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843029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1 盈科而进2 三纲五常3 策问4 九品中正制5 监生历事6 三舍法7 公其非是于学校8 京师同文馆9 癸卯学制10 中华职业教育社11 陕北公学12 试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13 从师说看教师的职责是什么?14 述评 1922 年“ 新学制”。15 论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16 国学与乡学、大学与小学的区别是什么?17 简述孟子关于教育作用的观点。18 墨家教育思想的特色是什么?19 简述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20 简述清代诂精经舍和学海堂的办学特色。21 怎样评价近代中国的

2、教会学校?22 简述京师大学堂创办的意义。23 简述新文化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24 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训育制度。25 简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26 简述陈鹤琴的“ 活教育 ”思想理论。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盈科而进是孟子提出的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孟子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浅及深逐渐积累的过程,他以流水为例生动地阐明了这个道理。其本意是说有本源的水,奔腾不息,昼夜流淌,注满一个洼坑之后继续向前奔流,一直归人大海。引申为学习也应该像奔涌的泉水一样,注意每一个知识环节的掌握,注意学习知识的连续性,“ 盈科而后进 ”,直到学

3、有所成。这一方法仍然是现代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 【正确答案】 三纲五常是董仲舒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他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先秦儒家曾提出“五伦” ,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董仲舒又突出强调君臣、父子、夫妇这三种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三纲” ,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五常 ”是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自董仲舒确立后,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 【正确答案】 策问是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考试方法。策问的方法是针对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发表评论,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策问考查一个人治国安

4、邦的才能,能够促使考生开动脑筋去思考现实问题,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水平。【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4 【正确答案】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度是继承东汉官吏选拔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结果。成立之初有利于选拔人才,但后来发展为家世成为其评价的唯一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的局面,这就使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逐渐被科举制所代替。【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5 【正确答案】 “ 监生历事 ”又称“历练政事”或“实习历事”,是明朝国子监监生的实习制度,历事指到监外历练政事

5、,规定国子监监生学习到一定年限,分拨于在京各衙门,历练事务,锻炼和考查政务才能。有时监生也到县州历练政事,清理粮田或兴修水利,历事后进行考核。上等送吏部附选,可授予官职;中等再令历练;下等送回国子监读书。“ 监生历事 ”是中国古代大学里最早的教学实习制度,使学校培养人才与业务部门实用人才直接挂钩,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提高人才素质。【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6 【正确答案】 “ 三舍法 ”是宋代三舍考选法或三舍选察升补法的简称,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和上舍。初入学的外舍生,名额为二百人,经过一年的学习可以进行升舍考试,结合平时行艺,合格者升为内舍生,内

6、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考试分上、中、下三等,名列上等的,可不再经过科举考试而直接授以官职。这样,学校不仅担负养士的任务,而且具有取士的职能,也影响了后世学校的发展。【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7 【正确答案】 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具有民主教育色彩的教育家,“公其非是于学校”是他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独特贡献。他认为学校不仅具有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气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在学校中大家共同来议论国家的政事的是非标准。因为学校议政,可以使上至朝廷命官、下至里巷平民逐渐养成普遍议政的风气,而不是以天子的是非为标准。“ 公其非是于学校 ”思想的基本

7、精神,在于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这是对中国古代关于学校职能理论的创新,反映了他要求国家决策民主化的强烈愿望,也是近代议会思想的萌芽。【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8 【正确答案】 中国清末洋务运动时期由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后来并人京师大学堂,全称京师同文馆。成立之初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学校建设中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化学实验室和博物馆。在课程设置上,外语居于首位,侧重西学与西艺;在教学方法上,主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定程度上改变死记硬背的学风,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最早开始了中国的班级授课制和分年课程。京师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

8、性,是清政府在教育上和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9 【正确答案】 这是我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1903 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也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纵向方面把整个学程分为三段七级,另有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两个系统。癸卯学制具有半资本主义半封建性质,是传统性和近代性的综合产物,也是学习西方教育的系统性成果,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有标志性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中华职业教育社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联合蔡元培、梁启超等知名人士于 1917 年 5

9、 月 6 日在上海创立。它以“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为目的,追求“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的理想,倡导“双手万能,手脑并用”“敬业乐群”的教育理念。中华职业教育社创立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和职业教育实践开创了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先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陕北公学简称“陕公” ,创办于 1937 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所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干部学校。其办学目的是造就成千上万的革命干部,满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成仿吾为陕北公学第一任校长兼党组书记。陕北公

