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刘芸 文档编号:140654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类试卷】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及答案解析(总分:47.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43,分数:47.00)1.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原因是(分数:1.00)A.缺铁B.蛋白质摄入不足C.缺乏维生素 B12 和叶酸D.EPO 生成不足2.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凝血障碍和出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分数:1.00)A.凝血因子合成减少B.血小板生成减少C.维生素 K 缺乏D.抗凝血酶灭活延缓3.父母中一方的血型为 A 型,另一方为 B 型,其子女的血型可为(分数:1.00)A.A 型B.B 型C.AB 型D.O 型4.维持血浆 pH 相对恒定最重要的缓冲对是(分数:1.00)A.Na2HPO4

2、/NaH2PO4B.NaHCO3/H2CO3C.K2HPO4/KH2PO4D.KHCO3/H2CO35.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依赖于(分数:1.00)A.维生素 AB.维生素 CC.维生素 DD.维生素 K6.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分数:1.00)A.血浆蛋白总量B.白蛋白含量C.NaCl 浓度D.KCl 浓度7.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1.00)A.ABO 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B.O 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C.AB 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D.将 O 型血液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E.Rh 阳性的人可接受 Rh 阴性的血液8.机体细胞内液

3、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Na+浓度 B.总渗透压 C.胶体渗透压 D.Cl-浓度 E.K+浓度(分数:1.00)A.B.C.D.E.9.血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分数:1.00)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白细胞容积之比C.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D.异常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容积百分比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0.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主要原因是(分数:1.00)A.血小板不易聚集成团B.血小板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的量不足C.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D.血凝块回缩障碍E.以上都不是11.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主要作用是(分数:1.00)A.促进凝血酶的活性B.防止血小板的激活C.对

4、抗血液凝固D.促进纤维蛋白单体聚合E.抑制纤维蛋白溶解12.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分数:1.00)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13.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主要是由于(分数:1.00)A.血细胞比容增大B.血浆卯磷脂含量增多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14.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1.00)A.占白细胞总数的 0.200.30B.B 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C.T 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D.B 淋巴细胞从骨髓迁移,在胸腺中胸腺激素的作用下发育成熟

5、E.T 淋巴细胞寿命较长,可达数月至一年以上15.下列凝血因子中,最不稳定的是(分数:1.00)A.因子B.因子C.因子D.因子E.因子16.关于生理止血机制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1.00)A.包括局部血管收缩、止血栓形成和血凝块的出现B.血小板与止血栓形成和凝血块出现有关C.局部缩血管反应持续时间较短D.出血时间比凝血时间短E.血小板减少时,止血和凝血时间均延长17.血凝块回缩是由于(分数:1.00)A.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C.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D.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E.以上都不是18.在凝血过程中能起自我催化作用的是(分数:1.00)A.接触因子B.钙

6、离子C.凝血酶D.组织凝血活酶E.凝血酶原19.下列选项中,能有效刺激红细胞生成素血浆含量增加的是(分数:1.00)A.缺 O2B.CO2 潴留C.雌激素D.肾脏疾患E.再生障碍性贫血20.肝素抗凝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A.抑制因子的激活 B.增加抗凝血酶的活性 C.去除 Ca2+ D.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E.抑制血小板的作用(分数:1.00)A.B.C.D.E.21.决定 A、B 及 H 抗原的基因是控制细胞合成某种特异的(分数:1.00)A.抗原的糖链B.蛋白质水解酶C.磷脂酶D.转糖基酶E.蛋白质合成酶2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分数:1.00)A.溶血B.红细胞凝集C.血液凝固D.血沉

7、加快E.出血时间延长23.使纤维蛋白分解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因素是(分数:1.00)A.第因子B.活化素C.凝血酶D.纤维蛋白单体E.纤溶酶 A.增快 B.减慢 C.在正常范围 D.先不变后增快 E.先不变后减慢(分数:2.00)(1).将血沉快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分数:1.00)A.B.C.D.E.(2).将血沉正常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快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分数:1.00)A.B.C.D.E. A.葡萄糖 B.Na+ C.K+ D.球蛋白 E.白蛋白(分数:2.00)(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分数:1.00)A.B.C.D.E.(2).血浆晶

