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842937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122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列举出 10 位教育学独立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2 简述荀子与孟子教育思想的异同。3 简述西欧中世纪大学的特点。4 创造方法主要有哪些?必答题5 人的全面发展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6 试以白鹿洞书院为例,分析我国书院教育的宗旨、特点和意义。7 论述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主要特征及历史意义。8 奥苏伯尔关于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的主要观点有哪些?二、名词解释9 学校教育10 形成性评价11 唐朝的“六学一馆 ”12 中世纪大学13 先行组织者策略14 心理健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122 答案与解析一、简答

2、题1 【正确答案】 (1)英国哲学家培根在 1623 年出版的论学术的价值与发展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立。(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1632 年撰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3)洛克的教育漫话 (1693 年) 。(4)卢梭的爱弥儿 (1762 年) 。(5)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17811789 年)。(6)1806 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的普通教育学。(7)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 年) 。(8)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1826 年) 。(9)斯宾塞的 教育论(1860 年) 。(10)杜威的 我的教育信条(1897 年) 、

3、学校与社会(1899 年)、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 年) 等。【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独立时期代表人物及其著作的掌握情况,涉及近代外国教育史部分的内容。2 【正确答案】 (1)关于人性与教育的作用:孟子认为人人具有先验的“良知“良能”,提出“性善论 ”;荀子则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提出“性恶论”。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本性,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改变本性。二者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孟子着重论证了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观念的合理性和实施封建教育的可能性,荀子则力图说明树立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观念和实施封建教育的必要性。(2)关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孟子认为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决定

4、了教育内容是以孝悌为主的道德教育;荀子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种治术人才,教育内容就是诗书礼乐春秋等。(3)关于教学的主张:孟子主张“ 内发”,荀子主张“外求”;孟子强调“ 思”,荀子重视“学”;孟子把教学或学习看作 “存养”“内省”“ 自得”的过程,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看作“闻、见、知、行 ”等环节。【试题解析】 本题看似是要对比分析孟子和荀子教育的思想,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二者具体思想的掌握程度,因为只有充分地掌握了二者的教育思想,才能分析总结出二者的异同,因此,对于基础知识点的熟练掌握是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3 【正确答案】 (1)制度化:知识传承的制度化、人才培养的制度化。(2)国际性:招收欧洲各

5、地学生、自由流动、教学资格互相承认、共同的语言(拉丁语)。(3)独立性:自治的行会组织、拥有特权,独立于政府和教会之外,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是自治和学术自由。(4)流动性:大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由流动,不受地域的限制。(5)宗教性:大学中还渗透着浓重的宗教色彩。【试题解析】 本题目主要考查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历史特征。4 【正确答案】 创造方法包含以下六种:(1)类比模拟法。类比是用发明创造的客体与某一事物进行类比对照,从而获得有益的启发,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2)聚焦发明法。聚焦发明法就是以某一事物或问题为中心焦点,然后分析这一事物或问题的周围环境,由此得到启发,进行强制联想尽可能将周围的事物与所要

6、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创造出新事物。(3)设问探究法。设问探究法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问题而引起人们的创造火花,捕捉到良好的设想的一种方法。它对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4)列举法。列举法是将研究对象的特点、缺点、希望点罗列出来,发现规律,提出改进措施,形成一定独创性的一种方法。(5)移植法。移植法就是将某一学科的理论、概念,或者某一领域的技术发明和方法应用于其他学科和领域,以期取得新的发明和创造的方法。(6)逆向求索法。逆向求索法是逆向思维的具体运用,它是从已有的事物、现象的相反功能、状态、位置、方向、方式、顺序等方面进行反习惯性思路的反向思考和创新的一种方法。【试题解析】 创造方

7、法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过程中运用创造的具体思维方法和创造技能,创造方法的训练可以诱发个体的潜在创造性。目前人们常用的创造方法有类比模拟法、聚焦发明法、设问探究法、列举法、移植法、逆向求索法等。需要注意的是活学活用,能够举例说明。必答题5 【正确答案】 (1)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培养人的经验的抽象和概括。(2)全面发展教育的五个组成部分各有其特点、规律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对于普通中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不能相互取代;同时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在实践中,共

8、同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3)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智、德、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防止和克服重此轻彼、顾此失彼的片面性,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4)教育目的中的这五个方面并不是单纯平行排列的,它们相互制约,其中德育是灵魂,起着统帅作用,智育是核心,体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必要条件。因此,“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分别完成不同的具体任务,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掌握情况。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各方面是相