10、学实行党团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直属中央组织部,由中央宣传部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部门直接领导创办的一所革命大学。【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1)孔子关于教育作用思想的主要内容。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涉及许多教育基本理论问题,其中“建国君民,教育为先”的思想最先由孔子提出,是他对教育作用的认识。孔子主要从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两个方面对教育作用进行论述。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孔子通过对教育和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的关系分析论述了教育的社会发展作用。在教育和政治的关系上,孔子政治主张的基本出发点是“为政以德” 。他认为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工作,不一定直接去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因为

11、通过文化教育工作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传播到民众之中,这样就会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但是孔子指出,教育工作又不是与政治工作等同的,而是通过传播文化、培养道德等特殊职能,对政治产生影响。在教育和经济、军事的关系上,孔子提出“庶、富、教” ,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养活众多的人口,就要发展经济,富强国家,还要加强教育,提高文化。他认为众多的人口、富足的财富和发达的教育三者兼备,国家就会大有希望。而其中教育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立国之本。在教育和法律的关系上,他认为国家只依靠政令、刑律,不如德治和礼教。孔子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使民众真正把各种社会规范和行为标准内化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才能实现社会的

12、稳定和国家的安宁。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孔子不仅考虑到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而且也非常重视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孔子还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证了教育的作用,他承认在人的成长中,教育起着决定的作用。在这方面,他提出了非常著名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的论断。这一论断是指: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来之所以有较大的差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人的聪明才智不是先天的,主要靠后天的习得;无论何人,只要肯努力求学,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成为治国安民的贤士。这句话表明孔子承认了在人的成长中教育起着决定作用。但同时孔子却依然承认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甚至武断地说“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这使他

13、关于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思想陷于混乱和自相矛盾当中。(2)孔子关于教育作用思想的评析。孔子在自己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思考的基础上论述自己对教育作用的看法,对后世有重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孔子既看到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也非常重视教育对社会个体发展的意义。在他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中,兼顾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是非常可贵的。但是同时也要看到孔子对教育作用的论述是有历史局限性的。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确实有着巨大的作用和重大的影响。但孔子认为在治国治民之中,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和教育相比,最根本的还是教育。这显然是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是他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表现。因为在缺乏政治和经济基础的条件下,教育是

14、很难发挥其作用的。另外,孔子在论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孔子并未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承认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这说明他的思想中确实还为旧的传统观念保留着一块地盘,没有抛弃上智下愚的老调。【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唐代教育家韩愈针对当时社会中学生不重师道、“耻学于师” ,教师也起不到传道卫道作用的现象,写了著名的师说,提倡师道。师说的基本精神在于“ 存师卫道” 。在 师说中,韩愈把教师的职责规定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1)师与道:韩愈认为师是“ 传道”的,如果一个教师不能 “传道”,那就不能成为教师。传道须有师,卫道必

15、须先重视向师学习。尊重了师道就可以卫道了。他强调师与道是紧密结合、不可分离的。他指出,不论年龄与地位,只要他有“道” ,皆可师之,这就是他关于师与道的见解。(2)道与业:韩愈所谓的 “道”,是指儒家道统;所谓的“业” ,是指古文六艺之业。“道” 是儒家基本思想基本精神;“ 业 ”是载“道”的工具。“道”与“ 业”二者之中,“道” 为重,“业”在后,“道”比“业”更重要。“传道”与“授业” 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有许多疑惑之处需要教师去解释。“ 解惑 ”就是教师的第三个任务。 “解惑”是解释“ 道”与“ 业”中的“惑”,并不是离开“道”与“业” 去解释其他无关的“惑 ”。韩愈

16、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指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以“传道” 为主体,“传道”又离不开“ 授业”,把“ 解惑”提高到应有的地位,很有积极意义。(3)师与生:韩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传道”与“授业”。因此,师生关系就以“道” 和“业”来衡量。谁先有“ 道” ,谁就是教师;谁有专 “业”学问,谁就是教师。教师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韩愈冲破了汉代重师法家法的旧框,打破了“弟子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旧教条,提出了为师的新标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的为师新标准包含有“ 不耻相师”,即“相互为师” 的观念,提倡向更多人学习,向比自己有长处的人包括自己的学生在内学习。还含有“能者为

