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842816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关于教育目的,错误的是(A)教育目的反映的是教育培养人的规格,具有阶级性(B)教育目的主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和“ 培养什么样的人” 的问题(C)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D)教育目的的确立主要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2 关于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正确的是(A)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依据(B)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基础(C)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D)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3 “教育在于使青年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这一论断反映了教

2、育目的的(A)教育无目的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教育适应生活说4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并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C)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D)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5 “真正的目的乃是儿童所能预见的奋斗目标,它能使他们尽心竭智地观察形势,耐心细致地钻研学习。这样,儿童一步步向前迈进,便一步步获得进步,做到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 这句话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观是(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6 “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

3、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目的。”这一论断反映了教育目的的(A)内在目的论(B)个人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外在目的论7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 这一论断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A)教育准备生活说(B)教育适应生活说(C)教育超越生活说(D)教育改造生活说8 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是对立的两种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它们的共同缺陷是(A)都单纯把人当做工具(B)都单纯把人当作目的(C)都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D)都完全不具有合理性9 关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

4、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B)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C)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D)个人本位论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10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A)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B)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C)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D)人的身心全面发展11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B)邓小平的“三个面向”(C)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D)马克思的片面发展学说12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教育同生活相结合(B)

5、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同娱乐活动相结合(D)改造旧式劳动分工13 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确立的主要依据的是(A)社会关系(B)生产力发展水平(C)其他国家的经验(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4 既然教育目的是解决教育“为谁培养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那么从根本上决定教育目的的是(A)社会关系和社会现实发展需要(B)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C)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15 明确提出“ 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法律法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6

6、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 新人的法律法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7 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的法规是(A)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 1985 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8 关于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德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B)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C)劳动技术教育是实施教育的物质保证

7、(D)它们互为条件,相辅相成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交的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 、“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 以及(A)“培养完人 ”(B) “培养独立个性”(C) “培养国际理解”(D)“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0 美育就是艺术教育。21 智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22 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矛盾的。23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特长的教育。24 教育目的实质上表现为教育功能。三、简答题25 试评析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26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

8、依据。27 简要回答个人全面发展实现的社会条件。28 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29 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必答题30 结合下列材料,分析其蕴涵的教育思想,并围绕这一思想论述教育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材料一:世界顶级贵族学校伦敦伊顿公学路边的公告栏上,贴着一张已经过期的通知,内容与一场辩论赛有关。辩论赛其中的两个题目是:1议会认为英国政府应该提升银行利率,对吗?2 你认为,人类工程学是否前进得太快了? 从这两个题目,也许我们对伊顿闻名于世的“精英摇篮” 可窥见一斑,这里曾造就过 20 位英国首相,培养出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也是英国王子

9、威廉和哈里的母校。每周,有 3天时间学生每天上课 7 小时,另外两天则只有 5 小时,除去这些时间,伊顿学生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体育运动,包括优雅浪漫的伊顿划船赛,以及“伊顿五人” 、墙赛、田野游戏赛等伊顿的特有运动。材料二: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作客新华网,与网友就“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进行在线交流。刘长铭在访谈中说: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彻底放弃科考情结或者状元情结。刘长铭说,我觉得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非常深刻的教育价值观变革,培养这种创新型人才,我们必须彻底放弃科考的情节或者状元情节。长期以来,“ 科考情结” 和 “状元情结”始终在我们的文化中 “剪不断,理还乱”。就人数

10、来讲。中国的科举状元与诺贝尔奖得主大体相当,然而不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人类的贡献,两者绝不可同日而语。今天,我们的教育仍然有着深深的“科考情结” 和“状元情结”,许多教育者仍然关注的是怎样制造 “状元”。刘长铭坦言,这个状元今天得了很高的分数,并不能够证明他以后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曾经认为现在的学生优秀,那么将来一定会优秀的,但是实践证明,上学成绩优秀的人,事后可能并不是最优秀的。这就如同跑马拉松,你在前 100 米、前 200 米的时候可能跑得非常领先,但是并不能够说明你 20000 米以后还能够领先。大量统计研究表明,人的创造高峰期是在 40 岁左右,也就是说,多数人是在基础教育完成 20

11、 年左右、高等教育完成 10 年左右进入创新成果的高产期。尽管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创新成果产生的时间有早有晚,但无论如何用学生在校考试成绩来评价创新教育成功与否,都显得幼稚和不足。31 阅读下列材料,请思考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材料一:“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 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 ?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这样内容犀利的言辞,不是出现在辩论赛上,而是一名中学生在 3000 多名师生众目睽睽之下的激情演讲。4 月 9 日,启东市汇龙中学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当天上午,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一

