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十一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29583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4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十一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十一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十一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十一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十一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十一中九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若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经过点( -1, 2),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过点( ) A( 2, -1) BC( -2, -1) D答案: A 试题分析:反比例函数 图象的点坐标均满足 ,根据这个规律依分析即可 . , , , , 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过点( 2, -1) 故选 A.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点的坐标的特征,即可完成 已知两圆的半径是方程 两实数根,圆心距为 8,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内切 B相交 C外离 D外

2、切 答案: C 试题分析:先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得两圆的半径之和,再根据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判断 . 两圆的半径是方程 两实数根 两圆的半径之和等于 圆心距 8 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外离 故选 C.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 如图, , , , ,则 等于(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 , 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 EAC的度数,再证得 OAD OBC,则可得 C的度数,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 , EAC=85 , O= O, OAD OBC C= =180- EAC

3、- C= 故选 A.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点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中考中极为重要的知识点,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弦是直径 B.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 C.过三点 A、 B、 C的圆有且只有一个 D.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与圆有关的基本概念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可作出判断 . A.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 B.平分非直径弦的直径垂直弦, C.过不共线的三点 A、 B、 C的圆有且只有一个,故错误; D.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

4、垂线的交点,本选项正确 . 考点:与圆有关的基本概念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与圆有关的基本概念,即可完成 2的绝对值是 A B C 2 D 2 答案: D 试题分析:绝对值的规律:正数和 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2的绝对值是 2,故选 D. 考点:绝对值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绝对值的规律,即可完成 一观察下列几何体,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所得图形都是长方形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次分析各选项中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分别得到图形即可作出判断 . A、从正面看、左面看是长方形,从上面看是圆, C、从正面看

5、、左面看是梯形,从上面看是同心圆, D、从正面看、左面看是三角形,从上面看是有两条对角线的正方形,故错误; B、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所得图形都是长方形,本选项正确 . 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几何体的三视图,即可完成 4的平方根是( ) A 2 B 4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它们互为相反数 . 4的平方根是 ,故选 C. 考点:平方根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平方根的定义,即可完成 的相反数是 ( ) A 6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负数的相反

6、数是正数 . 的相反数是 6,故选 A. 考点:相反数的定义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相反数的定义,即可完成 填空题 平移抛物线 ,使它经过原点,写出平移后抛物线的一个式_ 答案:答案:不唯一,如 试题分析:可设这个函数的式为 ,根据( 0, 0)适合这个式求解即可 . 可设这个函数的式为 ,那么( 0, 0)适合这个式,解得 c=0 故平移后抛物线的一个式 (答案:不唯一) .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 点评:解题的 关键是熟练掌握抛物线在平移过程中不改变 a的值 . 计算: _ 答案: 试题分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数字与数字相除,相同字母的进行相除,对于只在被除

7、数中拥有的字母包括字母的指数一起写在商里 . 考点: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即可完成 如图, PA, PB是 O是切线, A, B为切点, AC是 O的直径,若 BAC=25,则 P= _度 . 答案: 试题分析:先根据圆的基本性质求 BOA的度数,再根据切线的性质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 即可 . OA=OB, BAC=25 BOA=130 PA, PB是 O是切线 PAO= PBO=90 P=360- BOA- PAO- PBO=50. 考点:圆的基本性质,切线的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

8、的半径;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360. 已知样本: 3, 4, 0, , 6, 1,那么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_. 答案: 试题分析:先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公式求解即可 . 由题意这个样本的平均数 则这个样本的方差 . 考点:方差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方差公式,即可完成 分解因式: _. 答案: 试题分析:把前两项与后两项分别分组,再根据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即可 . . 考点:分解因式 点评:解答此类分解因式的问题要先分别是否可以提取公因式,再分析是否可以采用公式法 . 已知: ,则 _ _ 答案: 试题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得 x、 y的值,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

