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estyield361 文档编号:1190994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语文学科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张中堂篆书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书法艺术也在继承了秦代小篆写法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就是李斯所写的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李斯是法家人物的代表,法家之于审美采取的是“好质而恶饰”的主张,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这也正是李斯小篆“省大篆之繁缛

2、以趋简易”、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的原因。秦亡汉兴,汉初采用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汉武帝时又采用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与法家的审美思想相比,道家审美观超越了功利性的羁绊,而儒家审美观则强调了文(饰)与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讲实用性也讲审美性,这是汉代美学思想对秦代美学思想的突破,也是汉代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原因。如果说以道、儒思想 取代法家思想促使汉代审美趋于开放,那么,地域文化对于汉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 性的作用。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 一书中说道:“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汉起于楚地,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

3、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 ”与北国文化不同的是,这种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南国楚文化充满了想象、神人交织、赤兔金鸟、羽人戏龙就像屈原离骚中所说的那样,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霏霏其弥章” 。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其显著的审美特征。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无不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书法也是如此,汉代篆书线条一改秦篆的“玉箸”式样,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起笔时或藏或露,少有雷同;收笔处或作悬针,或为垂露,姿态万千;转折处或- 2 -提或按,方圆兼备,虚实相生。瓦当铭文更能随形布势,随意生态,活泼多变;缪篆屈曲回环;鸟虫篆,笔画作鸟

4、、虫、鱼状,更是将篆书的装饰意味、浪漫色彩发挥到了极致。“圣人立象以尽意” ,汉代流动瑰丽的篆书,所表达的正是汉代崇尚浪漫、重视装饰的审美追求。森严的秦文化之“法”与浪漫的楚文化之“意”在汉代篆书里交融,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1. 下列对“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汉代篆书是汉代审美趋于开放的产物。汉代美学思想突破了秦代美学思想,讲实用也讲审美,促使了包括篆书在内的汉代艺术的繁荣。B. 楚汉浪漫主义取代了先秦的理性精神,主宰了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决定了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C. 汉代篆书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特别是鸟虫篆更将篆书的

5、装饰意味和浪漫色彩发挥到了极致。D. 汉代篆书既有道家“无为”的审美观,也有儒家“文质”辩证统一的思想;既有秦文化的森严法度,也有楚文化的浪漫情怀。2. 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在审美上,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家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他的小篆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体现了法家“好质而恶饰”的主张。B. 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省去了大篆的繁缛而更趋简易,是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C. 汉代融合了道家“无为而治”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强调“文”“质”辩证统一的审美观。D. 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南方楚文化显著的审美特征。汉赋、汉帛画、汉雕塑、

6、汉画像石等都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用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了全国文字。B. 汉代篆书在书法艺术上继承了秦代小篆的写法,但与秦代小篆相比,它又有更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C. 汉代篆书流动瑰丽,表达了汉代崇尚浪漫、重视装饰的审美追求,书写了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3 -D. 汉代篆书在汉代繁荣发展,它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当时人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字体。【答案】1. B 2. C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的理

7、解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 项“楚汉浪漫主义取代了先秦的理性精神 ”错。原文表述是“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

8、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B“楚汉浪漫主义取代了先秦的理性精神 ”错。原文表述是“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 。【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 C 强调“文” “质”辩证统一的仅仅是儒家的审美观, “道家审美观超越了功利性的羁绊,而儒家审美观则强调了文(饰)与质的辩证统一关系。 ”本项以偏概全。【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

9、、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如本题 C 项强调“文” “质”辩证统一的仅仅是儒家的审美观, “道家审美观超越了功利性的羁绊,而儒家审美观则强调了文(饰)与质的辩证统一关系。 ”本项以偏概全。【3 题详解】-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不符合原文的一项” ,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

10、语段,D 项表述“成为当时人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字体”属无中生有。原文只是提到了“篆书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 “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 表述“成为当时人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字体”属无中生有。原文只是提到了“篆书的

