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2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908734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128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季氏将伐颛臾 ”事件的背景是 ( )(A)春秋初期(B)西周时期(C)春秋末期(D)战国时期2 下列作品中使用“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的说理方法的作品是 ( )(A)庄子.秋水(B)李斯 谏逐客书(C)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D)李密陈情表3 礼记是一部记录言论的书,它主要记录的是 ( )(A)墨家言论(B)诸子百家言论(C)儒家言论(D)法家言论4 说“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名言的是 ( )(A)富兰克林(B)培根(C)拉封丹(D)伏尔泰5 下列四句中,有宾语前置这一语法现象的一句是

2、( )(A)姜氏何厌之有?(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C)姜氏欲之,焉辟害?(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6 韩愈的作品集是 ( )(A)饮冰室文集(B) 昌黎先生集(C) 临川先生文集(D)柳河东集7 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自称 ( )(A)刘郎(B)季鹰(C)江南游子(D)桓温8 下列作家属于“ 文学研究会 ”成员的是 ( )(A)郭沫若(B)冰心(C)鲁迅(D)巴金9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楚辞(B) 诗经(C) 古诗源(D)古诗十九首10 曹操诗歌的基本风格是 ( )(A)清新淡雅(B)新奇壮丽(C)苍凉悲壮(D)飘逸奔放11 下列句子中,“ 所” 字表示不定数

3、目,可译为 “左右”、“ 大约”的是 ( )(A)不如早为之 所 ,无使滋蔓。(B)故今具道所以(C)视驼 所 种树,或移徙,无不活。(D)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12 闻一多属于下列诗歌流派中的 ( )(A)七月派(B)新月派(C)湖畔派(D)象征诗派13 下列作品属于郭沫若所创作的一组是 ( )(A)北方、红烛、屈原(B) 女神、死水、屈原(C) 女神、尝试集、猛虎集(D)屈原、虎符、蔡文姬14 有“曲状元 ”之称的元代散曲家是 ( )(A)王实甫(B)马致远(C)苏轼(D)刘义庆15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中的后句意思为 ( )(A)爱眼前的我(B)可怜眼前的新人(C)爱眼前的新

4、人(D)可怜眼前的我16 “赋”作为一种文体形成于 ( )(A)春秋战国时期(B)汉代(C)晋代(D)南北朝时期17 李将军列传一文中,不属于作者重点记叙的战役是 ( )(A)上郡遭遇战(B)雁门出击战(C)萧关之战(D)右北平以四千对四万敌之战18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的法国小说家是 ( )(A)莫泊桑(B)欧 .亨利(C)巴尔扎克(D)契诃夫19 苏轼的前赤壁赋的感情变化线索是 ( )(A)由乐而悲 由悲而喜(B)由悲而乐 由喜由悲(C)由乐而悲 由喜而悲(D)由悲而乐 由悲而喜20 背影一文为刻画一个慈父形象所选取的描写重点是 ( )(A)人物的面貌(B)人物的行动(C)人物的背

5、影(D)人物的语言二、古文阅读题20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21 孔子这段话驳斥了冉有的什么思想?22 将“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所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23 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的双层喻义。23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 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6、24 请将“若弗与,则请除之,无声民心” 译成现代汉语。25 这段话里的中心人物是谁?其他人物的作用是什么?26 这段话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政治景况?26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7 如何理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两句?28 全诗表达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29 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三、现代文阅读题29 于是,“香市 ”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 “吃”和“玩” 。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

7、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 ,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30 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31 这段文字分为几层? 各层的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32 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2 姑娘跨进了门槛。厚厚的门帘立刻放下来遮住了她。“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一位圣人。 ”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33 “姑娘跨进了门槛 ”象征什么 ?34 “傻瓜”的咒骂象征什么 ?35 最后一句评价表现了什么?35 假如我是一

8、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36 诗人为什么要强调“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37 怎样理解假设与排比在本诗中所起的作用?38 诗人为什么强调“ 鸟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128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方式是陈情表一文的显著特点,因朝廷强调“以孝治天下”,作者不能

