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作为活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848881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作为活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作为活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作为活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作为活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作为活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作为活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1 艾布拉姆斯(2009 年陕西师范大学考题)2 文学四要素(2011 年河南师范大学考题)3 艺术交往(2007 年华中科技大学考题)4 文学活动的基本构成(2009 年陕西师范大学考题)5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1996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6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性(2012 年南京大学考题)7 表现论(2011 年四川大学考题)8 模仿论(2012 年南京大学考题、2012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9 略谈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2005 年陕西师范大学考题)10 简述文学的四要素及其对应

2、的文学理论体系的五个方面。(2008 年湖南大学考题)11 文学理论有哪些基本形态?(2008 年山东师范大学考题 )12 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总的理解是怎样的?(1996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13 马克思对文学理解的基本观点。(2009 年陕西师范大学考题)14 马克思的艺术生产论是如何提出来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有什么意义?(2009 年华南师范大学考题)15 简述文学活动及其构成。(2006 年华中科技大学考题、201 3 年山东师范大学考题)16 文学活动在人类的生活活动中处于什么位置?(2008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题)17 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3、?(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18 人类生活活动与文学创作有什么样的关系?(2006 年苏州大学考题)19 关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中国古代有“感物说”,西方则有“模仿说”,请辨析二者之间的异同。(2000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20 关于文学的发生有哪些学说?试做说明与评价。(2005 年南京师范大学考题)21 简论关于文学起源的“巫术说” 。(2007 年湖南师范大学考题)22 游戏说。(1999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23 何为巫术发生说?(2009 年山东师范大学考题)24 试结合实例说明在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2007 年扬州大学考题)25 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

4、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2008 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26 略论文艺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性质。(2003 年山西师范大学考题)27 试论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2006 年江西财经大学考题)28 请以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对文学活动做一整体观照并加以简要描述,分析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的关系和变化特点。(2009 年上海师范大学考题)29 文学是人学,通过举具体的文学现象分析这个观点。(2008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30 比较游戏发生说与劳动说,论述你个人的文学起源观。(2008 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31 司马迁说:“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旨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

5、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王实甫说:“ 别恨离愁,满肺腑难淘泻。除纸笔代喉舌,千种相思对谁说。”请结合具体文学现象,谈谈你对这两人观点的看法。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作为活动)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艾布拉姆斯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他在其经典著作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 ,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其中,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

6、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而作品,作为现实客观世界的“ 镜”与表现主观世界“灯”,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艾布拉姆斯从纵的历时方面对历史上和当今文学理论的范式给予了颇为恰当的归纳:模仿说,这不仅是现实主义文论所要追求的崇高审美理想,同时也是浪

7、漫主义文论孜孜追求的目标;实用说,往往强调艺术的直接教益性功用,这在西方的实用主义批评者那里被推到了极致,后来又在注重读者作用的批评流派那里得到进一步弘扬;表现说,则是本书着重讨论的浪漫主义文论的基本特征,也是传统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注重的方面;客观说,强调的是批评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这一点尤其体现在 20 世纪的各种形式主义批评学派的实践中。可以说,艾布拉姆斯的这种宏观的总结是相当全面的。【知识模块】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 【正确答案】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 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这四个要素是: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他指出:“ 每一件艺术

8、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点,几乎所有的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在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别,使人一目了然。第一要素是作品。即艺术作品本身,由于作品是人为的产品,所以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况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这第三个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的词来表示,我们不妨换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世界。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我们认为,文学活动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9、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其中,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而作品,作为现实客观世界的“镜” 与表现主观世界“灯 ”,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

10、现。【知识模块】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3 【正确答案】 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这里以作品为中心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的交往关系。这样,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本观念的五个要点有着内在的联系,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从人类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哲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从美学的社会学的观点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媒介和符号的观念看,文学

11、是一种交往对话。【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4 【正确答案】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我们认为,文学活动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其中,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