9、化简即可 . 由题意得 ,则 考点:非负数的性质,实数的运算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非负数的性质:若两个非负数的和为 0,这两个数均为 0. 如图, AOC和 BOD都是直角,如果 DOC= ,则 AOB是 度 .答案: 试题分析:由 AOC和 BOD都是直角, DOC= 可求得 AOD的度数,再加上 BOD的度数即可 . AOC和 BOD都是直角, DOC= AOD=54 AOB=144. 考点:比较角的大小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角的大小关系,即可完成 将抛物线 向上平移 3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式是 _ 答案: 试题分析:抛物线的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 将

10、抛物线 向上平移 3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式是 考点:抛物线的平移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抛物线的平移规律,即可完成 计算 =_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及有理数的乘方计算即可 . 考点:实数的运算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解答题 如图 、 是半径为 1的 的两条切线,点 、 分别为切点, APB 60,OP与弦 AB交于点 C,与 交于点 D. ( 1)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 ( 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 ) 答案:( 1) ;( 2) 试题分析:( 1)根据圆的切线的

11、性质及对称性,即可确定图中的全等三角形; ( 2)阴影部分的面积可转化为扇形面积从而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 1)由题意得 ; ( 2) 、 为 的切线 平分 由圆的对称性可知: 在 中, 考点:圆的综合题 点评:此类问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在中考中比较常见,一般作为压轴题,题目比较典型 如图,当 x=2时,抛物线 取得最小值 -1,并且与 y轴交于点C( 0, 3),与 x轴交于点 A、 B( A在 B的右边)。 ( 1)求抛物线的式; ( 2) D是线段 AC的中点, E为线段 AC上的一动点(不与 A,C重合),过点E作 y轴的平行线 EF与抛物线交于点 F。问:是否存在 DEF与 AOC相

12、似?若存在,求出点 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 P,使得 APD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 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 2) 或 ;( 3) 试题分析:( 1)已知,当 x=2时,抛物线的最小 值为 -1,因此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2, -1);可用顶点式来设抛物线的式,然后将 C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出抛物线的式 ( 2)由于 EF OC,那么 FED=45,因此要使三角形 EFD与三角形 COA相似,只有两种情况:当 D为直角顶点时, EDF=90,由于 D是 AC中点,而FD AC,三角形 AOC又是个等腰直角三角

13、形,因此 DF正好在 COA的平分线上,即 DF在直线 y=x上,此时可先求出直线 AC的函数关系式,然后联立抛物线的式求出 F的坐标,由于 E、 F的横坐标相同,将 F的横坐标代入 AC所在的直线的式中即可求出 E点的坐标 ( 3)当 F为直角顶点时, EFD=90,那么 DF与三角形 AOC的中位线在同一直线上,即 DF所在的直线的式为 y=2,然后可根据( 2)的方法求出 p点的坐标 ( 1)由题意可设抛物线的关系式为 y=a( x-2) 2-1 因为点 C( 0, 3)在抛物线上 所以 3=a( 0-2) 2-1,即 a=1 所以,抛物线的关系式为 ; ( 2)令 y=0,即 x2-4

14、x+3=0, 得点 A( 3, 0), B( 1, 0),线段 AC的中点为 D( , ) 直线 AC的函数关系式为 y=-x+3 因为 O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要使 DEF与 AOC相似, DEF也必须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由于 EF OC,因此 DEF=45, 所以,在 DEF中只可能以点 D、 F为直角顶点 当 F为直角顶点时, DF EF,此时 DEF ACO, DF所在直线为 y= 当 D为直角顶点时, DF AC,此时 DEF OAC,由于点 D为线段 AC的中点, 因此, DF所在直线过原点 O,其关系式为 y=x 当 DFE=90时, E1 ,当 EDF=90时, E2 ;

15、 ( 3) 考点:二次函数的综合题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的是( 3)中在不确定 EDF的直角顶点的 情况下要分类进行讨论,不要漏解 某市正在进行商业街改造,商业街起点在古民居 P的南偏西 60方向上的 A处,现已改造至古民居 P南偏西 30方向上的 B处, A与 B相距 150m,且 B在A的正东方向为不破坏古民居的风貌,按照有关规定,在古民居周围 100m以内不得修建现代化商业街若工程队继续向正东方向修建 200m商业街到 C处,则对于从 B到 C的商业街改造是否违反有关规定?答案:不违反有关规定 试题分析:首先过点 P作 PD BC,垂足为 D,然后分别在 Rt APD与Rt BPD,

