模式4 程序控制5 供应链6 简述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7 企业的战略层次。8 工作效率与组织效率之间的关系。9 在沟通中,信息有时不能准确地传达,你觉得可能是哪些地方出了问题。10 成本领先战略的优势与风险。11 某电视机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拟订利用先进技术对机型改型的计划。现有三个改型方案可供选择:(A1)提高图象质量;(A2)提高图象质量并增强画面功能;(A3)提高图像和音响质量。根据市场需求调查。该厂彩电面临高需求、一般需求、低需求三种自然状态。在这三种自然状态下不同的改型方案所
2、获得的收益不一样。根据市场需求调查未来需求的概率和预期收益如下表(单位:万元):根据条件选择最优方案。12 结合实际分析在管理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控制。13 试论述 MRP 和 MRP的局限,为什么把从 MRP到 ERP 称为一场革命?14 结合案例。试分析信息技术对管理工作的影响。案例 1:联想电脑公司是联想集团的子公司,它的产品主要有服务器、商用电脑和家用电脑。联想作为中国 IT 业的先锋,在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时,采取了积极拥抱互联网的营销策略。首先,实施互联网战略转移。1999 年是联想电脑公司战略全面转向INTERNET 的第一年,电子商务的开通是其开始转型的第一个重要策略和先行措施,不仅
3、对销售商提供产品,同时也提供高速高效的商务运作服务,并计划协助代理商进行自身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共同改进双方的商务运作。第二,建立互联网时代的经销渠道。联想电脑公司拥有近千家分销商、经销商及代理商,如今也致力于互联网时代分销体系的建设。于 1999 年 6 月正式开通了电子商务系统和专门用于专卖店的信息管理系统。案例 2:2000 年 2 月 8 日到 10 日,黑客在三天的时间里连续袭击了互联网上的包括雅虎、美国有线新闻等在内的五个最热门的网站,并造成这些网站瘫痪长达数小时。技术人员发现,黑客使用了一种 11111“拒绝服务” 的入侵方式,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同时用连续不断的服务器电子请求来轰炸雅
4、虎网站。面对猛烈的攻击,技术人员只能看着泛滥成灾的电子邮件垃圾死死堵住了用户们上网所需的路由器。15 结合案例,试分析信息技术对管理工作的影响。2006 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考研管理学真题试卷(二)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战略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 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计划的任务不在于看清企业目前是什么样子,而在于看清企业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战略计划的内容包括愿景和使命陈述、战略环境分析、战略选择、制定一系列战术计划将战略计划付诸实施。战略计划的两个显著的特点是长期性与整体性。长期性是指战略计划涉及未来较长时期,整体性是指战
5、略计划是基于组织整体而制订的,强调组织整体的协调。2 【正确答案】 学习型组织是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所倡导的一种组织类型。它是一种不同凡响、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由伟大的学习团队形成社群,有着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与使命,具有坚韧的生命力与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不断创新,持续蜕变。在学习型组织中,人们胸怀大志,心手相联,相互反省求真,脚踏实地,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模式,不为眼前近利所诱,同时辅以使成员振奋的远大共同愿景,以及与整体动态搭配的政策与行动,充分发挥生命的潜能,创造超乎寻常的成果,从而在真正的学习中领悟工作的意义,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我实现,并与周遭的世界产生一体感。学习型组
6、织的五项修炼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创建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3 【正确答案】 费德勒模式是指美国管理学家费德勒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有效领导的一种权变模式。这个模式把领导人的特质研究与领导行为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其与情境分类联系起来研究领导的效果。费德勒认为:有效的领导行为,依赖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影响的方式及情境给予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的一致性。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是否适应。决定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职位权力。这是指领导者所处的职位能提供的权力和权威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使组织成员遵从他的指挥。一个具有明确的并且高
7、职位权力的领导者比缺乏这种权力的领导者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追随。任务结构。即对工作任务明确规定的程度,任务清楚,工作的质量就比较容易控制,也更容易为组织成员规定明确的工作职责。上下级关系。指领导者受到下级爱戴、尊敬和信任以及下级情愿追随领导者的程度。4 【正确答案】 程序控制是指一种按照设计的控制标准进行控制的控制方法。控制标准 Z 值是时间 t 的函数,即 Z=f(t)。在工程技术中,如程序控制的机器人或程序控制的机床,都严格按照预先规定的程序进行运作。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管理工作都具有程序控制性质。例如计划编制程序、统计报告程序、信息传递程序等都必须严格按事前规定的时间进行活动,以保证
8、整个系统行动的统一。5 【正确答案】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6 【正确答案】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就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科学管理如同节省劳动的机器一样,其目的正在于提高每一单位劳动力的产量。 (2)工作定额原理。为了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就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作量定额。(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泰勒认为,为了提高劳动生