12、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而作品,作为现实客观世界的“镜” 与表现主观世界“灯 ”,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知识模块】 文学作为活动5 【正确答案】 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这就是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人与自然的交换过程中,人以自身的本质力量作用于自然,使自然不仅脱离不适宜于人生活的原始的粗糙状态,而且在这种被改造的自然中

13、展现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力量;而自然又提供了一个场所,使人得到锻炼,进一步充实了自身的本质力量。【知识模块】 文学作为活动6 【正确答案】 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论述的重要问题。从根本上说,文学生产随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要受其他意识形态生产的影响,并且又可以对物质生产等领域产生反作用。但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的关系不是一对一的,甚至也不是直接关联的,其相互影响往往有着中介环节,所以在发展上可以不同步,这就是所谓的“ 不平衡关系“。它的具体表现有两种典型状况:一是某种艺术类型在后来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反而衰落了,如古希腊时高度繁荣的神话、史诗,成为后代不可企及的范本;二是落后的地区,在文学上取得的

14、成就可能超越经济发达的地区,如 19 世纪的俄国文学比英、法文学并不逊色,而俄国是欧洲的经济落后地区。【知识模块】 文学作为活动7 【正确答案】 表现论认为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艺术的真正本质是表现主体内在的情感,强调主体情感在艺术中的绝对价值。表现论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而其理论依据是康德所论证的“审美不同于求知、艺术不同于科学” ,它不是属于认识的而是属于情感的领域。【知识模块】 文学作为活动8 【正确答案】 “ 模仿说 ”是现实主义反映论的蓝本,最古老的艺术学说,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或者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在浪漫主义兴起之前一直占主导地位。“模仿“一词源自古希腊语 mimes

15、is,自亚里士多德始成为了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核心用语。一个文学作品被理解为对外在现实或者任何被描述为 mimesis 的方面的再现。然而,亚里士多德关于“模仿” 的定义却融合了如下两重含义:其一,文学作品是现存现实的呈现;其二,作品本身就是一实体,并非仅仅是对事物的反应。前一种意义的模仿说竟主宰了西方近两千年。【知识模块】 文学作为活动9 【正确答案】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 。这四个要素是: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我们认为,文学活动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其中,

16、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而作品,作为现实客观世界的“镜 ”与表现主观世界 “灯”,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作品对于读者的影响显而易见,文学作品将社会生活

17、予以集中的反映,读者阅读作品时随作品中的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情节的跌宕起伏,场景的转换变迁而或喜或悲,或昂扬愤激,或开怀欢笑,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之所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还可能获得知识的丰富、人生的启迪、哲理的感悟等等收获,这同样也是文学价值的体现。但读者对于作品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读者的阅读是文学创作的目的所在,读者的接受是整个文学活动的完成。尤为重要的是,读者对于作品的阅读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吸收、还原过程,而是一个包含着极富创造性的过程。也正由于读者创造性的介入,同一文本在不同的读者那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意义,正是由于读者的参与,文学形象才得以摆脱在言语中的潜在状态,获得丰满鲜活的类似视觉的感受

18、,文学文本所有的包括可能性的内蕴才得以实现,文学活动的全部功能与价值才得以最终地昭现。读者与世界相互联系。通过文学作品的接受可以对读者既有的审美习惯乃至于人生观、世界观都发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进而促使读者以一种新的眼光来审视周围的世界,实质上,读者从文学中所获得的意义也绝非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获得实践地改造世界的动力,而是更多表现为获得一种新的观念,在这种新的观念指引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反过来,世界对于读者的影响同样巨大,读者之所以会从同一部作品中读出不同的意义,世界对于读者的影响是其主要的原因。【知识模块】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0 【正确答案】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

19、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文学理论所把握的不是这四个要素中孤立的一个要素,而是四个要素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文学理论所规定的五个方面的任务:第一,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的特征,那么文学发展的根由是什么呢? 我们今天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学发展又有何规律呢?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第二,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必然与人类的其他活动不同,在性质上必然有其独特之处,而

20、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第三,“世界” 就是我们所指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作论。第四,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中像题材、形象、语言、结构、类型、风格等都是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构成了作品构成论。第五,作家笔下的文字作为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

