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福建省福鼎市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思品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cleanass300 文档编号:311868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福建省福鼎市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思品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省福鼎市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思品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省福鼎市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思品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省福鼎市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思品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3-2014学年福建省福鼎市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思品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 2014学年福建省福鼎市十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思品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下面不属于我国公民的是( ) A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B留学北大的韩国女学生 C退休在家的中国工人老张 D具有中国国籍,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监狱服役的李某 答案: 试题分析: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公民是指我们社会的一切成员。问题是不属于的选,留学北大的韩国女学生属于韩国的公民。 考点:理解我国公民的含义。 某村村民张某偷窃用电,电管站工作人员在未经主人许可的情况下进入其住宅收集证据,为此,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张某先违了法,所以他没有权利起

2、诉 电管站应要求公安机关配合,依法定程序收集证据 张某虽违了法,但其隐私权仍受法律保护 电管站工作人员也违了法 A B C D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 公民在行使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题文中电管站工作人员,没有尊重张某的隐私权,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是违法行为。所以正确的做法是。 说法错误,诉讼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使违法了,也有权起诉。 考点:依法行使权利的做法。 以下关于公民受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受教育是公民个人的事,别人管不着 公民受教育享有广泛的

3、权利,我国法律保障公民的各种受教育权 任何妨害公民受教育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法的严厉打击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A B C D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依据法律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所以答案:选。 说法错误,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受法律的约束。 说法太绝对,不一定都受到刑法处理,只有违反刑法才受到刑法处罚。 考点: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某天,小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两个持刀歹徒劫持。此时,与小刚同行的小军等 4人在小刚的生命健

4、康受到威胁时应该( ) 赶紧溜回家,以免受到伤 害 要善于与歹徒斗智,抓住机会,在自身力量不允许的情况下,想办法借助社会力量最终制服歹徒 同歹徒拼命,力争夺回小刚 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 “110”报警 A B C D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面对暴力侵害,应如何保护自己: 远离暴力侵害的第一道防线是我们自己 积极寻求他人和社会的保护 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所以正确的做法是。 做法是对他人的不负责。 说法不利于保护自已的生命健康,是错误的做法。 考点: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是(

5、 ) A自尊、自信、自强 B见义勇为、舍生取义公而忘私 C爱党爱国、明礼诚信、互助互爱、勤俭节约、爱岗敬业 D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遵守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履行方方面面的道德义务。所以答案:选。 考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求。 人格尊严是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它不包括( ) A生命权和健康权 B肖像权和名誉权 C荣誉权和姓名权 D隐私权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人

6、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等。所以答案:选。 考点:正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 有些同学经常利用他人的缺陷给人起难听的外号,这种做法实际上侵犯了公民的 ( ) A姓名权 B荣誉权 C名誉权 D人身自由权 答案: 试题分析:名誉权是公民要求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人格尊严给予尊重的权利。题文中有些同学给人起难听的外号,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所以答案:选。 考点:理解名誉权的含义。 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是( ) A生命健康权 B人格尊严权 C名誉权 D人身自由权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两种权利的统称

7、,是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人权。所以答案:选。 考点:正确认识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 下列行为不会侵害公民隐私权的是( ) A公开他人身体缺陷 B公开他人的日记 C依法搜查公民住宅 D刺探他人私人信息 答案: 试题分析:隐私权 :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都是侵犯公民的隐私,是违法行为。依法搜查公民住宅是合法行为,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所以答案:选。 考点:理解隐私权的含义。 下列现象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 公民上飞机前,治安警察检查公民的身份证和所带包裹 工程队老王把丁某父亲寄来的汇款单偷藏起来 学生张某为集邮而偷拆同班同学的信件 办公室秘书拆阅领导的家信 A B C

