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届浙江绍兴西藏民族中学初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5月)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铁锅生锈 C开水沸腾 D食物变质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天然气燃烧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铁锅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开水沸腾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水的状态在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D、食物变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
2、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下列图像能正确体现与实验对应关系的是( ) A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稀硫酸直至恰好完全反应 C给盛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试管加热 D少量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具体变化时的物质量的关系,结合图像分析判断。 A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不会继续溶解,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稀硫酸直至恰好完全反应时
3、,生成硫酸钠和水,故溶液最终呈中性,即 pH=7,错误; C给盛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试管加热,由于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后氯酸钾才能分解产生氧气,故开始时没有氧气放出,随反应进行氧气的量不断增大,直至氯酸钾完全反应,氧气质量不再改变,正确; D由于红磷是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故容器中的物质总质量不变,错误。故选 C 考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的知识熟练掌握,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
4、义要抓住三点: 抓图象的起点, 抓图象的终点, 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 物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KCl( 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适量的锌粉,过滤 C NaCl溶液( FeCl3) 加入过量 NaOH溶液,过滤 D CuO(炭粉)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搅拌,过滤,蒸发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主要物质和杂质的性质的不同来分析。 A、由于杂质二氧化锰固体不溶于水,而主要物质氯化钾易溶于水,故可先加水溶解,然后过滤,由于最后要得到的是氯化钾晶体,故要将滤液
5、蒸发结晶,正确; B、主要物质 FeSO4 溶液和杂质 CuSO4 溶液都能与锌粉反应,故二者均被除去,错误; C、杂质 FeCl3能和 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 NaCl,而主要物质NaCl不反应,故能除去杂质 FeCl3,但由于 NaOH溶液过量,即会有剩余,故会带入新杂质,错误; D、主要物质 CuO 能与稀盐酸反应,而杂质碳粉不反应,故除去的是主要物质,错误。故选 A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橡 胶都
6、是人工合成材料 B棉花、羊毛都是天然纤维 C涤纶、腈纶是合成纤维 D商场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的本质区别,结合生活常识分析判断。 A、橡胶材料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错误; B、棉花、羊毛是天然纤维,正确; C、涤纶、锦纶是合成纤维,属合成材料,正确; D、商场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正确。故选 A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白色污染与防治,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点评: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化学材料;化学材料又包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包含各种纯金属和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玻
7、璃、水泥等;合成材料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成一体而形成的材料。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有关 CO、 CO2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 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 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 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 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CO2和 CO的异同分析。 A、 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1个碳原子和 2个氧原子;而 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1个
8、碳原子和 1个氧原子,故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 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 1个氧原子,正确; B、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但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但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正确; C、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等,且固体二氧化碳 “干 冰 ”可用于人工降雨; 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但不能用于人工降雨,错误; D、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会造成 “温室效应 ”; 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煤气中毒,正确。故选 C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
9、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 点评:物质的构成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故熟记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下列离子能在 PH=2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SO42-、 Fe3+、 Na+、 OH- B K+、 SO42-、 Cu2+、 NO3- C Cl-、 K+、 SO42-、 Na+ D Ca2+、 Cl-、 CO32-、 Na+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 pH=2,即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H+,再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分析。 A、 H 和 OH-两种离子会反应生成水,故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B、 K+、 SO42-、 Cu2+、 NO3-和 H+五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