9、奉诏,理由是实践朝廷所提倡的孝行,这就直接将奉亲与奉诏对立起来。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礼记是一部资料汇编性质的书,为孔门七十子之后至两汉时代儒家学者所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其所记录的都是战国秦汉间儒家的言论,特别是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4 【正确答案】 B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宾语前置这一语法知识。“何厌之有”等于说“有何厌”,有什么满足?“何之有”是个固定格式。“之”是代词,复指前面的宾语“何厌”。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韩愈,字退之。由于韩氏是昌黎望族,韩愈常自称“昌黎韩愈”,后人也因此称他“韩昌黎”。知道这一点,便容易选出本题答案是 B 项。7 【正

10、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作者在此首词的上片提到“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江南游子是指漂泊到江南地区的人,是作者自指。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21 年成立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主要成员有茅盾、叶圣陶、周作人、朱自清、冰心、老舍等。9 【正确答案】 B10 【正确答案】 C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掌握情况。本题 A 项“所”表示住所;B 项“所”构成“所以”结构,表原因;C 项 “所”用在动词前,跟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D 项“所”则表示大概。此处的正确选项应该是 D 项。12 【正确答案】 B【

11、试题解析】 闻一多于 1928 年 3 月加入新月派,是前期新月派的主将之一。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中,还要记住徐志摩。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和掌握情况。D 项三部作品均为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本题也可用排除法。北方作者是艾青,红烛、死水作者是闻一多,尝试集作者是胡适,猛虎集作者是徐志摩。故排除A、B、C 项。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作家艺术成就的了解。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散曲作家,被时人称作“曲状元”。后世把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句含意的理解。

12、注意“怜”当“爱”讲,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现在又将过去对待我的情意,去爱眼前的新人。16 【正确答案】 B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司马迁选择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突现人物形象。本文中,作者从李广一生大小七十余战中选取了四场典型战役,来刻画李广形象:上郡遭遇战、雁门出击战、右北平以四千对四万敌之战、随卫青出击一战。只有 C 项“萧关之战”,不属于作者重点记述的内容。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莫泊桑一生创作了三百六十多部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他的作品笔触细腻、章法多变,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前赤壁赋澈照时间顺序一路写来,由明月当空的夜

13、晚写到东方既白的早晨。但文章除这一条时间线索之外,还有一条更为核心的情感变化的内在线索,经历了“乐一悲一喜”的移换。20 【正确答案】 C二、古文阅读题21 【正确答案】 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思想。【试题解析】 孔子的这段话,以史书之名言为论据及形象的比喻批驳了冉有,之后,又以反问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思想。22 【正确答案】 “ 如果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接受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让位。”论证方法:演绎论证。【试题解析】 这里是引用名人名言进行说理,属于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论证。大前提: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小前提:你们在职

14、位上却没有尽职;结论:应尽职劝阻,不能陈力尽责,即失职,该辞职让位。23 【正确答案】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打颛臾好比是老虎从笼子里跑出来伤人,颛臾被消灭好比是龟玉在椟中被毁坏。二是将冉有和季路比作虎兕和龟玉的看守人,虎出来伤人、龟玉被毁,看守人有责任;而季氏对颛臾动武,是季氏家臣冉有和季路的失职。【试题解析】 这两句话从修辞上说是比喻,从逻辑论证方法上说是类比论证法,增强了文章的论辩力和感染力。24 【正确答案】 若不给他,那就请除灭他。不要使百姓生二心。【试题解析】 重点理解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弗”,不。“与”,给

15、。“无生民心”,不要使(郑国)百姓生二心。25 【正确答案】 中心人物是郑庄公。其他人物的作用是为了反衬、突出主要的人物形象。【试题解析】 为了突出主要人物郑庄公,作者在文段中以其他人物为烘托,在相互的对比映衬中来突出其性格特征。26 【正确答案】 这段话揭示了统治阶级内部权力之争的残酷无情和仁义道德的虚伪性。【试题解析】 结合文章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来作答。从文段人物对话的内容中可以分析出,这段话揭露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腐朽、贪婪、虚伪、奸诈、相互兼并和残杀的丑恶本质。27 【正确答案】 蜀先主刘备曾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诸葛亮出山后,尽力辅佐先主和后主两朝君主,鞠躬尽瘁。【试

