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山东宁津县第二中学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308224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山东宁津县第二中学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3-2014学年山东宁津县第二中学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3-2014学年山东宁津县第二中学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3-2014学年山东宁津县第二中学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3-2014学年山东宁津县第二中学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山东宁津县第二中学初二下期期中考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原始大气的主在成分是水蒸气、氨气、甲烷等 C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D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高温、紫外线、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

2、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 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了,因为已经不具备当时的环境条件了,如赤日炎炎、高温、紫外线、电闪雷鸣等条件因此 B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量消耗降到最低,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 ( ) 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 B以家畜的肉类为主 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禽类的肉和蛋为主 答案: C 试题分析:

3、谷类属于糖类,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 20%,在食物链中,谷类和植物蛋白的营养级别最低,处在食物链的始端,体内含有的能量最多;故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量消耗降到最低,人们应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故选: C 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一般地说,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的递增,生物个体的数量将依次( ) A递增 B不变 C递减 D稍增加 答案: C 试 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

4、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越往后,消费者数量越少,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动物和人是消费者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的递增,生物个体的数量是逐次递减的故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最终来源是( )。 A食物所含有机物中的碳 B非生物界中的碳酸盐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 答案: C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

5、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因此动物体中碳元素的最终来源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选: C 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在生态系统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是( )。 A氮循环 B水循环 C能量循环 D能量流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食物链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物质和能量就随着食物链进行传递下去,所以在生态系统伴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是能量流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生物之间的取食过程完成的,它们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可循环的故选: D 考点:生态系统中

6、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能够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并释放到无机环 境中的生物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并释放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并释放能量

7、;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它们能将动植物 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可见选项 D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 A甲 乙 丙 丁 B丙 丁 甲 乙 C丙 丁 乙 甲 D丁 丙 乙 甲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越往后数量越少根据数量的多少可以从多到少排序即食物链的顺序因此在这条

8、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 丁 乙 甲故选: C 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在草 蝗虫 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要获得 10千焦的能量,则最少需消耗蝗虫的能量为( ) A 25千焦 B 50千焦 C 100千焦 D 125千焦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是 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 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 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在草 蝗虫 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要获得 10千焦的能量,则最少需消耗蝗虫的能量 50千焦故选: B 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

9、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答案: A 试题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在食物链 “丙 甲 乙 丁 ”中 ,若乙的数量增加,则甲的数量因

10、乙的增加而减少,丁的数量因乙的增加而增加,丙的数量因甲的减少而增加故选: A 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 和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 ) A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C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 D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在草原上有:牧草 兔 鹰,如果人类大量捕

11、杀鹰,会破坏食物链,使兔的数量增多,牧草减少,还会导致一些食草动物以及草原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草原上牧草受到危害,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故选 D 考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 ( ) A基因的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数量的多样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

12、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 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故选:A 考点: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的多次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哪一层次的价值 ( ) A物种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数量的多样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

13、(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利用野生水稻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较强的抗性的基因和栽培水稻进行杂交,从而培育出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故选 B 考点: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的景象已越来越少,下列哪项不是造成蛙类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 ) A传染病的流行 B栖息地和繁殖环境遭到破坏 C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D人类大量的捕杀 答案: A 试题分析:威胁生物生存的

14、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蛙类减少的原因:人类的大量捕杀,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 20%;栖息地的丧失使蛙类减少,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 60%;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占威胁蛙类生存原因的 20%因此传染病的 流行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故选 A 考点: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三峡大坝建成并蓄水后,有些生物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挽救这些生物,最好采取下列哪项措施(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 C将受到威胁的生物易地保护 D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

15、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易地保护是指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它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三峡大坝修建后,原有的生态系统就不存在了已经不再适合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了,这时迁地保护,即易地保护是最好的补充办法可见 C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自然保护区 下列做法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不利的是( ) 稻田 放养蜘蛛 剧毒农药治虫 多施农家肥料 捕杀毒蛇 大面积单一种植 严禁捕捉青蛙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稻田中蜘蛛捕食的,大多是农

