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实验技能三实验的假设和结论讲义(含解析)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1120074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实验技能三实验的假设和结论讲义(含解析)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实验技能三实验的假设和结论讲义(含解析)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实验技能三实验的假设和结论讲义(含解析)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实验技能三实验的假设和结论讲义(含解析)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版高考生物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实验技能三实验的假设和结论讲义(含解析)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实验的假设和结论(2017全国,32)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 :aaBBEE、AAbbEE 和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1)若 A/a、B/b、E/e 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2)假设 A/a、B/b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 ,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 。(要求:写出实

2、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审题关键信息:三个纯合品系中,两两之间各有两对相对性状不同,一对相对性状相同。信息:三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与性别无关。信息:要求确定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属于探究性的实验,实验结果要进行讨论。结合信息判断,要确定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应分别两两杂交进行,以分别确定每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一对染色体上。信息:伴性遗传与性别有关联,要验证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通常选择隐性的雌性个体和显性的雄性个体进行杂交。两对基因需要分别进行,也就是选择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信息:对假设进行验证,这属于验证性实验,描述的预期结果和结论只有一种。答

3、案 (1)选择、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 F1和 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位于三对染色体上。(2)选择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 F1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 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 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解析 (1)根据题目要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题中所给三个品系均为双显性一隐性性状,因此可以每两品系进行一次杂交,通过对杂交后自由交配产生的 F2的性状进行分析,得

4、出结论。选择、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 F1和 F2,若各杂交组合的 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位于三对染色体上。(2)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雌雄个体的表现型没有差异;如果基因位于 X 染色体2上,则子代雌雄个体的表现型有差异。设计实验如下:选择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 F1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 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 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错解例析错例:(1)选择进行杂交,F 1自由

5、交配得到 F2,F 2中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说明 A/a 和 B/b 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再分别进行、杂交,各杂交组合的 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说明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选择进行杂交 ,观察 F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 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若 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相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不位于 X 染色体上 。错因分析:处:探究性实验的预期结果不确定,应进行讨论。处:应分别进行正反交,才符合隐

6、性的雌性个体和显性的雄性个体杂交的设计思路。处:验证性实验的预期结果是确定的,不用进行讨论。1假设与结论假设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研究的对象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和解释。实验结果预测一般与假设相对应:若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则得出与先前的假设一致的结论,即假设成立;反之,假设不成立。2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区别比较项目 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概念指实验者在不知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进行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实验目的探索研究

7、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验证已知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实验假设假设一般采用“如果 A,则 B”的形式表达,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和解释因结论是已知的,故不存在假设问题31黄瓜植株的性别类型多样,研究发现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 F、f 与 M、m 控制着黄瓜植株的性别,M 基因控制单性花的产生,当 M、F 基因同时存在时,黄瓜为雌株;有 M 无 F 基因时黄瓜为雄株;mm 个体为两性植株。(1)雌株个体在做杂交亲本时无需_,可极大简化杂交育种的操作程序。(2)两个基因型为 Mmff 与 mmff 的亲本杂交,育种学家从

8、它们的后代中选择出雄株,并让这些雄株与 MmFf 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3)研究发现,基因型为 mm 的植株存在表型模拟现象,即低温条件下,mm 植株也有可能表现为雌株。现有一雌株个体,请设计实验探究它是否为表型模拟。将此植株与_杂交,得到种子,在正常条件下种植。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如果_,则说明被测植株为表型模拟;如果_,则说明被测植株为正常雌株,不是表型模拟。答案 (1)去雄 (2)雌株雄株两性植株332(3)两性植株 均为两性植株 出现单性植株解析 (1)利用植物进行人工杂交时,需要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而黄瓜的雌株不含雄蕊,用其进行杂交实验时,可以省去此环节。(2)两个基因型为

9、 Mmff 与 mmff 的亲本杂交,它们的后代中雄株基因型为 Mmff,让该雄株与MmFf 植株杂交,后代中雌株(M_F_)的比例 ,雄株(M_ff)的比例 ,两性34 12 38 34 12 38植株(mm_)的比例 1 ,即雌株雄株两性植株332。14 14(3)基因型为 mm_的个体也可能表现为雌株,而雌株与其不同点是含有 M 基因。可据此设计,让表现雌株的植株与基因型为 mm_两性植株杂交,如果后代没有单性植株出现即不含基因M,则该个体为表型模拟;如果后代出现单性植株即含有基因 M,则说明被测植株为正常雌株,不是表型模拟。2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紫色和白色两种。为探究该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

10、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该植物的纯种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亲本 F1 F2紫花白花 全为紫花 紫花白花6314对此实验结果,兴趣小组内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对该植物的花色遗传最后得出了如下解释:由一对基因(A、a)控制的,但含 a 的雄配子(花粉)部分不育;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A、a,B、b,C、c)。(1)如果假设正确,上述实验 F1紫花植株产生的可育雄配子中 a 配子的概率是_。(2)为验证上述假设,该小组一致同意对 F1进行测交实验,请预测两种假设的实验结果:假设:(F 1)_,(F 1)_。假设:(F 1)_,(F 1)_。如果实验证明假设是正确的,则上述实验 F2中的紫花植株中纯种占_。