11、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房屋杂谈迟子建人类在结束了风餐露宿、茹毛饮血的时代后,极其聪明地选择了房屋作为自己的安身之所。房屋可以遮风挡雨,可以分割成无数空间使生活变得更井然有序,于是有了卧室、厅房、厨房、储藏室、卫生间等等的格局。人类在发明房屋时最浪漫的一笔就是对窗口的设置。透过窗口,可以望见森林、原野、河流、动物、花朵、庄稼等等,更重要的是,窗口可以感知阳光和月光,因为它更多地承受了人们的睡眠,所以它也是诞生梦最多的场所。房屋不仅仅是人的休息之所,也是人类表达情感的场所。人们需要祈祷,于是有了风格各异的教堂;人们需要歌声,于

12、是这世界多了一些著名歌剧院的建筑。房屋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气息的一种象征。我想天空的飞鸟在掠过人类居住的房屋时,一定把它们看成了人类的外衣。这外衣有新有旧,有的朴素有的华美,但它们因风格各异而显得多姿多彩。我没有集邮的爱好,但还是比较喜欢邮政部门发行的一套很普通大众的民居图案的邮票。它十分朴素、典雅、浑和,很符合我的欣赏口味。最常见的是那种面值二十分的上海民居的邮票,灰色的青砖楼上是淡绿色的屋顶,门顶上有半月形的门楣装饰。窗格很碎,仿佛是想轰赶过分炽烈的阳光,它给人一种古老沉凝的感觉。而广西民居的设计则不一样,它看上去轻隽秀丽,屋檐的斜坡长长的,仿佛那一带的人喜欢坐在屋里听雨

13、水从屋顶滑过的声音。云南民居散发着红土高原特有的朴拙气息,它们看上去像宫殿一样古色古香。而四川民居一眼- 5 -望去给人一种层层叠叠的感觉,仿佛建筑在艰险的蜀道上,房屋看上去很坚固实用,能想见里面的板凳一定是矮矮的,而茶壶则敦实硕大。这套邮票中没有黑龙江的民居,若有,我想应该是在大兴安岭漠河一带的木刻楞民居,因为走遍了黑龙江,只有那里的民居才有特点。木刻楞房子顾名思义就是用木头垒起的房屋。它一般都很高大,房中竖有几根作为支撑点的圆柱。由于漠河冬季严寒漫长,风烈雪猛,所以木刻楞房屋的外表要糊上厚厚的黄泥。这种房屋多半不用画蛇添足再加一个天蓬,屋顶就算是天蓬了,所以在屋中抬头仰望,看到的就是斗笠形

14、均匀铺开的红松木,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森林的感觉,能嗅到木质特有的气息。房子里至少要砌两面火墙,搭两个火炉,火炉既可用来取暖,又可用来做饭。这种屋子的地面只有用木板铺就才能与房屋的气氛相得益彰。不用说,家具也都是木质的了,而且越古旧越好。人们在这样的屋子里可以高声大气地说话。从房屋的外观来看,南墙上多半挂着东北特有的蒜辫子、菜籽、鱼干等等,而西墙则挂着各种农具和捕鱼的工具。这样的房屋看上去非常浑和大气,可以想见它们是多么适合喝着烧酒讲着粗野笑话的极北地区的人居住。冬季的雪花开始拥抱漠北小镇时,这些房屋就更显得无与伦比的沉静。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成为大自然最和谐的一部分。所以无论是在电视还是在画

15、报上看到木刻楞房屋,都给人一种非同寻常的美感。然而今年 3 月 9 日,我因观测日全食再次回到漠河时,发现房屋发生了一些变化,新建的房子不再是木刻楞的,而是在任何乡镇随处可见的红砖房。那种长方形的、像个红棺材一样死气沉沉的房屋。据说漠河能建这样房子的多半是比较富裕的人家,这更加使我担忧不已。因为人的生活总是往好处发展,如果这一带的人把建造红砖房视为一种时髦的话,木刻楞房屋将会在不久远的将来消失。我讨厌红砖房那种俗气之极的色彩,它对漠北风光实在是一种破坏,它永远无法与那么纯净的大自然融为一体。我甚至这样想,如果没有了木刻楞房屋,北极村还成其为北极村吗?假若我有权力,我将下达一道命令,不许那里的人