8、体渗透压主要来自(分数:1.00)A.B.C.D.E. A.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 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分数:2.00)(1).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分数:1.00)A.B.C.D.(2).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分数:1.00)A.B.C.D. A.牢固的止血栓 B.松软的止血栓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分数:2.00)(1).血小板聚集可形成(分数:1.00)A.B.C.D.(2).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可形成(分数:1.00)A.B.C.D.24.如果某男是 B 型血(分数:1.00)A.他的基因型可以是 AB 型B.他的父

9、亲可以是 O 型血C.他的孩子不是 B 型血就是 O 型血D.如果他的妻子是 B 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 B 型或 O 型25.下列哪些情况可延缓或防止凝血(分数:1.00)A.血液中加入枸橼酸钠B.血液置于硅胶管中C.血液中加入肝素D.血液中加入双香豆素26.正常机体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是(分数:1.00)A.血液流动快B.血管内膜光滑完整C.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D.有抗凝物质存在27.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相比,细胞内液含有 A.较多的 Na+ B.较多的 Cl- C.较多的 Ca2+ D.较多的 K+(分数:1.00)A.B.C.D.28.小血管损伤后,生理止血过程包括(分数:1.00

10、)A.受损小血管收缩B.血小板聚集形成止血栓C.受损局部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D.血管壁修复、伤口愈合29.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分数:1.00)A.缺乏纤维蛋白原B.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C.缺乏某些凝血因子D.白蛋白量增加30.下面关于血浆渗透压的概念,哪些是正确的 A.血浆总渗透压近似于 0.9%NaCl 溶液 B.血浆总渗透压主要由 Na+和 Cl-形成的 C.血浆胶体渗透压约为 25mmHg D.血浆总渗透压阻止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分数:1.00)A.B.C.D.31.维持体液 pH 恒定,必须依靠哪些调节(分数:1.00)A.血液缓冲系统B.肺脏的呼吸功能C.肾脏的排泄和重吸收功能

11、D.每日饮水量的调节32.下列哪些情况使血沉加快(分数:1.00)A.血沉加快的红细胞置入正常血浆B.正常红细胞置入血沉加快的血浆C.血液中的白蛋白增加D.血液中的球蛋白增加33.血浆总渗透压 A.近似于 7 个大气压 B.与 0.85%NaCl 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C.主要由 Na+和 Cl-所形成 D.可维持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分数:1.00)A.B.C.D.34.ABO 血型系统的抗体是(分数:1.00)A.天然抗体B.多是 IgMC.不透过胎盘D.温抗体35.血凝块回缩的主要原因是(分数:1.00)A.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B.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C.血小板发生收缩D.纤维蛋白发生收缩36

12、.肝素抗凝血的主要机制是(分数:1.00)A.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B.增强纤溶酶的活性C.抑制血小板聚集D.抑制凝血酶原激活37.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有(分数:1.00)A.黏附于内皮下成分B.释放 ADP 和 TXA2,引起血小板聚集C.释放 TXA2 促进血管收缩D.释放 PF3 促进凝血38.实验中常用枸橼酸钠抗凝血,其机制是 A.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B.加强抗凝血酶的作用 C.防止血小板激活 D.螯合血浆中的 Ca2+(分数:1.00)A.B.C.D.39.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分数:1.00)A.CSFB.GHC.IGFD.EPO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答案解析(总分:47

13、.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43,分数:47.00)1.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原因是(分数:1.00)A.缺铁B.蛋白质摄入不足C.缺乏维生素 B12 和叶酸 D.EPO 生成不足解析:解析 给分题。缺乏叶酸或维生素 B 12 时,DNA 的合成减少,幼红细胞分裂增殖减慢,红细胞体积增大,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凝血障碍和出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分数:1.00)A.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B.血小板生成减少C.维生素 K 缺乏D.抗凝血酶灭活延缓解析:解析 凝血因子中,有一些是在肝脏中合成的蛋白质分子,肝硬化病人的肝功能不好,不能合成足够的凝血因子、,因此