17、师” 和“教学相长”的意思,比 学记所提出的 “教学相长”更进了一步:一方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明确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新思想。总之,韩愈在阐述教师的任务、教师的标准及师生关系的问题时,看到了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之间的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这包含了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他提出教师应忠于理想、传播真理,又要学有专长、认真授业。他暗示了教师既要起主导作用,又要重视教学相长、能者为师。这些卓越的见解,不但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而且对今天正确理解和处理教师的职责、政治与业务、德育与智育、教书与育人、教师与学生等关系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

18、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1922 年,民国再次修改学制,仿照美国建立了“六三三学制” ,也叫 1922 年“新学制 ”或“壬戌学制”。(1)“新学制”的内容。七项标准。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 新学制”不制定教育宗旨,而以七项标准作为指导,“ 新学制” 的标准为:第一,适应社会进化需要;第二,发扬平民教育精神;第三,谋个性之发展;第四,注意国民经济实力;第五,注意生活教育;第六,使教育易于普及;第七,多留各地伸缩余地。七项标准是“新学制” 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对民国之后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1922 年的 “新学制”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采用“六三三学制” 分段标准,

19、将学制划分为三段。纵向看,小学 6 年,中学分为初、高中各 3 年,大学 46 年,小学之下有幼稚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横向看,与中学平行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学制还有 四项附则 规定:注重天才教育,得变通年限及教程,使优异之智能尽量发展;对于精神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相当之特种教育;为青年个性发展,采用选科制;对年长失学者,给予补习教育。(2)对“壬戌学制”的评价。学制的优点是:第一次依据我国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学制采用美国学制的“ 六三三四 ”制,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的,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初等教育缩短小学年限,更加务实合理,利于普及

20、。将幼稚园纳入初等教育阶段,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中等教育是改革核心,是“ 新学制”中的精粹。第一,延长中学年限,初中和高中各 3 年,提高中等教育的程度,克服旧学制中中学只有 4 年而造成基础教育薄弱的缺点,改善中学和大学的衔接关系;第二,中学分为初、高中,不仅增加了地方办学收缩余地,也增加了学生的选择余地;第三,中学实行分科制和选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的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缩短年限,取消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进行专门教育和科学研究。增强职业教育,最明显的特点是兼顾升学与就业。小学高级阶段就要求根据

21、各地情形,增置职业教育准备;在中学开设各种职业科,使学生既能准备升学,也能准备就业。学制的缺点:移植美国综合中学学制,脱离了中国当时的实际,因而在实行中困难重重,收效甚微。本欲加强的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反而被削弱。壬戌学制与前两部学制相比,无论是指导思想上,还是整体结构上都有进步。1922 年学制采取了美国的“六三三制” ,是中国近代学制改革由日本转向美国寻求借鉴的标志。虽说带有模仿和抄袭的痕迹,但从学制的制定过程来看,也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和广泛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教育界的智慧和经验,既考虑到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考虑到了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分期问题。学制比较彻底地摆脱了

22、封建传统教育的束缚,重视基础的民众教育。学制比较简明,又具有灵活性。它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造就了数量巨大的干部,普及了群众教育和少年教育,创建了一定数量的正规高等教育,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成为时代奇迹。根据地教育的成功经验,也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笔宝贵的遗产。(1)教育为政治服务,坚持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最大的政治是以武装斗争的手段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而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投入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军队干部战士的觉悟,是中国共产党

23、所面临的中心任务。在安排各类教育的发展时,正确处理了轻重缓急,保证了最迫切需要的满足。在教育内容的确定上,始终以服从战争的需要为原则,以形势教育、对敌斗争教育、阶级斗争教育、纪律教育、群众教育路线为主。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安排上,也充分考虑到战争条件和政治需要。课程少而精,以速成班为主,教育与现实紧密联系,在战斗和工作中学习。(2)新型的教育体制。新型的教育体制包括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儿童教育三部分。三个部分有主次之分: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干部教育又重于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现职干部的教育重于未来干部的教育。因为群众接受成人教育后能立刻投入到生产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训练干

24、部,群众教育是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和文化水平,儿童教育是造就未来的革命接班人。在教学制度和方式上,它缩短了学制,注重教育联系实际,注重实效,普遍推行“小先生” 制。(3)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政治活动紧密联系。第一,教育内容上,紧密联系当时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实际,进行劳动习惯和观点、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第二,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上,注意适应生产需要,要求学生参加实际的生产劳动;第三,根据地的师生还广泛参加各类革命斗争和政治活动,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锻炼革命意志,提高工作能力,同时也支援了革命斗争和解放区的建设。(4)多种形式的办学途径,依靠群众办学。解放区的人民需要教育,但是政府