8、D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违法行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所以答案:选。 治安警察检查是法律规定的,是依法行使权利,不是违法行为。 考点:正确认识违法行为。 中学生王佳在去年 “十一 ”黄金周外出旅游时,发现一位外国游人向插有 “军事禁区 ”标志的山林内录像。王佳随后拨打 “110”报警,使这名外国游人受到有关部门的依法查处。王佳同学的行为( ) A履行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B履行了维护祖国荣誉的义务 C履行了维护祖国安全的义务 D履行了维护祖国尊严的义务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

9、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题文中外国人在 “军事禁区 ”录像,是侵犯我国国家安全的做法。王佳报警的行为是自觉履行维护祖国安全的义务,所以答案:选。 考点:自觉履行义务。 下列行为中属于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是( ) 张三在众人面前讽刺、嘲笑李四 赵刚公然谩骂王五 钱辉捏造孙华是小偷 郑七利用自己的良好声誉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A B C D 答案: 试题分析:。名誉权是公民要求社会和他人对自己的人格尊严给予尊重的权利。 的做法都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给他人的人格尊严带来伤害,是侵犯名誉权的做法。所以答案:选 D。 是维护名誉的正确做法。 考点:理解公民名誉权的含义。 下列行为

10、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是( ) A学校把优秀学生王伟的照片张贴在光荣榜上 B公安部门把通缉犯魏某的照片公布在互联网上 C记者把孙某在城市雕塑上乱刻乱画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 D照相馆未经小东同意就把他的照片挂在橱窗上招揽生意 答案: 试题分析:公民享有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公民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给自己画像、照像或录像等;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有权就使用自己的肖像获取报酬。照相馆未经小东同意用他的照片招揽生意,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所以答案:选。 考点:理解公民肖像权的含义。 关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它涉及政治、经

11、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它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宪法是其确认书和保障书 它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A B C D 答案: 试题分析: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权中基本的、主要的部分。通常由宪法加以明确规定。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体现了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以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所以答案:选。 考点:正确认识公民的基本权利。 张某是某校八年级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朋友进入网吧,从此被打打杀杀的电子 游戏迷住而不能自拔。 2006年 11月 29日,张某又一次来到网吧,他越玩越上瘾,把兜里的钱花光后,又欠下网吧老板 30元。网吧老板强行将张某扣留了一天一夜,直到张某的爸爸闻讯赶来,交上钱

12、才将他领回家。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 1】网吧老板扣押张某的行为侵犯了张某的( ) A生命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名誉权 D受教育权 【小题 2】假如你是张某,你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是( ) 向公安机关举报这家 “黑网吧 ”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为自己讨回公道 永远不去这家网吧玩游戏,换一家信誉好的网吧 深刻认识自己沉迷网吧的错误,痛改前非,不再去营业性网吧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小题 2】 【小题 1】试题分析:人身自由权: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有独立行为而不受他人干涉,不受非法逮捕、拘禁,不被非法剥夺、限制自由及非法搜查身体的自由权利。题文中网吧老板扣留张某一天一夜,侵犯了张

13、某的人身自由权,所以答案:选。 【小题 2】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如何维护人身自由权: 为了更好地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我们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增强防范和保护意识,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一旦受到伤害,要懂得依法追究对方对法律责任,以讨还公道和获得赔偿。所以答案:选。 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利于 张某改正沉迷网吧的错误。 考点: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川省某县中学 6名学生家长为让孩子每月拿到 460元工资,给他们在一家乡镇企业报了名,让他们辍学务工。 6名中学生在多次要求父母同意其回校继续读书遭到拒绝后,联名将父母告上了法庭。当地教育部门和执法

14、部门对这6名学生的父母进行了批评教育 责令其送子女回校读书。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 1】家长的行为侵犯了子女的( ) A政治自由和权利 B劳动权 C人格尊严 D受教育权 【小题 2】当地执法部门作出责令 6名家长送子女回校读书的判决,体现了公民的权利具有( ) A立法保障 B司法保障 C宪法保障 D国家保障 答案:【小题 1】 【小题 2】 下列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 ) 平等权 维护国家统一 文化教育权 交纳个人所得税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 A B C D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人身自由权利; 对国家

