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花仙子 文档编号:1084159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表诸侯国 齐 楚 秦 赵 燕 韩 魏士兵 数十万 百万 百万 数十万 数十万 数十万 七十万有学者根据史记苏秦列传和史记张仪列传整理出战国七雄的士兵数(表),并根据“把数十万看做是六十万,战国时期各国平均每户约 6 人,各出士兵 2 人”的研究成果,推算出战国中期七国人口总数约 1500 万。该推算A 数据来自史学名著,完全合理B 史料依据不够充分,有待商榷C 因运用了统计方法,科学准确D 完整统计七国人数,可靠属实【答案】B【解析】从材料“根据史记苏秦列传和史记张仪列传整理出战国七雄的士兵数”“根据“把数十万看做是六十万”中可以分析出该推算的史料数据不充

2、分,所以得出的结论也不可靠,故 B项正确;ACD 项错误,推算的史料和结论都不可靠。2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A B C 2D 【答案】C【解析】【详解】3中国古代的“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从近世开始,部分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周边政权已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B 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度C 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 中央王朝的统治范围迅速扩张【答案】C【解析】【详解】“方国”就是一定区域内以血缘为纽带的部落集团,帝国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统一

3、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故 C 正确;周边政权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说法过于绝对,也没有体现方国的问题,故 A 排除;皇帝制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重要制度,不是实质,故 B 排除;中央王朝统治范围的扩张,不属于实质,故 D 排除。故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方国王国帝国”,学生应该抓住题干关键词“实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方国与帝国的概念区别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答案。34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指出,(秦朝)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分封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面光,然后建立起了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材料表明秦朝建立A 削除了地

4、方制据的物质基础 B 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C 使中国开始步人封建社会 D 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答案】B点睛: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5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战争B 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C 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逐渐瓦解D 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答案】B【解析】三段材料内容都提到了“郡、县”,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故 B 正确;材料一与材料二并未涉及诸侯争霸与兼并的信息,故 A 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大宗、小宗的关系变化,不能说明

5、宗法制的瓦解,故 C 错误;当时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主要指大国改革变法,分封制瓦解,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材料并未反映这一信息,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郡县”,学生可以从表格内容的关键词出发,结合所学知识从郡县制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6左传载,公元前 493 年,晋国赵鞅与郑军作战,为鼓舞士气,赵鞅下令,“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县大于郡,时称“县郡制”。逸周书载:“千里百县,县有四郡。”这反映出县郡的设立4A 旨在取代井田制B 适应了诸侯争霸C 巩固了分封秩序D 加速了各国分裂【答

6、案】B【解析】县郡制把早先世袭的地方管理制度改变为由中央任命贤者为长官的非世袭制,这有利于中央和最高统治者对全国的控制,故选 B 而排除 CD;县郡制应该是在取代井田制的基础上建立的,故 A 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7秦律规定:百姓应缴纳的田租,一年完了没有缴清,以及有向国家借贷的财物未还的,官方追讨文书下达超过三十天仍不还,罚欠租者及主管官员各一甲(约 1344 钱),县丞、令等官吏各一盾(约 672 钱);欠租者逃亡而死掉,又没有后人、欠债无法追讨的,责成主管官员代为偿还。由此可见,当时A 官员执行公务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B 百姓的负担非常沉重C 法律视官员为国家的债务人D 官员与百姓处于同等

7、的经济地位【答案】A8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专制制度的强化B 宗法纲常的束缚C 小农经济的发展D 科举制度的僵化【答案】A59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要假托黄帝以明正朔。这些做法有助于A 纪传体例的推广 B 君主权威的神化C 宗法观念的强化 D 华夏文化的传承【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

8、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题干提到历代统治者祭祀黄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要假托黄帝以明正朔,是为了神化君主权威,B 项正确。史记是纪传体,但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A;CD 均不符合题意。10秦统一六国后,赢政自称“始皇帝”,他还规定,自己死后传位给子孙,“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大下共击之。”这表明A 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B 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C 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D 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答案】D【解析】材料“自己死后传位给子孙非刘氏而王,大下共击之”反映了皇位的血缘世袭的特点,说明统治者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统治,故 D 正确;皇位的

9、血缘世袭并不能说明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故 A 错误;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它并不是帝王治国思想的决定因素,故 B 错误;分封制的基础是井田制和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故 C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死后传位给子孙”,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皇位血缘世袭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11在中国古代,“家”(家族、宗族)与“国”(国家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6材料一西周制度示意图材料二左传桓公二年载:“天子立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

10、,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在“家”“国”关系上有何特点?(2)在“家”“国”关系上,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延续性和变化?分析以上变化的原因。【答案】(1)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或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政治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周王获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贵族通过嫡长子继承制(世袭制或世卿世禄制)获得政治特权。(2)延续性:皇位世袭制延续了“家天下”的格局。变化: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官员任免制取代了贵族世袭制(或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分封制不利于统一;郡县制适应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第(2)问,“延续性”,由材料三信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得出:皇位世袭制延续了“家天下”的格局。“变化”,由材料四中的“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得出:郡县制7取代了分封制、官员任免制取代了贵族世袭制。“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分封制不利于统一,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两个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