12、名高二学生在国旗下发表讲话时,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5 分钟的演说中,这名学生“慷慨陈词 ”,表达自己对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的不满,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的所谓理想,引起一片哗然。昨天晚上,该校领导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学校认为这名同学的演讲“ 言论不当,用词过激 ”,已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但本着宽容的态度,不会对其进行处分。材料二:“我们一天是怎么过的呢? 早晨到学校早自习,上半天课,中午吃完饭,然后午自习,下午上半天课,如果是住宿生晚上要晚自习,如果是走读生,回家先写作业,然后复习复习,十点十一点睡觉,第二天还是老样子。”北京市一位高二学生这样描述他的学习状态

13、。“ 在高考这个大背景下,学校、家长给的压力太大了,根本不给我们一个缓解压力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学生天天泡在网络世界里沉迷不能自拔的原因。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的话,不知道这种教育制度能不能培育出能力比较全面的人;但是如果是想培养一个在精神上很坚强,可以正视现实的人来说,我觉得还是相对比较失败吧。”这位名叫权心(化名)的男孩呼吁,“ 如果可以的话,如果教育可以改革的话,那我希望代表广大学生说,希望新的体制可以对我们稍微温柔一点,就是多给我们一点自由,哪怕是多一点休息时间。”“作为北京首次高中教育改革的一个实验者,我认为课改的优点在于培养了我们的探究能力;拓宽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贴近时

14、代步伐,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但也存在着问题:第一,学分制影响下,考试不仅数量多了,也重要多了,教材量猛增,半个学期就10 本书,一个学期将近 20 本书,因为教材猛增,疯狂地赶进度使我们的学习质量很难有保障;第二,课改的教材缺乏系统性,内容不连贯;第三,一些必修课本词句烦琐、晦涩,不容易懂;第四,在我们的学习进程中某些学分的设置成为了一种变相的负担。” 对于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课改,另外一位正在读高二的女生如是评价,“ 虽然课改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去培养创新精神,但是在这样的课业负担下,似乎这些东西意义也不太大了。”“ 就农村教育而言,加大教育投入并没有解决农村孩子辍学率越来越低、孩子

15、的厌学情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是因为现在的教材不适合农村,越来越多的教材只是关注到物质的层面,图片、文字可能增多了一些农村的题材,但是关于农村真实的命运没有明确的阐述。就流动儿童教育而言,有的流动儿童学校为了自己的生存,给孩子很高的成绩、家长很满意的成绩,但是这些成绩并不能如实反映这些孩子所受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吴金爱以自己参与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社团的实践调研经验,分享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国家行政学院的教师从春侠则展示了她女儿周末要完成的作业:读三篇文章,写三篇读书笔记,每篇需要 30 分钟;语文练习册共 6 页,需 40 分钟;写字练习 2 页,需 20 分钟;一篇日记,需一小时;数学

16、习题、数学测试卡、口算 300 道。从春侠算了算,“以上作业共需四小时。我们的学校教育就是这样让孩子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成长的,学校教育就是在训练孩子做题!”“中国的教育教会学生考试,而美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生活。”中国青年报福建记者站站长陈强通过对女儿在中美两国所接受的教育进行比较后得出如上结论。他认为,我国学校教育应该降低基础教育的难度,重视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同时,中国的家庭教育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理解为给孩子报很多的音乐班、绘画班,却忽视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32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加以分析。材料一:小学要求调皮和学习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 2011 年 10 月 18 日华商

17、报报道,在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学生们被分成了两类,一部分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该校老师解释,学校给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告诉他加油努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哥哥姐姐们都是红领巾,我觉得绿领巾不好看,可是不戴的话老师会批评。”一名一年级学生告诉记者,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材料二:内蒙古包头一中学向优秀生发红校服 2011 年 10 月 26 日,网友披露,内蒙古包头 24 中向初二、初三年级成绩前 50 名的学生,以及部分进步特别快的学生,发放了一款与众不同的校服:有

18、别于普通的水蓝色校服,这款校服为红色,背面印有“包 24 中优秀生, 房地产”字样。经记者核实,该校确实发放了 100 件特殊红校服,以区分普通学生,目的是树立榜样。材料三:中学按学生成绩发三色作业本据齐鲁晚报2011 年 10 月 31 日报道,枣庄 39中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学校部分班级的学生分别发放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校方称这是分层次作业,是为帮助学生缩小差距。31 日中午 12 点,在枣庄 39 中八年级(7)班,正在教室的学生小李介绍说,他们班是在两周前发的三色作业本,班级前 30 名的学生发绿色和黄色作业本,后 30 名的学生发黄色和红色作业本。笔记本封面上还分别标有字母:绿色

