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unhappyhay135 文档编号:847160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初税亩2 侨置与土断3 刘晏理财4 枢密院5 三法司6 筹办夷务始末7 淮军8 西山会议派9 法币改革10 任弼时二、论述题11 试论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多元一体”的格局。12 试比较两次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3 试分析我国中古时期士族和庶族地主势力的消长对封建国家的影响。14 简论晚清的立宪派。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春

2、秋时期鲁国实行的按田亩征税的制度。公元前 594 年,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其内容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即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史学界对初税亩中土地税的性质及税亩制本身的历史意义存在着不同看法。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初税亩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承认私田的合法性而一律取税,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2 【正确答案】 (1)侨置。东晋政府为解决南渡的北方人口的户籍问题而推行的户籍管理政策。永嘉南渡的北方人口被称为侨人、侨户。为了控制侨人,在侨人比较集中的地区,暂时借地重置了许多侨人的原籍州郡县,并仍用旧名,称侨州、侨郡、侨县,是为侨置。南方

3、原来的郡县称为“土郡县” 。初置侨州侨县时,规定侨人有户籍的,免除赋役,这对招徕北方人和鼓励登录户籍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侨置设立后引发了许多的严重问题,诸如户籍混乱等,影响了财政收入。后东晋和南朝废除侨置,采取土断,将侨人户口编人土郡县。(2)土断。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由于侨置引起户籍混乱,影响财政收入,从晋成帝时开始推行“土断” 。所谓土断,就是以土(居住地) 作为断定户籍的依据,使之著籍,取消侨人原来的临时户籍(白籍),改由居住地编制统一的黄籍,同时也就取消了侨人免除赋役的优待。兴宁二年(364 年)三月庚戌日,由桓温主持庚戌土断,严厉清查户口,

4、对隐匿户口的豪族地主也给予惩处,收效很大。义熙九年(413 年),刘裕主持的“义熙土断“也很有成效。土断推行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人明显增加。3 【正确答案】 唐肃宗、代宗之时刘晏采取的财政改革措施。上元元年(760 年),刘晏出任盐铁使,先后掌管全国财政近 20 年,对财政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主要内容如下:改革第五琦的榷盐法,由政府在产地统购食盐,以榷价批发给商人;整顿漕运,改陆运为水运,以雇佣劳动替代强迫劳役;实行常平法,稳定各地物价。刘晏的理财措施增加了唐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唐政府的财政危机。4 【正确答案】 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唐始设枢密使,掌文书,以宦

5、者任之。后唐改称枢密院,枢密使辅佐宰相,分掌军政。宋设枢密院与“中书” 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辽代按南北面官分设北枢密院与南枢密院。元代,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卫。明代,朱元璋废之,改设大都督府统军。枢密院的设置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军权的直接控制。5 【正确答案】 明清司法机构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合称。起源于唐代的三司推事。唐代对于大案、要案,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为“三司推事”。明清两代遂以刑部、都察院与大理寺为三法司。其职权划分是:遇有大狱发生,由刑部负责审理,都察院负责纠察,大理寺驳正,称为三司会审,由皇帝最后裁夺。三法司的设立,意味着

6、完备的司法体系的建立。1906 年,被清政府废除。6 【正确答案】 清末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该书收录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对外交涉的重要文书,计有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八十卷、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八十卷、同治朝筹办夷务一百卷。内容包括上谕、奏议、中外照会、条约等。筹办夷务始末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及中外关系史的重要资料。7 【正确答案】 晚清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1861 年在曾国藩的支持下,李鸿章以淮南地主团练为基础编练淮军。创建初期,仿照湘军建制。在镇压太平军的战争中,淮军不断扩大,并成为进攻捻军的主力。其主要将领有张树声、刘铭传、丁汝昌、叶志超、聂士成等,都统辖于李鸿章,形成淮系军

7、阀。中日甲午战争后其势渐衰,地位逐渐为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所代替。8 【正确答案】 中国围民党内的右派集团。代表人物有谢持、邹鲁等。1925 年在北京西山非法召开“ 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 ”,因而得名。会议通过了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的议案,会后成立“国民党中央党部” ,与广州国民党中央相对抗。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西山会议派与蒋介石集团合流。9 【正确答案】 1935 年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以法定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币制改革。l935 年 11 月 3 日,国民政府在英国政府支持下,发布紧急法令,实行币制改革。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发行之钞票为法币(1936 年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所

8、有公私收付一律使用法币,不得使用现金;实行白银国有,所有白银必须在规定限期内兑换法币;改银本位制为外汇本位制。法币改革对于制止大量白银外流,扭转金融紧缩及工商不振的状况,曾起过积极作用。10 【正确答案】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南湘阴人。1920 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去苏联学习,19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任共青团中央总书记。1928 年调到党中央工作。1931 年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3 年任中共湘赣边区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任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1938 年秋,被派驻莫斯科,领导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1940 年奉调

9、回国,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1949 年被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名誉主席。1950 年在北京病逝。二、论述题11 【正确答案】 20 世纪 80 年代,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理论。费孝通在阐释该理论时指出,所谓“多元一体” ,即中华民族是一体,它所包括的 56个民族单位是多元。“多元一体”理论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为: (1)中华民族从起源到形成是多元一体的,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孕育、形成到发展、确立,也是多元一体的历史演进;(2)在历史造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存在一个凝聚中心,即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族,以儒学为核心融合佛、道的炎黄传统文化为其精神纽带;(3)各民族间存在

