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892097 上传时间:2019-02-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职业资格类试卷]2015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 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图 1 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描述的一个实验,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和可用于说明的物理问题分别是( )。(A)小球 D 的振幅最大,小球 C 的振幅最小,摆长与振幅的关系(B)小球 D 的振幅最小,小球 C 的振幅最大,摆长与振幅的关系(C)小球 B 的振幅最大,共振现象(D)小球 B、D 和 C 的振幅相同,受迫振动规律2 铀是一种常用的核燃料,其原子核裂变的反应方程式为 92235U+01na+b+2 01n 则方程中的 a、 b 可能是( )。(A) 54140Xe, 3693Kr(B

2、) 56141Ba, 3692Kr(C) 56141Ba, 3893Sr(D) 54140Xe, 3894Sr3 如图 2 所示,三个小球 a、b、c 分别在距离地面不同的高度 h1、h 2、h 3 处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三个小球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依次落到水平地面,小球 a 落到水平地面 D 点,DE=EF=F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两球落在 D 点的左边(B) b 球落在 D 点,c 球落在 E(C)三个小球离地面高度 h1:h 2:h 3=1:3:5(D)三个小球离地面高度 h1:h 2:h 3=1:4:94 如图 3 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细管上

3、端封闭,下端开口,竖直插在大而深的水银槽中,管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玻璃细管足够长,管内气柱长 40 cm,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 100 cm,大气压强为 76 cmHg。现将玻璃管沿竖直方向缓慢移动,当管内外水银面恰好相平时,管内气柱的长度约为( )。(A)20 cm(B) 35 cm(C) 40 cm(D)45 cm5 如图 4 所示,在以 O 为圆心,半径为 R 的虚线框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 B 随时间变化关系为 B=B0+kt(k 为常数) 。在磁场外有一以 O 为圆心,半径为 2R 的半圆形导线,则该半圆形导线中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A)0

4、(B) kR2(C)(D)2kR 26 一物体在几个力同时作用下运动,其位移为r=8i2j+4k(SI) 其中一个分力为F=6i+4j1k(SI),则该分力在此过程中作的功为( )。(A)36J(B) 48J(C) 56J(D)60J7 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垂直,过轴线的截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 5 所示,有一半径为 r 的圆柱形平行光束垂直入射到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则光束在桌面上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A)r(B) 15r(C) 2r(D)25r8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

5、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提出的一项具体课程目标,它属于三维目标中的哪个维度?( )(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科学探究二、简答题9 质量为 m 的跳水运动员从 10 m 高台跳下,设他离开跳台初速度为 0,在水中所受浮力与其自身所受重力正好抵消,所受阻力大小为 v2, 为比例系数,不考虑身高,忽略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 g=10 ms 2。 (1)求跳水运动员入水时的速率v1。 (2)若其入水后竖直下沉,以入水点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建立 x 轴,求下沉速率 v 与下降深度 x 的关系。三、案例分析题9 某

6、教师为检测学生对电场力做功、电势差知识的掌握情况,布置了若干练习题,下面是某同学的做题步骤。 题:如图所示,能量为 1 000 eV 的电子流从面积足够大的两极板中央斜向上进入匀强电场,其初速度 v0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30,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为了使电子不打到上面的金属板上,则应该在两金属板间至少加多大的电压 U? 解:电子流进入匀强电场后,电场力对电子做负功,电子动能减少,设电子质量为 m,进入电场的初速度为 v0,则:欲使电子刚好打不到金属板上,则电子到达板上的速度恰好为 0,由动能定理得 由式和式联合解得 U=2 000 V 答:至少应加 2 000 V 电压,电子才打不到上面的金属板上

7、。问题:10 指出该同学作业中的错误和可能的出错原因,并给出正确解答。11 针对出错的原因提出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正确分析此题。11 下面是某老师讲授“ 向心力 ”一课的教学片段实录: 老师:同学们,上次课学习了向心加速度,我们知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这节课我们学习向心力,大家翻看教科书第 20 页,将屏幕上展示的这几页课文读一遍(同时老师在屏幕展示课文的相关内容如下)。 向心力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去而沿着一个圆周运动? 那是因为它受到了力的作用。用手抡一个被绳系着的物体,它能做圆周运动,是因为绳子的力在拉着它。月球绕地球转动,是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在“拉”着它

