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二)课件鲁教版.ppt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1198817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二)课件鲁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二)课件鲁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二)课件鲁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二)课件鲁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滨州专版)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二)课件鲁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部分 模拟检测 冲刺中考,滨州市二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二(第五、六单元),(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C 是禁止吸烟,是节约用水,是禁止放置易燃物,是塑料制品回收,是禁止烟火,故属于消防安全标志。,A B C D,2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O2 BCl2 CO2 DN2,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高氯酸铵中不含碳元素,所以分解后的生成

2、物不会有CO2。,3下列有关验证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 ),D 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聚集在烧杯底部,又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此实验既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也证明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证明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此实验证明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可以像水一样倾倒,说明其密度比空气的大,此实验只证明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4

3、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干燥的玻璃片上有水雾,用另一个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 ACO BH2和CO CCH4 DH2和CH4,A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气体燃烧既能生成二氧化碳,又能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该气体中含有C、H元素,故该气体不可能是CO。,5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由两种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每种生成物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如果代表氧元素,就都属于氧化物;

4、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组成单质乙的元素在反应后与其他元素组成了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或21);由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A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 B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6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烧杯中的热水为9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实验时烧杯中的热水不仅可以提供热量,还可以隔绝氧气;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

5、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由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若将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则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A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 由于反应后甲物质质量减少,所以甲物质为反应物,丙、丁两种物质的质量增加,所以

6、丙、丁两种物质均为生成物,又因为甲物质减少的质量正好等于丙、丁两种物质增加的质量,所以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丙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此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20g2g)(32g20g)(26g20g)321;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但由于反应前乙的质量未知,故待测质量不一定为4g。,8学习化学的目的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室内着火被困,立即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的地方 B在通风不良的厨房里发现煤气泄漏,点火检查泄漏处 C炒菜时油锅

7、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火焰 D进入面粉厂、加油站、矿井等场所前停止吸烟,B 室内着火时,温度高,许多有毒气体、粉尘飘在高处,应该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匍匐前进,故A正确;在通风不良的厨房里发现煤气泄漏,不能点火检查,以防引起火灾或爆炸,应切断阀门,开窗通风,故B错误;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住可以隔绝空气,使火焰熄灭,故C正确;面粉厂、加油站、矿井等场所漂浮着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进入面粉厂、加油站、矿井等场所前应停止吸烟,故D正确。,D 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而气体体积比和水变成水蒸气,不属于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范围,故A、B不正确;根据镁燃烧的化学方

8、程式,镁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的质量比为(242)3232,可知6g镁完全燃烧只消耗4g氧气,则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应为6g4g10g,故C不正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故D正确。,9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B10克水完全蒸发可产生10克水蒸气 C6克的镁带在6克氧气中燃烧,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12克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10.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B二氧

9、化碳有毒,不能供人呼吸 C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B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故A正确;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故B错误;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故C正确;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D正确。,C 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注意图中长颈漏斗下端一定要在液面以下,故A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且干燥时气体应“长进短出”,故B正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0、,但导管要伸入集气瓶的底部,故C不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D正确。,11.如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D 物质燃烧以及剧烈程度与氧气及氧气浓度有关,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例如铁丝在纯氧中能燃烧,但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A正确;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的目的是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使燃烧更加剧烈,故B正确;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都有火焰,例如木炭、铁丝等高熔点的固体燃烧没有火焰,只有石蜡等低熔点固体、液体、气体燃烧才会产生火焰,故C正确;只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

11、,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空气急剧膨胀,才会引起爆炸,故D错误。,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 B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的目的是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C可燃物燃烧时都能发光放热,但不一定都有火焰 D急速燃烧都会形成爆炸,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量不变,化学方程式的左边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18个氧原子,右边有4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2个X分子,则2个X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即1个X分子中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为SO2,故A正确;根据乙硫醇的化学式可知,乙硫

12、醇中含有碳、氢、硫三种元素,故B正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故C不正确;乙硫醇含有碳元素,根据碳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可以推知乙硫醇在不完全燃烧时也可能产生一氧化碳,故D正确。,13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为SO2 B乙硫醇由三种元素组成 C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g D乙硫醇不充分燃烧也可能产生CO,14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13、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提升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 C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消除大气温室效应 D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D 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故A、B错误,D正确;积极倡导“低碳”行动的目的是减缓大气温室效应,不能消除,故C错误。,D 由图乙可知,蜡烛燃烧前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19%,即蜡烛燃烧前,瓶内除了氧气还有其他气体;蜡烛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16%,即蜡烛熄灭后,瓶内不只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密闭

14、容器内,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6%时,蜡烛熄灭,所以当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15足量蜡烛在图甲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C该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16已知M、N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M2N=P2Q,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BM、N、P、Q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C若P、Q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