21、,才能变成审美对象,而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接受论。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体系中的活动论、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恰好是与文学四要素构成的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相对应的。文学活动的结构和发展关系规定了文学理论的任务。【知识模块】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1 【正确答案】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按照马科斯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 艺术生产 ”。这样,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实际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首先是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的过程所形成的系统出发,文学理论所形成的相应理论形态包括:文学哲学

22、、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和文学信息学。其次,从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这个流动系统看,文学理论形成的相应形态包括: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上述文学理论七种基本形态各有优势又各有局限,科学的文学理论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实现各种形态的互补,形成一种综合协调的系统。【知识模块】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2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本观念的五个要点有着内在的联系,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1)从人类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哲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

23、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从美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媒介学和符号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这样,马克思主义就从人类学的、哲学的、经济学的、美学的、社会学的、媒介学的、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点来理解文学,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文学的整体面貌。(2)同时,从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的联系看,文学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具有什么具体性质呢?那就是能动反映生活,在现代则是一种具有生产性的活动;那么这生产活动生产什么呢?生产审美意识形态。作家生产出审美意识形态并不是要束之高阁,而是要召唤读者来接受与消费,这样文学就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与对话。总之,上述特

24、点构成一个整体,表达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对文学的总的理解。【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3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类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活动;从哲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人的一种反映活动;从现代的经济学观念看,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活动;从美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看,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从媒介学和符号学的观念看,文学是一种交往对话。这样,马克思主义就从人类学的、哲学的、经济学的、美学的、社会学的、媒介学的、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点来理解文学,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文学的整体面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它认为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

25、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马克思主义以上三个观点从不同侧面和层次对文学性质作出了总体的理解:(1)“对象化”论说明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实现,强调文学艺术是人的自由的创造。创造性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特征,但是这种创造性又不是绝对自由的,它必须受社会的制约。(2)“意识形态”论就是说明文学艺术依存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依存性也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特征。文学艺术依存于社会,具体地说就是依存于社会生产的规律。(3)“艺术生产”论就是把依存性具体地落实于生产操作和产品消费问题上。创造性与依存性看似相反,实则相反相成,文学艺术就是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开辟了自己的生存与发

26、展之路。【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4 【正确答案】 “ 艺术生产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 ,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 艺术生产”。马克思早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涉及“艺术生产 “,他指出:“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 ,“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说道:“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在这部书中,还会看到“ 关于精神生产

27、”、“语言中的精神生产 “的提法,在共产党宣言中直接提出“ 精神生产”,说:“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在导言中,马克思这样写道:“ 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的阶段上才有可能的。”这时马克思正式提出了“艺术生产 ”的概念。艺术生产就是艺术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人对世界的一种审美掌握方式,即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观的方式掌握世界,形成对世界的审美意识并运用艺术符号将其物化、创造一个独特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世界的活动。在各种精神生产活动中

28、,艺术创造突出地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和保持着“精神的自律”,因而是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 真正自由的劳动 ”。文学活动作为人的活动之一,一旦进入现代资本运行的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就随着时代的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 活动,这是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后,主要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文学艺术活动的结果。当然,马克思的“ 艺术生产 ”概念具有多种意义:第一种意义,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并不专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第二种意义,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第三种意义,专指在资本发展时期,一切艺术生产是为资本创造价值,一切艺术品都具

29、有商品的属性。这是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后,主要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待文学艺术活动的结果。这种理论强调了文学艺术不是孤立存在,它的发展是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归根到底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践中,从生产、消费、分配、交换的关系中,才可能获得对文学艺术最终的解释,这样就为我们揭示文学发展变化的奥秘寻找到一个更宽阔的视野。【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5 【正确答案】 文学活动是人类生活活动的一个方面,它以意识形态话语的方式来描述生活(在生活之外) ;同时,它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创造出人们审美的和想象的世界(在生活之内) 。文学活动