14、血液凝固障碍。肝硬化病人的血内血小板、凝血因子均不缺乏,血中的抗凝物质也没有增加。3.父母中一方的血型为 A 型,另一方为 B 型,其子女的血型可为(分数:1.00)A.A 型 B.B 型 C.AB 型 D.O 型 解析:解析 人类 ABO 血型系统的遗传是由 9 号染色体(9q34.1q34.2)上的 A、B 和 O 三个等位基因来控制的。在一对染色体上只可能出现上述三个基因中的两个,分别由父母双方各遗传一个给子代。三个基因可组成六组基因型。由于 A 和 B 基因为显性基因,O 基因为隐性基因,故血型的表现型仅四种。例如;表现型为 A 型血型的人,其遗传型可为 AA 或 AO。但红细胞上表现

15、型为 O 者,其基因型只能是 OO。由于表现型为 A 或 B 者可能分别来自 AO 和 BO 基因型,故 A 型或 B 型血型的父母完全可能生下 O 型表现型的子女。4.维持血浆 pH 相对恒定最重要的缓冲对是(分数:1.00)A.Na2HPO4/NaH2PO4B.NaHCO3/H2CO3 C.K2HPO4/KH2PO4D.KHCO3/H2CO3解析:解析 维持血浆 pH 相对恒定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NaHCO 3 /H 2 CO 3 。这是一道非常容易的题,同时一定要记住 NaHCO 3 /H 2 CO 3 的正常比值是 20:1,也是常考点。5.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依赖于(分数:1.00)A

16、.维生素 AB.维生素 CC.维生素 DD.维生素 K 解析:解析 回答这道题的一个技巧就是维生素 K 参与凝血,而其他与此无关。所以凝血因子 在肝脏合成依赖于维生素 K。6.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分数:1.00)A.血浆蛋白总量B.白蛋白含量C.NaCl 浓度 D.KCl 浓度解析:解析 溶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血浆渗透浓度约为 300mmol/L即 300mOsm/(kgH 2 O),相当于 770kPa 或 5790mmHg。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它的

17、80%来自Na + 和 Cl - 。血浆中虽含有多量蛋白质,但因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分子数量少,所形成的渗透压小,一般为 1.3mOsm/(kgH 2 O),约相当于 3.3kPa(25mmHg)。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小,其分子数量远多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 75%80%来自白蛋白。细胞外液中的晶体物质大部分不易通过细胞膜,而且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这对保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极为重要。血浆蛋白不易通过毛细血管壁 j 所以虽然血浆胶体渗透压较低,但在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中起重要的作用。7.下列关于输血

18、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1.00)A.ABO 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 B.O 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者”C.AB 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者”D.将 O 型血液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时,应少量而且缓慢E.Rh 阳性的人可接受 Rh 阴性的血液解析:解析 ABO 血型系统相符合者之间进行输血时也需要进行交叉配血,因为除 ABO 血型外还有其他血型系统,交叉配血检验除可进一步验证 ABO 血型系统的血型检验是否正确外,还可排除因其他血型系统血型不合造成的后果。8.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Na+浓度 B.总渗透压 C.胶体渗透压 D.Cl-浓度 E.K+浓度(分数:1.0

19、0)A.B. C.D.E.解析:解析 细胞内液 Na + 和 Cl - 浓度较组织液低,K + 浓度则较高。细胞内液中胶体物质浓度较组织液高,所以胶体渗透压也高,但细胞内液和组织液的总渗透压相同。9.血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分数:1.00)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白细胞容积之比C.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D.异常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容积百分比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解析:解析 血细胞比容是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10.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主要原因是(分数:1.00)A.血小板不易聚集成团B.血小板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的量不足C.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D.血凝块

