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杭州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论语2 义务教育3 特朗普制4 教学方法5 学制6 教学行动研究7 简述你对校园欺凌的看法。8 简述美国返回基础教育运动。9 简述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思想。10 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及带给我们的启示。11 论述中国古代教育家的教师观。12 论述卢梭的儿童教育观。13 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4 论述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2018 年杭州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论语是专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论语是教育学萌芽时期的著作。论语中零散的保存了很多
2、具有教育价值的语录,供后人研究。其中着重记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等。2 【正确答案】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目前,世界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向两端延长。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3 【正确答案】 特朗普制是美国学者特朗普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他把大班、小班和个人
3、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进行上课,就是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大课,小班进行研究,就是每个小班大约 20 人,由教师带领着进行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的材料。同时还有个别教学,由学生独立写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在时间分配上,大班教学占 40,小班研究占 20,个别教学占 40。特朗普制力图在教学组织形式中结合学生自学和大班授课的优势,目前,很多学校在实验这种方法。4 【正确答案】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
4、识的方法。(2)谈话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3)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4)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5)演示法: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实物,让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试验,让学生观看幻灯片、电影、录像等,从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6)实验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实验作业,以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培养操作能力的方法。(7)实习作业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
5、能力的方法。(8)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以获取知识的方法。(9)研究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地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5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的总称,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目前,学制主要有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类型,当代双轨制逐渐向单轨制方向发展,综合中学是实现并轨的一个好方法。6 【正确答案】 教育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或提高教师素质
6、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研究真实的学校教育过程与情境,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行动质量与教育行动效率为目的的研究模式。它一方面旨在提高教育实践者自身的专业判断能力与教育问题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也为优化教学实践提供具体策略。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为教育行动而研究、由教育行动者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7 【正确答案】 校园欺凌,不能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 。目前可以说,事件的有效预防,事件发生时的及时、妥善处理,事件发生后的惩戒和科学教育,都还十分缺乏有效的措施。(1)校园欺凌的影响因素:个人因素:年龄、不良嗜好、学业成绩、性格。家庭因素: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学校因素:学校的管理规范程度、学校的法治教
7、育效果、教师的法治素养、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的硬件建设等都与学校的欺凌事件发生率有关。例如,国外有研究证明,一所寄宿制学校如果晚间照明好,学校发生欺凌事件的概率就会明显降低。社会因素:网络、影视、动漫等;学生的社会不公平待遇。(2)校园欺凌防治的对策建议: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完善三级工作体系:第一,预防体系: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沟通协助教育。第二,应对体系:建立报告与举报渠道;应急预案,及时制止,避免事情扩大;强制通报。第三,善后体系:心理辅导室;跟踪指导。矫正问题学生:“ 以教代刑 ”的教育措施,即以合理的教育替代刑事处罚,绝不能一放了之。8 【正确答案】 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公
8、众对公立学校教育质量普遍不满,美国掀起“返回基础 ”教育运动。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校出现的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薄弱的问题而言的。返回基础教育运动曾在美国教育界引起一场激烈的争论。提倡者和赞同者甚至把这场运动视为拯救美国基础教育的灵丹妙药,但也有许多人严厉地指责。这场运动从实质上讲是恢复传统教育。9 【正确答案】 儿童创造教育思想即“小先生制”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受学生的启发而提出的方法。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缺乏、经费匮乏,女子教育困难等问题,又因为儿童是中国实现普及教育的重要力量,所以提出“小先生制” ,即“即知即传”,人人将自己所识的字和所学的文化随时随地地教给别人,儿童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承担
9、者,陶行知认为小孩也能做大事,“小先生” 不仅教别人识字、学文化,还教别人做“小先生”,由此知识不断得到推广。 “小先生制”是贫穷国家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10 【正确答案】 “ 最近发展区 ”是维果斯基在说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提出来的,他认为“儿童的教学可定义为人为的发展” 。所谓“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就是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
10、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从这个意义上,维果斯基认为教学“ 创造着 ”学生的发展。他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根据“最近发展区 ”的思想,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它一方面可以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如果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都不仅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这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11 【正确答案】 (1)孔子的教师观。孔子认为身为教师应该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教师要尽职尽责,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还要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11、。(2)荀子的教师观。荀子特别推崇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在荀子看来,“ 礼”是最高的社会规范,而教师又是传授“礼” ,实行“礼”的榜样,是 “礼”的化身。因此,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关系到国之兴衰,法之存亡,他把教师提高到与天、地、君、亲同等的地位。荀子也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为当教师应具备四个条件:一要有尊严,使人敬服;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四要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3)学记中的教师观。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原则:“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1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本意并非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仅指教这一方以教为学,后人引申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4)韩愈的教师观。师说是唐代教育家韩愈的论述师道的文章,其中主要讲了教师的意义、任务、为师的标准、师生关系。教师的意义:尊师即卫道,“ 道”是封建道德的最高境界。韩愈竭力倡导重振师道。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重视向师学习,尊师即卫道。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这里的传道是最主要的内容。以“ 道”为求师的标准
13、。韩愈提出教师要以“道”和“业” 为标准来衡量。谁先有“道”,或者有专“业 ”学问,谁就是教师。至于出身、年龄、资历、国别等,都不是择师的标准。他说:“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也就是说,师生的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相互为师。只要闻道在先,术业有专长者,皆可以为人师表。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韩愈强调师生关系在道和业面前是一种平等关系,师生关系可以互相转化,这是对维护教师绝对权威的师道尊严思想的一种否定。这种含有辩证法因素和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确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综上所述,古代教育家的教师观已经逐步向