30、作为人通过语言媒介来创造和欣赏艺术的活动,是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或系统)。它所涉及的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四个基本要素(或环节) 只具有相对的可分性,在实际的文学活动过程中,却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融为一体的。我们只有在对文学活动的整体观照中,才可能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它的本质特征。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分别是: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这个观点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我们认为,文学活动作为一种话语活动,这四个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其中,人类的生活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

31、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能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他不单是写作作品的人,更是创作文学规范并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主体;读者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不仅是阅读作品的人,而且是与作者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主体,双方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而作品,作为现实客观世界的“ 镜” 与表现主观世界 “灯”,作为作者的创造对象和读者的阅读对象,是使上述一切环节成为可能的中介。作品既是作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也是读者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显现。【知识模块】 文学作为活动16 【正确答案】 文学活动是人类生活活动的一个方面,而生活活动

32、是人类特有的、有别于动物活动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历史的、生产的、文化的范畴。生活活动具有以下几点内涵:它体现为人和自然交换的过程,它具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特性,并且它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证。文学活动作为生活活动的一个方面,它以意识形态话语的方式来描述生活(在生活之外);同时,它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创造出人们审美的和想象的世界(在生活之内)。它和人类的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学活动作为“ 更高地悬浮于意识形态领域中 ”的人类精神性活动,与人类其他所有精神活动一样,都以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为其基础。精神性活动作为广义的生产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与物质实践活动一道共同参与着确证、发展和

33、完善人类的本质力量,从而塑造人类自身。在实现人类本质力量的方向和途径上二者却有着重要的区别。物质实践活动着重发展和实现着人类的肢体方面力量,而精神性活动则主要作用于人类的灵魂和精神,促使人类精神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以提升。在发展和实现人类本质力量的途径上,物质实践活动主要通过具体实在的劳动工具对客体事物进行实质性的加工改造,在改变外在客体的同时,实现着对人类本质力量的建构;而精神性活动则并不实在地改变客体对象,而是主要通过符号活动,在观念中赋予客体对象以新的意义和价值,以次实现对客观事物的改造,进而实现对人类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文学活动与科学、宗教及其他艺术活动之间在发展和参与人类本质力量建构上

34、存在着一致性。区别在于建构本质力量的方向性和途径方面。文学创作活动和其他艺术活动重在发展人类本质中情感和审美方面的本质力量,哲学、科学着重展现并提升着人类本质中的理性和抽象方面的本质力量,宗教则以善为其最终之诉求,着重从伦理、道德方面实现人类本质的完善。文学活动与其他艺术活动也存在联系与区别。文学和美术及音乐之间虽然在表现人类的情感和审美取向方面有着较多的一致性,但是由于在表现手段和途径上的差异,三者之间也呈现出诸多的不同。一般而言,文学创作活动由于以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语言为媒介,其表现内容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较之于美术和音乐要更胜一筹;美术以更为形象化的色彩、线条来塑造形象,其形象性方面更为突

35、出;音乐以声音为主要表现途径手段,其表现的内容本身更为模糊,但由于它直接诉诸人类的感官,就感染性而言却更为直接。【知识模块】 文学作为活动17 【正确答案】 文学活动是人类生活活动的一个方面,而生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有别于动物活动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历史的、生产的、文化的范畴。生活活动具有以下几点内涵:它体现为人和自然交换的过程,它具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特性,并且它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证。文学活动作为生活活动的一个方面,它以意识形态话语的方式来描述生活(在生活之外);同时,它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创造出人们审美的和想象的世界(在生活之内)。【知识模块】 文学作为活动18 【正确答案】 文学

36、活动是人类生活活动的一个方面,而生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有别于动物活动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历史的、生产的、文化的范畴。生活活动具有以下几点内涵:它体现为人和自然交换的过程,它具有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特性,并且它是对人本质力量的确证。文学活动作为生活活动的一个方面,它以意识形态话语的方式来描述生活(在生活之外);同时,它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创造出人们审美的和想象的世界(在生活之内)。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它本身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的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考察文学活动,首先就要将它放到作为它的基础和前提的

