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 T 2068-2020 《藜麦霜霉病防治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1503102 上传时间:2021-04-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6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4 T 2068-2020 《藜麦霜霉病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14 T 2068-2020 《藜麦霜霉病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14 T 2068-2020 《藜麦霜霉病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14 T 2068-2020 《藜麦霜霉病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14 T 2068-2020 《藜麦霜霉病防治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B 16 DB14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14/T 20682020 a藜麦霜霉病防治技术规程 2020 -09- 10发布 2020- 11-10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20682020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防治原则 .1 5 田间症状及病原形态 .16 防治方法 .17 防治记录 .2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藜麦霜霉病的症状 .3附录 B(资料性附录) Peronospora variabilis 显微形态 .4 DB14/T 20682020 II 前 言本标准按照GB/

2、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山西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山西稼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新凤、冯铸、殷辉、秦楠、武祥云、姜晓东、郝晓娟、王建明、张泂然、闫晓倩、梁俊峰、安保忠、尉天春、郭雪梅。 DB14/T 20682020 1 藜麦霜霉病防治技术规程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藜麦霜霉病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田间症状与病原形态、防治方法、防治记录。 本规程适用于藜麦霜霉病的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3、。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3.1 藜麦霜霉病由藜麦霜霉病菌( Peronospora variabilis)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4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使用科学选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 科学用药等技术和方法,在有效防治藜麦霜霉病的同时,保证藜麦产量和质量安全。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规定。5 田间症状及病原形态5.1 藜麦霜霉病田间症状参见附录 A。5.

4、2 藜麦霜霉病菌 Peronospora variabilis显微形态特征参见附录 B。6 防治方法6.1 选种6.1.1 种子选择 DB14/T 20682020 2 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纯度和净度均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抗霜霉病的品种或品系。6.1.2 种子处理日光下摊晒 3 d5 d,或用 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 0.2%0.3%拌种。6.2 农业防治6.2.1 地块选择选择地势平坦、高燥,土质疏松、土壤理化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坡度在 15以下的平地、梯田、川地等平整土地, 3 年内未种植过藜麦及其他藜科作物的地块。6.2.2 适期播种 在地

5、表以下 5 cm 深土壤温度连续 7 d稳定在 10以上时播种。6.2.3 田间管理生长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收获后,彻底清除遗留在田间和路旁的病残体,铲除田间地头的灰绿藜、地肤、猪毛草等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6.3 生物防治发病初期,选用 1 109cfu/mL 枯草芽孢杆菌水剂二次稀释至 800 倍 1000 倍叶面喷施,间隔 5 d7d,连续用药 2 次 3 次。6.4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 25%嘧菌酯悬浮剂 10001500 倍液,或 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 1000 倍液,或 50%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间隔 7 d 10 d

6、,连喷 2 次 3 次。 7 防治记录记录藜麦霜霉病所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相应的物资投入。 DB14/T 20682020 3 AA附 录 A(资料性附录)藜麦霜霉病的症状藜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正面形成不规则淡黄色或粉红色病斑,叶背面灰色、淡粉色、深灰色霉层,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从叶柄处脱落,甚至整株枯死。 图 A.1 藜麦霜霉病田间症状图 DB14/T 20682020 4 BB附 录 B(资料性附录)Peronospora variabilis 显微形态孢囊梗单生或 2 7 枝束生,呈树枝状,高为 242.37 570.19 m ;孢囊梗二叉分支,分

7、支 4 5 次,1 分支下部的主枝大小(132.01 176.99) m ( 10.89 11.07) m ;末端小枝呈直角或锐角分支,顶端尖细、弯曲,长度 9.93 30.89 m ,末端小枝基部宽度 2.89 3.34 m (图 1-A)。孢子囊着生在孢囊梗上,卵圆形或椭圆形、少数近球形,单孢,淡褐色,表面光滑,大小( 25.38 36.73) m ( 21.56 24.71) m (图 1-B)。成熟脱落的孢子囊基部有 1 个无色、铲状的孢囊梗残留物,残留梗大小( 1.59 1.67) m ( 0.79 1.12) m (图 1-A、 B、 C、 E)。 注:A.孢囊梗与孢子囊; B.孢囊梗; C.孢子囊; D.卵孢子; E.孢囊梗 图 B.1 Peronospora variabilis 显微形态图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地方标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