9、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而且各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不同的作用,任何一方面的顺利开展都必须与其他各方面配合与协调。6 【正确答案】 书院是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在宗旨上,白鹿洞书院揭示对教育目的、训练纲目、学习程序以及修己治人的道理,都一一做了阐述和详细的规定。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要求贯彻“ 明人伦“ 的纲常礼教;二是“ 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倡导思辨、穷理、笃行;三是“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指明了学生道德修养的基本要点;四是“处事之要:正

10、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为书院学生指明了行为处世的基本原则;五是“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为书院学生指明了与人交往的基本准则。在特点上,古代书院具有一些自身特点。书院既是教学机构,又是学术研究机构,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书院往往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和学术活动中心;书院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求士子学会做人,追求学生人格的完善,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而不像官学那样以科举入仕为主要目标;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求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均可以前来听讲、求学,教学人员不限于书院本身,而是广邀学界名流以及不同学派的学者前来讲学,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

11、,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深化了教学;书院教学以学生读书钻研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书院教学多以问难辩论式进行,注重启发引导,提倡切磋讨论,讲究身心涵养;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彼此间感情深厚;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其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经费,有来自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主要靠学田供给等。这些特点在白鹿洞书院中都有所体现。从意义上看,书院的历史贡献不可忽视。首先,书院藏书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由于书院是古代高层次的教育机构,所以都拥有一定规模的藏书,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书籍,并通过再次刊刻,使这些弥足珍贵的书籍得以在社会重新流通起来。其次,书院都注重藏书的利用,通过借

12、阅大大提高了图书的流通率,打破了中古时期藏书重藏不重用的局面。其三,书院藏书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中国古代书院都是以封建思想为指导,宣扬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学说,因此封建正统的经、史、子、集构成了书院藏书的主体。书院中实行自由讲学和“ 讲会 ”制度,教学方式多采取启发诱导式,提倡学生自学,博览群书,老师加强指导,授道解惑,众多学者和生徒在书院接受这种教育,学术争鸣气氛比较活跃,促进了封建社会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其四,书院藏书有效地传播了民族科学文化。书院一方面扩大了我国封建社会藏书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也造就了一些致力于民族科学文化研究的有用之才。最后,书院藏书直接推动了古代学术研究的发展。历代书院聚集

13、了大批文人学者,其中许多是有名的学者,他们不但讲学授徒,而且进行学术研究,著书立说。如宋代朱熹在白鹿洞书院的教学中,大大发展了理学思想,为我国古代的学术研究工作做出了贡献。联系白鹿洞书院发展进一步论述(略)。【试题解析】 白鹿洞书院是古代书院的典范,这与朱熹的讲学与主持密切相关,白鹿洞书院中形成的一些办学宗旨、讲学理念、组织形式对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而言具有旗帜性意义,是考试的核心关注点。7 【正确答案】 (1)原因:大学的兴起源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从 10 世纪起,随着欧洲商业复兴的逐渐加快,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城市兴起,王权与教权的斗争逐渐激烈,市民之间的商业诉讼也不断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法律

14、知识,疾病的防御需要医药知识,这样,法学和医学方面的研究便首先受到重视。西欧最早的一些大学便是在研究医学和法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东方文化的影响。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与东方的文化交流是分不开的。1112 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不仅对西方基督教社会的政治生活、宗教生活和经济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也为西欧的文化生活添加了极具穆斯林色彩的文化。十字军东征使许多销声匿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经典著作被重新发现,并和穆斯林的经典著作、科学知识和技术一同被传到西欧,与欧洲传统的人文主义学科一起,开创了中世纪后期的学术复兴。新的城市市民阶层追求新的文化的要求。(2)特征:行会性、制度化、国际性、独立性、流动

15、性、宗教性。行会性是指大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团体;制度化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制度化的程序;国际化是指学校招生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没有学籍的限制;独立性是指大学独立于当时的政府组织;流动性是指大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由流动,不受地域的限制;宗教性是指在大学中还盛行浓重的宗教色彩。(3)历史意义:中世纪大学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组织,而且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它为中世纪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西欧中世纪大学提供的办学理念、组合原则、教学体系、学业考核制度、法律地位等都成为近、现代世界高等教育制度的先驱。它的产生在当时是进步现象,具有积极意义。它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

