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2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当前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3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长时记忆(B)内隐记忆(C)操作记忆(D)形式记忆4 短时记忆的容量( )(A)较大(B)没有限制(C)非常之小(D)为 72
2、 个组块5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B)规则和技能构成(C)认知策略构成(D)经验和方法构成6 将教学目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B)桑代克(C)布鲁纳(D)布卢姆7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 )(A)理性的惧怕(B)原因不明的惧怕(C)非理性惧怕(D)持久性的惧怕8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 )(A)学习积极性(B)学习自觉性(C)要花多少时间(D)智力水平9 教师在讲课时声音要响亮,而且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以便
3、让学生听清讲课内容。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10 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性(D)沉思性11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12 安德森的心理技能形成三阶段论的第一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13 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 )(A)关系密切(B)关系不明显(C)存在负相关(D)有利有弊1
4、4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A)成就水平的测验(B)能力形成的测验(C)结构的测验(D)智力发展的测验15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16 加涅所说的刺激反应学习,相当于操作性条件反射。( )(A)正确(B)错误17 精神分析观点认为恐怖是焦虑的移置。( )(A)正确(B)错误18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认知策略。( )(A)正确(B)错误19 品德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A)正确(B)错误20 “三角形内
5、角之和等于 180”,这是一个命题。( )(A)正确(B)错误21 R M加涅认为,心智技能和学习策略都属于程序性知识范畴。( )(A)正确(B)错误22 通过配置性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 ( )(A)正确(B)错误23 无论是真正的创造还是类似的创造,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上相同。( )(A)正确(B)错误24 创造力是少数人的天赋。( )(A)正确(B)错误25 教学评价中的绝对标准与标准参照评价含义相似。( )(A)正确(B)错误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6 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
6、征差异和性格的_差异。27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分。28 班都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_。29 所谓_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30 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_问题。31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_或反应倾向性。32 陆钦斯的_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33 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_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34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
7、认知、_和动作技能。35 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_和行为标准。36 奥苏伯尔的同化说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知识结构_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遗忘。37 埃里克森提出的_,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38 学科的_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39 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直接发生途径和_转化途径。40 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是上位学习,也叫 _学习。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1 分析学习与教学的三个过程。42 简述态度与品德形成
8、的基本过程。43 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44 教师的期望通过哪四条途径影响课堂气氛?45 如何给予学生恰当的奖励?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6 试论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26 答案与解析一、单选题以下每道试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该项。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A3 【正确答案】 A4 【正确答案】 D5 【正确答案】 B6 【正确答案】 D7 【正确答案】 C8 【正确答案】 C9 【正确答案】 A10 【正确答案】 B11 【正确答案】 C12 【正确答案】 A13 【正确答案】 C14 【正确答
9、案】 A15 【正确答案】 C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16 【正确答案】 A17 【正确答案】 A18 【正确答案】 A19 【正确答案】 A20 【正确答案】 A21 【正确答案】 A22 【正确答案】 A23 【正确答案】 A24 【正确答案】 B25 【正确答案】 A三、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26 【正确答案】 类型27 【正确答案】 自我体验28 【正确答案】 成败经验29 【正确答案】 变式30 【正确答案】 无结构31 【正确答案】 准备状态32 【正确答案】 量杯33 【正确答案】 教师34 【正确答案】 情感35 【正确答案】 产生条件36
10、 【正确答案】 简化37 【正确答案】 自我同一性38 【正确答案】 基本结构39 【正确答案】 间接40 【正确答案】 总括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1 【正确答案】 (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 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
11、学之后的检验、反思。42 【正确答案】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体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压力(如奖惩),而不是内在的需要。这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 (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
12、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43 【正确答案】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它包括三种成分。(1)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等。 (3)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44 【正确答案】 (1)接受。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为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社会情绪气氛。 (2)反馈。教师通过输入信息的数量、交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与批评等
13、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 (3)输入。教师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做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 (4)输出。教师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等,都会对课堂气氛产生不同的影响。45 【正确答案】 奖励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 (1)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 (2)要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同一种奖励物,其效用可能因人而异,要选用对个人来说最有效的奖励物。 (3)应强调内部奖励,外部奖励不可过多使用,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五、论述题请依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46 【正确答案】 1创设有利于创造
14、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 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比如,可以提供条件使学生有机会选择不同的课程来学习,给学生呈现应用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等。(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
15、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业测试中,可以增列少部分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挥其创造性。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时,也应考虑其创造性的高低。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而不循规蹈矩。(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应
16、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平常的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鼓励。(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给学生机会进行猜测,并尽量让他们有猜测的成功体验。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可以应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或者组织参观、访问、开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使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更为鲜明、完整。(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通过给学生介绍或引导阅读文学家、艺术家或科学家传记,或带领其参
17、观各类创造性展览、与有创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使学生领略到创造者对人类的贡献,受到创造者优良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用途扩散即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比如,尽可能多地说出别针的用途;结构扩散即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比如,尽可能多地画出包含结构的东西,并写出或说出它们的名字。方法扩散即以解决某一问题或制造某种物品的方法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种方法的各种可能性。比如,尽可能多
18、地列举出用“吹” 的方法可以完成的事情。形态扩散即以事物的形态(如颜色、味道、形状等)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比如,利用红色可以做什么,办什么事。(2)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比如,让学生听一段无结局的故事,鼓励他们去猜测可能的结局,或读文章的标题,去猜测文中的具体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各种假设、想象,比如,假设你当校长,你如何管理这个学校等。(3)自我设计训练。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如贺卡、图画、各种小模型等。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此项训练通常需要教师协助学生确定所设计的课题,并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4)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具体应用此方法时,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提出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