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新生入学考试化学试题1.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 (1871 年) 。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 ”。在地壳里, “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占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A. 锡 B. 硒 C. 氧 D. 硅【答案】D【解析】【详解】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钙,含量居第二位的元素是硅,故答案选 D。2.已知复分解反应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可进行。在常温下,测得相同浓度的下列六种溶液的 pH:溶质 CH3COONa NaHCO3 Na2CO3 NaClO
2、 NaCNpH 8.8 8.6 11.6 10.3 11.1表中数据揭示出复分解反应的一条规律,即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请你判断下列反应不能成立的是A. CO2+H2O+2NaClO=Na2CO3+2HClOB. CO2+H2O+NaClO=NaHCO3+HClOC. CH3COOH+NaCN=CH3COONa+HCND. NaClO+CH3COOH=HClO+CH3COONa【答案】A【解析】【详解】A.由表可知 NaClO 溶液的 pH=10.3Na 2CO3溶液的 pH=11.6,所以CO2+H2O+2NaClO=Na2CO3+2HClO 不能成立;
3、B.由表可知 NaClO 溶液的 pH=10.3NaHCO 3溶液的 pH=8.6,所以 CO2+H2O+NaClO=NaHCO3+HClO能成立;C.NaCN 溶液的 pH=11.1CH 3COONa 溶液的 pH=8.8,所以 CH3COOH+NaCN=CH3COONa+HCN 能成立;D.由表可知 NaClO 溶液的 pH=10.3CH 3COONa 溶液的 pH=8.8,所以- 2 -NaClO+CH3COOH=HClO+CH3COONa 能成立;答案选 A。【点睛】本题是一道信息迁移题,正确地把握题中信息“在复分解反应中,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弱的物质”是解题的关键,
4、要求学生能根据表中所提供的有关数据进行迁移应用,找到符合题意的选项,考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3.用下图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正确的是A B C D大理石与盐酸 锌粒与稀硫酸 双氧水与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浓硫酸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浓硫酸CO2 H2 O2 O2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详解】A.大理石与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二氧化碳不能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故 A 正确;B.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但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小,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 B
5、 错误;C. 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但 Y 中不能装固体干燥剂,故 C 错误;- 3 -D.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不能用图中实验装置制取,故 D 错误;答案选 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等相关知识,通过气体的发生装置可知反应类型为:固液常温型,通气体的收集装置可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气体的干燥应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干燥剂。4.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下图所示) 符合上述反应过程的顺序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化
6、学反应就是断裂旧键、形成新键的过程。因此,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应该是这样的:氮气分子和氢气分子分别到达催化剂表面;接着,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两种分子分别在催化剂表面分裂为氮原子和氢原子;然后,氮原子与氢原子在催化剂表面结合为氨分子;最后,氨分子离开催化剂表面。 综上所述,D 正确,本题选 D。点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分子的组成及分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分子的变化过程,结合题意,理解催化原理,找出合理顺序。5.下图为海水吸收 CO2并进行碳循环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光合”作用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B. 钙化中释放 CO2的反应为:2 NaHCO 3+CaCl2=CaCO
7、3+CO 2+2NaCl+H 2OC. 吸收的 CO2与钙化中释放的 CO2的量相等D. 此碳循环中将 CO2转化为无机物和有机物【答案】C- 4 -【解析】【详解】A.绿色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故 A 说法正确;B.钙化中释放 CO2的反应为:2NaHCO 3+CaCl2=CaCO3+CO 2+2NaCl+H 2O,故 B 说法正确;C.吸收的 CO2与钙化中释放的 CO2的量不相等,吸收的二氧化碳多,故 C 说法错误;D.碳循环中将 CO2被海水吸收转化为碳酸,为无机物,绿色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故 D 说法正确;答案选 C。6.初中化学中几