20、回缩障碍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 血小板有维持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这是因为血小板能随时沉着于血管壁以填补内皮细胞脱落留下的空隙,而且血小板可以融合入血管内皮细胞,所以可能保持内皮细胞完整或对内皮细胞修复有重要作用。当血小板太少时,这些功能就难于完成而产生出血倾向。11.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主要作用是(分数:1.00)A.促进凝血酶的活性B.防止血小板的激活C.对抗血液凝固 D.促进纤维蛋白单体聚合E.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解析:解析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分解出的可溶性小肽。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具有抗凝血作用。12.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分数:1.00)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21、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解析:解析 血型是以红细胞表面所有的特异性凝集原进行分型的。13.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主要是由于(分数:1.00)A.血细胞比容增大B.血浆卯磷脂含量增多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解析:解析 血沉加快的原因不在血细胞,是由血浆的特点决定的。血浆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含量增多时可加速红细胞叠连和沉降;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多时,红细胞叠连和沉降慢。14.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1.00)A.占白细胞总数的 0.200.30B.

22、B 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C.T 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D.B 淋巴细胞从骨髓迁移,在胸腺中胸腺激素的作用下发育成熟 E.T 淋巴细胞寿命较长,可达数月至一年以上解析:解析 在胸腺中发育的淋巴细胞称为 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在骨髓发育成熟。15.下列凝血因子中,最不稳定的是(分数:1.00)A.因子 B.因子C.因子D.因子E.因子解析:解析 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主要有 14 种,包括罗马数字编号 12 种、前激肽释放酶及高分子激肽原。除 Ca 2+ 与磷脂外,其余的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因子、因子、因子、因子的合成必须有维生素 K 参与,故它们又称依赖维生素 K 的凝血因子。血中具有酶特性的

23、凝血因子都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必须通过其他酶的有限水解,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后,才具有酶活性,这一过程称为凝血因子的激活。在凝血中起酶促作用的因子有因子、因子、因子、因子、因子、因子、因子和前激肽释放酶,起辅因子作用的有因子、Ca 2+ 、因子、因子和高分子量激肽原。在凝血中被消耗的因子是因子、因子、因子和因子,最不稳定的凝血因子是因子和因子。16.关于生理止血机制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分数:1.00)A.包括局部血管收缩、止血栓形成和血凝块的出现B.血小板与止血栓形成和凝血块出现有关C.局部缩血管反应持续时间较短D.出血时间比凝血时间短E.血小板减少时,止血和凝血时间均延长 解析:解

24、析 血小板减少时常常止血时延长而凝血时间正常,因为止血时间与血小板量有密切关系,止血时间主要是检测血小板黏附与聚集的功能;凝血时间是检验多种凝血因子及它们的作用的,在血液凝固过程中需要的血小板因子量很少,凝血时间并不延长。17.血凝块回缩是由于(分数:1.00)A.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B.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C.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D.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 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 血凝块回缩是由于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18.在凝血过程中能起自我催化作用的是(分数:1.00)A.接触因子B.钙离子C.凝血酶 D.组织凝血活酶E.凝血酶原解析:解析 在凝血过程中能起自我催化作用的是凝血酶。19.下

25、列选项中,能有效刺激红细胞生成素血浆含量增加的是(分数:1.00)A.缺 O2 B.CO2 潴留C.雌激素D.肾脏疾患E.再生障碍性贫血解析:解析 EPO 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重要激素(主要调节晚期红系祖细胞向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它主要由肾产生。在生理情况下,血浆中有一定的含量,可维持人体正常的红细胞生成。任何引起肾氧供应不足的因素如贫血、缺氧或肾血流减少,均可促进它的合成与分泌,使血浆中的含量增加;双肾实质严重破坏的晚期肾病患者,因肾生成红细胞生成素的机能障碍,血浆中红细胞生成素含量严重降低甚至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由于贫血也可使肾缺氧而产生红细胞生成素增加,但有效刺激也是缺氧,故不

26、是最佳选项;雌激素可降低红系祖细胞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从而抑制红细胞的生成,但不影响红细胞生成素在血浆中的含量。缺 O 2 不一定伴随 CO 2 增多,CO 2 对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有影响。20.肝素抗凝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A.抑制因子的激活 B.增加抗凝血酶的活性 C.去除 Ca2+ D.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E.抑制血小板的作用(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肝素与抗凝血酶结合,使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增强 100 倍。在缺乏抗凝血酶的条件时,肝素的抗凝作用很弱。故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是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21.决定 A、B 及 H 抗原的基因是控制细胞合成某种特异的