25、能力有限,不可能包办教育,办教育需要走群众路线。“以民教民” 是当时根据地教育的一个特点。其中“ 民办公助 ”的办学形式更是发挥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即群众集资,出力自己办学,主要由家长和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也采取集资、提取结余、组织文教合作社等方式来筹集办学资金,政府给予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援。群众办学就是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群众自愿办学,教学内容也和群众息息相关,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尤其是成人教育要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根据地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的办教育经验。(5)教学制度和方式的改革。革命根据地采用了更加实际和实用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缩短

26、学制,有利于学生尽快学到革命和生产需要的知识,收到及时的成果;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各类学校精简课程门类,删除不切合实际的内容;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不受正规教师、课堂的制约,提倡“ 小先生”制,破除传统教育方法,特别在干部教育中,多以自学为主,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相结合。【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 国学” 是由中央政府办理,设在天子、诸侯的王都内,专为贵族子弟设立,由大司乐主持,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乡学是设在王都郊外地方行政区内的学校,入学对象是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由司徒负责领导,教育内容是“乡三物”“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

27、:礼、乐、射、御、书、数”,只有小学一级,但是学习优秀者可选拔到国学中的大学学习。“国学”又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国学的小学设在王宫内,入学年龄与家庭身份等级有关,贵族子弟入学年龄早于平民子弟,平民子弟所进入的小学学习年限是 7 年,小学的学习内容是德、行、艺、仪,是关于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技能的基本训练。【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孟子从“施仁政” 的政治主张和“性善论”出发,高度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与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得民心” 。“得民心”是“仁政”的关键,而教育是 “得民心”的最有效措施。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他

28、指出每个人虽然先天具有四个善端,但在后天的环境里,由于外物的诱惑与自身努力的不够,可能会失掉或摒弃这些善端。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找回散失的本性,保存和发扬天赋的善端。【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是最著名的两个学派,后来韩非将他们并称“世之显学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自称其学说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重视实用,强调下层人民的利益。(1)在教育作用上,墨家主张教育对社会的作用是通过教育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 ”社会。提出 “素丝说”,来比喻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来说明教育与环境对人的发展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2)在教育目标上,主

29、张培养“ 兼士”,兼士要具备三个条件: “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即具备道德的要求、思维论辩的要求和知识技能的要求。(3)在教育内容上,主张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科学与技术教育包括生产和军事科技知识教育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兼士获得“各从事其所能 ”的实际本领。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包括认识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形式逻辑的教育。目的在于锻炼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善于与人论辩,以雄辩的逻辑力量去说服他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4)在教育方法上,主张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主动指即使人们不来请教,你也应该主动地去施教,兼士的职责就是积极主动“上说下教” ,向人们宣传、推行自

30、己的主张。创造指应当创造出新的东西,这既反映了墨子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也表现了他的教育与学习的方法重创造。此外,墨家还重视实践与量力的方法,墨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量力” 方法的人。墨家教育思想具有自身特色,其中也包含着不少合理主张,体现了理想主义、务实精神和主动精神。这就使得墨子教育思想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份独特的、很有价值的遗产。【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1)揭露和批判传统儿童教育不顾及儿童的身心特点,把儿童当作“小大人” 的致命弱点。传统儿童教育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视儿童为囚犯,学校为监狱。(2

31、)主张儿童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性情。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尊重儿童的兴趣,对待儿童就应该像对待小树苗一样,给予春风细雨的呵护,并鼓舞学生。(3)教育方法:采用 “诱”“导”“ 讽”的“栽培涵养之方” ,即以诱导、启发、讽劝的方代替传统的“ 督”“责”“罚” 的方法。(4)教育内容:发挥各门课程多方面的作用,歌诗、读书、习礼,都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应该加以综合的运用。(5)程序:主张动静搭配,体脑并用,精心安排课程,使儿童既得到道德熏陶,又能学到知识,锻炼身体。(6)教育原则: “随人分限所及”,教学应量力而行,盈科而进,因材施教。尽管王守仁进行儿童教育的目的是灌输封建伦理道德,但是他开始主张顺