16、作物的害虫因此 稻田放养蜘蛛可以防治水稻病虫害,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剧毒农药治虫虽然可以杀死害虫,但是增加了稻米化学农药残毒,还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多施农家肥料,可以增加农田中多种无机盐,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保护农田; 捕杀毒蛇,会破坏生态平衡,使老鼠数量增加农作物产量降低; 大面积单一种植,使生物种类减少,自动调节能力降低,容易爆发病虫害; 严禁捕捉青蛙,青蛙可以捕捉多种农田害虫,有效地稳定了生物种群的平衡,有利于农田保护故选:C 考点: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 义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微山湖 B微山湖的所有植物 C微山湖的所有动物 D微山湖的所有生物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一

17、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故选: A 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陆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选: D 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

18、的类型 关于化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间过渡类型化石的发现,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B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顺序 C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D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迹或生活痕迹,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生物进化提供有力证据的中间过渡类型生物化石是种子蕨化石,不符合题意 B.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C.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符合题意 D.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

19、历史时期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 1937年,有人把原产 于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对这一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这是定向自然选择的过程 D三叶草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气候比较寒冷的瑞典南部进行栽培,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表明三叶草不适应瑞典南部的环境;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

20、 是因为不耐寒的个体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下来,在繁衍的过程中,将这种耐寒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耐寒个体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是寒冷的天气若干年来定向选择的结果它不能表明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只能说具有耐寒特性这种变异的三叶草适应新的环境故 D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原始生命一部分进化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主要是因为( ) A营养方式不同 B形态结构不同 C生活环境不同 D生活方式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一部分进化成为有叶绿体

21、的能自养的原始藻类,另一部分进化成为没有叶绿体的异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这些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就分别进化成为各种各样的植物动物故选 A 考点: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历程 进化观点分析,动物的保护色是( ) A环境变化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动物聪明的表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人工选择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选择对人类有利的生物变异以形成新品种, 故选: C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下图表示几个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是( ) A

22、戊最有可能是水生植物 B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C丁的结构比丙复杂 D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如图是生物的进化树图,题中的图结合生物进化树图可知,植物进化的历程为: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的藻类植物甲,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乙和蕨类植物丙,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但是,它们的生殖还都需要有水的环境,后来,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的裸子植物丁和被子植物戊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上可知,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原始的藻类植物,多是水生植物,乙原始的苔藓植物和丙原始的蕨类植物都是

23、由甲原始的藻类 植物进化来的,丁原始的裸子植物和戊原始的被子植物是由丙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来的,结构比丙原始的蕨类植物复杂,丁原始的裸子植物和戊原始的被子植物较高等,多是陆生生物可见 A符合题意 故选: A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在以下生物的特点中,是人工选择结果是( ) A蛋鸡每年下蛋 200多枚 B一条雌蛔虫每天产卵 20多万粒 C长颈鹿颈长,腿长 D鸵鸟有一对退化的翅膀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如鸡的品种不同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

24、择的结果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长颈鹿的颈很长,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A.鸡的新品种的形成是由于原鸡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了许多变异个体,并能遗传下去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和需求通过人工选择,对具有不同变异的鸡逐渐选择, 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淘汰、培育,使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因此,蛋鸡每年下蛋 200多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故符合题意; B.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成活率较低,一条雌蛔虫每天产卵 20多万粒,是蛔虫为了提高后代的成活率,是对寄生生活的一种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C.生物界普遍存在

25、变异,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 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颈长、腿长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D.由于沙漠上风很大,不利于飞翔,导致鸵鸟有一对退化的翅膀,是鸵鸟长期适应沙漠环境的结果,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环境的话,就已经被自然界所淘汰了

26、因此,鸵鸟有一对退化的翅膀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生物进化的原因;人工选择及其意义 在森林 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人类主要标志?( ) A能直立行走 B使用工具 C产生了语言 D脑量增加 答案: A 试题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工具 -大脑进一步发达 -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故选: A 考点: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

