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bowdiet140 文档编号:842738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1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1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列不属于物质环境的是( )。(A)温度(B)黑板(C)空间布置(D)课堂纪律2 教育心理学的深化拓展时期是在(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B) 20 世纪 2050 年代末(C) 20 世纪 6070 年代末(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3 ( )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括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模式。(A)气质(B)性格(C)人格(D)认知方式4 ( )的理

2、论阐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一生的发展,体现了研究人的终生发展的观念,也是最早研究人的一生发展的心理学家。(A)艾里克森(B)皮亚杰(C)维果茨基(D)科尔伯格5 一个学生过分害怕兔子,我们可以依次让他选看兔子的照片,与他谈论兔子,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兔子,让他靠近笼中的兔子,最后让他摸兔子、抱起兔子,消除对兔子的惧怕反应。这样一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 )。(A)代币奖励法(B)行为塑造法(C)系统脱敏法(D)肯定性训练6 桑代克的联结理论是根据其对动物的实验结果提出的,其中最著名的是( )。(A)恐惧形成实验(B)饿猫开迷箱的实验(C)小鸡啄米实验(D)斯金纳箱7 映像性表征

3、又称( ) 。(A)符号式再现表象(B)肖像式再现表象(C)表演式再现表象(D)象征性再现表象8 主张“知识是个人的建构,不存在共同的知识” 属于 ( )。(A)社会建构主义观(B)信息加工理论(C)激进建构主义观(D)奥苏伯尔的理论9 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 )。(A)获得解答(B)获得高分(C)获得老师表扬(D)获得好名次10 用来回答“ 怎么办” 等问题的知识称为 (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感性知识(D)理性知识11 加里培林提出“ 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 ”,并把智力活动形成分五个阶段,其中第四个阶段是:( ) 。(A)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B)定向活动

4、阶段(C)无声的“外部” 言语阶段(D)内部言语活动阶段12 学习中,学习者边听边记笔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编码与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13 斯皮尔曼认为( ) 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它使人们在完成不同智力作业时的成绩出现某种正相关。(A)S 因素(B) C 因素(C) P 因素(D)G 因素14 富有创造力的人能够摒弃以往习惯的思维方式,开创不同的思路,这种能力称为思(A)流畅性(B)灵活性(C)指向性(D)独创性15 ( )阶段个体对社会规范能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对社会规范具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观念,形成了稳定的

5、道德品质。(A)社会规范的遵从(B)社会规范的认同(C)社会规范的内化(D)社会规范的升华16 教育观念失误是品德不良的成因中的( )。(A)学生的内部心理原因(B)家庭的不良影响(C)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D)社会方面的原因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7 概念和图式是一回事。18 元认知策略的三个方面是相对独立地工作的。三、简答题19 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20 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21 简述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22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有哪些?23 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24 简述操作技能遗忘的特点及其原因。25 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

6、素。26 如何应对意义障碍?必答题27 分析比较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窍理论。四、多项选择题28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条件刺激不被无条件刺激所强化,就会出现条件作用的抑制,主要有( ) 。(A)消退抑制(B)泛化(C)分化(D)以上都不对29 1989 年,首次提出“ 情景性学习 ”的概念的是( )。(A)布朗(B)柯林斯(C)达吉德(D)列昂杰夫30 学习动机具有以下作用:( )。(A)引发作用(B)定向作用(C)维持作用(D)调节作用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1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9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8、B【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7 【正确答案】 错误。概念只包括本质特征,图式中也包括非本质的特征,如鸟的图式中可包括会飞的特征,但鸟的概念中只有有羽毛这一特征。【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错误。元认知的三个成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元认知知识是有关认知的知识,是人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是人在从事认知以前的一种认识。元认知体验是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经验。元认知调节和控制是元认知的关键。在认知全过程中,人不自觉地运用

9、原来的元认知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元认和体验,自觉监视、控制和调节认知活动。【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三、简答题19 【正确答案】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般来讲,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然而,一个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获得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因此,通常所说的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学生及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

10、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艾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基本心理性欲框架,但他又把弗洛伊德的理论展到整个人的一生,提出了心理社会理论,或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1)他把人格的发展看为一个渐进的过程,个体在一生中要经历八个固定顺序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发展任务,这些任务是由个体的生物成熟和社会文化要求之间的冲突产生的。如果儿童解决了冲突,完成了任务,就会获得积极的品质,转而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儿童完成的不好,就会形成消极的品质。每个儿童完成任务的程度不同,一般都介于积极和消极的两个端点之间的某一点上。不同社会中人们的个性或人格发展的结构基本

11、相同,都要经历八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婴儿期,从出生到 2 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婴儿在本阶段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第二阶段是儿童早期,从 2 岁到 4 岁,基本的自主感对羞耻感和疑虑。儿童在本阶段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第三阶段是学前期或游戏期,从 4 岁到 7 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内疚感。儿童在本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第四阶段是学龄期,从 7 岁到 12 岁,基本的勤奋感对自卑感。儿童在本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第五阶段是青年期,从 1

