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堂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lawfemale396 文档编号:1111542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堂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标)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堂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标)2019春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堂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2019济宁高二期末)汉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汉武帝则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的演变实质上反映出( D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彻底改造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 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应该是秦朝“焚书坑儒” ,A 项错误;这种文化政策的转变与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无关,B 项错误;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体现了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彻底改造,但并不是这种文化政策演变的实质,C 项错误;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D 项正确。2(2019湖州高

2、二期末)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 ,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 。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 B )A天行有常 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 D三纲五常解析 “天行有常” ,强调社会运行规律,故 A 项错误;“天人感应”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君主有过失,天会降灾异的思想,故 B 项正确;“君权神授” ,强调了君权的至高无上地位,故 C 项错误;“三纲五常” ,是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有利于巩固君权,故 D 项错误。3 “夫仁义礼智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 D )A尊儒抑法 B抑儒尚法C抑儒抑法 D尊儒尚法解析据材

3、料“夫仁义礼智者,治之本也”和“无本者不立”可知为尊儒,据材料“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和“无末者不成”可知为尚法,D 项符合题意。4元朔五年(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创办太学。由此可见太学( C )A违背了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B促使儒学教育民间化和制度化C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D彻底改变贵族垄断官位的局面2解析 材料体现了太学兴办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故 A 项错误;民间化与材料“在长安创办太学”不符,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可知,太学是为培养治国理政人才而设,故 C 项正确;D 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错

4、误。5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 A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 “百家争鸣”已经结束C教育为儒学所垄断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解析由表格信息儒家“支派”占有 103, “篇数”是 3123,说明西汉儒学地位明显提高,故 A 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出百家争鸣局面还存在,故 B 项错误;C 项材料体现不出,故错误;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唐朝逐渐完善,故 D 项错误。二

5、、非选择题6董仲舒的教化思想,深刻影响着古代政治与文化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无其质,则王教不能化;无其王教,则质朴不能善。性待教而为善,此之谓真天。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进教化,立官制,重文士,轻武夫;建构一个由孝悌、读书出身和经由推荐、考核而构成的文官制度,作为专制皇权的行政支柱。这个有董仲舒

6、参与、确立于汉代的政治教育系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了解自秦汉以来中国历史的重大关键之一。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解析 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善出性中”得出性是善的载体;据材料一“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得出性非全善;据材料一“性待教而为善”得出重视教化;第二小问,董仲舒生活在汉武帝时代,大一统局面出现,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发挥,适应了大一统局面的需要。答案 观点:性是善的载体;性非全善;重视教化。3背景:大一统局面出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内容及实施教化的措施。解析 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三纲五常” ;第二小问,据材料二“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得出中央设太学,地方设郡国学;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得出将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根据所学知识得出重用儒生。答案 内容:三纲五常。措施:中央设太学;地方设郡国学;将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重用儒生。(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影响。解析 可以从积极方面即发展先秦儒学,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消极方面即禁锢人性发展等角度回答。答案 影响:发展先秦儒学;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禁锢人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