27、猿下地生活原因是( ) A由于其他动物入侵 B为了躲避敌害 C为了扩大领地 D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 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 “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古猿的直立行走,前后肢的分工,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

28、,上肢更加灵巧因此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可见,选项 D符合题意故 选: D 考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关于该食物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此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有鼠和蛙 B若该农田受到农药污染,则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为猫头鹰 C此食物网中,由植物到鼠,能量传递效率为 10% 20% D此食物网中包合 4条食物链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在食物链中,消费者级别主要看它所在的营养级,直接以生产者植物为食的食草昆虫和鼠是第一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此项说法错误; B.某些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若该农田受到农药污染,农药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

29、渐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在体内积累的越多猫头鹰在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别最高,则体内的有毒物质的含量最高,此项说法正确; C.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逐级递减,每一个营养级大约有 10% 20%的能量输送给下一个营养级,此项说法正确; D.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每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绿色植物)开始,一直到该生态系统中没有其他消费者吃它为止从左到右:植物 食草昆虫 食虫鸟 猫头鹰、植物 食草昆虫 食虫鸟 蛇 猫 头鹰、植物 食草昆虫 蛙 蛇 猫头鹰、植物 鼠 猫头鹰,共有 4条此项说法正确;故选 A.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下列哪一生态系统有 “绿色水库 ”

30、之称( ) A海洋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的 70%故不符合题意 B.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 成员 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所以有 “绿色水库 ”之称故符合题意 D

31、.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类型 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答案: D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

32、重要环节故选: D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人类进化四个阶段中,最关键的阶段是( ) A南方古猿 B能人 C直立人 D智 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A.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 A错误 B.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 B错误; C.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 C正确; D.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 A错误;故选: C 考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2005年 8月, “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 ”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相似程度达到 9

33、6%以上。以上实例可以说明( ) A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C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亲缘关系越近,遗传物质的相似程度越高 A.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 96%以上,只能表明人类和黑猩猩的较近的亲缘关系,不能表明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由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人类不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黑猩猩与人类非同类生物,不能表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 96

34、%以上表明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有共同的祖先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综合题 下图是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装置中充入的气体相当于 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 。 ( 2)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状态下的 。 ( 3) B装置里的液体经实验后检验其中含有 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它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下的 。 ( 4)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 进化过程中,从 到 的转变是完全可能的。 答案:( 1) 原始大气 氧气 ( 2)闪电 ( 3)氨基酸 原始海洋 ( 4)无机物 有机(小分子)物质

35、 试题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 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1)、美国青年学

36、者用如图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米勒实验装置中的 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 2)正负电机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里的闪电( 3)、 B装置模拟的是原始海洋,实验后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此实验 结果共生成 20种有机物,其中 11种氨基酸中有 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故答案:为:( 1) 原始大气 氧气 ( 2) 闪电 ( 3) 氨基酸 原始海洋 ( 4

37、) 无机物 有机(小分子)物质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原始地球条件 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实验说明害虫种群中原来就存在有抗药性的个体,这证明: ( 1)害虫种群中不同个体间存在着 ,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 的。 ( 2)杀虫剂对害虫起了 作用,而这种作用是 的。 ( 3)害虫抗药性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剂之间的 来实现的。 答案:( 1)差异;不定向;( 2)选择;定向;)( 3)生存斗争 试题分析:( 1)首先害虫存在两种变异品种:抗药能力强的害虫与抗药能力差的害虫农药使害虫中抗药能力差的害虫死亡,而抗药能力强的害虫活

38、了下来害虫种群中存在着差异,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 2)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每一代都存在变异,没有两个生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这些变异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可遗传的变异;这样控制抗药能力强的基因得到积累与加强,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差说明杀虫剂对害虫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 3)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害虫的有些变异具有抗药性,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被保留下来,从而产生了抗药性的害虫;在这个过程中害虫抗药性增强,是通过害虫与杀虫 剂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故