32、应儿童的性情,依据儿童的接受能力,使儿童在德、智、体、美方面都得到发展,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自然主义倾向。【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诂经精舍和学海堂是清朝后期学术巨子阮元创办的两所书院。并在学海堂制定学海堂章程,其宗旨是追求汉代考据学说,成为当时浙江、广东两个重要的文化学术研究中心,并泽及全国,被许多地方仿效。诂经精舍、学海堂的特点:(1)“以励品学,非以弋功名。”阮元一反当时书院教育的腐朽之风,强调书院应该重品学、轻功名,不习科举应试之学。学习内容包括儒学、史学、天文、地理、算法等,学生自择一书肄业,这无疑为当时腐朽的书院教育中注进一股清新之风,具有积极意义。(2)各用所长,

33、因材施教。诂精经舍和学海堂在教师使用上,贯彻“各用所长” ,充分发挥教师学术专长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已有的专长进行教育,如学海堂创立了“ 专课肄业生制度 ”,允许学生自择一书肄业,这一制度在实践中效果很好。(3)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刊刻师生研究成果。两所书院从事教学活动的同时,又进行学术研究,注重自学和独立研究,组织学生合作编书,学生也独立从事著述。对优秀的文章,书院编辑刊刻,或出专著,这些既是学术成果,也是教学参考书,推动和促进书院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开展。诂经精舍、学海堂的影响:第一,继承并发扬书院教育的优良传统,培养造就人才;第二,对改变清朝腐败的官学化书院教育有重要影响;第

34、三,促进学术文化的发展。但也有严重的局限,突出表现为引导学生终日埋头于故纸堆,从事名物训诂、辩白考订,脱离社会实际,缺少经世才能。【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教会学校是西方世界殖民扩张的产物,教会学校的存在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国家性质在教育上的表现,教育的主权不独立。另外,教会学校也是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过渡的促进因素。(1)教会学校在华创办和发展教育的效果非常显著,其办学经验、管理模式为中国近代教育提供了范本,对近代中国教育改革有所启示。(2)教会学校在编辑和发行具有西方自然社会科学知识的书籍方面,起到了宣传新思想、新观念的作用。(3)教会学校注重提倡男女平等教育,为女童入

35、学提供优惠条件,有助于削弱中国的封建礼教。(4)尽管教会教育的目的是控制中国,但并没有成功,反而唤醒了有识之士对主权的认识。(5)教会学校遍布全国,自成体系,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2 【正确答案】 百日维新中,由维新派主张建立的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也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它的办学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京师大学堂的意义:京师大学堂的创办,说明清廷重视高等教育机构的建立,反映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京师大学堂在办学宗旨、课程设置、学生入学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系统的规定,为中国近代新学制的制定提供摹本,是我国学制史上的新起点;京师大学堂的规章制度适

36、应当时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中国教育行政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过渡性的作用;京师大学堂确立的效仿日本的办学方针影响了清末民初中国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果实被封建保守势力夺取之后,1915 年在思想文化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以新青年杂志为主阵地,与封建复古思潮展开论争。他们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要求铲除封建礼教,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实现男女教育平等,并成立了各种教育团体,这一切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为教育改革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对当时的教育改革、提倡新教育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7、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4 【正确答案】 南京国民政府为控制学校教育,通过建立训育制度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严格管理。(1)具体措施:第一,设置训育主任和训育人员,专事考察学生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实行训育制度;第二,教育部规定中等以上的学校推行导师制,即中学以上学校每一年级学生分成若干组,由校长指定专任教师一人为导师,学校设主任导师或训育主任一人,总领全校训导,导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业和身体,均应体察,做详细记录,按月报告训导处和家长;第三,抗战后,教育部颁布的训育纲要是最为集中体现国民党训育思想的纲领性文件。(2)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所建立的学校训育制度,虽然也有一些道

38、德教育的价值,但主要是帮助国民党实施其独裁统治,并强调封建道德观念,因此是倒退的。【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5 【正确答案】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职业教育的作用、地位、目的和方针几个方面。(1)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第二,职业教育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急需解决的生计问题;第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黄炎培认为可以概括为“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2)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3)职业教育的方针。第一,社会化,职业教育须

39、适应社会需要;第二,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包括物质方面的工作和人事方面的工作均需遵循科学原则。(4)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5)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是黄炎培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总结。【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6 【正确答案】 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活教育” 思想,由“活教育”的目的论、课程论和教学论构成。(1)“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一个人,要热爱人类,热爱真理。做一个中国人,要爱自己的国家与同胞,团结国民,为国家兴旺而努力。对于“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则赋予它五方面的

