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931987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三语文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题目。儒家安身立命之道“安身立命”作为一个成语,出自禅宗。 景德传灯录有这样的记载: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然而“安身立命”作为一种学理,则出自儒家。孔子在论语中,已谈到“安” 。宰我觉得守丧三年太长了,孔子申斥宰我“不仁”,丧礼之所以规定守丧三年,理由就在于一个“安”字。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论语阳货)“安”,指的是情感的安顿、精神的安顿。 论语也谈到“身”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身”指的是人的行为践履,把精神安顿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关于“立”,孔子的说法是“三十而立”(论语为政),就是确立人生的价值取向。关于“命”,孔子的说法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论语尧曰)“命”,指的是君子应有的使命感。到孟子这里,则形成了儒家关于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系统的说法。孟子把人性善视为安身立命之道的内在依据,而“天道诚”则是他为安身立命之道指出的超越指向。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所谓“思诚”,就是以“天”作为终极的价值目标,扮演好天民的角色,力求进入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至于进入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

3、路径,孟子不可能选择外求的认识路线,只能选择内求的心性修养路线,他称之为“求其放心” 。他指出,人之所以流于不善,并非人的本心所致,而是人不肯下功夫寻回业已失掉的本心。宋明理学家吸收了中国佛教哲学和道教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创立了儒学的新形态,他们十分重视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对其做出深刻的阐发,使之在学理上臻于成熟。他们倡导的“孔颜之乐” 、 “圣人气象”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 “复尽天理” 、 “发明本心” 、 “致良知”,都是关于儒家安身立命之道的具体说法。经过理学家的阐发,儒学不但可以治国,还可以治身和治心。人们寻找精神生活方式,可以选择外在的路向,也可以选择内在的路向。如果

4、选择外在2路向,会形成宗教的精神生活方式,把超越的目标定位在彼岸世界。这种精神生活方式通常会否定人生的价值,如基督教有原罪说,佛教也有“人生是苦”的说法。按照外在超越的路向,人无法自己实现超越,必须靠救世主或佛来拯救。儒家所选择的是内在超越的路向,找到了一种哲学的精神生活方式,就是从内在性出发,肯定人性中具有崇高价值,肯定人具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这种内在超越,完全靠自己努力,“我欲仁,斯仁至矣”,不必指望外力的拯救。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具有包容性,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可以实行现代转化,可以成为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资源。(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5、项是()A. 宰我认为守三年丧时间太长,孔子则认为人生下来要三年才能离开父母怀抱,只有守丧三年才能在情感上得到“安” 。B. 孟子把人的内在修养作为进入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路径,并形成了对安身立命之道的比较系统的说法。C. 宋明理学家多方吸纳理论成果,创立的新儒学对“安身立命”思想有更进一步的阐发,使之也具治国、治身、治心的作用。D. 基督教、佛教认为人必须靠救世主或佛来拯救,这是外在超越;儒家认为人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到达彼岸世界,这是内在超越。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引用论语中的一些话语,对“安身立命”做了比较具体的解释,使之成为一种学理。B. 文章对寻

6、找精神生活的两种方式“外在路向”和“内在路向”进行了分析,指出儒家“安身立命”思想是一种内在超越。C. 文章展现了“安身立命”作为一种思想体系的发展脉络:禅宗提出孔子论语分析孟子发展宋明理学家完善。D. 文章分析了“安身立命”出现、发展的过程,并指出儒家安身立命之道可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资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安身立命”的实质是把精神安顿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确立人生的价值取向,承担君子应有的使命。3B. 孟子选择内求的心性修养路线,是因为他相信人的本性都是好的,只要下功夫寻回业已失掉的本心即可。C. “安身立命”思想从产生至今都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

7、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精神生活。D. 对于现代中国来说,继承发展儒家“安身立命”思想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答案】1. D 2. C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分析,D 项“才能到达彼岸世界”说法有误。从文中来看, “如果选择外在路向” ,才会“把超越的目标定位在彼岸世界” ,而内在超越的目标是自我完善。【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C 项对“安身立命”思想的发展脉络的梳理有误,从文中第一段开头可知,作者