15、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 赔偿权; 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等。所以答案:选。 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是权利。 考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下列不属于言论自由的是( ) 煽动他人破坏社会公德 教唆他人破坏民族团结 在听证会上发表言论 侮辱、诽谤他人 向上级领导如实反映情况 A B C D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所以答案:选。 的做法扰乱社会秩序、破坏民族团结、诽谤他人是错

16、误的。 考点: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 以下属于我国法律鼓励公民做的有( ) 依法纳税 植树造林 拾金不昧 不得携带管制刀具 讲普通话 A B C D 答案: 试题分析:自觉履行义务应该做到: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 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是法律的要求。 是法律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所以答案:选。 是法律禁止的。 考点:自觉履行义务的做法。 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这说明( ) A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有密切联系 B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范围是相同的 C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都是由法律规定的 D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都是靠国家强制

17、力保证履行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密切联系。诸如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国家认可为法律规范,即成为法定义务。所以答案:选。 考点:理解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关系。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的有( )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参加选举的义务 依法纳税的义务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和荣誉的义务 A B C D 答案: 试题分析:根据教材知识,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维护国 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等。所以答案

18、:选。 说法错误,参加选举是权利不是义务。 考点:正确认识公民的基本义务。 “法律在那里实现自由,也在那里限制自由。 ”这句话表明( ) A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B法律确认和保护的自由可以随意行使 C离开法律限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D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没有任何约束 答案: 试题分析:题文中这句话表明了法律的作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所以答案:选。说法错误,不可以随意行使。说法错误,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说法太绝对,不正确。 考点:法律规范公民的行为,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探究题 张童少年失去父母,

19、成了一名孤儿,家庭生活极其困难,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中学。随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部队服兵役,因表现出色,多次受到上级表扬。退役后,他当了个体户,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第二年就被税务部门评为 “先进个体经营户 ”。后来,他又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他的举动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并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 1)张童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权利? ( 3分) ( 2)张童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义务?( 3分) ( 3)简要说明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为什么必须履行义务? ( 3分) ( 4)我们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6分) 答案:( 1)受教育的权利、劳动的权利、选举权和

20、被选举权等。( 3分) ( 2)受教育的义务,劳动的义务,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3分) ( 3)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3分) ( 4) 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6分) 试题分析:( 1)题文中张童读完了中学,说明他有受教育的权利。退役后,成了个体户,是劳动的权利。被选为人大代表,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2)题文中张童读完

21、中学,说明他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退役后,成了个体户,是劳动的义务。自愿到部队服兵役履行了依法服兵役的义务。积极纳税履行了依法纳税的义务。 ( 3)回答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 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 4)根据教材知识回答,自觉履行义务应该做到: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考点:( 1)正确认识公民的合法权利。 ( 2)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内容。

22、( 3)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4)自觉履行义务的做法。 2010年 5月 18日,山东枣庄市在网上发现一条 “枣庄将在 5月 19日凌晨 4时发生地震 ”的帖子,地震谣言帖的出现,引发了部分群众恐慌。为避免谣言扩散,市公安局全力侦探,于 20日将在网上散布谣言的违法嫌疑人王某抓获。王某行为已经 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涉嫌编造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公安机关对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看了上面信息,某班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 1)观点评析:有人说,发帖子是公民的言论自由,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别人爱信不信,不应当受到法律制裁。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5分) ( 2)理论分析:请你向同

23、学们说一说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8分) 答案:( 1) 这个观点是不对的。( 1 分)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是,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具体说来,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 个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 ( 4分) ( 2)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24、。 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8分) 试题分析:( 1)首先回答观点不正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权利的行使也要遵守法律 的规定。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法律责任。 ( 2)回答教材知识,正确行使权利的做法。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考点:( 1)正确