40、要求: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 ”;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 要能够合作”;第五,“要服务”。“活教育”的目的论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现代中国人,表达了陈鹤琴对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变革的追求。(2)“活教育”的课程论。陈鹤琴反对传统的将书本看作唯一教育资料的做法,明确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所谓“ 活教材 ”就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会的“直接的书” ,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但他并非绝对强调经验,决然否定书本。“ 活教育 ”课程追求完整的儿童生活,教学组织形式打破惯常的学科中心体系,采取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生活特点的

41、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体系“五指活动 ”,即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自然活动、儿童文学活动和儿童艺术活动。(3)“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 活教育”的出发点,它强调的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取。其鲜明的特点是:第一,强调以“做” 为基础,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第二,儿童的“做” 带有盲目性,需要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陈鹤琴还归纳出“ 活教育 ”教学的四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评研讨。“活教育”思想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吸取杜威实用主义思想,也考虑中国时代背景和国情,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29895-2-2014 Aerospace - Alternative materials for fasteners - Solid rivets Inactive for new design《航空航天 可选择的紧固件材料 实心铆钉 不适用于新设计》.pdf DIN 29895-2-2014 Aerospace - Alternative materials for fasteners - Solid rivets Inactive for new design《航空航天 可选择的紧固件材料 实心铆钉 不适用于新设计》.pdf
  • DIN 29895-2014 Aerospace - Alternative materials for fasteners Inactive for new design《航空航天 可选择的紧固件材料 不适用于新设计》.pdf DIN 29895-2014 Aerospace - Alternative materials for fasteners Inactive for new design《航空航天 可选择的紧固件材料 不适用于新设计》.pdf
  • DIN 29896-2014 Aerospace -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s copper conductors insulated shield one to four conductors 600 V 150 and 260 C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nactive for new desig.pdf DIN 29896-2014 Aerospace - Shielded electrical cables copper conductors insulated shield one to four conductors 600 V 150 and 260 C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nactive for new desig.pdf
  • DIN 29900-2-2014 Aerospace - Electrical cables single conductor aluminium 600 V 150 C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nactive for new design《航空航天 600 V 150 ℃的铝制单导线电缆 技术规格 不适用于新设计》.pdf DIN 29900-2-2014 Aerospace - Electrical cables single conductor aluminium 600 V 150 C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nactive for new design《航空航天 600 V 150 ℃的铝制单导线电缆 技术规格 不适用于新设计》.pdf
  • DIN 29921-1989 Aerospace blind rivets of steel with hexagon head and thread locking《航空航天 六角头和螺纹锁紧的钢制盲铆钉》.pdf DIN 29921-1989 Aerospace blind rivets of steel with hexagon head and thread locking《航空航天 六角头和螺纹锁紧的钢制盲铆钉》.pdf
  • DIN 29924-1989 Aerospace blind rivets of steel with countersunk head 100 and thread locking《航空航天 螺纹锁紧的100沉头钢制盲铆钉》.pdf DIN 29924-1989 Aerospace blind rivets of steel with countersunk head 100 and thread locking《航空航天 螺纹锁紧的100沉头钢制盲铆钉》.pdf
  • DIN 29963-1979 Aerospace expanding adhesive films for structural par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航空航天 结构零件用膨胀粘结膜 技术规范》.pdf DIN 29963-1979 Aerospace expanding adhesive films for structural par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航空航天 结构零件用膨胀粘结膜 技术规范》.pdf
  • DIN 29965-1992 Aerospace carbon fibres carbon fibre filament yarn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航空航天 碳纤维 碳纤维素长丝纱 技术规范》.pdf DIN 29965-1992 Aerospace carbon fibres carbon fibre filament yarn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航空航天 碳纤维 碳纤维素长丝纱 技术规范》.pdf
  • DIN 29970-1998 Aerospace - Honeycomb cores of polyamide paper phenolic resin coated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航空航天 酚醛树脂涂层的聚酰胺纸制蜂窝芯 技术规范》.pdf DIN 29970-1998 Aerospace - Honeycomb cores of polyamide paper phenolic resin coated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航空航天 酚醛树脂涂层的聚酰胺纸制蜂窝芯 技术规范》.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