16、们再建造红砖房,要保持木刻楞房屋的原始基调。当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时,我们更应该注意保护一个村镇的房屋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对文明和文化的一种保护。许多作家和画家都无比钟情于对房屋的抒写和描绘。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就有大段大段的对房屋的描写,他甚至能把每一条回廊都写得光彩勃发。我所崇敬的大画家梵高和蒙克,他们也在画中动情地描绘教堂和村镇的房屋风景,房屋像精灵一样在画面中闪烁,它有血有肉,它已经不仅仅是人类的休息之所了。有特点的房屋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我不敢设想,如果全世界的房屋都成为一种模式,人类的文化是不是会随之急剧地倒退以至衰亡?- 6 -我们需要在房屋里休息,更需要在它的怀抱中

17、永久地梦想。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本文第一段使用“极其聪明”一词,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赋予房屋多重意义的肯定和赞扬。B. 作者认为好的房屋构造应与大自然和谐相生,而红砖房败就败在那俗气的红色无法与纯净的自然融为一体。C. 倒数第二段引用三位大师对房屋的描画,旨在揭示房屋对于人们心灵层面的意义,从而引发对人类文化的思考。D. 最后一段中 “更需要在它的怀抱中永久地梦想”这句话照应第一段,重申了房屋对于人类的意义。5. 作者认为房屋的存在具有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6. 文章重点写漠河的木刻楞房,为什么不以“永远的木刻楞房”为题,而以“房屋杂谈”为题,请谈谈

18、你的理解。【答案】4. B 5. 能遮风挡雨,供人们休息;能表达情感,是精神气息的象征。 人利用房屋享受自然,自然因为房屋而增色。房屋与大自然和谐相生。各具特色的房屋,能激发文人想象力,使人类的文明与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6. 本文在叙写地方民居时重点写木刻楞房,是基于对家乡房屋的熟悉,的确有一种情愫在其中,但这不是本文的写作重点。以“永远的木刻愣房”为题,写作主旨就变成了对漠河民居的咏叹、感怀,这样就偏离了本文的主题。以“房屋杂谈”为题,体现了一种基于房屋的泛化思考,能够使本文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 ,本题考查

19、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A 项,作者在第一、二段从物质构造到心灵层面,列举了人们建造房屋的种种用途,再结合下文作者对保有独具特色的房屋的呼吁,可见“极其聪明”是肯定和赞扬之意。B 项,作者呼吁房屋要保有各自的特色,不可千篇一律,因为“有特点的房屋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 。选项中把红砖房的失败归结于颜色的俗气,表述错误。满世界都是的红砖房将取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木刻楞房,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失,这才是作者厌恶红砖房的主要原因。C 项,作者引用三位大师的作品,意在告诉读者“有特点的房屋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 。房屋- 7 -的特点是地域文化与文明的象征符号,如果全世界的房屋都变成一个模样,大师们将再无灵感创作,

20、那文化领域相应的也就死气沉沉了。这正是作者对人类文化层面的一种思考。D 项,作者说“更需要在它的怀抱中永久地梦想”和第一段“它也是诞生梦最多的场所”遥相呼应,都是谈房屋给人带来的作用,表达了希望房屋之于人的意义所在。表述正确。故答案为 B 项。【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认为房屋的存在具有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中的“多重” ,可见答案不止一点,要多角度思考。首先找到文中写房屋意义和作用的内容。文章第二段“房屋不仅仅是人的休息之所,也是人类表达情感的场所”一句非常关键,据此推知,房屋存在有两重意义。再结合第一、二段的相关词语,可以得出答案要

