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平遥县第二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9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 。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 )A. 巩固专制统治 B. 和谐人际关系 C. 维护社会秩序 D. 确立儒学独尊【答案】C【解析】材料“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结合课本知识,孔子思想核心强调“克己复礼和仁者爱人”可知,目的为维护社会秩序,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战国时
2、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源,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 A 项错误,汉武帝时期接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确立儒学独尊,故 D 项错误。2.董仲舒认为,天是宇宙间的最高主宰,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因而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董仲舒这一思想A. 否定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B. 确立了儒法合流的治国方略C. 神化皇权并力图使之受制约D. 使神权与王权开始走向结合【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知这神化了皇权,同时材料“屈君以伸天”又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因此 C 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神化皇权的同时又力图使之受制约,是对原
3、始儒学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否定,故 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而不是主张以儒法合流为治国方略,因此 B 选项错误;夏商周时期神权与王权已结合,因此 D 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3.战国某思想家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2 -A. 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B. 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C. 用仁政恢复人的善性D. 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荀子的性恶论,他主张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是墨子的兼爱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老子的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 是孟子的仁政思
4、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4.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以“两面三刀”来概括法家思想的特点, “两面”指的是赏、罚, “三刀”指的是A. 法、智、信B. 仁、义、礼C. 法、智、权D. 法、术、势【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法家主张“以法治国” ,并制定了法治理论体系。通过法律制定赏罚(法) ,主张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术) ,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势) ,竭力提高君主权力。因此易中天讲的法家思想的“三刀”应指法、术、势。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智和信”是儒家“五常”思想的内容;B 选项错误, “仁、义、礼”是儒家“五常”思想的内容;C 选项错误,法家三刀指的是“法
5、、术、势” ,没有“智和权”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 选项。5.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A. 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B. 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C. 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D. 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答案】C- 3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选择了法家,主要是因为法家主张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迎合了统一的趋势,故 C 项正确。法家思想形成系统理论不是统治者选择法家思想的主要原因,而是其思想迎合统治需要,排除 A。B 项是法家主张,不是统治者选择法家作为统治思想的原因,排除。除了法家,其他学派也为君主提供治国
6、之道,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6.先秦诸子理论着眼的角度和论述的根据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认为应该由独一无二的君主来治理天下。这反映出A. 只有君主专制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B. 结束分製实现集权已成为诸子共识C. 先秦诸子阶级属性没有本质上区别D. 请于希望恢复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了都认为应该有一君主一统天下,即反映了结束分裂实现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选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君主专制,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阶级属性有本质上区别,因为代表不同阶层利益,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君主治理而非周王治理天下,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7、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独一无二的君主来治理天下即有一君主一统天下。7.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 。其思想主张A. 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B. 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C. 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D. 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儒家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以“君王受命于天”作为的理论前提其目的为提供加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故 C 项正确,B 项错误;材料强调- 4 -的是强化君主专制,没有体现出民本思想,故 AD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8、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目的8.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 ,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除暴安良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文的结论是A. 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B. 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C. “君权神授”得到社会认同D. 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西汉武帝,儒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发展为新儒学,主张“春秋大一统” 、 “君权神授” 、 “天人感应”等主张。材料正是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而且得到社会广泛认同,C 正确;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与材料无关,排除 A;君权神授,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排除 B;D 项与材料无关
9、,排除。所以选 C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9.“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 ”汉代出现这种观念主要是由于A. 官僚体制的确立B. 君主专制的强化C. 监察制度的完善D. 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灾异天谴的天人感应学说,这是汉代董仲舒思想的内容,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故 D 正确;秦朝已经确立了官僚体制,且与天人感应思想无关,故 A 错误;灾异天谴的思想与君主专制的强化没有直接联系,故 B 错误;监察制度的完善与天人感应思想也没有因果关系,故 C 错误。故
10、选 D。10.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A. 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5 -B.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 主张深刻探求万物而求理D. 否定了“六经”的权威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六经皆我注脚” ,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陆九渊“心即理也” ,强调内心的作用,这反映了他强调自身的修习和领悟,故 A 选项正确;宋明理学,主张“理”在社会的体现是“三纲五常”等级秩序,也是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故 B 选项错误;陆九渊的心学否定朱熹理学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向外探求“理” ,主张向人的内心中探求,故 C