11、(3)有同学认为还有其他的假设可以解释上述现象,请提出第三种假设并作简单的合理解释:_。答案 (1)1/32 (2)紫花白花11 紫花白花311 紫花白花71 紫花白花71 1/9 (3)由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 a 的雌、雄配子均部分不育;当雌雄可育配子中 a 配子的概率均为 1/8 时,也会得出题中的结果解析 根据题意,紫花和白花杂交,F 1全为紫花植株,F 1自交,F 2中有紫花和白花,说明紫色对白色为显性。(1)若植株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含 a 的雄配子(花粉)部分不育,则 F1基因型为 Aa,F 1产生的配子有 1/2A、1/2a,F 2中白花植株 aa 占1

12、/64,aa1/2a(雌)雄配子,则 F1紫花植株产生的可育雄配子中 a1/32。(2)根据假设,F 1基因型为 Aa,F 1测交即 Aaaa,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Aa)白花(aa)11;F 1产生配子为 1/32a、31/32A,测交结果为紫花(Aa)白花(aa)311。根据假设:若植物的花色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A、a、B、b、C、c),根据 F2中白花植株占 1/64,推测花色有 3 对等位基因控制,F 1紫花植株基因型为 AaBbCc,F 2白花植株基因型为 aabbcc,其他为紫花,据此分析,F 1与 F1产生配子相同,F 1测交子代白花aabbcc 所占比例为 1/21/21/21/8,则子代紫花为 7/8,故 F1与 F1测交产生子代均为紫花白花71。据题意,假设F 2中共有 8 种纯合体,且各占 1/64,其中表现为紫色的有 7 种,所以紫花植株中纯种占 7/63,即 1/9。(3)由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 a 的雌、雄配子均部分不育,雌雄可育配子中 a 配子的概率均为 1/8 时,也会得出题中结果。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Y 2001-2004 General overview of NGN (Study Group 13)《NGN概述 系列Y 第13研究组》.pdf ITU-T Y 2001-2004 General overview of NGN (Study Group 13)《NGN概述 系列Y 第13研究组》.pdf
  • ITU-T Y 2002-2009 Overview of ubiquitous networking and of its support in NGN (Study Group 13)《关于泛在网络及其在下一代网络(NGN)中的支撑综述 13号研究组》.pdf ITU-T Y 2002-2009 Overview of ubiquitous networking and of its support in NGN (Study Group 13)《关于泛在网络及其在下一代网络(NGN)中的支撑综述 13号研究组》.pdf
  • ITU-T Y 2006-2008 Description of capability set 1 of NGN release 1 (Study Group 13)《下一代网络(NGN)版本1中关于能力集1的描述 13号研究组》.pdf ITU-T Y 2006-2008 Description of capability set 1 of NGN release 1 (Study Group 13)《下一代网络(NGN)版本1中关于能力集1的描述 13号研究组》.pdf
  • ITU-T Y 2007-2010 NGN capability set 2 (Study Group 13)《(预发布)下一代网络(NGN)能力集2》.pdf ITU-T Y 2007-2010 NGN capability set 2 (Study Group 13)《(预发布)下一代网络(NGN)能力集2》.pdf
  • ITU-T Y 2011 FRENCH-2004 General principles and general reference model fo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下一代网络的一般原则和通用参考模式 Y系列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协议方面和下一代网络 下一代网络框架和功能结构模型 13号研究组》.pdf ITU-T Y 2011 FRENCH-2004 General principles and general reference model fo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下一代网络的一般原则和通用参考模式 Y系列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协议方面和下一代网络 下一代网络框架和功能结构模型 13号研究组》.pdf
  • ITU-T Y 2011 SPANISH-2004 General principles and general reference model fo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下一代网络的一般原则和通用参考模式 Y系列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协议方面和下一代网络 下一代网络框架和功能结构模型 13号研究组》.pdf ITU-T Y 2011 SPANISH-2004 General principles and general reference model fo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下一代网络的一般原则和通用参考模式 Y系列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协议方面和下一代网络 下一代网络框架和功能结构模型 13号研究组》.pdf
  • ITU-T Y 2011-2004 General principles and general reference model fo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SERIES Y 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INTERNET PROTOCOL ASPECTS AND NEXT GENERATIor.pdf ITU-T Y 2011-2004 General principles and general reference model fo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SERIES Y 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INTERNET PROTOCOL ASPECTS AND NEXT GENERATIor.pdf
  • ITU-T Y 2012-2010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architecture of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Study Group 13)《下一代网络的功能要求及架构 13号研究组》.pdf ITU-T Y 2012-2010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architecture of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Study Group 13)《下一代网络的功能要求及架构 13号研究组》.pdf
  • ITU-T Y 2013 FRENCH-2006 Converged services framework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architecture《聚合业务框架的功能需求和体系结构 13号研究组》.pdf ITU-T Y 2013 FRENCH-2006 Converged services framework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architecture《聚合业务框架的功能需求和体系结构 13号研究组》.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