16、教育普及。它一开始是世俗性教育团体,不受教会统治,使较多的人不受封建等级限制得到教育,符合当时新兴的市民阶级对世俗教育的要求。中世纪大学培养了一批人才,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虽然神学是主要课程,但学生也学习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以及当时的阿拉伯文化,中世纪大学是欧洲重新获得和了解古希腊、古罗马哲学和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介。中世纪大学的出现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做了准备。中世纪大学使“ 思想自由、学术独立 ”的理想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中世纪大学也有局限性。由于当时教会势力强,宗教色彩浓厚,大学教学受经院哲学影响很深。【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大学产生的背景、特征、意义。中世纪大学产生于 12 世纪,

17、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城市及市民阶层兴盛、各种政治势力相互斗争的产物。从文化渊源上看,主要来自两方面:(1)通过阿拉伯人输入古代东方及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精华;(2)通过十字军东征带进拜占庭和东方文化。中世纪大学设立文、法、医、神四科;学习年限为 1014 年;实行自治,并有较多的特权;学校中有一定的学术自由风气;以“学位”认可学生的学历成绩。它是新的社会因素的反映;突破了教会对高等教育的垄断;推动了世俗文化和自然科学的进步,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并为文艺复兴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标志着现代欧洲大学的起源。8 【正确答案】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

18、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的,是建立在具有逻辑关系基础上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指这种联系不是任意的或人为强加的,是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的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2)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外部条件为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内部条件为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从客观条件看,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要有逻辑意义,在学生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可以通过理解去获得知识所具有的意义。从主观条件看,首先,学习者要有主动学习的倾向。学生必须想要通过理解,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

19、用去获得这些知识,而不是只想死记硬背。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这是理解新知识,使新、旧知识产生相互作用或同化作用的重要基础。对于一个具有逻辑意义的新知识,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没有相应的旧知识或适当观念,要想掌握这种新知识实际也是不可能的。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已有的旧知识发生联系。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这种相互作用越是充分,越有利于掌握新知识,使新知识获得实际的意义,也就是使其具有个人的心理意义,把外在的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试题解析】 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

20、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二、名词解释9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10 【正确答案】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它包括在一节课和一个课题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提问、课堂作业与评议以及书面测验等,使老师和学生都能获得及时的反馈信息。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以改进教学过程,提高质量,而不强调成绩的评定。11 【正确答案】 唐朝中央官学的主干是国子监领导下的“六学一

21、馆” 。“六学”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律学,“一馆” 是指 750 年设立的广文馆。唐朝对“六学一馆 ”中教师和学生的人数、招收学生的标准以及教学内容都做了具体规定。【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唐代官学制度的掌握情况。12 【正确答案】 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 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中世纪大学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从组织上看,中世纪大学起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universitas”这个拉丁词的本意就是“ 组合”“行会”“团体” 等。14 世纪以后

22、,这个词才专指由教师和学生结合成的团体大学;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往往分文、法、神、医四科来进行;中世纪大学从最初形成时已表现出自治的特点,大学还利用教会、世俗政权以及各地方当局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为自己争取到不少特权,如大学师生免税、免服兵役,大学有权立特别法庭处理大学师生与外人之间发生的诉讼,大学有集体迁移的自由,等等。大学自治是学术研究自由的必要保证;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学生” 大学与“先生”大学。前者由学生主管校务。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时限和授课时数等,均由学生决定;大学的课程开始并不固定,各大学甚至各教师自己规

23、定开设的课程,13 世纪以后,课程趋向统一,文科一般学制六年,属大学预科性质,学生结束文科的学习后,分别进入法学、神学或医科,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生修毕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可得“硕士”“博士”学位,最初这两种学位并无程度上的差别,后来分化成表示不同学术水平的独立的学位。【试题解析】 中世纪大学具有以下明显特点:制度化知识传承的制度化、人才培养的制度化;国际性招收欧洲各地学生、自由流动、教学资格互相承认、共同的语言(拉丁语) ;独立性有自治的行会组织、拥有特权,独立于政府和教会之外,大学的核心价值观是自治和学术自由;流动性大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由流动,不受地域的限制;宗

24、教性大学中还渗透着浓重的宗教色彩。这些特点应该引起考生的注意。13 【正确答案】 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即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水平和综合水平,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通过呈现“组织者” ,给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一道知识之桥,使他们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14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