21、点。文章三、四两段列举了各地民居的特点,并在第四段结尾说“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成为大自然最和谐的一部分” ,融合第一段“透过窗口,可以望见森林、原野、河流、动物、花朵可以感知阳光和月光” ,可以概括出答案要点。文章第五至八段通过写对红砖房有可能取代漠河木刻楞房的担忧,呼吁保留房屋的地域特点,通过对有特点房屋的保护从而达到一种对文明与文化的守护。结合六、七段的末尾句“当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时,我们更应该注意保护一个村镇的房屋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对文明和文化的一种保护” “如果全世界的房屋都成为一种模式,人类的文化是不是会随之急剧的倒退以至衰亡”可得出答案要点。【6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

22、问的是“文章重点写漠河的木刻楞房,为什么不以永远的木刻楞房为题,而以房屋杂谈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本题考查把握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比较标题的优劣主要应从主旨和情感两方面着手。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由房屋引发的对于文化与文明传承方面的思考。作者呼吁保护各地有特色的房屋,如果全世界的房屋千篇一律,那将是一场文化的消弭。作者列举上海、广西、云南、四川以及漠河的民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重点写大兴安岭的漠河。那里是作者的家乡,对那里的房屋特色更为熟悉,有一定的情感因素。但是文章的主题却不是对家乡的怀恋,而是对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一种理性思考。所以以“永远的木刻楞房”为题在主旨表现上就

23、偏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 8 -“速度快,规模大,同时还伴随着空巢化、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的现象。 ”今年期间,有代表表示,中国的老龄化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界上前所未有。衰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衰老时养老没有足够的保障。尽管最近五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多达几十个,但与公众对养老保障的期待和不断加速的老龄化形势相比,现有养老能力仍面临严峻挑战。“养儿防老”是我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基本特征。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都是通过生养子女解决养老问题。而如今,这一传统模式正受到未富先老、

24、子女数量减少等因素的冲击,家庭养老功能正在不断弱化。(摘编自牛少杰子女压力大,家庭传统养老功能弱化 )材料二:(来自中商情报网)材料三:养老市场无疑是一片蓝海,但目前盈利空间不大正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居家养老所需要的投入较大,包括建立网络、培训队伍、制定服务标准等,这一切都要从头做- 9 -起,人们顾虑较多,影响了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上门提供服务的助老员、护理员等是开展居家养老的必要条件,其数量和素质关系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但养老行业人员流动性大,普遍缺乏专业训练,不具备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一般家政服务,但难以提供高层次养老服务。同时,不同于过去要求吃饱、穿暖的养老,随

25、着老人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当令人们养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而居家养老项目内容简单,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代餐服务,以及基本的生活照料等,缺乏康复护理、医疗保健、文娱活动等项目。当前居家养老服务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把养老视为家庭责任,主动作为不够,成为制约居家养老发展的关键问题。(摘编自邱冰清居家养老,重在“能养” )材料四:出门 10 分钟即可走到配餐用餐点社区养老中心实现长托日托随着社区养老工作的推进越来趋多的养老服务嵌入到社区内,受到老年人的欢迎。然而,当前不少社区养老机构的生存发展并不容易。养老机构入驻社区困难。有些居民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在自家小

26、区内表示反对。一是怕抢占公共资源;二是一些人对“老态”的排斥,看到小孩子活泼向上,感觉小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老人聚集的地方则感到暮气沉沉。与此同时,在养老企业看来,养老市场确实是一片蓝海,但是当下的可持续运营难题却阻碍了很多社会力量的进入。目前不少民营养老机构都是微利经营,投资回收周期长,非常考验投资方的实力。养老服务产业具有社会公益属性,同时其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需求也决定了养老机构必须学会在市场上存活,在公益性和经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摘编自高一伟社区养老,幸福在一步之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国家做了很多工作,但面对快速的