16、求得 AD与 PD, BD与 PD的关系,又由 AB=150,即可求得 BD,PD的长,从而求得答案:。 过点 P作 PD BC,垂足为 D 在 Rt APD中, APD=60, AD= PD 在 Rt BPD中, BPD=30 3BD= PD。 AD=3BD AB=2BD 2BD=150m BD=75m PD=75 m 75 100 不违反有关规定 .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及图形特征,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 . 如图,抛物线 y= x2+bx-2与 x轴交于 A、 B两点,与 y 轴交于 C点,且 A(一 1, 0) ( 1)求抛物线的式及顶点 D

17、的坐标; ( 2)若将上述抛物线先向下平移 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2个单位,请直接写出平移后的抛物线的式 . 答案:( 1) , D ;( 2) 试题分析:( 1)( 1)把 A点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中即可得到抛物线的式,再配方为顶点式即可得到顶点 D的坐标; ( 2)根据抛物线的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即可得到结果 . ( 1)把 A点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中得: 0= -b-2,解得 b= 所有抛物线的式为: 由 得顶点 D的坐标为 ; ( 2)把 先向下平移 3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2个单位 得考点: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抛物线的平移规律 点评:二次函数的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是中考常见

18、题,一般难度不大,需熟练掌握 . ( 1)解方程: ;( 2)求值: 答案:( 1) , ;( 2) 1 试题分析:( 1)方程两边同加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最后根据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即可; ( 2)根据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计算即可 . ( 1) 解得 , ; (2) 原式 = .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实数的运算 点评:计算题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学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问题】如图,在正方形 ABCD内有一点 P, PA= , PB= , PC=1,求 BPC的度数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比较分散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旋转变换将分散的已知条件集中在一

19、起,于是将 BPC绕点 B逆时针旋转 90,得到了 BPA(如图),然后连结 PP 解决问题请你通过计算求出图 17-2中 BPC的度数; 【类比研究】如图,若在正六边形 ABCDEF 内有一点 P,且 PA= , PB=4,PC=2. ( 1) BPC的度数为 ;( 2)直接写 出正六边形 ABCDEF的边长为 答案:【问题】 90;【类比研究】( 1) 120;( 2) 试题分析:【问题】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 PBP=90, BP=BP= ,PA=PC=1, BPA= BPC,则 BP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 PP= PB=2, BPP=45,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到

20、 APP为直角三角形,且 APP=90,则 BPC= BPA=45+90=135; 【类比研究】把 BPC绕点 B逆时针旋转 120,得到了 BPA,根据旋转的性质 得到 PBP=120, BP=BP=4, PA=PC=2, BPA= BPC,则 BPP= BPP=30,得到 PH=PH,利用含 30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BH= BP=2, PH= BH=2 ,得到 PP=2PH=4 ,再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到 APP为直角三角形,且 APP=90,于是有 BPC= BPA=30+90=120;过 A作 AG BP于 G点,利用含 30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 GP= AP=1, A

21、G= GP= ,然后在 Rt AGB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计算出 AB长 【问题】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形, 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 PB=PB, PC=PA 又因为 BC=AB, PBC PBA, PBC= PBA , BPC= BPA , PB= PB= , PBP=90,所以 PB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有 PP=2, BPP=45 又因为 PC=PA=1, PP =2, PA= , 满足 PA2+ PP2= PA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 APP=90, 因此 BPC= BPA=45+90=135 【类比研究】( 1)如图 六边形 ABCDEF为正六边形, ABC=120, 把 BPC绕点 B逆时针