15、分解反应 D若16g M和64g N能恰好完全反应,则M、N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C 若M、N、P、Q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又因为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则该反应前分子的数目为123,反应后分子的数目为123,故A正确;M、N、P、Q有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如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含有氧元素,故B正确;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但生成物都是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C错误;设M、N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y。 则M 2N=P2Qx 2y16g 64g ,xy12,故D正确。,第卷(非选择题 共5

16、2分),二、(本题包括6小题,共28分),17(5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H2O2 2H2O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2H2O2 2H2OO2 。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在高温下炼铁 3COFe2O3 2Fe3CO2 。 (4)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3 NH3CO2H2O 。 (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ZnCuSO4=ZnSO4Cu 。,18(6分)环境与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 (1)现在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石油 、天然气。 (2)用石油作原料,制取汽油、煤油,是利用了

17、组成石油各物质的 沸点 不同而分离出来的,所以分离石油是 物理 变化。 (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很多环境问题。近年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雾霾天气,PM2.5是造成这种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下列行为能产生PM2.5的是 ABCD 。 A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 B为方便出行,提倡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节日里燃放鞭炮 (4)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CO2,这是引发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自然界中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5)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注重开发和使用

18、新能源,有待开发的新能源有 太阳能(风能等合理答案) (写一种即可)。,解析:(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石油工业中可在不同温度下分馏出汽油、柴油、煤油等许多石油产品,这是利用了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3)垃圾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烟尘,加重PM2.5;汽车排放的尾气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加重PM2.5;火力发电的原料通常是煤炭,煤炭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加重PM2.5;节日里燃放鞭炮,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加重PM2.5;(4)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故自然界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

19、(5)新能源种类很多,只要合理即可,例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都属于新能源。,19(4分)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O2 ;D CaCO3 。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 CCO2 2CO(合理即可) 。 (3)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 2CO2 2Na2O2=2Na2CO3O2 。,解析:(1)由

20、“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可确定D是CaCO3,再由“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可确定A为O2(Ca、C元素的单质为固体);由“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可确定B为有毒的CO,再由题图中“B、C可以相互转化”可以确定C为CO2。(2)根据确定的物质,可以写出CO2转化为CO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 2CO。(3)依据提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可知是CO2与Na2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写出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20(4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表示氧原子,“ ”

21、表示氢原子)。,(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 混合物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 (3)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 分子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4)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 21 。,解析:(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2)以上变化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3)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4)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21。,21(4分)化学在交通“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1)液化天然气(LNG

22、)是正在推广的公交车燃料,它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优点。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 CO22H2O 。 (2)汽车尾气中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O2CO 2CO2N2 。 (3)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可为氢动力汽车提供能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H22H2O=Mg(OH)22H2 。 (4)为了适应火车提速,沪宁线上原有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工程技术人员常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来焊接铁轨间的缝隙,化学方程式是 2AlFe2O3 2Fe

23、Al2O3 。,22(5分)某同学按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 右 (填“左”或“右”)偏转。该反应 遵守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解析: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反应未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所以生

24、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使天平左边质量减小,故指针偏右,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元素的种类、质量和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23(6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仪器或装置进行气体制备,回答有关问题:,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1)写出仪器a的名称 长颈漏斗 。 (2)若要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 BC (填序号)进行组装,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操作:先把玻璃管

25、口 用水润湿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内。 (3)要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在收集装置前增加盛有 浓硫酸 的洗气瓶。 (4)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5)若用下图所示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解析:(1)根据对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可知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2)在实验室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BC组合;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内。(3)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

26、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故可在收集装置前增加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4)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5)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应从长管通入该装置中。,24(8分)过氧化钠是一种黄色固体,化学式为Na2O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放入如图1所示的烧杯中,缓慢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后,发现位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同时发现棉花燃烧起来。,(1)实验中:位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密度比空气大,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性质。 (2)棉花为什

27、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烧杯里的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讨论后,小组同学利用如图2、3、4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要使Na2O2和CO2反应,实验装置中导管口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 d e bc。 【实验步骤】按以上顺序组装装置,检查其气密性,添加药品;推动注射器,将稀盐酸注入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在c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且饱

28、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浓硫酸的作用是 除去CO2中的水蒸气 。 烧杯内变浑浊的原因是 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 溶质析出 。 【实验结论】“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 。 “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解析:(1)位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且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2)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要使Na2O2与CO2反应,需除去产生的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以防造成干扰,使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29、时,需使气体从长管进入干燥瓶,从短管逸出。根据棉花燃烧可以推测出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且放出热量;由于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使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会析出氢氧化钙固体而使溶液变浑浊。,25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g。(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86 g。 (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杯中减少的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进一步求出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