27、老龄化速度、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我国的养老问题仍然存在许多困难。B.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儿女养老的家庭养老模式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如今这一模式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冲击。C. 居家养老是目前我国老人首选的养老方式,但其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内容简单,并不能够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10 -D. 虽然养老市场潜力巨大,但利润微薄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一些民营养老机构甚至处于亏本经营状态。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 2008 年至 2017 年的 10 年间,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人口占比和同比增速也一直量上涨趋势。B. 目前我国的养

28、老方式星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多元化趋势,但各种养老方式均有不足,这在材料三、四中有所反映。C. 养老服务产业具有公益性特点,又具有产业化、市场化特点,如果能在公益性和经济效益间找到平衡,也许能实现可持续发展。D. 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 2008 年为 10956 万人,2017 年则达 15831 万人。老年人口增长迅猛,社会资本纷纷投资养老市场。9. 请根据材料,就我国如何应对严峻的养老形势提出几条建议。【答案】7. D 8. C 9. 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传统的养老观念;采取切实措施,建立融多种养老方式为一体的保障体系;加强培训力度,培养稳定性强、专业知识丰富的养老行业人员

29、;提高地方政府工作的主动性,地方政府应在资金等方面对养老企业进行帮扶。【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 。比如本题中,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 项, “甚至处于亏本经营状态”错,材料四第二段只是说“目前不少民营养老机构都是微利经营,投资回收周期长,非常考验投资方的实力” ,并没有说“亏本经营” 。【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 “一项” 。A 项, “人口占比和同比增速也一直呈上涨趋势”

30、错,从材料二的图一可知,同比增速有升有降。B 项, “在材料三、四中有所反映”错,材料三反映了居家养老的不足,材料四反映了社区养老面临的困境,但材料三、四都没有反映机构养老存在的问题。D 项, “社会资本纷纷投资养老市场”错,材料三说“人们顾虑较多” ,材料四说“当下的可持续运营难题却阻碍了很多社会力量的进入” 。【9 题详解】- 1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就我国如何应对严峻的养老形势提出几条建议”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考生可以到材料中圈出直接陈述建议的句子,也可以圈出养老形势面临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圈出成功的经验,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31、如材料一第二段“养儿防老是我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基本特征。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图,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都是通过生养子女解决养老问题” ,如材料三“居家养老所需要的投入较大,包括建立网络、培训队伍、制定服务标准等,这一切都要从头做起,人们顾虑较多,影响了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养老行业人员流动性大,普遍缺乏专业训练,不具备专业知识,能够从事一般家政服务,但难以提供高层次养老服务”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把养老视为家庭责任,主动作为不够,成为制约居家养老发展的关键问题”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 、文言文阅读(10-13 题,

32、共计 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十九登进士第,又制策登科。元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历中书舍人。群在内职,常以谠言正论闻于时。宪宗嘉赏,降宣旨云:“自今后学士进状,并取崔群连署,然后进来。 ”群以禁密之司,动为故事,自尔学士或恶直丑正,则其下学士无由上言。群坚不奉诏,三疏论奏方允。元和七年,惠昭太子薨,穆宗时为遂王,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群与澧王作让表。群上言曰:“大凡己合当之,则有陈让之仪;己不合当,因何遽有让表?今遂王嫡长,所宜正位青宫。 ”竟从其奏。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进绢五千匹,充助修开业寺。群以为事实无名,体尤不可,请止其所进。群前后

33、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十二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盐铁福建院官权长孺坐赃,诏付京兆府决杀。长孺母刘氏求哀于宰相,群因入对言之。宪宗慜其母耄年,乃曰:“朕将屈法赦长孺何如?”群曰:“陛下仁恻即赦之,当速令中使宣谕。如待正敕,即无及也。 ”长孺竟得免死长流。群之启奏平恕,多此类也。时宪宗急于荡寇,颇奖聚敛之臣。故藩府由是希旨,往往捃拾,目为进奉。处州刺史苗稷进羡余钱七千贯,群议以为违诏,受之则失信于天下,请却赐本州,代贫下租税。时论美之。穆宗即位,征拜吏部侍郎,召见别殿谓群曰:“我升储位,知卿为羽翼。 ”群曰:“先- 12 -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

