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州专版,新课标(RJ),第五部分,第八单元 一战后的经济发展,第28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梳理,1.背景:苏维埃政府实行 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一些地区的农民暴动。 2.时间: 年春开始实行。 3.内容 (1)农业:以固定的 代替余粮征集制,在数额上粮食税远远低于余粮征集制,农民在交税后剩余的粮食可以自由支配。 (2)工商业:允许本国私人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与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取消了,恢复了商品贸易。 4.作用:到1925年底,工农业生产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5.评价: 的实施,是苏俄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转折,也是从国情出发对如
2、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战时共产主义”,1921,粮食税,实物配给制,新经济政策,1.原因: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要跻身先进国家之列,就必须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2.重点: 的发展。 3.实行两个五年计划:1928年1937年。 4.结果: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重工业,1.背景:随着工业化的开展,城市人口的增长,粮食需求越来越大,而粮食收购严重不足。 2.时间:1927年1937年底。 3.内容:把个体小农经济改造为大规模的 。 4.结果:基本完成,并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5.作用:苏联
3、农村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中的个体经济被消灭,农业直接纳入国家全面管理之下,为提供了重要保证。,集体经济,工业化,1.背景:伴随着工业化和 的进行,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废止。 2.特点 (1)经济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 的方法管理经济,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 (2)政治上党政不分,权力过于集中, 被忽视。 3.评价:这种体制在短时间内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来日益僵化,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农业集体化,行政命令,民主法制,【拓展延伸】 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第30课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知识梳理,1.背景: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较快,出现了一
4、时的“繁荣”,尤为突出。 2.爆发标志:1929年10月下旬,美国纽约华尔街的股票价格狂跌。 3.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极大。 4.影响: (1)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被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2)各国纷纷寻找摆脱危机的办法,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1.背景:美国面临着严重的 。 2.开始时间和领导人: 年,罗斯福。 3.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4.手段:运用政府力量大规模干预经济。 5.内容 (1)金融: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2)农业:整顿农业。 (3)工业: 是新政的中心措施。国会通过了 。 (4)社会保障:以工
5、代赈。创立全国性的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体制。,经济危机,1933,调整工业,工业复兴法,6.评价 (1)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关头,通过国家 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大胆改革。 (2)新政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得到巩固,经济危机得到缓解。 (3)新政开创的 的方式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用,对西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民主制度,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拓展延伸】比较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背景:都是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的。 (2)方式: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市场与计划互用)。 (3)都缓解了危机,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巩固了政权。 2.不同点: (1)实质不同: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 (2)目的不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侧重点不同:新经济政策以农业为主,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罗斯福新政是以工业为主,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