12、2 岁到 18 岁,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他提到在这一阶段有“合法延缓期 ”,是指在儿童期后的青年在此时觉得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在作出决断以前要进人一种“暂停” 的时期,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从 18 岁到 25 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大约到 50 岁,繁殖感对停滞感。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第八阶段是老年期或成年晚期,直至死亡,自我完善感对失望感。本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

13、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他认为上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有助于下一个阶段的顺利通过,但是如果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的不好,仍有机会在以后的阶段中得以完成。同时他认为即使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也并不等于这个矛盾不复存在了,在以后的发展阶段里仍然有可能产生已解决的矛盾。(2)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心理学研究及教育实践都有着较大的启发意义:艾里克森注重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他从整体上,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中,考察了人的社会性发展和道德等的形成发展,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它们的发展历程;艾里克森的理论阐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一生的发展,体现了研究人的终生发展的观念,比较

14、符合人的发展实际,也是最早研究人的一生发展的心理学家。【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理论包括:(1)条件反射习得,即建立条件反射,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2)条件反射消退,条件反射会因得不到无条件刺激强化而消退。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一种消退性抑制,这种抑制解除后,条件反射会恢复。(3)条件反射泛化,条件反射可以由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引起,越相似,越能引起条件反射。(4)条件反射分化,分化与泛化是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在条件反射建立的初期,相似刺激能引起条件反射,出现泛化现象,但随着用无条件刺激对不同刺激的进行强化或消退,就建立分化条件反射。(5)多级条件反射,

15、即在条件刺激的基础上,再赋予它以信号意义,形成二级条件反射,依此类推,可以建立多级条件反射。【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1)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2)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就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最早集中研究成就动机的心理学

16、家有默里、麦克里兰、阿特金森等人。默里将成就需要定义为: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接受了默里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成就动机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成就动机是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向成功(或失败)目标的活动的一般倾向。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也就是说,成就行为体现了趋向成功或避免失败两种倾向的冲突。一个人不可能不考虑失败的后果去追求成功。因而一个人趋近目标的行为最终要受到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而决定。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将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如果一个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强于追求成

17、功的动机,那么这个人就尽可能选择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动作技能一经学会,便不易遗忘。原因在于:动作技能是经过大量的练习之后获得的,经过过度学习的任务是不易遗忘的。许多动作技能是以连续任务的形式出现的,连续的任务相对简单,故不易遗忘。动作技能不同于言语知识,它的保持依赖于小脑和脑低级中枢,而这些中枢可能比脑的其他部位有更大的保持动作痕迹的能量。【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1)有关的知识经验有关的背景知识,能促进对问题的表征和解答。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探索的技能在解决问题中不能替代实质性的知识。问题

18、解决有赖于知识容量的大小和知识结构的合理性。(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智能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智能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只有具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时,个体才可能以进取的态度寻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根据“耶基斯多德森”法则,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有其最佳的动机水平,在问题解决尤其是观念性问题解决中,中等水平的动机作用是最佳状态。(3)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当个体解决问题时,此问题中的事件和物体将以某种特点呈现在个体面前,如空间位置、距离、时间、时间顺序以及物体当时表现出的特定的功能。这些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和表征

19、。另外,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表征,也十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思维定势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依赖于过去成功运用过的策略的倾向。定势能够使人们对一些常规性问题作出较快的解答,但是又会使人们难以以一种新的方式去考虑问题,从而使思考问题的变通性和灵活性受到极大地限制,不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定势的作用还极明显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它是指人们不能以一种新奇的方式去看待熟悉的物体的功能,囿于狭窄的思维空间,从而严重地阻碍了人们创造性地进行问题解决。(5)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原型启发就是指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某种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或途径的现象,当我们进行创造性想象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

20、中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当人们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个小时、几天或者几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它打破了解决问题不恰当思路的定势,从而促进了新思路的产生。【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道德知识的领会是使受教育者了解具体的行为准则以及为什么要执行这一准则,要正确领会道德概念、原则和观点。在领会过程中容易产生意义障碍,即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某些心理因素,阻碍了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要求的接受。产生意义障碍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要求没有考虑到学生已形成的道德认知和已有的道德需要以及学生关于现实和他自

21、己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本身的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与对专业方面的造诣都是消除意义障碍的关键。【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必答题27 【正确答案】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如下表述:(1)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的形成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象而完成的。要有效地促进学习的实现,就必须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基本结构,必须通过发现式教学法。而奥苏贝尔认为学习的实质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这一过程是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发生关联,产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获得心理意义而完成的。要有效地促进学

22、习的实现,则强调通过接受学习。(2)相同点:以布鲁纳和奥苏贝尔为代表的现代认知派学习理论去掉了早期格式塔学派的神秘色彩,更强调理解、意义、学习主体、原有认知结构等在学习中的作用,更关心和重视人类课堂情境中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他们都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变化。(3)区别:虽然两人对学习的实质看法一致,但是对于如何获得新的意义和理解的过程,两人强调的重点不同,布鲁纳强调发现,奥苏贝尔强调接受。【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四、多项选择题28 【正确答案】 A,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29 【正确答案】 A,B,C【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30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教育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