8、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常温下 B、C 为气体,且 B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 均为无色液体,都由甲、乙两种元素组成,且分子中甲、乙原子个数比依次为 2:1 和 1:1;E 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 E 转变为 B 一定是置换反应B. A 不一定是含 CO32-或 HCO3- 的盐C. 除去 B 中混有的少量 C,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 NaOH 溶液的洗气瓶D. D、F 中相同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关于物质的叙述找到一些特征物质,并判断物质的情
9、况,据常温下 B、C 为气体,且 B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可推知 B 是二氧化碳,D、F 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且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依次为 2:1 和 1:1,可推知 D 是 H2O,F 是H2O2,E 为黑色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可推知 E 是 CuO,据此分析可得结论。【详解】A.E 转变为 B 即氧化铜转化为二氧化碳,采用一氧化碳对氧化铜进行还原可完成转化,但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 A 说法错误;B.由图示可知 A 与 B 的转化中 A 可以通过含有 CO32-或 HCO3-的盐加酸完成,A 也可以是碳酸,- 5 -因为碳酸分解可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
10、碳溶于水可生成碳酸,故 B 说法正确;C.由 F、D、C 及 E 的转化可知 C 是氧气,所以除掉二氧化碳中的氧气时可以将其通过灼热的通网,通过盛有 NaOH 溶液的洗气瓶是不但不能除掉氧气,而且会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故 C 说法错误;D.由于 D 是 H2O,F 是 H2O2,两物质中氢的化合价相同都是+1 价,而氧的化合价分别是-2 和-1,故 D 说法错误;答案选 B。7.FeCl3溶液常用于蚀刻印剔电路,反应原理为 aFeCl 3+bCu=c CuCl2+dX。向含溶质 32.5g 的FeCl3溶液中慢慢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反应过程中 FeCl3、CuCl 2的质量随铜粉的质量变化
1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 为 FeCl2B. 化学计量数 c=1C. 化学方程式中 a 和 b 的比为 1:2D. 完全反应后,生成 X 的质量为 25.4g【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示数据分析可得如下关系:aFeCl3+bCu=cCuCl2+dX162.5a 64b 135c32.5 6.4 13.5根据方程式可得等式: ,则有 a=2b=2c,即 a=2,b=c=1,据此分析可得结论。【详解】A.铜具有还原性,将+3 价的铁还原为+2 价的铁,因此 X 为氯化亚铁,故 A 说法正- 6 -确;B.反应原理为 2FeCl3+CuCuCl 2+2FeCl2,因此 c=1,故 B
12、 说法正确;C.方程式中 a 和 b 的比为 2:1,故 C 说法错误;D.设完全反应后,生成 X 的质量为 x,则2FeCl3+CuCuCl 2+2FeCl2135 25413.5g x 则 x= =25.4,故 D 说法正确;答案选 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其特点是根据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来确定方程式的计量数,并不是根据已知的化学方程式来进行计算。8.定条件下,a、b、c、d 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物质 a b c d反应前的质量/g 30 20 10 15反应后的质量/g x y 0 10A. 参
13、加反应的 c 与 d 的质量比为 21 B. x y65C. 当 y20 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 x 的取值范围:0 x30【答案】D【解析】【详解】A. 参加反应 c 和 d 的质量比为 10g:5g =2:1,故 A 说法正确;B.由于反应消耗了 c、d 共 15g,则 x y=30+20+15=65g,故 B 说法正确;C. 当 y20,说明 b 没有参与反应或参与反应但为反应物,生成物只有 a,则此反应的反应物有两种或三种,但生成物只有一种,此反应为化合反应,故 C 说法正确;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 x y+0+10=30+20+10+15,即 x y=65, x 的取值范
14、围:0 x65,故 D 说法错误;答案选 D。- 7 -9.某固体可能含有 Ca(NO3)2、Na 2SO4、Na 2CO3、FeCl 3、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硝酸,有气泡产生;取所得溶液少量,滴加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下列对原固体组成的推断中正确的是A. 肯定有 Na2CO3、Na 2SO4、无 FeCl3、Ca(NO 3)2B. 肯定有 Na2CO3,无 FeCl3、Ca(NO 3)2C. 肯定有 Na2CO3、Na 2SO4,无 FeCl3D. 肯定有