27、(分数:1.00)A.抗原的糖链 B.蛋白质水解酶C.磷脂酶D.转糖基酶E.蛋白质合成酶解析:解析 决定 A、B 及 H 抗原的基因是控制细胞合成某种特异的糖蛋白的糖链。2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分数:1.00)A.溶血B.红细胞凝集C.血液凝固D.血沉加快 E.出血时间延长解析:解析 当悬浮稳定性差时,红细胞容易形成叠连,致使表面积与容积比值减小,与血浆摩擦力也减小,血沉加快。23.使纤维蛋白分解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因素是(分数:1.00)A.第因子B.活化素C.凝血酶D.纤维蛋白单体E.纤溶酶 解析:解析 使纤维蛋白分解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因素是纤溶酶。 A.增快 B.减慢 C.在正

28、常范围 D.先不变后增快 E.先不变后减慢(分数:2.00)(1).将血沉快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分数:1.00)A.B.C. D.E.解析:(2).将血沉正常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快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血沉快慢要决定于血浆的性质,而不在红细胞本身。 A.葡萄糖 B.Na+ C.K+ D.球蛋白 E.白蛋白(分数:2.00)(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分数:1.00)A.B.C.D.E. 解析:(2).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血浆中白蛋白数量最多,所以

29、白蛋白是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血浆晶体物质中,Na + 含量最高,Na + 是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A.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 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分数:2.00)(1).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分数:1.00)A.B. C.D.解析:(2).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血浆蛋白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由于血浆和组织液的晶体物质中,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故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 A.牢固的止血栓 B.

30、松软的止血栓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分数:2.00)(1).血小板聚集可形成(分数:1.00)A.B. C.D.解析:(2).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可形成(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小血管损伤后,损伤部位收缩,使血流暂停或减慢,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膜下并形成止血栓(可填塞伤口),这种血栓较松软;当局部出现血凝块时。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共同形成的血栓是牢固的(可有效地制止出血)。24.如果某男是 B 型血(分数:1.00)A.他的基因型可以是 AB 型B.他的父亲可以是 O 型血 C.他的孩子不是 B 型血就是 O 型血D.如果他的妻子是 B 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 B 型或 O

31、 型 解析:解析 该男性的基因型只能是 BB 或 BO,他的孩子是什么血型还要看他妻子的血型基因情况,如果妻子是 B 型血的 BB 基因型,他也是 BB,孩子的血型只能是 B;如果他和妻子间有一个或两者都是 BO 基因型,孩子的血型或者是 B 型,或者是 O 型。25.下列哪些情况可延缓或防止凝血(分数:1.00)A.血液中加入枸橼酸钠 B.血液置于硅胶管中 C.血液中加入肝素 D.血液中加入双香豆素解析:解析 双香豆素只有在体内代谢时,才能引起维生素 K 依赖凝血因子的减少。26.正常机体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是(分数:1.00)A.血液流动快 B.血管内膜光滑完整 C.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

32、作用 D.有抗凝物质存在 解析:解析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不发生凝固的原因:血液流动和血管内皮光滑完整使血小板不易聚集,也不能激活起动血液凝固的因子;由于有抗凝物质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即使有一点凝血倾向或微小血凝块形成也会迅速溶解或被迅速流动的血液运走,不致发生血液凝固。27.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相比,细胞内液含有 A.较多的 Na+ B.较多的 Cl- C.较多的 Ca2+ D.较多的 K+(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细胞内液含有较多的 K + ,其他细胞外液多。28.小血管损伤后,生理止血过程包括(分数:1.00)A.受损小血管收缩 B.血小板聚集形成止血栓