37、人的生活活动整体中去认识,然后再对文学活动自身的性质和构成惊醒考察,最后再回过头来清理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问题。人的活动不仅具有动物性,而且它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的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人的生活活动具有美学意义。而在这种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则往往激发人们创造的动机。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人的存在既具有动物性的一面,同时人的活动也是一种生活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它是在事先就确定了一定目的,在进行中有着自觉意识的活动。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其物质生活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意识

38、任何时候都只是意识到的存在,而人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的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一)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二)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三)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知识模块】 文学作为活动19 【正确答案】 从文学与世界、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上解释什么是文学,是最古老同时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认识文学的方式。其中,中国文论中有着深远影响的“感物说 ”文学观,西方则有深远影响的 “模仿说”。中国古代的“ 感物说” 与西方古代的 “模仿说”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文学与生活的依赖关系。西方文论的“ 模仿说 ”强调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基础。亚里士

39、多德所说的 “模仿”并不是指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摹,相反,他认为文艺所描述的应该是可能发生而不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模仿。艺术起源于人的模仿本能,艺术是人类模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模仿说” 强调了文艺对现实与外界的需要和依赖,但这种说法把人的模仿动因看做是人的“天性“显得很不具体,同时,“模仿说 ”本身对艺术发生过程中人的自由创造本质注意得显然不够。“感物说”认为,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彼此整合的过程,明末清初王船山著名的“ 情景” 论,可说是集此说之大成,强调文学创作过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中外文学理论虽然都强调文学必须依赖

40、于社会生活,都涉及了文学的审美性。都意识到了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类的审美活动有关,都承认文学具有想象和虚构的特点,但是二者的着眼点却有所不同。中国古代的“感物说” 主要是从思想感情的发生只能源于丰富的人生经验来讲的,西方的“模仿说” 则强调了社会生活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前者揭示了生活基础对文学活动主体的制约,后者阐明了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对象的重要性,二者都是文学活动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文学源于生活,正是从这两个意义上说的。【知识模块】 文学作为活动20 【正确答案】 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康德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 ”,其本质特征是无目的合

41、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康德的“游戏说”在席勒那里被系统地继承并加以发挥。席勒认为,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游戏说” 试图从生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揭示艺术发生的奥秘,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它将精神上的“自由” 看做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于人们艺术的本质和艺术创造的基本动因,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过分偏重于从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意义来看待艺术的起因,显然是错误的。“游戏说” 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把艺术活动仅仅归结为“本能冲动” 或“天性“,并且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冲动 ”或“天性”来自何处,这样就难以从根本上解释艺术起源的真正原因。另外,“ 游戏说” 过分强调艺术与

42、劳动的对立、艺术与功利的对立,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在文学起源问题上,前人从不同的视角和理论框架上作出了推定,它们是文论史上的宝贵思想资料。而其中“劳动说” 是对其他众多观点的总结和扬弃,具有更大合理性。其一,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文学是在人脑走向成熟、有相对完善的语言体系后才可能出现,而人脑的成熟与语言体系的完善,都只有通过劳动才可能达到。其二,劳动催发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提供了文学的主要内容。文学是人自觉的、自由的活动,所谓自觉,是在于它有合目的性;所谓自由,是人在文学中要表达出超越现实束缚的理想。上述特性是人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劳动中产生的。另外,文学作品要描写人的社会生活,而劳

43、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主要方面,作者经历的劳动过程往往成为他们创作的素材。其三,在文学的早期形式上也体现了劳动的痕迹。诗这种文学体裁成熟时间较早,它往往讲求韵律、节奏,而这与人的劳动过程是直接相关的,早期的诗歌,从文学史的发掘、整理情况来看,它基本上是作为歌曲的唱词出现的,同时在吟诵中,往往伴随着吟诵者的身体语言动作,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诗、乐、舞三位一体,实则是劳动过程中诗歌、音乐、舞蹈几种艺术形式萌芽因素统一在一起的反映。“劳动说”这种文学起源观是在前人若干种起源观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对于其他起源观有所扬弃,但并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将其纳入自身的体系中,使其他起源说的美学观点在“ 劳