39、答案:为:( 1)差异;不定向;( 2)选择;定向;)( 3)生存斗争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 1)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含有 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 2)哪条食物链的加强更有利于鹰的数量的增加 。 ( 3)在这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图示的生物外,还有作为分解者的 和非生物部分的 等。 ( 4)由于人们连续不断地围猎狼和狐,使得 的数量大增、啃食大量牧草,草原植被遭到破坏。停止围猎几年后,狼和狐重新大量繁殖,生态系统恢复了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 能力。不过这种能力是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

40、会遭到破坏。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 办事。 答案:();草 昆虫 鸟 猫头鹰()草 鼠 猫头鹰()细菌、真菌;阳光、空气和水()兔和鼠;自动调节;生态规律。 试题分析:( 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食物关系形成食物链在该生态系统中,含有 6条食物链,分别是草 鼠 猫头鹰,草 兔 狼,草 鼠 狼,草 鼠 蛇 猫头鹰,草 鼠 狐 猫头鹰,草 昆虫 鸟 猫头鹰其中最长的有 3条。(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就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其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所获得能量越少有利于鹰的数量的增加食物链是:草 鼠 猫头鹰。( 3)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

41、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生物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所有动物)和消费者(腐生细菌和真菌,)两者缺一不可在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所有动 物属于消费者,图中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成分,没有的表示出来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和非生物成分。( 4)在生态系统中狐和狼都以兔鼠为食,由于人们连续不断地围猎狼和狐,兔和鼠的数量大增、啃食大量牧草,停止围猎几年后,狼和狐重新大量繁殖,生态系统恢复了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动调节能力。不过这种能力是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

42、会遭到破坏。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规律办事。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下图 是我国某地的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它利用鸭旺盛杂食性,吃掉稻田里杂草和害虫,用水稻养猪、养鸭,水稻秸秆可以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请据图分析回答: ( l)杂草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它可以通过 作用制造 ,并将太阳能转化为 贮存起来;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它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 营养级。 ( 2)能量在各种生物之间以 的形式进行传递;碳在生物体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 ( 3)人们设计

43、这一生态系统的主 要目的是使能量最终流向 。 答案:( l)生产者,光合作用,有机物,化学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分解者,第二、三 ( 2)有机物或化学能;二氧化碳( 3)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试题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杂草能进行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属于生产者蘑菇属于真菌,分解动物植物遗体,产生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因此属于 分解者营养级别主要看它所在的营养级, 第一级是植物生产者;直接以生产

44、者为食的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依次类推越往后营养级别越高处在食物链末端的消费者营养级别最高在食物链中:水稻 害虫 鸭,鸭属于第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水稻 鸭中,鸭属于第二级消费者( 2)能量储存在 有机物中,在各种生物之间以有机物或化学能的形式进行传递;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和动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碳元素由 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因此碳在生物体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或 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人们设计这一

45、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能量最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故答案:为:( l)生产者,光合作用,有机物,化学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分解者,第二、三 ( 2)有机物或化学能;二氧化碳( 3)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循环模式图,这种元素是按箭头方向循环,然而,图中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箭头,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 1)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 。 ( 2)图上所缺的一个重要箭头是 _。 ( 3)写出 A.B.C.D各代表的生物成分及食物链:生物成分: A_,B_, C_, D_;食物链: 。 (

46、 4)写出 所示过程的名称: _, _, _。 ( 5)伴 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答案:( 1)太阳能( 2)由 A到二氧化碳的箭头( 3)生产者,分解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BCD ( 4)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5)单向流动、独级递减 试题分析:( 1)生态系统的成分 :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2)呼吸是生物的特征,植物也需要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因此,图中缺少的一个箭头是从 A到二氧化碳( CO2)。 (2)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完成一个 循环过程。 (3)A是生产者 (绿色植物 )、 B是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 C初级消费者、 D次级消费者在生物圈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动物是消费者,分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以植物为食的是初级消费者,以动物为食的是次级消费者;腐生细菌、真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