19、标有 A,黄色标有 B,红色标有 C,记者随机采访了三个年级的部分班级,八年级已分发了三色作业本,七年级的部分班级只是发了某一学科的三色作业本。记者了解到,以前学校只是发一个黄色的作业本,并没有标注字母。枣庄 39 中教务处主任张会说,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体验到完成作业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学校决定实施分层次作业。张会介绍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情况选择难度不同的题目:A 类题难度比较大,B 类题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 C 类题是相当于课后练习题性质的巩固基础知识的题目。“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我们承认有差距,但是这样做是为了缩小差距。我们分发作业

20、本只是针对题目难度,并非针对学生本人。”张会解释说。 “这样根据题目难度分层次作业,是为了让老师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有侧重点。”枣庄 39 中校长李居涛说。33 下面的材料讲述的是一名考上外地名牌大学的沈阳女孩因不会做家务而退学。阅读下列材料,试运用教育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据 2011 年 8 月 26 日华展商报报导,小菲是个准大学生,今年高考她考上了南方的一所名牌大学,专业也很热门,8 月 28 日就正式开学了,可在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后,小菲却哭着告诉爸妈自己不想去南方,想再复读一年考本地的大学,原因是离开了家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据小菲自己所述,刚出生时父母工作忙,她

21、是奶奶带大的,上小学后才回到家里,可能是父母觉得对她愧疚,回家后使劲地补偿她,吃完饭连洗碗都不舍得用她,她倒开水也会被制止,“我知道爸妈疼我,尤其是我妈,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上了高三,妈妈对她的照顾更周到了,每天和小菲一起睡,但会比她早起一小时做营养餐给她。晚上小菲不想学习了,妈妈就连打带闹把她弄精神,对此小菲觉得妈妈很烦。高考估分时预计的成绩不错,父母想让她报考沈阳本地的大学,可小菲拒绝了,她当时的想法是摆脱父母的控制,于是报考了南方的一所大学。8 月初,录取通知书到了,一家人都很高兴,可当天下午,小菲的奶奶突然病了,爸爸、妈妈都赶到了医院。当天晚上小菲一个人在家,在楼下买了饭,吃完就把碗

22、筷放在水池里,想洗出来却把碗打碎了,“收拾碗的时候把手指划破了,那一刻我突然想到我连袜子都洗不好,离开妈妈我怎么生活啊,要是生病了怎么办” 小菲说着又哭了,她说她不知道怎么和同寝室的人相处,也不会照顾自己,所以她后悔了,不想去南方上学了。34 阅读下列材料,试运用教育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1996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与教育” 大型调查发现,在 1014 岁之间的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不干家务或很少干家务。在调查所列5 项劳动种类中,只有 155的孩子经常购物;116的孩子经常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80的孩子经常洗碗、洗菜等;66的孩子经常洗衣服;39的孩子经常做饭;另外

23、,有 697的孩子明确表示从没做过或很少做饭;632的孩子表示从没洗过或很少洗过衣服;481的孩子表示从没做过或很少做洗碗、洗菜等简单家务劳动;386的孩子从没买过或很少买东西;31的孩子从没做过或很少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培养人的规格,教育目的具有阶级性;教育目的主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前者

24、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后者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不仅规定着一定社会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志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的确立既要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因此,正确答案为 D。【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人的培养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

25、与培养目标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社会本位论则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在于使青年一代系统地社会化”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涂尔干的主要观点。从“让青年系统地社会化”这一论断也可以判断这是社会本位论。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

26、方面全面发展,这使得教育目的的制定离不开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同时,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教育又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任何过分夸大一方在教育目的制定中的重要性,并将其绝对化,强调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或者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都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论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杜威不归属于这两种观点,杜威认为教育自身并无目的,是教育以外的人的目的,如果从教育目的来考查杜威的观点,他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

27、是使儿童过现实的生活。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社会本位论则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卢梭的观点。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这一论断也可以确定这是个人本位论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

28、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论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育准备生活说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教育适应生活说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将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教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即培养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教育超越生活说认为,教育应超越当前的现实社会,基于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或可能。致力于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改造生活说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社会,推动社会的变化。着眼于个人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的学习目的正是教育适应社会说的核心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论观点的理解

29、与掌握情况。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本位论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个人本位论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的需要,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都割裂了人与

30、社会的关系。因此,社会本位论容易导致教育目中无人,单纯把人当做工具,而个人本位论容易单纯把人当做目的,容易导致个人主义倾向。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因此,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

31、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内涵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最后,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的充分发展,即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

