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eastlab115 文档编号:321969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届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届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tan600的值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tan600= tan( 720-120) =-tan120=tan60= ,故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点评:简单题,利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值。 等差数列 an的公差 d不为 0, Sn是其前 n项和,给出下列命题: 若 d0,则 Sn中一定有最小的项; 存在 ,使 和 同号。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A 4 B 3 C 2 D 1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 an 成等差数列,所以其前 n项和是关于 n的二次函数的形

2、式且缺少常数项。 d 0说明二次函数开口向下,又 S3=S8,说明函数关于直线 x=5.5对称,所以 S5和 S6都是最大项, 正确; 同理,若 d 0,说明函数是递增的,故 Sn中一定存在最小的项, 正确; 而 是等差中项的推广,正确; 对于 , 因为 d0,所以二者异号 所以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3个 故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 点评:中档题,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密切相关,特别是其前 n项和公式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的形式且缺少常数项( d 不为 0),所以可结合二次函数性质解题。 函数 的一个单调递减区间是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因

3、为 , 由 ,即函数的递减区间为 ,故选 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和差倍半公式,函数的单调性。 点评:基础题,为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往往需要将三角函数式 “化一 ”,再讨论。 已知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 A B (1,4) C (2,4)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为使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所以 , 均为增函数,且 ,a1,4-a0解得 ,故选 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对数函数的性质。 点评:易错题,分段函数在 是增函数,意味着各段均为增函数。关注“界点 ”函数值的大小。 向量 与向量 c A一定平行但不相等 B一定垂直 C一定平行且

4、相等 D无法判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因为 c= ,所以向量与向量 c一定垂直,故选 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向量垂直的条件。 点评:简单题,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是,向量的数量积为 0. 已知三次函数 在是增函数,则 m的取值范围是( ) A m4 B -4B是 cosAB得到 cosAB,即在 ABC中, AB是 cosA0) ( 1)求证: an为等比数列; ( 2)设数列 an的公比 q=f(m),数列 bn满足,求数列 bn的通项公式; ( 3)在( 2)的条件下,求数列 的前 n项和 Tn。 答案:( 1)证明 为等比数列;( 2) ; ( 3) 试题分析:由 -

5、 得: 即 为等差数列 ( 2) n=1时, 即 为 d=1的等比数列 即 ( 3) 用错位相减法得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的基础知识, “错位相消法 ”求和。 点评:中档题,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本解答从确定通项公式入手,认识到数列的特征,利用 “错位相消法 ”达到求和目的。 “分组求和法 ”“裂项相消法 ”“错位相减法 ”是高考常常考到数列求和方法。 已知 在点( 1, f(1))处的切线方程为 。 ( 1)求 f(x)的表达式; ( 2)若 f(x)满足 恒成立,则称 f(x)为 g(x)的一个 “上界函数 ”,如果f(x)为 的一个 “上界函数 ”,求 t的取值范围;

6、( 3)当 m0时讨论 在区间( 0, 2)上极值点的个数。 答案:( 1) ;( 2) ( 3)( i) 且 时, F(x)在( 0, 2)上有两个极值点 m和 ( ii)即 时 F(x)在( 0, 2)上只有一个极值点为 x=m ( iii) m=1时无极值点 ( iv) 时, F(x)在( 0, 2)上只有一个极值点 试题分析:( 1) a=1, b=0, ( 2) 令 时, 时, 即得 ( 3) 即得 或 x=m ( i)当 ,即 且 时, F(x)在( 0, 2)上有两个极值点 m和 ( ii)当 ,即 时 F(x)在( 0, 2)上只有一个极值点为 x=m ( iii)当 ,即 m=1时无极值点 ( iv)当 ,即 时, F(x)在( 0, 2)上只有一个极值点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应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及极值,简单不等式(组)解法。 点评:典型题,本题属于导数应用中的基本问题,( 2)作为 “新定义问题 ”,关键是理解好 “上界函数 ”的意义,实质就是一个 “恒成立问题 ”,转化成求函数最值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