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清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由图忆知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 1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3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4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5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6图中 A、B、C、D 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 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 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 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D。 题组练
2、通如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 12 题。1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A BC D2解析:1.A 2.D 第 1 题,箭头:气候水文,表示气候对水文的影响,淮河和松花江流域气候条件不同,河流水文特征不同。箭头:地貌土壤,表示地貌对土壤的影响,而“喀斯特地貌”形成体现了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水文土壤,表示水文对土壤的影响,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形成体现了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气候土壤,表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而“东北黑土
3、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第 2 题,图示为沙丘,是沉积地貌,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的结果。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 34 题。3图中至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 BC D4图示区域(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解析:3.C 4.A 第 3 题,由图可知各要素中为大气,为生物,为地质,为地形,为水文,其中地质、地形是土壤形成较稳定的影响因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较为活跃的因素。第 4 题,土壤肥力
4、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A 正确。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B 错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植被只提供有机质,C 错误。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林地土壤高,D 错。掌握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1生产功能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3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2平衡功能(1)概念: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2)形
5、成过程: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作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弄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荒漠环境。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中的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面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3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区域之间
6、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其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如下所示:4 题组练通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 ,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气候改变就在身边!据此,完成 12 题。1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C水文 D植被2资料中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 )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B各要素间
7、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解析:1.B 2.C 第 1 题,材料中描绘的景象,应是全球变暖的结果,是气候因素发生了变化。第 2 题,资料中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2019济南一中月考)如图为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读图回答 34 题。3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地表起伏大,地表侵蚀,植被覆盖差B植被覆盖差,地表起伏大,地表侵蚀C地表起伏大,植被覆盖差,地表侵蚀D地表侵蚀,地表起伏大,植被覆盖差4水土流失会加剧河流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原因是( )A地表起伏增大,水流速度加快B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河床
8、抬升5C土壤质地变差,粮食产量减少D植被覆盖率降低,保护地面能力下降解析:3.D 4.B 第 3 题,水土流失造成地表侵蚀,故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使植被条件变差,故为植被覆盖差;地表侵蚀后导致地表起伏变大,故为地表起伏大。第 4 题,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流河床抬高,河流中下游的排泄能力减弱,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重难点 如何理解和应用地理环境整体性 典题示例(2014全国卷)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2)题。(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2)科
9、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远离大陆,动物演化速度慢,从而出现了特有的动物种属;构造运动强烈,会使物种灭绝,而不是特有动物种属形成的原因;地处赤道附近、地形复杂,不是形成特有动物种属的地理条件。第(2)题,该地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适宜喜暖的动物生存;受由南向北的秘鲁寒流的影响,该地沿岸气温相对较低,因此又适宜耐寒的企鹅生存。答案 (1)B (2)C师说技法1从环境要素与整体环境特征的关系入手,分析区域环境总体特征的形成与变化6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
10、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其分析步骤如下: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2从环境要素发展变化的影响入手,分析区域整体环境发展变化的成因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3从区域间
11、的环境联系入手,分析区域的环境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集训过关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如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 1990 年和 2012 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 12 题。1近几十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增加 B河流流量增加7
12、C植被覆盖率上升 D河流含沙量增加2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有( )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水库面积增加 经济林面积增大 灌溉面积增加A BC D解析:1.C 2.B 第 1 题,与 1990 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变化和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第 2 题,除植被增加因素外,水库也有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拦截泥沙的作用。3和田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北麓,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图甲为和田河部分流域图,图乙为 19902010 年和田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读图,完成问题。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和田河上、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下游
13、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示,耕地、工矿用地增加,林草用地减少,说明引水量增加,导致生态环境变差,进而会对河流径流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影响。答案: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土地荒漠化加剧;植被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在地理环境整体性中的体现典题感悟(2017全国卷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 16 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如图)。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
14、流。8(1)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2)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解析 第(1)题,根据新疆北部的地理位置,结合白斑狗鱼的生存条件,从水温、水质、流速等方面分析。第(2)题,可从白斑狗鱼的生存环境、繁殖环境、繁殖速度、饵料丰富程度等方面分析。答案 (1)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2)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归纳点拨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类试题答题思路1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答题术语生存空间面积大
15、,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生空间大;环境空间差别大,适生空间小;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气候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环境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存空间减小;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天敌 缺少,天敌少;受到天敌威胁人类活动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森林、草原减少,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答题术语9生存空间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
16、类繁多;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气候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水文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纬度(海拔)高,盐度低、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结冰期长,存活率低;水质好食物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天敌 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人类活动水质下降,污染加重;过度捕捞迁移应用某群岛面积 12 200 km2,由数百个小岛组成。岛上植被低矮、浓密,无天然树木生长,鸟类丰富。读图,完成 12 题。
17、1群岛上无天然树木生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阴凉多风的气候 B过早与大陆分离C单一的地形 D火山不断喷发2群岛上鸟类丰富得益于( )A靠近大陆的位置 B流经沿岸的洋流C缺少大型食肉动物 D受人类活动影响弱解析:1.A 2.B 第 1 题,读图可知,该群岛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内,常年受西北风影响,且受西风漂流影响,阴凉多风,不利于树木生长。第 2 题,群岛四面环海,受沿岸洋流影响,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适合鸟类生存;是否靠近大陆和是否有大型食肉动物对鸟类生存影响不大;根据题目信息不能判断人类活动影响的强弱。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阿拉斯加东南部有一片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这里生长着高大茂密的铁杉
18、和云杉,林下是苔藓铺就的厚厚地毯;林间 1.4 万条河流为鲑鱼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鲑鱼在逆流而上产卵的过程中,会被它的天敌棕熊捕捉后带回森林。在鲑鱼较多的时候,棕熊10在 8 小时内可以带回 40 多条鲑鱼;棕熊一般只会吃掉鲑鱼比较容易积蓄脂肪的部位而不吃其他部位。在有鲑鱼经过的河流沿岸,云杉的生长速度要比没有鲑鱼经过的河流沿岸的云杉的生长速度快 3 倍,请分析其原因。解析:结合材料所给信息,鲑鱼经过地区能够获得营养物质,可得出营养物质是影响云杉生长的重要因素。答案:有鲑鱼经过的河流沿岸,棕熊出没多,棕熊的排泄物多,棕熊吃剩的鲑鱼身体腐烂分解为林木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肥料。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
19、题。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如图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 4 718 m,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 70 多千米,南北宽 30 多千米,面积 1 920多平方千米。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多,但在入湖口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纳木错鱼类数量非常少,而且鱼类个体也十分小。分析纳木错湖水中鱼类数量较少且个体小的主要原因解析:纳木错湖水中鱼类数量较少且个体小的主要原因主要从水温、营养物质、含氧量等角度分析。纳木错湖地处高原腹地,水温低,鱼类机体新陈代谢缓慢;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水严重缺氧(溶氧量小),鱼类成活率低;入湖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河水矿物有机质缺乏,鱼类机体抵抗能力差;地处内流区,湖水盐度高,湖水中浮游生物少,饵料贫乏,营养条件不足,不利于鱼类生长。答案:地处高原腹地,水温低,鱼类机体新陈代谢缓慢;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水严重缺氧(溶氧量小),鱼类成活率低;入湖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河水矿物有机质缺乏,鱼类机体抵抗能力差;地处内流区,湖水盐度高,湖水中浮游生物少,饵料贫乏,营养条件不足。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