11、 选项错误;“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并不代表否定经典的地位,故 D 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 A 选项。11.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 ,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材料说明宋代理学A. 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B.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 主张实现世俗化、生活化D. 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但从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此点,故 A 项错误;
12、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这是针对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而提出来的主张。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此点,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提炼出“思想原则规则常识”这样一个转化过程, “思想”最终转化为社会生活中的“常识” ,这是一种世俗化、生活化的表现,故 C 项正确;理学强调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理学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此点,故 D 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12.学者郭齐勇指出,王阳明“知行合一”是建立在“心即
13、理”的思想基础上的。所以我们- 6 -要联系王阳明“心即理”的思想,来分析和讨论他的“知行合一”说。这表明A. “心即理”思想构筑起陆王心学B. 王阳明没有冲破宋明理学的藩篱C. 郭齐勇批判王阳明思想的局限性D. “知行合一”现实价值非常突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王守仁知行合一,是建立在心即理的思想基础上的”可以看出王守仁的思想仍然是理学的范畴,故 B 选项正确;材料强调是王守仁“知行合一”与“心即理”思想的关系,不是陆王心学的基础,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王守仁“知行合一”与“心即理”思想的关系,没有涉及王守仁思想的局限性,故 C 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王守仁“知行合一”与“心即
14、理”思想的关系,没有涉及“知行合一”现实价值,故 D 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 B 选项。13.李贽在其童心说中说:“夫六经、 论语 、 孟子 ,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乃道学之口实断断乎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其主要用意在于A. 批判封建道学的虚伪性B. 反对史官和臣子褒赞儒学C. 批判道家学说的欺骗性D. 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六经、 论语 、 孟子 ,不是史官的溢美之辞,就是臣下的阿谀之言,六经、论语 、 孟子早已被拿来用做道学家唬人的工具,伪君子藏身的挡箭牌了,绝对没法和发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同日而语的。故可知李贽批判封建道学的虚伪性,A
15、 项正确。反对史官和臣子褒赞儒学是表象而非李贽的主要意图,排除 B;材料主旨是批判儒家学说,而非道家学说,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排除 D。所以选 A14.古希腊的一位思想家曾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据此言论,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7 -A. 苏格拉底 B. 普罗泰格拉 C. 亚里士多德 D. 卢梭【答案】A【解析】由材料“古希腊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可知材料讲的是“美德即知识” ,这是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A 项正确。普罗泰格拉是智者
16、学派的代表,他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之一;故 BCD 三项均可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 。15.明亡后,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对明朝覆亡的原因进行沉痛的理性反思。他们认为,明中叶以来“阳明学说之风行天下,而蠢坏世道人心,甚至人人束书不观而从事于游谈,空谈心性而不致为世实务,故导致士林无耻,以至于社稷丘墟。 ”据此他们主张A.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B. 经世致用C.
17、天下为主,君为客D. 唯物主义【答案】B【解析】据材料“阳明学说从事于游谈,空谈心性而不致为世实务,故导致士林无耻,以至于社稷丘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王阳明心学空谈心性导致亡国的后果,故一些知识分子主张经世致用,故 B 项正确;“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属于明朝李贽的思想,不是明亡后,故 A 项错误;“天下为主,君为客”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与材料无关,故 C 项错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也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故选 B。16.18 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A. 批判神权统治B.
18、 宣扬人性解放C. 构建理性王国D. 倡导思想自由- 8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给出时间和地点限定18 世纪的法国。首先联系教材,是指发源于法国的启蒙运动,分析选项,A 和 B 都是文艺复兴主要内容,C 项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目标,D项包含在 C 项之中。答案为 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17.“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 、 “立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这说明中国古代历法A. 以数学发展成果为依据制定B. 具有实用性的特点C. 带有一定的宗教迷信色彩D. 体现天文学的最高成就【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
19、材料“二十四节气表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可知中国古代历法用来指导农事,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古代历法以数学发展成果为依据制定;C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历法是长时间观察和科学计算的结果,并未体现带有宗教迷信色彩;D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比较得出中国古代历法是天文学发展的最高成就。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18.如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9 -A. 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B. 从事科技研究人员众多C. 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 实用科技居于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图示可知
20、,我国的科技以天文、数学、农学为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故 A 选项错误;图示未涉及从事科技研究人员的多少,故 B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古代科技的对比,不能说明我国古代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故 C 选项错误;依据题干图示可知,我国的科技以天文、数学、农学为主,而物理、化学等所占比例较小,这与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特征有关,说明我国实用科技居于主导地位,故 D 选项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 D 选项。19.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字体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A. 楷书篆书隶书 B. 篆书隶书楷书C. 隶书篆书楷书 D. 篆书楷书隶书【答案】B【解析】
21、试题分析:汉字经过了 6000 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行书。故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B。- 10 -考点:中国汉字的演变脉络和趋势。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法艺术,还可以考查三种主要的书法字体楷书、草书和行书及其特点: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完整,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行书兼具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使用价值。20.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深厚的优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 战乱,百姓流离失所B. 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C. 政