25、行使言论自由权的做法。 ( 2)依法行使权利的做法。 2010年 7月 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 自今年春季各地发生多起幼儿园、学校的恶性伤人事件之后,全国各地高度重视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和管理,学校有校警、街头有巡警、辖区有民警,正成为全国多数地方的共同举措。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何谈发展,何谈幸福! ( 1)请你探究:国家为何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建设?( 6分) ( 2)排查隐患:你所在的校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2分,要求能列举两条) ( 3)清理设计:请你为 “校园安 全 ”设计一条警示

26、语。( 2分) ( 4)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行使生命健康权?( 6分) 答案:( 1)生命健康权是我们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最重要的一项权利,它是享有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公民的生命健康,不容他人侵犯;( 2分)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不高,容易受到意外事故和不良行为的侵害。( 2分)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校园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分) ( 2)校园暴力、食品安全、校园周边环境差、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混乱、运动设施简陋等(只要答道两点就可得 2分) ( 3)校园安全人人 有责;校园安全是学习的保证;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等( 2

27、分) ( 4)答: 我们有权珍爱生命 ,维护健康 ,积极锻炼身体 ,提高健康水平 ,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 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 ,恢复健康 ,增强体质。 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注意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 不因困难、挫折而放弃自己的生命与健康等(以上只要能答到 3 点即可得满分 6分) 试题分析:( 1)题文中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建设,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护。回答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和未成年人的牲。结合教材总结答案:,生命健康权是我们公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最重要的一项权利,它是享有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公民的生命

28、健康,不容他人侵犯;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不高,容易受到意外事故和不良行为的侵害。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校园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 2)结合生活实际,回答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的安全隐患,如校园暴力、食品安全、校园周边环境差、 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混乱、运动设施简陋等。 ( 3)设计宣传标语,提醒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如校园安全人人 有责;校园安全是学习的保证;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等。 ( 4)回答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的做法。根据教材知识回答, 我们有权珍爱生命 ,维护健康 ,积极锻炼身体 ,提高健康水平 ,使自己拥有强健的体

29、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 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 ,恢复健康 ,增强体质。 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注意自身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 不因困难、挫折而放弃自己的生命与健康等。 考 点:( 1)国家重点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因。 ( 2)青少年正确认识面临的危害。 ( 3)宣传自我保护的做法。 ( 4)保护生命健康权的做法。 材料一:小张是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前几天在一公园游玩时,发现几个女青年边吃东西边把果皮扔在地上,于是立即按动快门。不料她们立即围过来,要小张把底片交给她们,否则就告小张侵犯她们的肖像权。小张非常矛盾,不知是不是应该将照片投给报社

30、。 材料二: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马某窃取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给同班同学陈某的邀请信,并假冒陈某之名拒绝了该大学的留学邀请,同时向该校推荐自己。事情败露 后,学校开除了马某的学籍。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材料一中的小张是否侵犯了那几个女青年的肖像权?为什么 ( 4分) ( 2)材料二中的马某侵犯了陈某的什么权利?为什么?( 4分) 答案:( l )没有侵犯其肖像权。因为:因 为小张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而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德,是法律所提倡和肯定的行为。( 4分) ( 2 )答:马某侵犯了陈某的姓名权。因为:马某冒用陈某的姓名进行活动,以达到求学的目的,这是一种侵犯公民姓名权

31、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分) 试题分析:( 1)民法通则第 100 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丑化公民肖像、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也属于侵犯公民的肖像权。材料一中小张拍照的行为没有侵犯女青年的肖像权。因为小张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而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德,是法律所提倡和肯定的行为。 ( 2)公民享有姓名权。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法律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材料二中马某假冒陈某的姓名去上学,侵犯了陈某的姓名权。因为:马某冒用陈某的姓名进行活动,以达到求学的目的,这是一种侵犯公民姓名权 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考点:( 1)理解公民肖像权的含义。 ( 2)正确认识公民的姓名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