8、认为出自禅宗的只是“安身立命”这个成语,而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安 身立命”则出自儒家。【3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从文中来看,作者认为在现代可以倡导继承儒家的“安身立命”思想,但 D 项中“势在必行” “只有这样才能”的说法过于绝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此刻,就在我眼帘

9、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4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

10、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杈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

11、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 “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

12、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5(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

13、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B. 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C. 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 ,到陌生的地方“瞭望” ,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D. 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6.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

14、案】4. B 5. 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指“无形的窗子” ,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6. 转“我”为“你” , “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 ,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 项, “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不对,原文中结尾说“没想到不管你走到哪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 “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只是千万别高兴起来说什么接触了,

15、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点睛:本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查,考查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要注意选项对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的表述是否正确。如本题 B 项文意分析不当。【5 题详解】试题分析:理解词语的含义,主要包括基本义、比喻义和语境义。把握词语的基本义要从6分析词语的来源、词类、结构入手,要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理解与确认词语的比喻义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

16、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如本题“窗子”既可以指现实世界中的窗子,也可以指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6 题详解】试题分析: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如本题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

17、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目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

18、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材料二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格林说,潘伟健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7可破解的全球加密

19、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伟健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 20 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 2016 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 12 亿美元。材科三日本读卖新闻5 月 2 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

20、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 。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 23 亿元人民币,3 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 J-PARC 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 2016 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 2017 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

21、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B. 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C. 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备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D. 在基础科学家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

22、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消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8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B. 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C. 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D. 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

23、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9. 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 自然 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7. D 8. C 9. 第一问: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物报道的侧重点不同。【解析】本大题属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新闻阅读。选择命题材料的新闻由非连续性材料构成的,几个新闻材料有共同的

24、主题,但是每个材料又有各自的强调侧重点。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考查重点是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这三个层级。【7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 项“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错误,属于强加因果。原文是“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 本还在犹豫不决。 ”选项改为因果论证,使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 不决的问题范围 扩大到了为涉及“基础科学家研究领域” 。【8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 项“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错,原文是“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 2016 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 12 亿美元” ,说明

25、 欧洲投入巨额资金错误,同时“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无中生有。9【9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明白题干重点“报道的侧重点” ,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第二步,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即找出材料如何体现报道的侧重点的,所以作答时可以采用事例和观点相结合的形式。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徒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

26、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轰曰:“曩者 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 , 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 而逃去,遂不复会。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 ”

27、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使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柯曰:“谨奉教。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注】曩者:从前,之前。争道:争夺棋局上的格道。嘿:同“默” 。10.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B.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

28、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10C.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D.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B. 击剑,用剑相击剌的运动和技法。C. 支属,亲属、宗支。 “支 指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D. 太子,指已确定继承帝位的帝王的嫡长子。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

29、一项是()A. 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了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B. 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句践博棋,鲁句践发怒呵斥他,他默无声息地逃走,反衬了他的隐忍。C. 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D. 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囊者目摄之!”(2)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说:

30、“本来就该走了,之前我用眼睛威吓了他。 ”(2)燕国、秦国不能并存,希望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用心考虑。【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中,找出句中名词代词“荆轲” “酒人” “人” “诸侯” “贤豪长者(贤士豪杰、德高望重的人) ”“燕” “燕11之处士(燕国隐士) ”“田光先生” “庸人” ,虚词“虽” “于” “乎” “其” “为” “所” “与”“之” , “酒人”意思是“酒徒

31、” ,为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项。 “乎”为句末语气词,在其后断开,排除 D 项。 “书”作“好”的宾语,意思是“喜欢读书”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C 项。再结合本句意思: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是他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请侯各国时,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重的人相结交。他到燕国后,燕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句子可以断开为: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故选 B。【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

32、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D 项, “太子,指已确定继承帝位的帝王的嫡长子”说法错误,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人,不一定是帝王的嫡长子。故选 D。【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

33、的苦恼”说法错误,此处应该是“表现荆轲不被世人理解的郁闷” 。故选 C。【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使者” ,指派去的人;“还” ,回来;“报” ,报告;“固” ,本来;“去” ,离开;“囊者” ,先前,之前;“目” ,名词作状语,用眼睛;“摄” ,震慑,威吓;“之” ,代词,代指荆轲。 (2)中“两立” ,指并存;“不两立” ,不能并存,势不两立;“燕