10、气体或水,故能大量共存,但由于存在 Cu2+,故溶液呈蓝色,错误; C、 Cl-、 K+、 SO42-、 Na+和 H+五种离子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故能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正确; D、 H 和 CO32 两种离子会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能大量共存,错误。故选 C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点评:熟练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即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另外,要注意此题隐含的条件 pH=2,即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H+,不可忽略;还有,解答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即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小科看到妈妈炒的一
11、盘紫色高丽菜(一种紫色的卷心菜)的菜汁呈紫 色,后来因为掺了醋变成了红色,在洗盘子时遇到碱性洗涤剂变成黄绿色下列也能使紫色高丽菜汁呈现在黄绿色的物质是( ) A柠檬酸 B雪碧 C食盐水 D肥皂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紫色高丽菜汁遇酸性溶液(醋酸是酸性溶液)变红,遇到碱性溶液(洗涤剂碱性)会变成黄绿色,所以要想使紫色高丽菜汁呈现黄绿色,则该物质应该显碱性;而溶液的 pH 7显碱性, pH 7呈酸性,pH=7呈中性;再结合图表可知:柠檬汁、雪碧 pH 7显酸性,食盐水 pH=7呈中性,只有肥皂水 pH 7显碱性。故选 D 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
12、点评:熟练掌握指示剂的变色规律,以及溶液的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A、 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性质,一般情况下不变,错误; C、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能改变空气的组成,即无法改变其中氧气的含量,错误; D、将灯芯拨得松散 一些,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正确。故选 D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燃烧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此外还要注意,
13、增大氧气的浓度和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烧更充分、更剧烈。 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 “催化转化器 ”使汽车尾气中的 CO和 NO2发生反应以减少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O+2NO2 4R+N2,其 R的化学式是( ) A C B CO2 C CO3 D CNO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CO+2NO2 4R+N2可知, 反应前 反应后 N 原子 2 2 C原子 4 0 O 原子 8 0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 4R分子中含有 4个 C原子和 8个 O 原子,则一个 R分子中含有 1个 C原子和 2个O 原子,则物质 R
14、的化学式为 CO2。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推断,利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原子守恒来推断是常用的方法,学生应注意守恒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生活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 B冰水混合物 C可乐饮料 D酱油 答案: B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 B、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 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正确; C、可乐饮料是由蔗糖、柠檬酸、二氧化碳和水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错误; D、酱油是由氯化钠、氨基酸和水等多种物质组成
15、的,属于混合物,错误。故选 B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由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 物。 三氧化二铋( Bi2O3)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其中铋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6 B +3 C +2 D -2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化合价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 O 的化合价为 -2 价,设 Bi2O3中 Bi 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有 2x+( -2) 3=0,解得 x=+3价。故选 B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
16、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即可。 下列物质中富含糖类的是( ) A馒头 B清蒸鱼 C炖牛肉 D清炒芹菜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六大营养素的食物来源分析。 A、馒头中主要含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正确; B、清蒸鱼中主要含有蛋白质,错误; C、炖牛肉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和油脂等,错误; D、清炒芹菜中主要含有维生素,错误。故选 A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点评:熟练掌握六大营养素的名称、作用、来源及其缺乏症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草木灰(主要成分 K2CO3)属于( ) A钾肥 B氮肥 C磷肥 D复合肥 答案: A 试题
17、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K2C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 A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 NaOH、氢氧化钠、烧碱 B Ca(OH)2、氢氧化钙、熟石灰 C Na2CO3、碳酸钠、纯碱 D HCl、氯化氢、盐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对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
18、。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和苛性钠,化学式是 NaOH,正确; B、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熟石灰,化学式是 Ca(OH)2,正确; C、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是 Na2CO3,正确; D、氢氯酸俗称盐酸,化学式是 HCl,错误。故选 D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 ,就要理解和熟记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区分名称相近的物质的成分,会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可能引发火灾,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会使瓶塞
19、容易沾染桌面上的灰尘,进而污染试剂,错误; C、气体的验满,要将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看其是否熄灭,以证明瓶口有该气体,从而证明已满,放入瓶中则无法验满,错误; D、过滤操作符合 “三靠、两低、一贴 ”,正确。故选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 类题目的关键。 填空题 下列为配制 100克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分析有关问题 ( 1)计算。( 2)称量:使用托盘天平,氢氧化钠放在 中称量。 ( 3)溶液: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请写出玻璃棒的作用 答案: (1) 玻璃器皿中 (2)
