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上)教师 授课时间 第四周 课时 1 周课题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上) 课型 新课教学目的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进而了解古代中国就有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并通过深入了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来明白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3)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进而知道古代中国的农民因此而承受了沉重的负担。(4)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明白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几种典型
2、的土地制度。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并结合课本中的历史图片认识几种有名的古代水利工程。(5)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6)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深入理解古代中国赋税和徭役的内在关系,以及徭役过重在历史更替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8)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并通过深入了解古代有名的水利工程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
3、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2)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究,避免“灌输”。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重点 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
4、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教学 说明备注2环节导入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和向往。古代的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环节1复习旧知新课预习、作业的检查1、阅读课本 (完成练习册的课前预习)环节2课程讲授(一)、运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1、根据第一目“神农传说”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在远古时代,开始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是哪个生产部门?(2)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
5、中有特殊的地位?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lei)、耜(si),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2、根据第二目“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内容解决下列问题:(3)、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产工具有没有变化?(4)、国语晋语记载:“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当时有些人还以牛或牛耕作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又有司马牛名犁,晋国有个力士叫牛子耕
6、。这些现象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哪些问题?体现了牛耕在春秋时期的开始兴起,也说明了人们对当时农业生产的重视。应该说牛耕的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环节3学生回答,教师点拨3革命,但也应当看到:牛耕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自出现以来,历千百年而无根本性的变化,至今仍是大部分农业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3、根据第三目“泰半之赋”和第四目“沉重的力役”内容解决下列问题:(5)中国古代的赋税和徭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中国古代的赋税和徭役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往往成为
7、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4、根据第五目“贫者无立锥之地”内容解决下列问题:(6)“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了怎样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7)概述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过程?5、根据第六目“大禹和他的继承者”内容解决下列问题:(8)、我国古代兴修了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至今仍在起作用的有哪些?(二)、重点讲解以下问题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距今七八千年前,耜耕、石器锄耕,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农具、中耕农具、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
8、形成。2、生产工具的演变(1)从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2)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环节4学生回答教师点拨环节5学生思考回答4(4)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提高,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而且耕犁基本定型。犁由犁梢(犁柄)、犁床、犁辕、犁箭、犁铧和横杠(犁衡)六部分组成,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用的犁壁。当时盛行二牛抬扛式的犁耕,即两头牛抬着犁衡,挽拉一张长辕犁,一人扶犁并驱赶耕牛。历史上主要的铁农具还有整地用的臿,(镢),有的地方
9、称镐,战国、秦汉使用普遍,适用于刨地翻土。铁搭(铁耙),唐、宋以后出现,长江下游最为普遍,用它翻地比牛耕更适于粘重的水稻田。中耕除草时的农具主要有铲、锄(耨”、“镈”)。在考古发掘中,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铲、铁锄。收割的主要农具有镰。在父系氏族社会阶段已有石镰,最早的铁镰是战国时期的。钹镰,使用时需双手执之,可以说是一种大型镰刀,适用于收割撒播的麦子和牧草等。西汉耧车,是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创造的一种畜力播种机。该机由耧架、耧斗、耧腿等几个部分组成。耧架用木制成,供人扶牛牵。耧斗是放种籽的木箱,分大小二格。大格储种籽,小格相当于播种调节门,有一个带闸板的出口,可以控制下种速度,均匀地播撒。耧腿是
10、开沟的铁铲,耧犁按播种幅宽、行数的不同,有一腿、二腿、三腿乃至更多的腿,其中以三腿的较多。耧犁能一次完成开沟、播种、覆土、压土等多项工作,提高了播种的质量与效率,是当时较高水平的播种机,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播种机。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我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标志,把它划分为刀耕火种、耜耕(“石器耕锄)和铁犁牛耕三个阶段。与之相适应,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则有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贵族国有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精耕细作技术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也使我国传统农业以其顽强的生命力,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但是到了近代小农经济也成为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作业布置5及疑难解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