9、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做某种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二是愿意从事该种工作。为此,企业管理当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把他们分配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去,此后还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激励他们尽最大的努力来工作。(4)标准化原理。这是指工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不仅操作方法要标准化,工人使用的工具、器械以及他们所在工作环境也应该实行标准化,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5)差别计件工资制。这是一种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泰勒认为,在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应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这种工资制度对雇主和工人都是很有利的。(6)
10、计划与执行相分离。泰勒主张企业成立计划部门,负责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工具,负责拟订计划并发布命令和指示。工人和工头只负责执行,即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规定的标准化工具从事实际操作,不得自行改变。(7)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所谓例外原则,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处理例外事项,如企业的发展战略、重要人事任免等。(8)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变革。要从对立的状态转向合作的状态,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共同努力。泰勒认为,工人和雇主两方面在科学管理中所发生的精神方面的伟大变革是双方都不把盈
11、余的分配当作最重要的事,而是共同努力增加盈余量,直到盈余大到一定的程度,在这种程度上工人和雇主就不必为如何分配而争吵。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饼原理” ,即只有大家共同把 “饼”做大,每个人能分到的才会更多。科学管理理论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泰勒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重视实践的实干精神、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也是非常可贵的,泰勒因为其在管理发展上的伟大贡献而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但是科学管理理论也存在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在于泰勒把人看成单纯追求金钱的经济人,仅重视技术因素,而不重视人的社会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学理论的发展。7 【正确答案】 企业的战略是一
12、个分层次的逻辑结构,它至少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层总体战略、经营单位层战略、职能单位层战略。这三个层次的战略是同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公司组织机构相对应的。(1)公司层总体战略是指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市场需求、竞争状况、资源供应、企业实力、国家政策、社会需求等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所确定的统率和指导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计划。它要回答下列问题:公司的使命及方针是什么?公司总体目标是什么? 公司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态势(进攻型、稳定型、收缩型)? 应该有什么样的事业组合? 各种事业地位如何等等。(2)经营单位层战略是指经营单位在总公司或集团公司总体战略的指导下,为实现总公司
13、发展目标,对所从事的某一经营事业的发展做出的战略计划,属于支持战略。它要回答下列问题:为完成公司总体目标,本事业部门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3)职能单位层战略,也叫分战略,是指为了保证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单位战略的实现,运用各种专业的职能,使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更加有效地适应内外环境的要求所制定的战略计划。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为支持和配合事业层战略,本部门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三个层次战略的相互关系是经营层战略落实公司层战略,职能层战略支持、配合经营层战略。8 【正确答案】 组织是一个系统。从组织的职能来分,可以分为决策、管理和执行三个层次。与此相联系,工作效率也分为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和机械效率三个层次。
14、(1)组织效率。这是高层决策者的工作效率。这属于全局性的管理工作,追求的是全社会的组织效率。这主要是体现高层管理者对全局的规划、决策、安排和协调的效率。(2)管理效率。这是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中层领导机关遵循上层领导的指示精神,进行最有效的分工合作和监督,全盘解决组织与管理问题,追求地方政府的管理效率。(3)机械效率。这是基层执行者的工作效率。基层人员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消耗贯彻执行上级的方针、政策,追求基层的机械效率。上述三个层次的效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上、中、下三层的效率只有都达到了一定的效率标准,才算达到了行政系统的效率标准。下层是上层的基础,上层是下层的保证,它们之间相互依