34、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数日,拜御史中丞。大和六年八月卒,年六十一,册赠司空。(选自旧唐书崔群传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B. 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C. 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D. 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1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5、制策,皇帝有事书之于策以问臣下,称为“制策” 。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与进士、明经、词科、任子、府史杂流等同为国家取士的科目。B. 连署,在文中的意思是“连名” “联合署名” 。古代为证明已签署的文件的可靠性而由其他人连同签字。 “连署”还有一个意思是“同一官署” 。C. 青宫,太子居于东宫,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故称太子所居之宫为青宫。 “青宫”与“东宫”一样可以借指太子。D. 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进行追封爵位官职的制度。如文中的“司空”即为赠官。这既是对死者的尊敬,也能光耀死者门楣。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群正直敢言,却难违圣意。宪宗要求学士进

36、奏要有崔群的署名才能呈上,崔群认为这容易成为定例,会阻碍学士的言路,坚决不奉诏,但最终还是妥协应允了。B. 崔群行事得体,不以功自居。当初在建储之事上崔群的建言既符合情理又有利于遂王。遂王登基后,向他表达感谢之情,他表示功不在己,但依然得到晋升。C. 崔群坚持原则,能“守职尽责” 。田季安献绢五千匹助修开业寺,他认为于理不合,奏请阻止;苗稷进羡余钱七千贯,他认为这违反诏令,请求退还,以代贫民的租税。D. 崔群宽厚仁慈,法外也容情。权长孺获死罪,其母向宰相乞求怜悯,宪宗同情权母老迈,欲赦免权长孺。崔群怕等不及正式赦令,建议宪宗及时派宦官先颁布赦免旨意。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7、1)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群与澧王作让表。(2)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答案】10. D 11. D 12. A - 13 -13. (1)宪宗认为澧王年长,宫中又有许多帮助他的人,将立太子时,命崔群替澧王写辞让的奏表。(2)崔群前后奏议大多切合圣意,皇上没有不听取采纳的。(崔群)升迁为礼部侍郎,选拔有才能有品行的人,(大家)都认为公允恰当。【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授陛下淮西节度使”为双宾结构,

38、意为“授任陛下为淮西节度使” ,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项、C 项。 “节度使”是一个专有名词,如果和“臣”连在一起,不好理解,且“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语意完整,这里的“臣”是“奉命草制”的主语,应该在“臣”前断开,排除 B 项。故选 D。【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赠”还包括对已死官员的父祖(亲属)加封官爵。对已死官员追封爵位官职,在古代叫赠官,只是“赠”的形式之一。故选 D

39、。【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解答此类试题,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难违圣意” “但最终还是妥协应允了”错,原文“三疏论奏方允”的意思是“再三上疏议论方才获准” ,崔群最终也没有遵从圣意,是皇上做出了妥协。故选 A。【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

40、以”译为认为;“储贰”译为太子;“与”译为替、为;“让”译为辞让;“表” ,给皇帝上的奏章,一种文体。(2)“惬”译为符合、满足;“纳”译为采纳;“迁”译为升迁;“咸”译为全、都。【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 14 -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

41、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十九岁考中进士,又考中制策科。元和初年,召入翰林院任翰林学士,历任中书舍人。崔群在内廷任职,因经常有直言正论而闻名于当时。宪宗赞赏他,降下诏书说:“从今以后学士进呈奏状,都要有崔群的署名,然后才能进呈上来。 ”崔群认为官禁中的一些事情,动辄形成规章制度,如果翰林学士中有嫉恨正直直言之人,那么以后的学士就无法进呈直言了。崔群坚持不遵奉诏令,经他再三上疏议论方才获准。元和七年,惠昭太子去世,穆宗当时为遂王,宪宗认为澧王年长,宫中又有许多帮助他的人,将立太子时,命崔群替澧王写辞让的奏表。崔群上奏说:“大凡自己应

