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单元 第 1 课 改革迫在眉睫课后强化演练1东晋时,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是( )A代国 B魏国C北魏 D前秦解析:拓跋部兴起时,于 338 年建立代国。后来建立魏国史称北魏。答案:A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开始采用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统治,其措施主要有( )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 推行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 重用汉族儒生 兴办太学A BC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都是当时采取的措施。答案:D3宗主督护制导致( )A国家赋税增加 B豪强地主隐瞒人口C农民负担减轻 D社会矛盾缓和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该制度豪强地主藏匿人口,B 项正确。他们逃避税收,压榨百姓。A、C、D 三项与都护制度相背离。
2、答案:B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导致北方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主要原因有( )鲜卑贵族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鲜卑贵族对百姓巧取豪夺 都城偏远 南朝政权的威胁A BC D解析:社会矛盾的激化,主要是由统治者的统治措施造成的,与其都城的位置和其他政权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答案:A5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 )A阶级矛盾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民族矛盾 D鲜卑族内部矛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时北魏的社会矛盾。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同时由于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十分尖锐。但鲜卑族内部的矛盾当时并没有显现
3、出来。2答案:D6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其中对他影响比较大的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解析:在其祖母冯太后的督促下,孝文帝研习儒家经典礼仪。答案:B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采用汉族先进文化 B学习汉族统治政策C发展经济 D巩固统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由于北魏面临危机,因此,孝文帝企图通过改革化解危机,巩固统治。A、B 两项是改革的内容,C 项是目的之一,但主要目的是 D 项。答案:D8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这表明孝文帝( )A摒弃了鲜卑族的传统习俗B注重对汉文化的研习C改革了
4、鲜卑族传统教育方式D重视推广先进的文化解析:本题提供的材料只是反映了孝文帝对汉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没有涉及教育和文化的推广,也没有涉及他对传统习俗的改革。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 398 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 “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
5、令, “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有教材依托。答内容只需从材料概括即可。要抓住关键词“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 “儒家礼制” 。答意义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再结合第一问组织答案即可。3答案:(1)内容:改变拓跋珪时的做法,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尊崇“天子七庙”儒家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 “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2)意义:改用汉族的庙号制度,加强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封
6、建化发展,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鲜卑以游牧为生,善骑射。东汉初年,活动于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鲜卑随着北匈奴势力衰耗,开始连年出兵攻击北匈奴。公元 85 年,鲜卑与南匈奴及西域各族共击北匈奴,迫使其逃遁。公元 87 年,鲜卑再次大败北匈奴,斩杀优留单于北匈奴西迁。鲜卑趁势占据了漠北地区,留在漠北的十余万匈奴人并入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材料二: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这和北魏崛起有什么关系?(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信息:北魏是个游牧民族,军事力量强大;依靠军事力量迅速崛起。关系:使北魏统一北方。(2)改革主观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国家统一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