20、 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试题分析:( 1)由于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用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要用玻璃容器盛装才能称量。 ( 2)溶解时,要用玻璃棒搅拌,这样能够加速溶解。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熟悉常 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成为主要的能源,它们的大量使用使得大气中 的含量迅速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有人认为使用天然气可以避免温室效应,你的评价是 (说明理由) 答案:( 1)二氧化碳(或 CO2)
21、( 2) 不正确,因为使用天然气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会避免温室效应 试题分析:由于化石燃料燃烧时,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故能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天然气燃烧,也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 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故此方法不能避免温室效应。 考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并熟记能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 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制品非常容易锈蚀,写出用盐酸除铁锈的反应方程式 ;请你提出一条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
22、法 ( 3)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随意丢弃会造成污染,威胁人类健康。汞的元素符号 ,它不同于其他金属的一点物理性质是 。 答案:( 1)铝元素( Al) ( 2)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 刷油漆(答案:合理即给分) ( 3) Hg ; 常温下是液态。 试题分析:( 1)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Al)。 ( 2)盐酸能与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分),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
23、的结果,故防锈只需破坏生锈的条件即可,如刷油漆、涂油、保持表面干燥等。 ( 3)汞俗称水银,是因为其常温下为液体,是唯一的液体金属,化学符号为Hg。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了解元素的分类、铁生锈的条件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该元素符号为 Br。 ( 1)右图中 x = , Br属于 元素(填 “金属 ”或 “非金属 ”)。 ( 2)下图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填序号,下同),与 Br 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答案:(
24、 1) 7 ; 非金属 (2) C ; E 试题分析:( 1)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总数,即 35=2+8+18+x,解得 x=7;根据元素的汉字名称可判断元素的种类,在汉字中带 “钅 ”字旁的(汞和金除外)属于金属元素,其它属于非金属元素,所以溴属于非金属; ( 2)最外层电子数是 8(一个电子层的是 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所以 C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所以与溴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相等的微粒,与其化学性质相似,故选 E。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右图是电解
25、水的装置,写出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 常温常压下甲气体和乙气体的溶解度分别为 1.6310-3/100g 水、 4.3410-3g/100g 水。在电解过程中,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可能 2 1(填 “大于 ”或 “小于 ”)。 答案:( 1) 2H2O=通电 2H2+ O2 ( 2)大于 试题分析: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2H2+ O2;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较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的气体是氢气,较多,且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 2 倍;但结合题意可知,氧气比氢气在水中的溶解量要大,故甲、乙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可能大于 2 1。
26、考点:电解水实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借以考查实验的注意事项等,解题时要依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经验来解答,特别要熟记 “氢二氧一、正氧负氢 ”的特征。 A、 B、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 1) t1 时, B物质的溶解度为 ; 2)要将 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可采用的方法是 ; 3)若将等质量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t1 升至 t2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少的顺序为: 。 答案: (1)40克 ( 2)蒸发结晶 ( 3) B A C 试题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分析。 (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 t1 时, B物质的溶解度是 40
27、g。 ( 2)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故要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可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 3)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t1 时, A、 C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于一点,即表示在 t1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 25g;而 t1 时, B物质的溶解度是 40g;再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0可知,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为: B A=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A、 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故从 t1 升至 t2 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 C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28、,故从 t1 升至 t2 时,溶液仍饱和,且有 C物质析出,故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以 t2 时,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为: B A C。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良好的水质和空气质量是人们健康的保证,自来水净化过程中通入氯气的目的是 ,家用净水器中含有大量活性炭,其作用是 ;净化程度较高的操作是 。 答案:( 1)杀菌消毒 ( 2)吸附 ( 3)蒸馏
29、 试题分析:根据水的净化知识可知 ,通入的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氧化性,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可吸附色素、异味等,所以家用净水器中含有大量活性炭,其作用是吸附作用;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即一种物质,故净化程度较高的操作是蒸馏。 考点:水的净化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水的净化原理,掌握水的净化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 在 氦气、 盐酸、 氧气、 甲烷、 二氧化硫、 生石灰六种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 化学式 填空: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2)用于霓虹灯的是 3)作气体燃料的 是 4)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 答案: (1) H