42、当得到的,才有表示辞让的礼仪,自己本来不应当得到,为什么突然要有辞让的表章呢?如今遂王为嫡长子,正适合做太子。 ”宪宗最终听从了他的论奏。当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进献五千匹绢布,说是资助修建开业寺。崔群认为事出无名,这种做法尤其不可行,奏请制止田季安的进献。崔群前后奏议大多切合圣意,皇上没有不听取采纳的。(崔群)升迁为礼部侍郎,选拔有才能有品行的人,(大家)都认为公允恰当。(元和)十二年七月,崔群被授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盐铁福建院官权长孺犯贪污罪,皇上下诏令交付京兆府处决。权长孺的母亲刘氏向宰相乞求怜悯,崔群因而在奏对时议论此事。宪宗怜悯权母年老,便说道:“朕将枉法赦免权长孺怎么样?”

43、崔群道:“陛下如果怜悯他,那便赦免他吧,不过得尽快派宦官宣旨说明。如等待正式赦令,那就来不及了。 ”权长孺最终被免除死刑而永远流放。崔群的奏疏平和宽恕,大多如此。当时宪宗急于扫荡盗寇,对能为朝廷聚资敛财之臣大加奖掖。于是藩镇州府的官员因此迎合朝廷意旨,处处搜求聚敛,称作进奉。处州刺史苗稷以赋税盈余的名义进奉七千贯钱,崔群上奏认为这是违反诏令,若朝廷接受了就会失信于天下,请退还处州,以替代贫民租税。当时舆论赞美他。穆宗即位,征召崔群担任吏部侍郎,(穆宗)在别殿召见崔群时说:“我能升为太子,知道是你辅助的结果。 ”崔群道:“先帝的意思,本来就是陛下您。当初授任陛下为淮西节度使时,臣奉命起草诏书,若

44、不知先帝的旨意,臣岂敢轻率出言?”数日后,拜任御史中丞。- 15 -大和六年八月去世,终年六十一岁,册赠司空。(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水调歌头 宋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 ,谈笑静胡沙 !注 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胡沙:即“胡尘” ,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

45、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B. “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C. 一个“恨”字,落笔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D. 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15. 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相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相同:山林隐居,贞洁自持。不同:陶诗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叶

46、词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表现强烈的爱国忧患之情。【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 16 -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 项, “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

47、光华似锦的晚年”错误,选项曲解诗句意思, “拼却鬓双华”中的“鬓双华”应是“双鬓斑白”的意思, “华”同“花” ,指在闲居中空白了鬓发。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选 B 项。【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相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这是借助比较的方式来考查情感,考生在答题时应明确自己

48、的观点,即“相同”或“不相同” ,然后即使设题的诗句,分析其中的情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意思是“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 ,诗句中的“三径”是指院中小路,汉朝蒋诩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少数友人来往,后人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陶渊明的诗中借助“三径” “松菊”表达“山林隐居,贞洁自持”的情感。再看叶梦得的词,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这是写辞官归隐家园,化用晋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三径,庭院间的小路。松竹,代指山林隐居处,含有“贞节自持”之意。由此可见,叶梦得的这首词中也含有“山林隐居,贞洁自持”这一情感。

49、但二者厌恶官场的原因不尽相同,陶渊明的归隐源自于对官场黑暗的痛恨,他不想与之同流合污;而叶梦得的词中流露出的却是由于朝廷昏聩,没有抗敌之策,词中流露出的是爱国忧患之情。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6.补写出空缺部分。- 17 -(1) 蜀道难中,运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来写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_,_” 。(2) 登高中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写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