15、赖,相互影响,不容分割。由此可以看出,工作效率包含了组织效率,组织效率是工作效率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是一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9 【正确答案】 沟通指信息的传递与理解,即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在沟通中,时常会有信息不能准确传达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沟通。在沟通中,信息不能准确传达,可能在以下几方面出了问题。(1)信息传递者方面的问题。 表达问题,指信息传递者表达能力不足产生的问题。语义问题,指因对语义的不同理解引起的问题。 传递形式问题,指传递形式不协调产生的问题。社会环境与知识局限产生的问题。(2)信息传递渠道中的问题。 信息传递手段问题。在现代信息沟通中,使用着越来越多的
16、新型信息传递手段,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同时,一旦这些手段发生故障就会影响沟通。传递层次的问题。在信息传递中,信息损耗会使信息被歪曲、曲解、篡改。(3)信息接受者方面的问题。 信息接受者在接受到信息之后,有时会按照自己的要求,对信息进行过滤,取其对味的信息,滤掉不对味的信息。理解能力的问题,这同发送者发送能力的问题是一样的。信息过量问题。接受者在收到过多的信息时,必然有一部分信息会被忽略,这对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来说要给予重视。(4)沟通环境问题。沟通系统所处的环境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影响沟通的效率和绩效。噪声是沟通环境中的主要问题。10 【正确答案】 成本领先战略是指通过采用一系列针对成本的具
17、体政策,在整个产业中赢得总成本领先的一种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在 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经验曲线概念的流行而得到日益普遍的应用。成本领先要求积极地建立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研究开发、服务、销售和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有必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控制给予高度重视。尽管质量、服务以及其他方面也不容忽视,但贯穿于整个战略中的主题是使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具有如下优势:(1)尽管可能存在着强大的竞争作用力,处于低成本地位的公司仍可以获得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收益。其成本优势可以使公司在与竞争对手的争斗
18、中受到保护,因为它的低成本意味着当别的公司在竞争过程中已失去利润时,这个公司仍然可以获取利润。(2)低成本地位有利于公司在强大的买方威胁中保卫自己。因为买方公司的能力最多只能将价格压到效率居于其次的竞争对手的水平。(3)低成本也构成对强大供方威胁的防卫。因为低成本在对付卖方产品涨价中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导致低成本地位的诸因素通常也以规模经济或成本优势的形式建立起进入壁垒。(4)实行低成本领先战略的企业有可能攫取较高的市场份额或其他优势,而一旦赢得了成本领先地位,所获得的较高的利润又可对新设备、现代化设施进行再投资,以维护成本上的领先地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但是,从目前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看,并不是
19、每一个企业都能较好的运用成本领先战略,所以,推行成本领先战略仍然具有很大的风险。(1)成本领先战略过分强调成本优势而忽视了其它战略。波特认为,成本领先者能够获取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但它不能无视差异化战略。如果它的产品或服务价格虽低,但却被认为与竞争对手不能相比或不被顾客接受,成本领先者为了增加销售量,将被迫削价以至于远低于竞争者的价格水平,这将抵消其成本低廉本应带来的收益。(2)成本领先战略很容易陷入简单的价格竞争,从而步入低价竞争的风险中。有时价格过低并不一定总是带来好处。如:企业一味压低经营成本追求成本优势,容易导致进货的产品粗制滥造、品质下降以及服务水准明显降低,只重视消费者对价
20、格的敏感而忽视了对质量与服务的敏感时,价格过低反而容易失去顾客。企业一味追求低价销售,容易造成企业盈利过低,发展困难,低价销售就是舍本求末,最终得不偿失。企业一味追求低价销售,发动价格战,引起竞争对手反击,树敌过多,而自己没有充分抵御对手反击的实力,反而容易造成经营被动。11 【正确答案】 画出决策树如图 1: 改型方案 A1 的期望收益:25003+1500 5+10002=170(万元) 改型方案 A2 的期望收益:40003+20005+002=220( 万元) 改型方案 A3 的期望收益:6000 3+10005+(一 200)02=190(万元) 计算结果表明,在三种改型方案中,改型
21、方案 A2 最好,为最优方案。12 【正确答案】 控制是指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从这个概念中可以得出以下三点内涵:控制有很强目的性,即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中的各项活动按计划进行。控制是通过 “监督”和“纠偏” 来实现的。控制是一个过程。在实践中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完成控制的职能,因为要保证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进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在管理活动中实施有效的控制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控制要有计划控制要以计划为前提,这句话具有两重含义:计划是控制的标准。没有计划,就谈不上控制。实现计划是控制的最终目的。计划制定得越详细、越明确、越是可行,控制也就越容易。所
22、以,要做好控制工作,前提之一就是要做好计划工作。控制本身也需要有计划。对于施控者来说,不仅要建立控制标准、控制程序,而且还必须明确控制工作的重点、方法和目标。(2)控制要依据有效的信息信息是组织活动的要素,也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控制必须依据有效的信息。控制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施控者向受控者传递指挥和决策信息、受控者向施控者反馈执行信息的过程。没有信息的传递,控制就不能进行;没有正确、全面、及时的信息,就难以达到控制的目的。有效的信息必须符合以下几点要求:有效的信息必须是准确的信息。错误的信息必然导致错误的决策,其后果比没有信息更为糟糕。有效的信息必须是及时的信息,过时的信息在控制活动中是没有价值
23、的。有效的信息必须是全面完整的信息。为保证获得有效的信息,在控制系统中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信息传递网络和机制,保证信息畅通,要建立必要的信息处理机构,运用先进的信息传递、处理、分析工具,建立科学的报告制度。报告是管理中最常见信息载体的信息方式,每一个组织都必须建立起合理的报告制度。(3)控制必须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制标准的确立仅为控制提供了一个衡量计划执行状况的尺度。这个标准只有得到贯彻落实才会起作用。所以,控制必须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制。通过建立责任制,使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的职责和要达到的标准,并在工作中自觉地履行职责,按标准要求完成任务。这样的话,外部控制就会转变为自觉的内部激励,或者说自我控制,使控