34、秦不两立” ,燕国、秦国不能并存,或者:燕国、秦国势不两立;“愿” ,希望;“留意” ,考虑;“愿先生留意也” ,希望先生(在这个问题上)用心考虑。【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12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是齐国人,后来迁移

35、到卫国.卫国人称呼他庆卿。到燕国后,燕国人称呼他荆卿。荆轲喜爱读书、击剑,凭借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任用他, 此后秦国攻打魏国.设置了东郡,把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移到野王。刑轲曾漫游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 荆轲出去以后.有人劝盖聂再把荆轲叫回来。盖聂说:“剛才我和他谈论剑术,他谈的有不甚得当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应该走了 .不敢再留在这里了。 ”派人到荆轲住处询问房东.荆轲已乘车离开榆次了。派去的人因来报告,盖聂说本来就该走了,之前我用眼蜻成吓了他。”荆轲漫游邯郸.鲁句践跟荆轲博棋,争执棋路.鲁句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于是再不

36、见面,荆轲到燕国以后.喜欢燕国一个以宰狗为业的人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荆轲特别好饮酒.天天和那个宰狗的屠夫及高漸离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丰醉以后.高漸离击筑.荆轲就和着节拍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不一会儿又相互哭泣,旁若无人。荆轲虽说混在酒徒中,可是他为人却深沉稳重.喜欢读书;他游历请侯各国时.都是与当地贤士豪杰、德高望重的人相结交。他到典国后,疾国隐士田光先生也友好地对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过了不久,适逢在秦国作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和荆卿结交,可以吗?”田光说:“遵命。 ”于是即刻起身,急忙出去了。太子送到门口,告诫说:“我所讲的,先生所说的,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

37、不要泄露!”田光俯下身去笑着说:“是。 ”田光弯腰驼背地走着去见荆卿,说:“我和您彼此要好,燕国没有谁不知道,如今太子听说我盛壮之年时的情景,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力不从心了,我荣幸地听他教诲说:燕国、秦国誓不两立,希望先生留意。 我私下和您不见外,已经把您推荐给太子,希望您前往宫中拜访太子。 ”荆轲说:“谨领教。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0 分)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独 坐 注杜 甫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注 这首诗作于 764 年秋,当时杜甫(712770)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

38、14.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寂。B.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了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C. “朱绂” ,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D. 诗中写“江” “天” “沧溟” ,交代了所处环境,视野开阔,意境雄浑,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E. 这首诗写了作者秋日独坐所见之景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5. 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

39、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4. AE 15. 第一问:黄昏之际归鸟投林、羽翼轻盈的景象。第二问:既含有诗人对倦鸟归林的羡慕,又饱含人生暮年漂泊孤独、仕途失望、思乡盼归的隐痛。【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前四个选项考核内容,E 项考核手法,其中 B 项, “令人心情愉悦”理解有误;C 项, “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析

40、有误;D 项,“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分析有误,就是“沉郁顿挫” 。14【15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中情景关系的题目,首先根据诗句“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概括“黄昏之际归鸟投林、羽翼轻盈的景象” ,然后结合诗句“倚杖背孤城” “仰羡黄昏鸟”分析“对倦鸟归林的羡慕” “人生暮年漂泊孤独、仕途失望、思乡盼归的隐痛”等情感。点睛:诗歌的情景关系主要有“乐景哀情” “乐景乐情” “哀景哀情” “哀景乐情” ,较常见的是“乐景哀情” “哀景哀情” ,答题时首先描述景物,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分析情感。在说明情景之间的关系特征,主要有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三)名

41、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氓中用比兴手法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_,_。(2) 赤壁赋中写客再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的句子:_,_。(3) 涉江采芙蓉中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婉的句子:_,_。【答案】 (1). 桑之未落 (2). 其叶沃若 (3). 哀吾生之须臾 (4). 羡长江之无穷 (5). 还顾望旧乡 (6). 长路漫浩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

42、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沃若、须臾、羡、漫、浩。【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

43、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第二卷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7.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

44、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对象不当, “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句中形容自然景物,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不合语境, “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句中使用错误。使用正确,“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使用正确, “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