33、 C.受损局部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 D.血管壁修复、伤口愈合解析:解析 生理止血过程包括:首先是小血管受损后立即收缩(持续时间短),其次,更重要的是血管内膜损伤,激活凝血系统,血小板黏附于内膜下组织,并聚集成团成为松软血栓堵塞伤口。接着,在局部又迅速出现血凝块,与血小板起构成牢固的止血栓,有效地制止了出血。血管壁修复、伤口愈合不属生理止血过程。29.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分数:1.00)A.缺乏纤维蛋白原 B.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C.缺乏某些凝血因子D.白蛋白量增加解析:解析 血清是指血液凝固后析出的上清液。血液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存在于血凝块中;某些凝血因子在凝血过程中

34、被消耗掉;血小板破裂后释放出某些物质存在于血清中;白蛋白不参与凝血,基本无变化。30.下面关于血浆渗透压的概念,哪些是正确的 A.血浆总渗透压近似于 0.9%NaCl 溶液 B.血浆总渗透压主要由 Na+和 Cl-形成的 C.血浆胶体渗透压约为 25mmHg D.血浆总渗透压阻止液体从毛细血管滤出(分数:1.00)A. B. C. D.解析:解析 血浆的渗透压约为 7 个大气压或 5320MmHg,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最重要的是 Na + 和 Cl - 。血浆中虽含有大量蛋白质,但因蛋白质分子量大,所产生的渗透压甚小,约相当于 25mmHg。由于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血管壁,尽

35、管血浆胶体渗透压很小,对血管内外水平衡却有重要的作用。31.维持体液 pH 恒定,必须依靠哪些调节(分数:1.00)A.血液缓冲系统 B.肺脏的呼吸功能 C.肾脏的排泄和重吸收功能 D.每日饮水量的调节解析:解析 血液的缓冲系统包括血浆中的和红细胞中的缓冲对,一般酸碱物质进入血液时,通过它们的作用,对血浆 pH 的影响已减至很小,加上肺和肾不断地排出体内过多的酸或碱,体液的 pH 可维持在相当稳定的水平。32.下列哪些情况使血沉加快(分数:1.00)A.血沉加快的红细胞置入正常血浆B.正常红细胞置入血沉加快的血浆 C.血液中的白蛋白增加D.血液中的球蛋白增加 解析:解析 血沉加快的原因主要在血

36、浆。33.血浆总渗透压 A.近似于 7 个大气压 B.与 0.85%NaCl 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C.主要由 Na+和 Cl-所形成 D.可维持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分数:1.00)A. B. C. D.解析:解析 血浆总渗透压为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之和,近似于 7 个大气压,主要由晶体物质(特别是 Na + 和 Cl - )所致。0.85%的 NaCl 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总渗透压大约相等。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的不是血浆总渗透压而是血浆胶体渗透压。34.ABO 血型系统的抗体是(分数:1.00)A.天然抗体 B.多是 IgMC.不透过胎盘 D.温抗体解析:解析 ABO 血型系统的抗体是:天

37、然抗体;多是 IgM;不透过胎盘。35.血凝块回缩的主要原因是(分数:1.00)A.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B.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C.血小板发生收缩 D.纤维蛋白发生收缩解析:解析 当血凝块中的血小板发生收缩时,可使血块回缩。血小板的收缩与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有关。在血小板中存在着类似肌肉的收缩蛋白系统,包括肌动蛋白、肌凝蛋白、微管及各种相关蛋白。若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下降,可使血块回缩不良。36.肝素抗凝血的主要机制是(分数:1.00)A.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 B.增强纤溶酶的活性C.抑制血小板聚集D.抑制凝血酶原激活解析:解析 肝素抗凝血的主要机制是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37.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

38、用有(分数:1.00)A.黏附于内皮下成分 B.释放 ADP 和 TXA2,引起血小板聚集 C.释放 TXA2 促进血管收缩 D.释放 PF3 促进凝血 解析:解析 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血小板即可黏附于内皮下组织。血小板释放的 TXA 2 具有强烈的聚集血小板和缩血管作用。释放 PF3 促进凝血。ADP 引起血小板聚集。38.实验中常用枸橼酸钠抗凝血,其机制是 A.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B.加强抗凝血酶的作用 C.防止血小板激活 D.螯合血浆中的 Ca2+(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血液凝固的多个环节中都需要 Ca 2+ 的参加,故通常用枸橼酸钠、草酸铵和草酸钾作为体外抗凝剂