10、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联系,各民族区域经济文化的互补交融,终于凝聚确立为不可分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中华民族和中国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是个历史范畴,其历史演进过程不能随意人为割断。中华民族是中国的构成实体,中国版图是其活动、存在的疆域,都是沿着“多元一体” 的历史轨迹演进的,在历史上是前后承续相对稳定的。就历史发展而言,秦以前,是华夏族体的形成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孕育阶段;秦汉至隋,是汉族主体的形成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端阶段;隋唐五代两宋时期,是民族大融合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阶段;元明清时期,是当代中国各民族全部形成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阶段。12 【正确答案】 (一) 中日甲午战争对

11、中国的影响(1)政治上,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对戊戌维新运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有重要影响。(2)经济上,清政府财政经济危机加深;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民族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3)国际地位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国际地位进一步沉沦。(二)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政治上,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和团结,国共实现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党的专制与腐败进一步暴露;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政治力量壮大,成为影响中国前途命运的决定力量。(2)经济上,中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军民伤亡惨重,中国近代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部分企业、高校等西迁,客观上促进了

12、西南经济文化的发展。(3)国际地位上,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 100 多年来抗击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废除了不平等条约,参与创建联合国,确立了大国地位。13 【正确答案】 (1)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它初步形成于西晋时期。士族为了保障自己的特权,在政治上进行垄断,压抑排斥庶族寒门地主,导致了寒门地主与士族的矛盾和政治黑暗;门阀以家族利益为出发点,只要能保证家族累世为公卿,就无所不用其极,各个门户之间为此钩心斗角,导致了士族内部的矛盾斗争;门阀地位的世袭化,对权力的更高追求,对国家土地和劳动力的分割,义导致了皇室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斗争。这些矛盾和斗争,决定和影响着以后历史的发展,形成了

13、两晋南北朝政治演变的主要内容。(2)庶族,又称寒人,在当时主要指没有特权的地主或商人。他们不甘心受士族的排挤,皇帝也企图利用他们来限制士族,所以刘宋以后,寒人势力发展得特别快。寒人势力上升的第一条途径是充任掌握军权的将帅。寒人势力上升的第二条途径便是掌管机要。由于士族缺乏办事能力,皇帝又怕他们难以控制,所以南朝时全以寒人典掌机要、处理政务。南朝时,寒人担任的另一要职是典签。南朝君主鉴于东晋方镇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皇权的教训,多以宗室子弟为州镇军政长官,以寒人为典签进行控制。州镇要事,须典签签署方能实行。典签每年数次回京向皇帝报告情况,时称“诸州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 。14 【正确答案】 (

14、一) 形成清廷宣布实行预备立宪以后,资产阶级立宪派人士纷纷联络,发起组织立宪团体。立宪团体纷纷成立,进一步壮大了立宪派的声势和力量,成为推动清末宪政改革的重要力量。1909 年 10 月各省谘议局成立后,立宪派即获得了合法的地位。立宪派是以君主立宪政治政体为共同理想,采取一致的行动,为实现宪政而奋斗的具有政党性质的派别,是清末立宪活动的主体。(二)主要活动立宪派进行的改革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政治上,立宪派利用自己掌握的论坛和团体抨击清朝专制统治,揭露吏治黑暗,鼓吹立宪政治,并代表民意向督抚抗争。最突出的事件是连续发起三次大规模的请愿活动,向清朝当局施加政治压力,以促进早日召开国会

15、。而清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腐败、虚伪、冥顽不化,使更多的人包括立宪派对清政府失去最后的信心和耐心,在辛亥革命发生时很快站在了革命党一边。(2)经济上,立宪派积极提倡兴办实业。立宪派中如张謇等很多人本身就是工商业的代表,他们有着发展民族工商业的强烈愿望和要求。20 世纪初中围出现的大办实业热潮,与立宪派的积极倡导有着密切关系。兴办实业与鼓吹立宪互为依托、互相促进。(3)在文化上,发展学校教育是立宪派从事的一项重要改革。在立宪派所办的报刊上,关于“教育救围” 论的鼓吹俯拾即是。大量新式学校的出现,培养了大批年轻的新知识分子,为辛亥革命及革命后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各类人才。(4)倡导和实行地方自

16、治。地方自治是资本主义围家推行的一种地方管理制度,是其民主政治表现形式之一。(三)评价(1)晚清立宪派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改革,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立宪派的改革思想及活动,给近代社会带来了新风貌、新气象,引起 r 社会变迁,加速了中国的近代进程。尽管立宪派的政治立宪运动失败了,但他们对促进中国近代化所做的努力,应该予以肯定。(2)作为刚刚从地主、官僚、富商转化而来的上层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立宪派带有地主和资本家两种不同属性。一方面,他们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一定的矛盾,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在政治上要求君主立宪,其揭露封建专制制度,传播民主议会观念、制度的活动,对瓦解清王朝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又与封建势力、旧秩序有密切的利害关系。在辛亥革命前,立宪派反对会给他们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带来损害的革命运动,竭力以君主立宪来抵制革命。辛亥革命后,在清朝覆亡已无可挽回的情况下,虽被迫承认共和,却并不是真正要实行共和,而是想借此结束革命,阻止革命的深入发展。在新政权建立的过程中,立宪派与封建官绅袁世凯等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排斥革命派,迫使南京临时政府将政权交给袁世凯。这反映了立宪派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