32、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马克思在分析了大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趋势,并总结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后,找到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那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包括社会依据和人的依据,其中,社会依据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33、教育目的的确立主要有社会依据和人的依据。由于教育是有阶级性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都要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从根本上决定教育目的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现实发展需要。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解与掌握情况。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有对教育目的的规定,这也是容易出题的地方,应引起注意。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

34、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提法与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规定非常接近,但有差别:“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 90 年代上一个新台阶。”1985 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则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正确答案为 B。【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时期关于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几个重要的教育文件的把握情况。1986

3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解与掌握情况。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有对教育目的的规定,这也是容易出题的地方,应引起注意

36、。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提法与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规定非常接近,但有差别:“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努力使教育质量在 90 年代上一个新台阶。”1985 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则没有明确的规定。此外,1986 年义务教育法的提法与本题也非常接近:“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

37、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A。【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各育既不能或缺,也不能相互代替。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劳动技术教育只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

38、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不能为教育提供物质保证。因此,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重要教育文献以及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是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各会员国在制定教育策略时参考的一份报告。这个报告系统总结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教育的现状,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的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培养完人”,对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正确答案为 A。【知识模块】 教育目

39、的与培养目标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20 【正确答案】 错误。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艺术教育并不能等同于美育。【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察学生对美育的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各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对于这五育的划分,只是为了学习与研究或者表述上的方便,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单独的德育、智育、体育或美育。在教学实践中,有教师常常将自己所教的学科与全面发展教育中的某一要素对应起来,如认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是智育课,音乐、美术等是

40、美育课,政治是德育课等,这种把某一门学科的教学同全面发展的五育一一对应的做法是错误的。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可能都与德育、智育、体育、或美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有关,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着眼于这五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不过因学科特点有所侧重而已。【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21 【正确答案】 错误。智育是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学生的心理是一个整体,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对智力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智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感觉、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要发展兴趣、动机、需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

41、发展教育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学生对智育的理解,以及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有机的统一活动过程。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智力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非智力活动是一种情意活动,教师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22 【正确答案】 错误。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全面和谐的发展,就不会显示出完美的个性,也不会有个性很好的发展。德、智、体等各种素质在个体身上的和谐发展。正是个性完美发展的表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不矛盾。【试题解析】

42、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即培养“劳动者”、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发展。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就是说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二者并不互相排斥。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指德、智、体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23

43、【正确答案】 错误。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一致的,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也要致力于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并最终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并不反对培养学生的特长,但培养学生的特长依然要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能为了特长而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能认为培养学生的特长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不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实践领域正在全面实施的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

44、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从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的教育。其精髓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特长是对素质教育的错误理解。【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24 【正确答案】 错误。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教育目的带有主观性,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实际的作用和影响。教育功能是客观的,按作用的对象不同分为影

45、响个体发展的功能和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教育目的是人们主观上对教育的期望,而教育功能是教育在实际中产生的客观作用和影响。教育功能会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和实现,教育目的的制定和实现以教育功能的发挥为基础。因此,认为教育目的的实质表现为教育功能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综合考查学生对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的掌握情况。应该分别论述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的概念,并从两者的特点和关系加以分析。【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三、简答题25 【正确答案】 不同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主

46、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开展教育活动。评价如下:(1)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都未能从本质上真正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内涵以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2)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二者具有同等的合理性与同等的局限性。(3)教育、人、社会三者之间是在不断适应和超越中实现历史、具体的统一的。【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是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两种主要理论。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

47、的关系,容易造成对人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无视个人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对立起来,容易导致个人主义倾向,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是坚持个人与社会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26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社会依据,即社会的生产关系、政治经济性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其次是人的依据,即人的身心发展程度和需要。【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目的的确立可以从社会和人两个方面来考察。从社会

48、层面来看,主要包括生产关系、政治经济性质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直接决定于生产关系和政治的性质。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段的教育目的,取决于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体现人类已有的发展程度,又对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能和提出要求。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从而也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从人的依据来看,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首先,教育目的的确立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程度。其次,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变化。最后,教育目的的制定,尤其具体培养目的确立也要符合人的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

49、需要。【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27 【正确答案】 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主要需要四个方面的条件:(1)彻底变革旧的生产方式;(2) 消灭旧的分工;(3) 缩短劳动时间;(4) 实施全面教育。【试题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个人全面发展学说既是对历史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超越,也是他对工场手工业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研究的结果。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使人的发展受到重大影响,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则使人真正进入了片面发展的历程。工场手工业中旧的分工是造成个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彻底变革旧的生产方式,消灭旧的分工,缩短劳动时间以及实施全面教育。【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28 【正确答案】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第一,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第二,旧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第三,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第四,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