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广西桂林第十二中学初一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wealthynice100 文档编号:308526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广西桂林第十二中学初一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广西桂林第十二中学初一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广西桂林第十二中学初一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广西桂林第十二中学初一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2014学年广西桂林第十二中学初一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学年广西桂林第十二中学初一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带解析) 选择题 植物体的根、茎、叶都能进行( ) A光合作用 B吸收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 答案: D 试题分析:植物的吸收作用依靠根完成,茎、叶不具有吸收功能;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 “窗口 ”是气孔,根内没有气孔,。不能进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植物的根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根、茎、叶细胞内都有线粒体,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呼吸作用。 有些树木的茎之所以能够不断长粗,是因为具有( ) A幼叶 B芽原基 C形成层 D顶芽 答案: C 试题分析:顶芽具有完整

2、的结构,其各部分的发育为:生长点能够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发育为幼叶,幼叶能够发育为叶,芽原基发育为侧芽,芽轴发育为茎。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所以有些树木的茎能够不断长粗。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人们常常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方法是先采集花粉,然后把花粉倒在雌蕊的( ) A胚珠上 B柱头上 C受精卵上 D果实上 答案: B 试题分析:传份是指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所以人工辅助授粉时,要把花粉撒在雌蕊的柱头上。 考点:本题考

3、查传粉的概念。 叶片由哪三部分组成的( ) A表皮、叶肉和叶脉 B表皮、叶脉和气孔 C表皮、叶肉和气孔 D叶肉、叶脉和气孔 答案: A 试题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 考点:本题考查叶片的结构。 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 ) A蒸发作用 B蒸腾

4、作用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蒸腾作用的概念。 剪取一段带有叶的大叶黄杨的茎,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取出后用刀片把茎纵切开,用放大镜观察,被染成红色的是( ) A表皮 B筛管 C导管 D形成层 答案: C 试题分析: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

5、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一段时间后(促进蒸腾作用),将枝条纵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到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是导管,正是因为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考点:本题考查导管的功能。 植物蒸腾失水的 “门户 ”和气体交换的 “窗口 ”是( ) A表皮 B叶肉 C叶脉 D气孔 答案: D 试题分析: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散失到外界空气中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 “门户 ”,在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进出也经过气孔,因此气孔也

6、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 “窗口 ”。 考点:本题考查气孔的作用。 在植树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 ) A降低蒸腾作用 B降低光合作用 C减少水分吸收 D增加水分吸收 答案: A 试题分析: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光照影响蒸腾作用,在移栽植物时,剪掉大量的枝叶,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高高的皂荚树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过程叫 (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扩散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

7、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可见光合作用就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故 A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概念。 南瓜中有很多瓜籽,是因为在南瓜的一朵雌花中有许多( ) A花粉 B子房 C胚珠 D雌蕊 答案: C 试题分析: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可见,种子的数目由胚珠的数目决定,一个南瓜里有很多种子,是因为南瓜的雌蕊中有很多胚珠 考点:本题考查果实和种子的发育。 我们常用来检验是否淀粉存在的溶液

8、是( ) A食盐溶液 B酒精溶液 C水 D碘酒溶液 答案: D 试题分析: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因此我们常用来检验是否淀粉存在的溶液是碘液。 考点:本题考查淀粉的特性 有位同学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清晨、正午、傍晚三个时间从同一棵绿色植物上摘取一片绿叶,将它们进行脱色、漂洗、碘液染色,其中染色最深的是( ) A傍晚的叶 B清晨的叶 C正午的叶 D都一样 答案: A 试题分析:淀粉遇碘变蓝,碘液的染色的深浅,与淀粉的含量有关。如果颜色深说明淀粉较多,如果颜色浅说明淀粉较少光合作用时间越长,制造的淀粉就越多,反之,淀粉越少。三片叶当中,傍晚时分摘取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最长,制造的淀粉最多,

9、所以染色也最深。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 移栽幼苗时,为了提高成活率,可以采取下列的哪些措施( ) 在阴雨天或早晚移栽,幼苗带土 不要碰掉枝叶 剪去一部分枝叶 给植物覆盖遮阴 及时施肥 让植株尽快光照,以制造营养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完成。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减弱,如果及时施肥的话,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变大,不利于根的吸水,因此 的做法是错误的,据此可以排除 ACD三项。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维持着生物圈中的( ) A能量守恒 B水分循环 C气温相对稳定 D碳 氧平衡