24、制的效率大大提高。也可以说,建立责任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控制行为。为了达到全面控制的目的,组织中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动都必须建立责任制,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应纳入责任制体系之中。(4)控制要有组织为完成组织管理的控制职能应建立起专门的控制机构,配备专职的控制人员,授予其权力,明确其责任,这项工作可解决由谁来控制的问题。控制应注意协调。在一个组织中,控制是多方面的,各方面的内容和目的都不一样,为了保证组织的根本目标得以实现,各个部门的步调必须一致。所以,控制中必须充分注意协调。 13 【正确答案】 (1)MRP(物料需求计划)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编制生产与实行控制的系统,它不仅是一种新的计划
25、管理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新的组织生产方式。MRP 的出现和发展,引起了生产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变革。MRP 和 MRP(制造资源计划)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MRP 主要对制造环节中的物流进行管理,使企业达到既要保证生产又要控制库存的目的;而 MRP则集成了物流和资金流,将人、财、物、时间等各种资源进行周密汁划,合理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但 MRP 和 MRP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竞争范围的扩大,要求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加强管理,并要求企业有更高的信息化集成,要求对企业的整体资源进行集成管理,而不仅仅对制造资源进行集成管理。企业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要求企业有更强的资
26、金实力,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因此,信息管理系统与理论仅停留在对制造部分的信息集成与理论研究上是远远不够的。与竞争有关的物流、信息及资金要从制造部分扩展到全面质量管理、企业的所有资源(分销资源、人力资源和服务资源等)及市场信息和资源,并且要求能够处理工作流。在这些方面,MRP 和 MRP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大集团、多工厂要求协同作战,统一部署,这已超出了MRP 和 MRP的管理范围。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兼并和联合潮流方兴未艾,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集团不断涌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这就要求集团与集团之间,集团内多工厂之间统一计划,协凋生产步骤,汇总信息,调配集团内部资源。这些既要独立,又要统
27、一的资源共享管理是 MRP 和 MRP 目前无法解决的。信息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要求企业之间加强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企业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信息管理要求扩大到整个供需链的管理,这些更是MRP 和 MRP所不能解决的。随着全球信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 Internet 的发展与应用,企业与客户、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用户之间,甚至是竞争对手之间都要求对市场信息快速响应、信息共享。越来越多的企业之间的业务在互联网上进行,这些都向企业的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2)ERP 在功能上超越了传统 MRP的范围,实现了更广泛的集成,特别在技术上运用图形用户界面(GUI)、关系数据库结构(RDBMS) 、
28、开放和可移植系统、计算机辅助系统工程(cAsE)和第 4 代语言(4GI),这对传统 MRP系统的改进是革命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ERP 是对 MRP系统的超越。从 MRP到 ERP 可以称为是一场革命。ERP 中的资源计划已不局限在企业内部,而是把供应链内的供应商等外部资源也都看作是受控对象被集成进来,因此,ERP 是面向供应链管理的。时间被作为资源计划的一部分,且当作最关键的资源被考虑,这是 ERP 对资源内涵的另一个扩展。ERP 是在 MRPII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Gartner Group 公司认为,从 MRP 到 MRPII 称为是功能和技术上的发展,而把从 MRPII 到 ER
29、P 称为是一场革命,其革命性表现在五个方面:由层级文件到关系数据库系统(relational 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RD-BMS); 由字符界面到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由主机系统到客户机服务器;由刚性结构到弹性结构(指模块功能配置方面); 由反应式功能到能动式功能。 14 【正确答案】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产品和生产过程、企业和产业、甚至竞争本身的性质。把信息技术看作是辅助或服务性的工具已经成为过时的观念,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和深刻含义,以及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信息技术对管
30、理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1)积极影响在人的管理这一层次,网络信息技术使联想实现了两方面的转变:第一方面,传统的管理是把人按类划分,实行群体式管理,可以说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Internet 下的管理模式,特别是电子邮件及内部主页等以个体为对象的平等的信息沟通模式的转变,使得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完成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从而为实现又见森林、又见树木的个体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方面,过去员工习惯于按被动接受命令的方式工作,所以越到组织下层,领导越喜欢老实、听话的“埋头拉车型”的“人才”。而现在由于信息手段的支持,以目标为导向的组织管理模式在微观(到个人) 上得以实施。在