22、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D. 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忧患意识”产生于两宋的现状,因为当时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导致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所以 D 的表述符合题意。而 A 是源于 D,排除,BC 不合题干主旨。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词反映时代特征21.红楼梦从女娲补天开端,并以佛教的转世观念构造的神话来设置作品的人物与情节,用一僧一道将“宝玉”带入滚滚红尘。由此可见红楼梦A. 宣扬了佛教轮回的思想主旨B. 吸收了基督教的某些思想C. 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多重因素D. 冲击了儒
23、学的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女娲补天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佛教和道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 C;材料描写的是以佛教的转世观念作为设置作品人物与情节的方式,而非宣扬了佛教轮回的思想主旨,排除 A;材料中显然没有吸收基督教的思想,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冲击儒学正统地位的信息,排除 D。22.公元前 5 世纪的古希腊智者认为:“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 11 -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A. 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B. 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C. 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D. 古代希腊人缺乏人
24、民主权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该智者认为一个人在众目睽睽和无人在场的情况下对待法律可以是两种不同的态度,在无人在场的情况下可以不尊重法律,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表现。当时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严重,这种现象与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分不开。因此 B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他认为在众目睽睽之下,应非常尊重法律,体现了民主政体下希腊人受到法律约束;C 选项错误,该智者认为在众目睽睽之下,应非常尊重法律;D 项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反映人民主权观念,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23.14 世纪初的佛罗伦萨“俗语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面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
25、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反映“俗语学校”教育A. 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B. 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C. 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D. 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完全提倡复古,而是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材料并未体现反宗教神学的一面,故 A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其注重培养“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 ,这并非政治专有素养,故 B 选项错误;14 世纪文艺复兴是假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推行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故 C 选项错误;
26、依据材料“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可知“俗语学校”的教育以人为中心,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故 D 选项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 D 选项。24.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 12 -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A.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 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C. 社会上层的倡导D. 传统文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世俗化的倾向主要是因为当时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A 项正。宋代的社会思潮主流是理学、社会上层是封建贵族、传统思想则为儒家思想,这三者都与世俗化相悖,因此 BCD 都可排除。所以答案选
27、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清明上河图25.西方哲学十五讲中讲到:“加尔文把宇宙中的一切都归之于上帝的永不更改的先定,上帝也预先安排好了对人的拯救个人的公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但人们也不应当放弃现世的努力,而是应当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 ”加尔文的“先定论”从本质上看A. 坚定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B. 是自相矛盾的哲学命题C. 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D. 反映了资产阶级早期的利益诉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要求个人积极进取,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符合资产阶级的要求,因此 D 项说法正确;A 项说法明显错误,加尔文强调的是宗教
28、改革,不是坚定对上帝的信仰;B 项说法错误,加尔文的观点是有完整的理论观念的,不是自相矛盾的;C 项说法错在“彻底否定了” ,可以排除。二、非选择题,其中 26 题 20 分。27 题 12 分,28 题 18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6.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室丧失了対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 13 -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換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 ”平王死后,桓公又想使
29、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 。恒王十三年(前 707 年) ,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 ,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 “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 “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 (要财物助丧) “求车” 、 “求金”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二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
30、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 ,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做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 。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
31、加以简要评价。【答案】 (1)原因:周王室衰微,周王丧失对诸侯国的约束力;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实力发展不平衡,争霸战争突显;地主阶级逐渐兴起,推动诸侯国内部政权变动。影响:一方面,诸侯争霸引起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另一方面,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等等。(2)主张:孔子主张“仁” “礼”结合;重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墨家主张官民无贵贱之分;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主张兼爱非攻(反对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 。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 ,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
32、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墨家“节俭州兼爱” “非攻”等主张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愿望,有利于促进社会关系- 14 -的缓和;但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难以实现。【解析】(1) “原因”据材料“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可知周王室衰微,周王丧失对诸侯国的约束力;“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体现了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结合所学可知,地主阶级的变法等史实;“影响”围绕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来展开说明。(2) “主张”据材料“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可知重视周礼,主张恢复