8、。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具有向心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一定是物体受到了指向圆心的合力。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 (同学们大声地朗读着课文) 老师:好了同学们知道向心力了吧? 同学们:(大声地回答)知道了! 老师:下面我们来分析书上的实验,大家先看老师的演示。 (老师拿出一根一端拴着小球的细绳,用手抓着绳的另一端,使小球做圆周运动) 老师:同学们都看见了吧,这就是书上所说的圆锥摆。现在大家看屏幕(图 7 所示)谁能说说图中小球的圆周运动所受到的向心力。 甲同学:向心力是绳子拉着小球的力。 老师:不对有谁知道? (没有同学回答) 老师:大家仔细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乙同学:书上

9、说了,向心力是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绳子拉力的合力。 老师:对了,大家要认真看书,还有不懂的吗? 甲同学:书上说的,我们刚读过,“ 用手抡一个被绳系着的物体,它能做圆周运动,是因为绳子的力在拉着它。”所以向心力是绳子拉着小球的力。 老师:说的不是一回事,你怎么不动脑筋呢?大家看书上的图。(老师将书上的图投影在屏幕上) 老师:跟着我读书上的这句话。 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读)“钢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重力 mg 和细线拉力 FT 的作用,它们的合力为 F。” 老师:这个合力就是向心力,懂了吗?同学们问题:12 简述向心力特点,及其大小的表达式。13 指出上述教学片段中老师教学行为的不当之处。

10、14 设计一个教学思路,帮助学生认识做“圆锥摆”运动的小球所受的向心力。四、教学设计题15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光的衍射”一节中介绍的单缝衍射示意图。 问题:设计教学片段,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15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 “自感” 的内容要求为: “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举例说明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材料二 高中物理某版本教科书“ 自感”一节中关于 “实验与探究:观察开关断开时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内容如下: 实验与探究:观察开关断开时小灯泡亮度

11、的变化 取 2 只相同的小灯泡,1 个带铁芯的线圈,1 个滑动变阻器,1 组电池,1 个开关和若干导线。(1)按图连接器材。(2)合上开关,连通电路,调节 R,使小灯泡 1 和小灯泡 2 正常发光时的亮度相同。(3)打开开关,断开电路时,注意观察小灯泡 1 和小灯泡 2 的亮度变化,想想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 2只小灯泡亮度变化的不同?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知识。 任务:16 简述自感现象。17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与探究:观察开关断开时小灯泡亮度的变化” 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

12、含有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015 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高级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试题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球提供给 BCD 驱动力,所以摆长与 A 球越接近的单摆,振幅越大,当与 A 球摆长相同时,会产生共振现象,达到最大的振幅。故选 C。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核反应前后质量数、核电荷数守恒,可得核反应方程中 a,b质量数为 234,核电荷数为 92,可知只有 D 选项满足要求,故选 D。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由题意可知三个小球运动的时间分别为 t、2t、3t,所以水平位移分别是 s

13、、2s 、3s ,由于 DE=EF=FG,所以三个小球都会落在 D 点,故 AB 错误,根据公式 h= gt2,竖直方向的位移比为 1:4:9,也就是高度之比,所以选 D。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设玻璃管的横截面为 S,玻璃管向上移动为等温变化,初态:p 1=66 cmHg,V 1=l1S,末态:p 2=76 cmHg,V 2=l2S,由玻意耳定律: p1V1=p2V2,得 l2=cm=35 cm,故选 B。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感应电动势的公式为 E= ,本题中磁感应强度的变化速率为 k,所以 E=kS,面积要取有磁场的面积,才能正确表示磁通量,所以 E= ,选C。6