30、Cl (2) He (3) CH4 (4)CaO 试题分析:根据相关物质的性质分析、判断。 (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故选 HCl; ( 2)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用于霓虹灯的是稀有气体,故选 He; ( 3)甲烷具有可燃性,故可作气体燃料,故选 CH4; ( 4)生石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并与之反应生成熟石灰,故常用作某些食品干燥剂,故选 CaO。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所以熟记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用化学用语来研究物质是化学学科的一种显著特征。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2个氧气分子 ; 3个硝酸根离
31、子 ; HClO 中 Cl元素的化合价 ; 答案: 2O2 3NO3-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解答。 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可知, 2个氧气分子表示为 2O2;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 1 要省略,由于 1个硝酸根离子带 1个单位负电荷,故可表示为 NO3-,再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可知, 3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 3NO3-; 根据化合价的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已知 H的化合价为 +1 价, O 的化合价为
32、 -2 价,设 HClO 中 Cl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有( +1)+x+( -2) =0,解得 x=+1价;再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且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则 HClO 中 Cl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计算题 网上报道某公司非法使用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草甘膦的化学式( C3H8NO5P)是一种有机磷除草剂,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乙醇等,不可燃,常温下稳定。计算 ; 1)一个草甘膦分子中含有
33、的原子个数为 2)草甘膦中元素的质量比为 C:H:O:N:P 3) 33.8 克草甘膦中含有多少克磷元素?(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 0.1g) 答案:( 1) 18 ( 2) 36:8:14:80:31 ( 3) 6.2g 试题分析:( 1)根据草甘膦的化学式为 C3H8NO5P分析,一个草甘膦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 8个氢原子、 1个氮原子、 5个氧原子和 1个磷原子构成,故共有18个原子。 (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之比,可知草甘膦中碳、氢、氮、氧、磷的元素的质量比 =( 123):( 18):( 141):( 165):( 311) =36:8
34、:14:80:31 (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该化合物的质量 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知需先计算草甘膦中磷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可知草甘膦中磷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8.3%,则 33.8克草甘膦中含有磷元素的质量 =33.8g18.3%=6.2g。 答: 33.8克草甘膦中含有 6.2克磷元素。 考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有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该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应
35、,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取用金属混合物的质量 /g 10 10 20 取用稀硫酸的质量 /g 100 120 100 反应后过滤,得干燥固体的质量 /g 4 4 13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混合物中 Cu的质量分数 2)计算丙同学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答案:( 1) 40% ( 2) 17.8%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且不溶于酸;结合表格分析,比较甲、乙:分别取 10g混合物,与 100g硫酸和120g硫酸反应后,都剩余 4g固体,即相当于在甲的基础之上,又添加了 20g稀硫酸而不溶物没有
36、减少(没有反应),则可以判断 10g混合物中含有铜的质量为 4g,含铁的质量为 6g;再比较甲、丙: 20g混合物中应含有 12g铁,而它与100g硫酸反应后剩余 13g固体,则说明只有 7g铁与 100g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最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硫酸亚铁的质量即可。 (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 Cu的质量分数 = (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丙同学的实验中参加反应的 Fe的质量为 20g-13g=7g 解:设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质的质量为 x,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 y。 Fe + H2SO4 = FeSO4 + H2 56 152 2 7g x y 解得, x=19g 解得, y=0.2
37、5g 则反应后溶液质量 =20g+100g-13g-0.25g=106.75g 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答:丙同学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7.8%。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此题是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主要是利用图表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化学计算中的有关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能通过数据的比较,判断出混合物中铜的质量,然后根据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依据已知量对 未知的应求量进行求解计算即可,注意解题要规范。 简答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 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 a , b 2)
38、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若要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 3)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和 (填装置编号),实验 B中的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下(即液封),目的是防止 。 答案:( 1)酒精灯 长颈漏斗 MnO2 ( 2) 2KCl03= 2KCl + 3O2 ; A ; C ( 3)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 B和 D ; 防止产生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试题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回答,图中仪器 a的名称是