33、西周社会秩序;“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体现了主张“仁” “礼”结合;“墨家要求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 ”体现了墨子的无贵贱之分,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张;“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反映了墨子主张“兼爱” 、 “非攻” ;“评价”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评价即可。27.“文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包含两层意义:其一,从史学角度考证诗文,即从历史的层面对古诗文进行周密的考订、辨误和解说;其二,从文学角度阐释历史,即以诗文为史料,通过发现其中时间、地域、人物等
34、历史要素,与史籍所载相参证,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真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 春望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材料二 宋代铸造铜钱和铁钱的数量相当大。据宋史食货志钱币记载:“皇祐中,饶、池、江、建、韶五州铸钱百四十六万缗,嘉、邛、兴三州铸大铁钱二十七万缗。 ”“江、池、饶州,建宁府四监,岁铸钱百三十四万缗,充上供;衡、舒、严、鄂、韶、梧州六监,岁铸钱百五十六万缗,充逐路支用。 ”材料三 (鲁提辖)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
35、送还你。 ”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 ”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摘编自水浒传 ,书中类似的描写还有很多请回答:(1)联系春望简要分析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诗- 15 -在题材方面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铸钱数额巨大的原因。(3)结合材料二、三判断,宋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货币是铜(铁)钱还是白银?简要说明理由。【答案】原因:杜甫的春望直接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们痛恨战乱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以诗的形式记录了历
36、史。(2 分)特点:唐诗题材广泛,关注现实生活。(1 分)宋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 分)解决三冗问题也需要大量货币。(1 分)铜(铁)钱。(1 分)理由:材料二源自正史,可信度较大。(1 分)材料三源自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作者更有可能是用自己时代的状况来描写宋朝的情况。(2 分)【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安史之乱中,长安被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直接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们痛恨战乱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以诗的形式记录了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诗题材广泛,关注现实生活;第(2)问,联系史实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在
37、经济领域需要大量的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同时在宋代由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冗官冗兵问题出现,是朝廷开支大增,故需要多铸钱;第(3)问,宋代人使用的应是铜(铁)钱。因为材料二源自正史,可信度较大,而材料三源自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经过了艺术的加工,同时作者更有可能是用自己时代的状况来描写宋朝的情况,因为作者所处时代流通的是白银。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和中国古代的经济点评:宋代是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考试的常考点。尤其是商业和城市。宋朝商业出现新的高峰:官府放松了商业监管:城镇经济繁荣,商业在空间上打破市坊界限,乡村允许设市贸易;商业经营时间取消限制,出现晓市和夜市;边境与少数民族的榷场贸
38、易频繁;海外贸易活跃,泉州等港口城市兴盛;四川出现纸币交子28.16 至 18 世纪的中国和欧洲,几乎同时出现了批判传统文化的思想启蒙,但是二者的性质和影响却有天壤之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学自 16 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 17、18 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 。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 ,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 、- 16 -“文明之恶棍”的基督教神学。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 。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
39、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 ,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而此时,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批判宋明理学,出现中国的早期思想启蒙。材料二 17、18 世纪中西方社会均处于较剧烈的变动之中,欧洲正处于新旧思想,新旧力量激烈交锋的状态,而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就注定了二者产生的影响迥然不同,儒家学说在启蒙运动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而中国的启蒙活动却未能形成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思想运动。以上均摘编自谈家胜17、18 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蕴及其影响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指
40、出 17、18 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的主要表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批判出现的相似社会基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 17、18 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对现实进行批判产生影响迥异的经济和政治因素。【答案】 (1)内容: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批判宋明理学;欧洲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的“天道自然观”批判基督教神学;利用“仁政德治”思想来反对旧道德,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基础: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阶级矛盾尖锐;封建思想文化的严重束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阻碍。(2)原因:经济因素: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
41、慢; 政治因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而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工商市民阶层不够强大。【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知识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内容:根据材料一中的“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桊儒学中汲取营养,批判宋明理学,出现中国的早期思想启蒙”可概括出“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批判宋明理学” ;根据材料一“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并据此来批判基督教神学” ,得出欧洲启蒙思想家用儒家“天道自然”来批判基督教神学;根据材料一“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
42、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得出,欧洲- 17 -启蒙思想家还借助儒家道德伦理“仁政德治”来反对封建统治;基础:根据材料二“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均处于较激烈的变动之中,生产力发展的张力鼓动着先进的阶级或阶层要突破传统政治的腐败和官方哲学的愚昧” ,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2)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知识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原因:根据材料二“欧洲正处于新旧思想,新旧力量激烈交锋的状态” ,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归纳表现;根据材料二“而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