10、 答案: D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考点:本题考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下列除哪一项外,都属于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 ) A含氮的 B含磷的 C含钾的 D含硼的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含氮的、含鳞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的种类。 植物根的生长过程中,伸长最快的部位是(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尖四部分中,根冠具有保护作

11、用;分生区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的细胞能够迅速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具有大量的根毛,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考点:本题考查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下列生物 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艾滋病病毒 B山羊 C柳树 D草履虫 答案: A 试题分析:病毒没有细胞构造,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山羊、柳树、草履虫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 考点:本题考查病毒的结构。 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和特征多种多样,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12、( ) A漫天飞舞的雪花 B逐年增粗、长高的小树 C恐龙化石 D溶洞中长高的石笋 答案: B 试题分析:生物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只具有某项特征不一定属于生物。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与非生物的判断。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 C 实试题分析: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各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时生物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 体

13、。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圈的含义。 某同学用放大 5倍目镜与 10倍物镜组合观察到了一只清晰的草履虫,这时显微镜的 放大倍数是( ) A 5倍 B 10倍 C 15倍 D 50倍 答案: D 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方法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 X 物镜的放大倍数,该显微镜目镜放大倍数为 5倍,物镜放大倍数为 10倍,故该显微镜饭放大倍数为 50倍。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对光,直至得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以便看清物像 放置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压住 取镜、安放 收镜并放回原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是首先是从镜箱

14、中取出显微镜,安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地方并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对光,用低倍镜和大光圈,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视野对光就完成,最后观察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考点: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西瓜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其中细胞数目 增多是由于( ) A细胞的生长 B细胞的分裂 C细胞的分化 D细胞的成熟 答案: B 试题分析: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分化与生长。 细胞

15、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最明显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染色体 D细胞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过程。 生物体的结构是有层次的。被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植物体 B组织 器官 植物体 C组织 器官 系统 植物体 D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答案: D 试题分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经过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排 列起来,形成

16、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器官,被子植物包括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植物体、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在下列根尖的四个区中,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根冠 B成熟区 C分生区 D伸长区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尖四部分中,根冠具有保护作用;分生区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的细胞能够迅速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具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和无机盐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考点:本题考查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 、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 、胚没有死亡 A

17、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而胚没有死亡是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考点: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炸油条要用到面粉和花生油,它们分别来自( ) A小麦的子叶花生的子叶 B小麦的胚乳花生的胚乳 C小麦的子叶花生的胚乳 D小麦的胚乳花生的子叶 答案: D 试题分析: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中,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的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 考点:本题考查种子中营养物质的贮存。 “海带炖排骨 ”和 “紫菜蛋汤 ”是人们喜爱的佳肴,你知道海带和紫菜与下列哪种 植物同属一类吗?( ) A白菜 B蕨 C衣

18、藻 D葫芦藓 答案: C 试题分析:海带和紫菜属于藻类植物,四选项中,白菜属于种子植物,蕨属于蕨类植物,衣藻属于藻类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类群。 下面哪种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 A葫芦藓 B海带 C卷柏 D满江红 答案: B 试题分析: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海带属于藻类植物,卷柏属于蕨类植物,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此外植物类群还包括种子植物。四类群中,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类群是藻类植物。 考点:本题考查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下列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草履虫 B洋葱 C黄瓜 D金鱼 答案: A 试题分析:单细胞生物的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洋葱、黄瓜、金鱼

19、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属于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 考点:本题考查单细胞生物的特点。 综 合题 写出一朵花中如下图所示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 1】 【 2】 【 3】 【 4】 【 5】 答案:花药 花丝 柱头 花柱 子房 试题分析:桃花的结构如图所示: 考点:本题考查桃花的结构。 写出下图中种子各部分结构名称。( 5分) 答案: 种皮 胚根 胚轴 胚芽 子叶 试题分析:种子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如图所示: 考点:本题考查种子的结构。 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1_和 2_。 光合作用的产