44、动说” 的整合下体现出合理的一面。如“巫术说”提出了文学与巫术的共生关系,这是有着许多民俗依据的,但“巫术说” 不能回答巫术仪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内在根源,我们从“劳动说” 出发就可看到,巫术起于人的生产愿望不能在既有生产力水平达成的矛盾。从根本上来说,它还是与人们的劳动状况直接相关的,有些巫术仪式甚至就直接融会在原始人的劳动过程中。同样,对于文学起源的“游戏说”、“宗教说”也可作出相似分析。我们认为,“劳动说” 是对文学起源问题上诸家学说的合理扬弃,它不仅克服了其他诸说的不足,而且能够合理说明其他诸说的一些观点。【知识模块】 文学作为活动21 【正确答案】 文学活动的发生即文学活动得以产生的

45、原始历史起点,文学的发展则是其产生后的历史演变轨迹。“巫术说” 这一观点认为文学活动的发生起点是巫术仪式。巫,说文中释为“ 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即用一套舞蹈来请神治病驱鬼、禳灾求福的人。由此,巫术应是指这些被称为“巫” 的人及其模仿者所施用的降神术或其他超自然的操作术。至于仪式,它是“由传统习惯发展而来,是一种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行为方式,其基本作用是使人们之间互相理解”。我们将它定义为约定俗成的有目的意义的行为方式系统。巫术总要采用一定仪式,它是使巫师由人过渡为神或具有神性的人的表征。英国人类学家詹乔弗雷泽在其代表作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仪式与文学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巫术原理有两条,一是

46、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二是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前者叫“相似律” ,后者叫 “接触律”。由此,巫术思维认为,模仿某物并达到某结果,可使被模仿的事物达到预想中的变化(相似律),操纵某物可对原接触过该物的人施与影响(接触律)。英国另一学者哈丽逊在其著作古代艺术与仪式中,试图从巫术人手来重新探测艺术发生问题,她指出“现代科学遇到像艺术起源一类的问题的时候,不再含糊推测艺术可能如何产生,而是要调查出艺术真的是怎样产生的“。即不应用思辨的方式推断,而应以实证的方式考证艺术发生问题。她的考证是,作为欧洲古代艺术代表的古希腊悲剧源于酒神节上纪念酒神死亡与再生的仪式,后来逐渐增加了演员和情节,就由

47、巫术仪式演变为悲剧诗了。【知识模块】 文学作为活动22 【正确答案】 “ 游戏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的一种观点。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艺术活动是人类想象力的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席勒和斯宾塞发展了康德这一思想,提出了“过剩精力” 这一概念,认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类除了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外,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人们打发多余时间和精力的方式就是游戏,它是艺术发展的早期形式和艺术的本质。“游戏说“ 试图从生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揭示艺术发生的奥秘,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它将精神上的“ 自由“看

48、做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于人们艺术的本质和艺术创造的基本动因,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过分偏重于从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意义来看待艺术的起因,显然是错误的。“游戏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把艺术活动仅仅归结为“ 本能冲动 ”或“天性”,并且不能解释这种 “本能冲动”或“ 天性”来自何处,这样就难以从根本上解释艺术起源的真正原因。另外,“游戏说” 过分强调艺术与劳动的对立、艺术与功利的对立,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知识模块】 文学作为活动23 【正确答案】 巫术发生说是探讨文学起源的一个学说。所谓巫术,是就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为方式系统,也可以说是一套前文明的世界观。英国人弗雷泽金枝中较早

49、地提出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她认为,巫术原理有两条,一是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二是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前者叫“ 相似律 ”,后者叫“接触律“ 。模仿某物并达到某结果,可使被模仿的事物达到预想中的变化(相似律),操纵某物可对原接触过该物的人施予影响(接触律)。巫术意义的生产过程对文学创作有某种启发意义,甚至巫术活动的仪式化还为某些文学类型提供了直接的借鉴。【知识模块】 文学作为活动24 【正确答案】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文学伴随生产劳动而产生,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但文学发展的进程也有特殊的情况,就是它的发展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显得快些,有时慢些,有时甚至同生产呈反方向的发展。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这种“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