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4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这两句话出自(A)教育论(B) 教育漫话(C) 普通教育学(D)大教学论2 文化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的共同之处是(A)都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人格(B)都主张教育研究采用精神科学的方法(C)都主张教育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方法(D)都主张教育研究采用实践批判的方法3 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定义的分类,作者自己创制的、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
2、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定义属于(A)描述性定义(B)纲领性定义(C)解释性定义(D)规定性定义4 关于古代教育的特征,不正确的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具有阶级性(C)教育具有等级性(D)教育内容丰富5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这种政策的理论基础是(A)教育万能论(B)劳动力市场理论(C)筛选假设理论(D)人力资本理论6 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物质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和(A)管理层面的现代化(B)人员层面的现代化(C)观念层面的现代化(D)教育组织形式层面的现代化7 “揠苗助长 ”式的教育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阶段
3、性和顺序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不平衡性和差异性(D)整体性和稳定性8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A)决定作用(B)制约作用(C)主导作用(D)辅导作用9 关于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正确的是(A)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依据(B)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基础(C)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D)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10 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 新人的法律法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1 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
4、以及学校之间的(A)主导与辅助关系(B)领导与从属关系(C)合作与竞争关系(D)衔接与分工关系12 “打开 21 世纪之门的一把钥匙 ”指的是(A)终身教育(B)义务教育(C)高等教育(D)成人教育13 “课程的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的经验和生活范围,而且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否则不能引起儿童学习的动机,也就不能有自发的活动。”这种观点属于(A)结构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14 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的主要共同之处在于(A)都强调学生的活动(B)都反对学科中心(C)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D)都以学生为中心15 强调精选材料,教给学生基本性、基
5、础性和范例性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模式是(A)程序教学模式(B)范例教学模式(C)发现教学模式(D)掌握学习教学模式16 教师教年龄较大的学生为主,然后再由他们中的优秀学生去教年幼的或者学习较差的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贝尔一兰卡斯特制(B)道尔顿制(C)特朗普制(D)分组教学17 课堂小测验是一种(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18 “言教不如身教 ”“法古今完人”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自我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说服教育19 明确提出“ 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员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
6、的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及共同的责任感”的法律、法规或文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C)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 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的学生享有的权利是(A)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B)按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C)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D)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1 德育过程的内部矛盾是德育中各要素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三、简答题22 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23 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
7、关系。24 简述课程评价的功能。必答题25 阅读下列材料,试从学生的本质属性、师生关系、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等教学规律和教育理论来评析材料中“新规定”的意义。王老师每次教完生字后,总是让学生回去把每个生字抄 10 遍,准备第二天听写。但学生的生字听写成绩总是不理想。王老师想,肯定是抄得还不够,又让学生每个生字抄 20 遍甚至 30 遍,但学生的听写成绩仍没有提高。王老师逐渐意识到,重复抄写对生字的掌握效果并不明显。经过思考,王老师向学生宣布了自己的新规定:废除生字抄写作业,但要学生保证第二天的听写过关。于是,学生练习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了重复抄写外,有的学生采用口读、手写、心记“三管” 齐下的方
8、法;有的学生采用将生字做成卡片,随时随地记一下的办法结果,学生的听写成绩不但没下降,还大有提高。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4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1806 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问世,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因此,赫尔巴特也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此书中,赫尔巴特把道德作为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并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9、教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 20 世纪以来教育学发展所形成的理论派别的掌握程度。文化教育学主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批判教育学主张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再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教育现象不是中立和客观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文化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都反对教育研究采取唯科学主义的方法。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0、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概念”,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定义方法的掌握程度。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探讨了三种教育定义的方式,即“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所谓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描述性定义是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的适当说明。纲领性定义是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谢弗勒有关定义方式的区分为人们研究纷繁多样的教育定义提供了一个逻辑的视角,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主
11、要特征的了解。古代社会的教育主要表现为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教育具有阶级性,出现了丰富的教育内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等。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与社会关系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有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劳动力市场理论、筛选假设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爱尔维修是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一切精神活动、人的认识,都来源于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认为人的天赋是平等
12、的,遗传素质不存在差别,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断言人的性格、气质和精神形成都是教育的结果,人与人之间的才智差异也仅仅是教育造成的。劳动力市场理论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出现的,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是由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两个不同部分组成的;不同背景的人将进入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从而享受不同的待遇。筛选假设理论简称筛选理论,又称文凭理论,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该理论视教育为一种筛选装置,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将他们安置到不同的职业岗位上;提出教育的作用主要不在于提高人的认知水平,而是对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进行筛选。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舒尔茨为代表的
13、一些西方经济学家于 20 世纪 6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要素,对生产起促进作用,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这种投资对个人而言,可以提高个人所得,对社会而言,可以为社会培养人才,提高社会的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正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许多国家推行了“教育先行”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需求与挑战的理解与掌握程
14、度。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条件设备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和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加以分类,可以分为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观念层面的现代化和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中,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顺序,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形象
15、思维到抽象思维等;阶段性是指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揠苗助长”超越了人的发展的阶段,试图提前和加速人的发展,违反了人的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性。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旨在考查考生对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所起作用的掌握程度。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
16、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A 是主要干扰项,认为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这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时
17、期关于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几个重要的教育文件的把握情况。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学制基本含义的掌握情况。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与分工等关系。因此,正确答案
18、为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教育制度改革”,旨在考查考生对现代教育制度改革中有关终身教育的常识的把握程度。自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或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以终身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主要目标。在当今社会,若要说到何种教育理论或是何种教育思潮最令世界震动,则无疑当数终身教育,终身教育被称为是打开 21 世纪之门的一把钥匙
19、。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与课程理论”,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课程理论流派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课程的内容不能超出儿童经验和生活的范围,而且课程要考虑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是经验主义课程论的观点。经验主义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的目的应当是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因而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课程。课程的组织应该心理学化,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学生在课程开发中应起重要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类型”,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课程类型特