15、 Na2CO3,无 FeCl3、KCl【答案】A【解析】【详解】中实验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可知固体中没有 FeCl3;中实验加过量稀硝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有 Na2CO3,同时可证明没有 Ca(NO3)2;中实验滴加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则原固体中含有 Na2SO4;无法确定是否含有 KCl,根据上述分析可得答案选 A。【点睛】在进行物质推断时,要充分利用共存思想来进行物质成分的分析,同时注意根据物质的特性进行推断,如本题中氯化铁在水溶液中呈黄色,因此由溶液的颜色可排除氯化铁的存在;另外根据碳酸钠能与硝酸钙反应生成沉淀可知:当碳酸钠固体存在时,硝酸钙就一定不
16、存在。10.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1)Cu 不活泼,通常情况下不与稀硫酸反应,但向 Cu 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滴入 H2O2后,溶液很快变蓝色,试写出该反映的化学的方程式_ 。(2)将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会析出 Cu2(OH) 2CO3绿色固体,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火法炼铜的原理:Cu 2S+O22Cu+SO 2 在 Cu2S 中铜的化合价为_ 。【答案】 (1). Cu+H2O2+H2SO4=CuSO4+2H2O (2). 2CuSO4+2Na2CO3+H2O=Cu2(OH)2CO3+2Na2SO4+CO2 (3). +1【解析】【详解】 (1)金属铜
17、投入稀硫酸中不发生反应,但再加入 H2O2溶液后铜开始溶解,溶液逐渐- 8 -变为蓝色,说明过氧化氢在酸性溶液中具有氧化性溶解铜,反应方程式为:Cu+H2O2+H2SO4=CuSO4+2H2O;故答案为:Cu+H 2O2+H2SO4=CuSO4+2H2O;(2)将硫酸铜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会析出 Cu2(OH) 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SO4+2Na2CO3+H2O=Cu2(OH) 2CO3+2Na2SO4+CO2,故答案为:2CuSO4+2Na2CO3+H2O=Cu2(OH) 2CO3+2Na2SO4+CO2;(3)在化合物 Cu2S 中,由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可推知的化合
18、价为+1,故答案为:+1。11.已知氯气的氧化性很强,与金属发生反应一般生成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现有铜、铝、镁、铁、锌五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取该混合物 4g 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 7.1 g;等质量的该金属混合物投入足量的盐酸中,产生氢气 0.2 g。金属混合物的组成情况可能有_种,分别为_ 。【答案】 (1). 2 (2). 铝和锌 镁和锌【解析】【详解】由题意中关于氯气的特点可建立如下的反应关系式 Cu-CuCl2、Al-AlCl 3、 Mg-MgCl2 、Fe-FeCl 3 、Zn-ZnCl 2, 固体质量增加 7.1 g,即 Cl 的质量为 7.1,若仅有一种金属,
19、且增加 7.1g,则根据关系式对相应的金属质量求解可知分别是:Cu 6.4g 、 Al 1.8g 、Mg 2.4g 、Fe 3.73g 、 Zn 6.5g;因两种金属混合后的质量为 4g,故可能的组合为 Cu-Al、Cu-Mg、Cu-Fe、Zn-Al、Zn-Mg、Zn-Fe 六种 ;同理,若仅有一种金属,产生氢气 0.2 g,则依据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可计算出对应的金属质量分别是 Al 1.8g、Mg 2.4g、Fe 5.6g、Zn 6.5g;因两种金属混合后的质量为 4g,故可能的组合为 Cu-Al、Cu-Mg、Zn-Al、Zn-Mg、Al-Fe、Mg-Fe 六种 符合两种情况的共 4 种
20、 Cu-Al、Cu-Mg、Zn-Al、Zn-Mg;但五种金属中要排除铜和铁,原因是铜不与盐酸反应而会与氯气反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 FeCl2而与氯气反应生成 FeCl3,均不能同时满足固体质量增加 7.1g 并产生氢气 0.2g。故答案为:2;铝和锌、镁和锌。12.C60的模型如图所示,每个碳原子和相邻的_个碳原子以小棍结合。若要搭建一个这样的模型,需要代表碳原子的小球_个,需要代表化学键的连接小球的小棍_根。 【答案】 (1). 3 (2). 60 (3). 90- 9 -【解析】【详解】由图中可以看出,在 C60的模型中每一个碳原子和相邻的三个碳原子相结合,从化学式 C60可以看出每个 C
21、60分子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而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所以小球的个数应为 60 个,每个小球与三个小棍连接,而每个小棍都计算两次,故小棍的数目应为:(603)/2=90;故答案为:3、 60、90。13.CaSO42H2O 受热会逐步失去结晶水。取纯净的 CaSO42H2O 固体 344 g 进行加热,测定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C 点固体的化学式是_。 T3 T4温度段加热固体所产生的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则 DE 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 (1). 2CaSO 4H2O (2). 2CaSO4 2CaO+2SO2+O 2【解析】【详解】设 C 点固体的化学式是 CaSO4xH2O,CaSO42H2O CaSO4xH2O+(2-x)H 2O172 136+18x3.44g 2.90g172/3.44g=(136+18x)/2.9g 解得 x=0.5,所以 C 点固体的化学式是 2CaSO4H2O; T3 T4温度段加热固体所产生的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则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硫,方程式为:2CaSO 4 2CaO+2SO2+O 2,故答案为:2CaSO 4H2O;2CaSO 4 2CaO+2SO2+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