31、组织管理层次,网络信息手段也使组织实现了两方面的转变:首先是完成了由封闭“孤立 “型的树状组织,向开放协作型的矩阵组织的转变;其次是部门间协作关系由静态转变为由动态业务流程体系来指导。 在业务管理层次上,从内部管理(财务、人力资源、行政等)到业务运作(研发、制造、渠道、服务等),Internet 上的信息化管理使组织的效率极大提高。如 ERP统管财务、制造、仓储,使全球性运作得以有效管理;分销渠道电子商务系统实现了网上代理与销售;网上服务备件管理系统既保障了对用户的服务周期,又大大降低了备件运作成本,等等。战略层次上, Internet 带来了将影响所有人工作和生活,影响所有产业运作模式的一场
32、新的革命。这将引起从公司管理的所有方面开始的又一轮的重新审视和规划。网络信息技术对企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文化在 Internet 时代至少应具备两个特征:协同与创新。在传统企业中,这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而在Internet 时代,个体将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和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主要是资源互动关系,团队将不再是冻结个性的冰窖,而是激发潜能的催化剂。(2)消极影响信息泛滥。一方面是信息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是人们消耗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信息的增长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导致信息泛滥的出现。信息污染。一些错误信息、虚假信息、污秽信息等混杂在各种信息中,使人们对错难分,真假难辨。如果不
33、能有效辨识,势必造成对组织的危害。信息犯罪。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人们对信息体系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信息安全已成为日趋突出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进行犯罪活动,如信息窃取、信息欺诈、信息攻击和破坏等,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不论是信息泛滥、信息污染还是信息犯罪,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混乱的局面,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15 【正确答案】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产品和生产过程、企业和产业、甚至竞争本身的性质。把信息技术看作是辅助或服务性的工具已经成为过时的观念,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和深刻含义,以及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持久的竞争优势。
34、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1)积极影响在人的管理这一层次,网络信息技术使联想实现了两方面的转变:第一方面,传统的管理是把人按类划分,实行群体式管理,可以说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Internet 下的管理模式,特别是电子邮件及内部主页等以个体为对象的平等的信息沟通模式的转变,使得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完成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从而为实现又见森林、又见树木的个体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方面,过去员工习惯于按被动接受命令的方式工作,所以越到组织下层,领导越喜欢老实、听话的“埋头拉车型”的“人才”。而现在由于信息手段的支持,以目标为导向的组织管理模式在微观(到个人) 上
35、得以实施。在组织管理层次,网络信息手段也使组织实现了两方面的转变:首先是完成了由封闭“孤立 “型的树状组织,向开放协作型的矩阵组织的转变;其次是部门间协作关系由静态转变为由动态业务流程体系来指导。 在业务管理层次上,从内部管理(财务、人力资源、行政等)到业务运作(研发、制造、渠道、服务等),Internet 上的信息化管理使组织的效率极大提高。如 ERP统管财务、制造、仓储,使全球性运作得以有效管理;分销渠道电子商务系统实现了网上代理与销售;网上服务备件管理系统既保障了对用户的服务周期,又大大降低了备件运作成本,等等。战略层次上, Internet 带来了将影响所有人工作和生活,影响所有产业运
36、作模式的一场新的革命。这将引起从公司管理的所有方面开始的又一轮的重新审视和规划。网络信息技术对企业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文化在 Internet 时代至少应具备两个特征:协同与创新。在传统企业中,这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而在Internet 时代,个体将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和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主要是资源互动关系,团队将不再是冻结个性的冰窖,而是激发潜能的催化剂。(2)消极影响信息泛滥。一方面是信息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是人们消耗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信息的增长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导致信息泛滥的出现。信息污染。一些错误信息、虚假信息、污秽信息等混杂在各种信息中,使人们对错难分,真假难辨。如果不能有效辨识,势必造成对组织的危害。信息犯罪。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人们对信息体系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信息安全已成为日趋突出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进行犯罪活动,如信息窃取、信息欺诈、信息攻击和破坏等,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不论是信息泛滥、信息污染还是信息犯罪,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混乱的局面,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降低了管理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