20、物是 3_和 4_。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_。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用式子表达为: _。 答案: 二氧化碳 水 氧气 有机物 叶绿体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 试题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公式如图: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出,有机物依靠叶脉中的筛管、水依靠叶脉中的导管进行运输。水由根吸收运输到叶绿体,有机物从叶绿体运出,运输到其他器官,由此可判断

21、:【 1】代表二氧化碳,【 3】代表氧气,【 2】代表水,【 4】代表有机物。 考点:本题考查植 物的光合作用。 判断题 自然界中的生物只会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不会受到种外其他生物的影响。 答案:错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会受到同种生物的影响,也不会受到种外其他生物的影响,如杂草与玉米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这是对环境的适应。 答案:对 试题分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是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只分

22、为动物 和植物两大类。 答案:错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可分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等。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的分类。 为了避免浪费,测发芽率时用三五粒种子测一下是否发芽就行了。 答案:错 试题分析:在进行实验时,为了避免出现偶然性,应随机抽取一定量的种子作样本,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作测定结果为了避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容易出现偶然性,我们一般取多粒种子 考点:本题考查种子的抽样检测。 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 答案:对 试题分析: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构成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子叶中储存有丰富的营养

23、物质,供胚芽、胚轴、胚根发育;所以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考点:本题考查种子的结构与发育。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生态是不会受到破坏的。 答案:错 试题分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这种限度后,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由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决定的,即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即 :食物链和食物网)有关,食物链(网)中的生物都有其适宜的环境,当环境剧烈变化后将不能适应而死去,这样就会导致食物链(网)被破坏(即:破坏营养结构被破坏)从而使自动调节能力下降甚至消失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总是与实

24、验结果相一致。 答案:错 试题分析:在科学探究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另外我们提出的假设本身就可能是错误的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考点:本题考查科学 探究的有关知识。 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错 试题分析:同种生物个体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如杨树与杨树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等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之间的关系。 人在生态系统中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答案:错 试题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自养的生物为生产者,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为消费者,细菌、真菌则靠分解动植物的

25、遗体为分解者人是动物,应是消费者 考点:本题考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区分。 玉米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是由子叶提供的。 答案:错 试题分析:玉米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其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考点:本题考查种子的结构。 探究题 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校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 在 4个洁净的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 1、 2、 3、 4的标签,并将罐头瓶放倒。 在 4个瓶中各放入 2张餐巾纸,并在餐巾纸上均匀放上 10粒绿豆种子,然后依照下表中处理方式操作。 编号 内容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处理方式 拧上瓶盖 洒入足量的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

26、上瓶盖 倒入较多的水,使种子完全淹没在水中,然后拧上瓶 盖 洒入足量的清水,使餐巾纸湿润,然后拧上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中 置于室温环境中 置于室温环境中 放在冰箱内(温度1oC-4oC 【实验结果预测】 一段时间后, _号瓶中的种子会萌发成幼苗, _号瓶中的种子不会萌发。 【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根据 _号和 _号瓶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说明种子萌发时需要充足的空气。 根据 2号和 4号瓶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说明种子萌发时需要_。 根据 _号和 _号瓶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说明种子萌发时一定的水分。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说明种子萌发时需要 _,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外界条件种子都不能萌发。

27、 【讨论】在上述装置中放入 10 粒种子,而不是 1 粒种子,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 【实验结果预测】 2 1、 3、 4 【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2 3 适宜的温度 1 2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水分 【讨论】种子的数量过少,不能避免种子其它因素可能带来的偶然性 试题分析:【实验结果预测】:本实验有三组对照试验,分别是 1和 2(变量是水)、 2与 4(变量是温度)、 2和 3(变量是空气);而 1号瓶缺少种子萌发需要的水分; 3号瓶缺少种子萌发需要的空气;因此 4号温度低, 1、 3、 4号瓶中的种子不会萌发通过对比知道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如果实验过程中只放一粒种子,可能会由于种子自身的原因导致实验结果失败,可能会出现偶然性 考点:本题考查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连线题 用连线的方式表示从雌蕊到果实的变化结果。 子房 胚 子房壁 果皮 胚珠 果实 受精卵 种子 答案:子房 果实 子房壁 果皮 胚珠 -种子 受精卵 胚 试题分析: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花瓣、雄蕊、柱头等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具体如图所示: 考点:本题考查果实和种子的发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