45、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句中说不听群众的意见,使用正确。使用正确, “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使用不当, “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句中形容中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使用对象不当。故选A。【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如“巧夺天工” ,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工制造的东西,而句中用来16形容自然景象,属于对象不当。解答词语题,第一、

46、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截至 12 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 40 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 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B.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C.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

47、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D.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 项,偷换主语,可在“是建院 90 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前加“今年” 。B 项,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可将“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中的“使得”删去。D 项,搭配不当, “录取了”与“两个名额”不搭配,可以把“两个名额”改成“两个人”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

48、高难度计算。_,_,_,_,_,_。2013年 12 月 4 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 B. C. D. 17【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句谈算盘的结构特点,谈珠算口诀,小结上文。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20.下面是某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来并作修改。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 7 月 15 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同学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答案】“堵住”改为“堵塞” ;“管子”改为“管道”“换掉”改为“更换”“打算”改为“计划”“正遇上”改为“正值”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庄重场合, 用语要规范雅正,多用书面语。文艺语体有形象性,科学语体有准确性和严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60832-1-2010 en Live working - Insulating sticks and attachable devices - Part 1 Insulating sticks《带电作业 绝缘杆及附件装置 第1部分 绝缘杆[ CENELEC EN 60832]》.pdf EN 60832-1-2010 en Live working - Insulating sticks and attachable devices - Part 1 Insulating sticks《带电作业 绝缘杆及附件装置 第1部分 绝缘杆[ CENELEC EN 60832]》.pdf
  • EN 60832-2-2010 en Live working - Insulating sticks and attachable devices - Part 2 Attachable devices《带电作业 绝缘杆及附件装置 第2部分 附件装置[ CENELEC EN 60832]》.pdf EN 60832-2-2010 en Live working - Insulating sticks and attachable devices - Part 2 Attachable devices《带电作业 绝缘杆及附件装置 第2部分 附件装置[ CENELEC EN 60832]》.pdf
  • EN 60834-1-1999 en Teleprotection Equipment of Power Systems Performance and Testing Part 1 Command Systems《电力系统远方保护设备性能和试验 第1部分 指令系统 IEC 60834-1-1999》.pdf EN 60834-1-1999 en Teleprotection Equipment of Power Systems Performance and Testing Part 1 Command Systems《电力系统远方保护设备性能和试验 第1部分 指令系统 IEC 60834-1-1999》.pdf
  • EN 60835-1-1-1992 en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 Used in Digital Microwave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Part 1 Measurements Common to Terrestrial Radio-Relay Systems and Sat.pdf EN 60835-1-1-1992 en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 Used in Digital Microwave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Part 1 Measurements Common to Terrestrial Radio-Relay Systems and Sat.pdf
  • EN 60835-1-2-1993 en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 Used in Digital Microwave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Part 1 Measurements Common to Terrestrial Radio-Relay Systems and Sat.pdf EN 60835-1-2-1993 en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 Used in Digital Microwave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Part 1 Measurements Common to Terrestrial Radio-Relay Systems and Sat.pdf
  • EN 60835-1-3-1995 en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 Used in Digital Microwave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Part 1 Measurements Common to Terrestrial Radio-Relay Systems and Sat.pdf EN 60835-1-3-1995 en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 Used in Digital Microwave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Part 1 Measurements Common to Terrestrial Radio-Relay Systems and Sat.pdf
  • EN 60835-1-4-1995 en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 Used in Digital Microwave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Part 1 Measurements Common to Terrestrial Radio-Relay Systems and Sat.pdf EN 60835-1-4-1995 en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 Used in Digital Microwave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Part 1 Measurements Common to Terrestrial Radio-Relay Systems and Sat.pdf
  • EN 60835-2-1-1994 en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 Used in Digital Microwave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Part 2 Measurements on Terrestrial Radio- Relay Systems Section 2 1 G.pdf EN 60835-2-1-1994 en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 Used in Digital Microwave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Part 2 Measurements on Terrestrial Radio- Relay Systems Section 2 1 G.pdf
  • EN 60835-2-10-1993 en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 Used in Digital Microwave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Part 2 Measurements on Terrestrial Radio- Relay Systems Section Ten .pdf EN 60835-2-10-1993 en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 Used in Digital Microwave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Part 2 Measurements on Terrestrial Radio- Relay Systems Section Ten .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