16、题解析】 这两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忠心为国的精神。28 【正确答案】 全诗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 的惋惜之情。表现了对世无英才的慨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所向往的君臣济世、清平政治的理想,表明了报国无门的忧思。【试题解析】 概括蜀相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诸葛亮的评价;二是作者自己的慨叹。二者的融合就是蜀相的主旨。29 【正确答案】 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将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试题解析】 诗的前两联分别描写了诸葛亮祠堂的远景和近景,但写景当中也包含了抒情,“自春色”、“空好音”,含物是人非之感。三联两句,四联的前一句,既是追述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17、也是对其一生的评价,融叙述、议论为一体。末尾叙事兼抒情。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使诗中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得到充分的表达。三、现代文阅读题30 【正确答案】 场面描写。【试题解析】 场面描写截取的是事件进程中的横断面,他所描写的是同一环境同一时间中的多种事物与人的活动。既有全场的鸟瞰,又有具体小镜头的特写。本段所描绘的“香市”的热闹场面,就是比较成功的场面描写。31 【正确答案】 分为四层,每句话为一层。第一层,着眼于整体,说明香市的主要节目是“吃 ”和“玩”。第二层,从视觉角度,描写庙前的热闹情况。第三层,从多种感觉的角度,描写庙里的红火情景。第四层,从听觉角度,表现声响的嘈杂。【试题解析】 大纲要

18、求“分析昔日香市热闹场景一段的描写层次,并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本题就体现了这一考点,注意本段文字分为四层。32 【正确答案】 写昔日香市热闹的场景,是为了通过今昔对比的方法衬托今日香市的冷清。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香市变化的原因是军阀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入侵。【试题解析】 这段文字主要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这也是本文的主要写作手法,考生要从整体上把握。33 【正确答案】 象征革命者决心投入艰苦的革命事业。【试题解析】 考查考生对屠格涅夫门槛一文象征手法的掌握。教材的不少课文中有象征手法的运用,考生可以作一个归纳总结,强化记忆。在这句中,“姑娘”象征勇于献身的革命战士;“门槛”象征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

19、阻。34 【正确答案】 象征市侩主义者对革命者的不理解和诬蔑。【试题解析】 咒骂“姑娘”的人是诬蔑革命的庸人。35 【正确答案】 表现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赞美与崇敬。【试题解析】 意思是人民群众崇敬革命者。门槛是一篇充满象征意蕴的散文诗。学习本文,重点在于掌握其不同句子的象征意义,这也是大纲的要求。36 【正确答案】 诗人是用假设的手法,说自己是一只鸟。当了鸟,仍然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表明诗人要用自己的诗作唤醒民众,积极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去。他要表达的是人民对侵略者的悲愤、激怒,对未来黎明的向往之情。【试题解析】 诗中鸟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肩负的神圣使命是通过对其歌唱内容的多方面抒写来表现

20、的:鸟要歌唱,为谁歌唱呢?它要把备受侵略者和反动势力摧残的土地的屈辱感表达出来;要把中华民族的内心的悲愤、反抗的情绪和怒吼声传达出来;还要为人们讴歌美好光明的未来。37 【正确答案】 诗中先运用了假设的手法,变“我” 为鸟,具体抒情。然后又连用了由“这”开头的三个排比句: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三句诗充满了对侵略者(暴风雨)的仇恨,对被侵略者奴役、欺凌的同胞的同情,以及自己和中华民族对敌人的愤恨。排比句正是诗之精华,加强了全诗的力度。【试题解析】 注意分析假设和排比两种修辞的特点,并结合具体的诗句内容和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来进行分析。38 【正确答案】 这既是假设,又是进一步的推论,用以表现“鸟”( 诗人)对“土地”(祖国、人民)的永久的依恋,死了也不离开“ 土地” ,让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试题解析】 这样写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依恋,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祖国、民族、人民的深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