14、民主的方向不断发展。12 【正确答案】 (1)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自然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自然教育的核心是“ 归于自然 ”,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在卢梭看来,人所受的教育,也就是自然教育、人为教育、事物教育。我们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卢梭所说的“ 自然教育” 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在他看来,如果以成人的偏见加以干涉,结果只会破坏自然的法则,从根本上毁坏儿童。教师的作用只是要防范不良环境的影响,是消极的,不是积极的,
15、因而他常提及“消极教育” 。(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和谐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 ”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 (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担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正确看待儿童,这是自然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天性的教育。成人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让儿童遵循自然率性发展。(4)自然教育的实施: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
16、梭提出,教育者要按照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教育。第一阶段,在婴儿期(02 岁),主要是进行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教育的条件。第二阶段,在儿童期(212 岁),又称“ 理智睡眠期” ,主要进行儿童感官的训练并继续发展身体。要求对这一阶段的儿童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训练。可以用“自然后果法 ”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第三阶段,在少年期(1215 岁),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第四阶段,在青年期(1520 岁),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5)对自然教育的评价:卢梭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是高度尊重儿童的天性,倡导的是自然主义和儿童本
17、位主义的教育观,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他系统地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路,提倡行善论,反对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在教育目的上主张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然人” ,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合理要求。他还详细地分析了不同时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据此探讨了教育内容。卢梭论证了自然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如他分析了儿童身体健康教育;重视感觉教育的价值,并论述了感觉教育的要求和方法;反对古典主义和教条主义,倡导人民学习真实和有用的知识;反对填鸭式的教育,提倡启发式的教育;主张直观教学;反对向儿童灌输道德教条,要求养成符合自然发展的品德等。这些观点既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反映了近代教育
18、的发展方向。卢梭的教育学说包含着相当激进的思想,充满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精神,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具有解放人们思想的重要意义。有人称卢梭在教育界发动了一场哥白尼式的大革命,他把儿童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认为儿童有一种潜在的发展可能,而教育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使其充分地实现这种可能性。同时卢梭奠定了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虽说卢梭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他本身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也有不足之处:对儿童的天性认识过于理想化,过分强调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忽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文化传统的教育作用;过高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忽
19、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13 【正确答案】 柯尔伯格注重对道德认知的研究,用道德两难故事来培养人的道德判断能力,把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段。于是,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 ”的道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水平(09 岁)。这个水平的主要特征是,儿童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处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第二阶段: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
20、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从准则,偶尔也包括满足他人需要的行动,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就是对的。(2)习俗水平(915 岁)。这一水平的儿童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或称因循水平,也可以说力图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第三阶段:人际和谐的定向阶段,又称为“好孩子” 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避免非议以赢得赞赏,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第四阶段: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的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注意的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认为每个人应当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职责。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要看它是否符合维护社会秩序的
21、准则。(3)后习俗水平(15 岁以后) 。这一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个水平的人,其行为原则已经超出了某个权威人物的规定,它的特点是道德行为由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准则支配,道德标准已被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和法律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他们认为法律是为了使人们能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合人们的需要,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加以改变,认为反映大多数人意愿或最大社会福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第六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定向阶段。他们认为应运用适合各种情况的道德准则和普遍的公正原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根据。背离了一个人自选的道德标准或原则就会产生内疚
22、或自我谴责感。道德原则已经被内化为儿童的自觉追求,规则已经不再是外在的判定标准,他做决定的标准来自于自身的良心。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学意义:(1)应该首先了解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2)儿童道德发展的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交往等有关。(3)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地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便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练习,进而提高儿童的道德敏感度和道德推理能力。该理论发现了人类道德发展的两大规律:由他律到自律和循序渐进,并且提出道德教育必须配合儿童心理的发展。理论不足之处
23、在于强调的是道德认知,而不是道德行为,因而不能作为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根据。14 【正确答案】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参照国家课程标准、地方课程框架和本校学生发展兴趣及需要而开发的旨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中,教师承担的主要角色:(1)课程需求的调查者:校本课程开发前,需要对学校及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查,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一任务是由教师承担的。(2)课程方案的制定者:课程实施前,要对课程本身有整体的方案计划。课程方案中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的规划,都是由教师完成的。(3)课程的实施者: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者,授课的对象是自己的学生。(4)课程的评价者:教师在课程实施后,要针对课程的实施效果,综合学生和专家的意见,对校本课程方案进行进一步调整。综上,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承担着方方面面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教育教学技能,更要具有课程开发技能,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