22、旋转 120,得到了 BPA, PBP=120, BP=BP=4, PA=PC=2, BPA= BPC, BPP= BPP=30, 过 B作 BH PP于 H, BP=BP, PH=PH, 在 RtBPH中, BPH=30, BP=4, BH= BP=2, PH= BH=2 , PP=2PH=4 , 在 APP中, AP=2 , PP=4 , AP=2, ( 2 ) 2=( 4 ) 2+22, AP2=PP2+AP2, APP为直角三角形,且 APP=90, BPA=30+90=120, BPC=120, ( 2)过 A作 AG BP于 G点, APG=60, 在 RtAGP中, AP=2,

23、GAP=30, GP= AP=1, AG= GP= , 在 Rt AGB中, GB=GP+PB=1+4=5, 即正六边形 ABCDEF的边长为 . 考点:旋转、正方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与逆定理,含 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两图形全等,即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解方程: 2x2-7x+6=0 答案: 试题分析:先根据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再根据若个式子的积为 0,则至少有一个式子为 0求解即可 . 2x2-7x+6=0, ( 2x-3)( x-2) =0, 2x-3=0, x-2=0

24、,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 点评:解方程是中考必考题,一般难度不大, 学生要特别慎重,尽量不在计算上失分 . 完成一项工作,如果由一个人单独做要花 45小时,现先由一部分人做一小时,随后增加 15人和他们一起又做了两小时,恰好完成假设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那么先安排做的人数是多少? 答案:人 试题分析:设先安排做的人数为 x个,根据单独做要 45小时,等于现先由一部分人做一小时,再增加 15人后所用总时间相等,即可列方程求解 设先安排做的人数为 x个,由题意得 解得 答:先安排做的人数为 5个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点评: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

25、决问题的关键 用直径为 90mm的圆柱形玻璃杯(已装满水,且水足够多)向一个内底面积为 131131mm2,内高为 81mm的长方体铁盒倒水,当铁盒装满水时,玻璃杯中水的高度下降了多少?(结果保留 ) 答案: 试题分析:设玻璃杯中水的高度下降了 ,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及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列方程求解即可 . 设玻璃杯中水的高度下降了 ,由题意得 解得 经检验,它符合题意 答:玻璃杯中水的高度下降了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及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列方程求解 . 如图, AC是某市坏城路的一段, AE、 BF、 CD都是南北方向的街道,其与环城路 AC的交叉

26、口分别是 A、 B、 C经测量花卉世界 D位于点 A的北偏东 45方向,点 B的北偏东 30方向上, AB=2km, DAC=15. ( 1)求 ADB的大小; ( 2)求 B、 D之间的距离 ( 3)求 C、 D之间的距离 . 答案:( 1) ADB=15;( 2) 2km;( 3) 试题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方向角的定义即可求解; ( 2)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证得 BD=AB即可求解; ( 3)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证得 BC=CD,然后根据三角函数即可求得 CD的长 ( 1) EAB= EAD+ DAC=45+15=60, 又 AE BF, ABF=180- EAB=120,

27、ABD= ABF+ FBD=120+30=150, ADB=180- DAC- ABD=180-15-150=15; ( 2)由( 1)可知 ADB=15, DAC=15, DAC= ADB=15, BD=AB=2km 即 B, D之间的距离是 2km; ( 3)过 B作 BO DC,交 DC的延长线于点 O 在 Rt DBO中, BD=2km, FBD=30, DBO=60, DO=2sin60= ( km), BO=2cos60=1, 在 Rt CBO中, BCO= EAC=60, CBO=30, CO=BO tan30= , CD=DO-CO= - = ( km) 即 C, D之间的距离

28、 km 考点:方向角的定义,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点评: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把一般三角形通过作高线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在 O中,直径 AB CD于点 E,连接 CO并延长交 AD于点 F,且CF AD.求 D的度数 . 答案: 试题分析:连接 BD,先根据圆周角定理证得 BD AD,再结合 CF AD可得BD CF,即可得到 BDC= C,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 C= BOC,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 . 连接 BD AB是 O的直径 BD AD 又 CF AD BD CF BDC= C 又 BDC= BOC C= BOC AB CD C=30 ADC 60. 考点:圆周角定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 的内角和定理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