39、。它们可与 Ca 2+ 结合而除去血浆中的 Ca 2+ ,从而起抗凝作用。由于少量枸橼酸钠进入血液循环不致产生毒性,因此常用它作抗凝剂来处理输血用的血液。维生素 K 拮抗剂如华法林可以抑制F、F、F、F等维生素 K 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在体内具有抗凝作用。肝素在体内、体外均能立即发挥抗凝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防治血栓形成。39.调节红细胞生成的特异性体液因子是(分数:1.00)A.CSFB.GHC.IGFD.EPO 解析:解析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糖蛋白,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系祖细胞上 EPO 受体的数量不同,随着红系祖细胞发育成熟,EPO 受体的数目增加;此后,随红细胞的发育成熟,EPO 受体的数目又进行性下降,故 EPO 主要是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的增殖,并向原红细胞分化。EPO 也可作为存活因子抑制 CFU-E 的凋亡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此外,EPO 还可加速幼红细胞的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对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EPO 是机体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血浆 EPO 的水平与血液血红蛋白的浓度呈负相关。贫血时体内 EPO 的增高可促进红细胞的生成;而红细胞增高时,EPO 的分泌减少,这一负反馈调节使血中红细胞的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ASTM C179-200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rying and Firing Linear Change of Refractory Plastic and Ramming Mix Specimens《耐火塑料和冲击混合样品的干燥和焙烧线性改变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C179-200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rying and Firing Linear Change of Refractory Plastic and Ramming Mix Specimens《耐火塑料和冲击混合样品的干燥和焙烧线性改变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C179-2009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rying and Firing Linear Change of Refractory Plastic and Ramming Mix Specimens《耐火塑料和冲击混合样品的干燥和焙烧收缩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C179-2009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rying and Firing Linear Change of Refractory Plastic and Ramming Mix Specimens《耐火塑料和冲击混合样品的干燥和焙烧收缩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C179-201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rying and Firing Linear Change of Refractory Plastic and Ramming Mix Specimens《干燥和烘焙线性变化耐火塑料和捣打料样品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C179-2011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rying and Firing Linear Change of Refractory Plastic and Ramming Mix Specimens《干燥和烘焙线性变化耐火塑料和捣打料样品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C179-201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rying and Firing Linear Change of Refractory Plastic and Ramming Mix Specimens《耐火塑料和冲击混合样品的干燥和焙烧线性改变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ASTM C179-2014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rying and Firing Linear Change of Refractory Plastic and Ramming Mix Specimens《耐火塑料和冲击混合样品的干燥和焙烧线性改变的标准试验方法》.pdf
  • ASTM C1790-2014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Fly Ash Facing Brick《粉煤灰饰面砖的标准规格》.pdf ASTM C1790-2014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Fly Ash Facing Brick《粉煤灰饰面砖的标准规格》.pdf
  • ASTM C1790-2014a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Fly Ash Facing Brick《飞灰贴面砖的标准规格》.pdf ASTM C1790-2014a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Fly Ash Facing Brick《飞灰贴面砖的标准规格》.pdf
  • ASTM C1790-2015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Fly Ash Facing Brick《飞灰贴面砖的标准规格》.pdf ASTM C1790-2015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Fly Ash Facing Brick《飞灰贴面砖的标准规格》.pdf
  • ASTM C1791-2014 Standard Guide for Reduction of Efflorescence Potential in New Unit Pavement Systems《新型设备路面系统中减少风化潜力的标准指南》.pdf ASTM C1791-2014 Standard Guide for Reduction of Efflorescence Potential in New Unit Pavement Systems《新型设备路面系统中减少风化潜力的标准指南》.pdf
  • ASTM C1791-2014a Standard Guide for Reduction of Efflorescence Potential in New Unit Pavement Systems《降低新单位铺面系统潜在风化情形的标准指南》.pdf ASTM C1791-2014a Standard Guide for Reduction of Efflorescence Potential in New Unit Pavement Systems《降低新单位铺面系统潜在风化情形的标准指南》.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