14、【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力做的功就是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乘以力的大小,力点乘位移,功 W=86 4241=36 J,故选 A。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玻璃的折射率为 15,可得临界角小于 45。经过第一次折射时,由于入射角等于零,所以折射角也是零,因此折射光线不发生偏折。当第二次折射时,由于入射角等于 60。所以光会发生全反射。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射出。因为ON 等于 r,则 OA 等于 2r,由于 MOA=AMO=30,所以 AM 等于 2r。故选C。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这句话的含义,可知是在强调课堂中学生经历的探究过程和使用的探究方法,因此,这是在描述过程与方

15、法目标这一维度,故选 B。二、简答题9 【正确答案】 (1)跳水运动员从跳台到水面的过程中做自由落体运动。由公式v12=2gh 得 v1= ms。作不定积分并化简得 v=Cekx ,C 为积分常数。引入初始条件 x=0 时 v=v1 得 v=v1ekx ,其中 k=。三、案例分析题10 【正确答案】 错误之处在于:该学生误认为“欲使粒子刚好打不到金属板,粒子达到上极板的速度为零” 。出错原因:该同学没有分析好物体的运动状态,对速度的分解掌握不够透彻。正解: 设竖直分速度为v1,根据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法则,可以求得:v 1=v0sin30= 由动能定理得:求得 U=500 V。11 【正确答案】

16、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力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的关系,发现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可知速度不能减小到 0。再请学生思考应该是哪一部分的速度减小到 0 了,学生会想到速度的合成分解知识,得出结论,应该是竖直速度减小到 0。最后,引导学生求出初速度,再根据动能定理求解。12 【正确答案】 向心力的特点是: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向心力的大小是:F 向 =13 【正确答案】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的教学依然是灌输式教学,没有起到一个好的引导者的作用,在教学行为上的不当之处如下:提问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设置任何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而是直接将知识内容展示给学

17、生,违背了提问的启发性原则。评价行为:在学生产生错误理解的时候,该教师直接打击学生,违背了评价的激励性原则。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当面对学生的回答,该教师只说“ 对”“错”而不讲清原因,违背了评价中的反馈性原则,学生不能根据教师的反馈信息进行新的思考,导致学习效果不好。教学内容的处理:对于学生较生疏难懂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设置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而不是单纯的记忆理论知识,该教师没有设置任何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是在教学内容处理上的失误。14 【正确答案】 师:同学们,物理概念是建立物理学这座大厦的砖瓦,因此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解决两个概念。 师:

18、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向心加速度。 生 1:向心加速度时刻指向圆心,大小是 a= 师:正确,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很好,继续保持;那么,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力和加速度方向相同。根据这个,谁能告我,物体受到的向心力的方向和大小呢? 生 2:向心力时刻指向圆心,大小是 F 向 = 师: OK,非常好。那你能在黑板上画出圆锥摆受到的向心力的方向吗? 生 2:(画图) 师:物体受到的这个向心力是哪来的呢?谁提供的呢 ? 生 3:是绳的拉力提供的。 师:为什么呢,给大家解释一下。生 3:从受力分析上来看,物体受到重力和沿绳方向的拉力,重力没有水平方向的分力,这个向心力一定是绳的拉力的分力。 师:正确,分

19、析得很到位,其他同学有不同观点吗? 生:没有,我们理解了。四、教学设计题15 【正确答案】 老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神奇的小实验,下面请一位同学介绍你看到的实验装置。学生:有一个光源,一个有缝隙的挡板,后面还有一个光屏。老师:好的,观察很仔细,下面老师要做实验了(打开光源,发现光屏上出现了条纹)。谁来说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我发现光屏上出现了亮暗相问的条纹,中间最亮,两侧较暗,间距也变小。老师:非常好,这位同学结合了之前的光的干涉的知识来进行描述。下面继续看我做实验(调整缝隙宽度) ,你们看到现象有什么变化吗?学生:我发现条纹逐渐消失了。老师:很好,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啊,这就是光的衍射现象,刚才衍射条纹的消失是和缝隙宽度有关的。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光的衍射现象。16 【正确答案】 自感现象: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17 【正确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职业资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