39、酒精灯;仪器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氧气,就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所以需要 “固体加热型 ”气体制取装置,故选 A;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但根据题意,要收集纯净的氧气,只能用排水法 C来收集。 ( 3)由于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故属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故发生装置应选 B;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其密度比空气大,故只能用向上排
40、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应选 D。 实验 B中的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即液封),这样能防止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熟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键;此外,本题的重点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要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制取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的大小选择收集气体的方法。 请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回答对应的问题。 实验内容 回答问题 测定空气的成分 该实验可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
41、数约为 。 写出红磷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该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从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答案:( 1)五分之一 ( 2) 4P + 5O2 =点燃 2P2O5 ( 3)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 4)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试题分析:( 1) 由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结合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1/5。 在该实验中,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 ( 2) 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 比空气大,
42、所以如图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时,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 从实验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理解和熟练掌握化学实验基本原理和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 Mg、 Cu、 Fe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 1)实验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实验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实验二:将实验一后 、 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
43、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可能有的物质是 ,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没有气泡产生 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是 : Mg2+; Mg2+、 Fe2+; Mg2+、 Fe3+; Cu2+、 Fe2+; Mg2+、 Fe2+、 Cu2+ 答案:( 1) Fe + CuSO4 = FeSO4 + Cu ; Mg Fe Cu ( 2) Cu ; Fe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HCl( H2SO4) 没有气泡产生 滤渣中没有铁 试题分析:( 1)铁能与硫酸铜
44、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不能与硫酸镁反应,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MgFe Cu;其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 CuSO4 = FeSO4 + Cu。 ( 2)将实验一后 、 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说明铁在继续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铜,可能有铁的剩余,也可能没有。 由于铁能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所以可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并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铁,否则没有铁; 由于铁与硫酸镁不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
45、由于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溶液中还有亚铁离子的存在;由于不能确定硫酸铜是否完全反应,故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有铜离子。故选 考点:金属活 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的金属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将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课外小组研究 “影响 H2O2生成 O2反应速率的因素 ”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他们提出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都会影响 H2O2生成 O2 的反应速率 【实验过程】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操作: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加入锥形瓶中
46、, 立即收集一瓶放出的气体。 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反应物 5%H2O2 50 mL 5%H2O2 3%H2O250 mL 加入固体 0.5gCuO 0.5gMnO2 0.5gMnO2 收集等体积 O2所需时间 105 s 45s 78 s ( 1)实验 中加入 H2O2溶液的体积为 mL; ( 2)充分反应后,将实验 中剩余物质里的 MnO2提取的方法是 ;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 【反思】 H2O2在常温加入 MnO2 后反应速率加快。小敏提出,为了更好的证明二氧化锰是否对 H2O2生成 O2的反应速率有影响,还应该增加一组对比实验。该实验选用的药品和用量为 ; 【实验拓展】小
47、敏用收集的气体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 (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小敏发现用收集的气体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没有产生明显的火星四射现象。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答案:( 1) 50 ( 2)过滤 【结论】使用催化剂和增大双氧水的浓度都会加快反应速率(答案:合理即给分) 【反思】 50mL5%双氧水(不加催化剂)或 50mL3%双氧水(不加催化剂) 【实验拓展】 (1) (2) 收集的氧气不纯。因为在加 入双氧水后立即就收集,首先排出的是锥形瓶内的空气,使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纯度不高,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答案:合理即给分) 试题分析:【实验过程】( 1)从实验记录 和 中可以看出,它们中分别加入的是不同的物质作催化剂,是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催化剂因素,再结合对比试验中的控制变量法(实验中只能有一个量不同),可知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应相同,故为 50ml。 ( 2)由于 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充分反应后不变,又因为 MnO2不溶于水,故要将实验 中剩余物质里的 MnO2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