20、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活动课程主张以生活化的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讲授,以学生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综合课程是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把几个学科的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合成课程。综合课程的目的在于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但其注重的是知识的统一性。综合课程除了克服分科过细的缺点以外,还比较容易贴近社会现实和实际生活。综合课程也强调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反对学科中心,只是反对分科过细。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模式”,旨在考查考生对当代国外几种主
21、要的教学模式的了解程度。强调教给学生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知识的是范例教学模式,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瓦根合因;程序教学模式强调小步子教学和及时反馈;发现教学模式强调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并采用发现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所有学生都能学好,主张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性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组织形式”,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贝尔一兰卡斯特制也叫导生制,是解决教师不足的一种办法。道尔顿制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要求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
22、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接受教师考查,合格后,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特朗普制是美国教育家特朗普在 20世纪 50 年代创立的,是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分组教学出现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西方,为了解决班级授课制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端而采取分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分组形式包括能力分组、作业分组、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及其改革”,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评价种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学评价就是根
23、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证明。教学评价主要可以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诊断性评价指为查明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终结性评价一般指在课程或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如果从时间上来区分这三种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一个教学阶段前进行,形成性评价是在一个教学阶段中进行,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教学阶段后进行。课堂小测验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旨在利用测量结
24、果改进教学。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方法的理解与把握程度。“言教不如身教”“法古今完人”体现的是榜样法,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自我教育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指导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活动等自我教育来培养其思想品德的方法;锻炼法主要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9 【正确答案】 B【
25、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的掌握情况。1966 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指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员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的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它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及共同的责任感。199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国际标准职业分类把教师列入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没有相关规定。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26、学生”,旨在考查考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的了解情况。1995 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明确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选项 D,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必须要完成规定的学业后方能获得。因此,正确答案为 D。
27、【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1 【正确答案】 正确。德育过程的内部矛盾是德育中各要素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德育过程的内部基本矛盾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德育过程正是在这一系列矛盾运动中展开的。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任务(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中各要素的关系。考生需要把握的是德育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各要素既有对立关系,又有基于
28、同一矛盾体的统一关系。【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三、简答题22 【正确答案】 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包括:(1)控制人口数量,在我们国家是控制人口的增长;(2)提高人口质量;(3)调整人口结构;(4)促进人口的迁移流动。【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功能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一方面受到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也对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即具有教育功能。把教育功能与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结合起来有助于对教育与社会发展诸关系的把握。【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3 【正确答案】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五部分构成。德育是教
29、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形成所期望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智育是传授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首先,各育间不可分割。因为各育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他各育的因素,各育的发展又都离不开其他各育的配合,都需要其他各育与之协调。其次,各育间不能
30、相互代替。因为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各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任何一育都是不可替代的。【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全面发展教育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的。对于这一问题除了要会各育名称和内涵以外,还要理解各育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各育的划分是相对的,是为了便于学习与研究。【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4 【正确答案】 关于课程评价,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课程评价就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还有人认为,课程评价就是将学生的学业与某些标准进行比较。
31、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课程评价的导向功能是指课程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这是由评价标准的方向性决定的。课程评价的调控功能是指课程评价对评价对象的教育教学或学习等活动进行调节的功效和能力。课程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指合理有效地运用课程评价,能够激发和维持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被评价者的内部潜力,提高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功效和能力。课程评价的诊断功能是指课程评价认定、判断评价对象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等实际价值的功效和能力。【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评价功能的理解程度。首先要回答课程评价的概念,然后分别阐述课程评
32、价的各项功能。【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必答题25 【正确答案】 (1)学生是教育过程中和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但我们以往的教育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却很不够,作为教师首先要知道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他们的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的可能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其次,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虽然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先天的权威性,然而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受动者,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存在的学生观在根本上是陈旧的、错误的。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这种依赖性和向师性,但根本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学生
33、积极发展,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如果教师不珍惜甚至滥用学生的依赖性和向师性,将挫败学生的发展积极性。(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我们的教育要培养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而不是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的下一代,没有个体主动积极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内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存在。对学生指导和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3)教育使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
34、的体现,使得人的个体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任何人生来都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巨大的潜能,人的潜能的充分实现,必须通过教育、通过学习才能实现。教育者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当具备了某种条件时,人的潜能会得到超常的发挥。充分认识学生潜能存在的事实和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4)王老师的新规定正是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新规定也反映了教与学的统一这样一种教学规律,即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
35、导作用,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原则以及师生关系的相关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从学生的本质属性、师生关系、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等教学规律和教育理论来评析“新规定”的意义。可以根据问题分别给予回答。从学生的本质属性来看,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主体性,而不是让学生完全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挥;从师生关系来看,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虽然教师在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只强调教师的权威,在一些具体的做法上,教师能够听取学生的意见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从教育对人的潜能的发掘来看,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发展空间,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