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沪科版高中化学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registerpick115 文档编号:33056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沪科版高中化学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年沪科版高中化学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年沪科版高中化学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年沪科版高中化学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年沪科版高中化学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年沪科版高中化学 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自从下列哪项发现或学说开始,化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科学( ) A阿伏加德罗提出原子 分子学说 B拉瓦锡确定空气的组成 C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D汤姆逊发现电子 答案: C 试题分析:自从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化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化学史有关的判断 点评:本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属于记忆性的,不难得分。该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献身科学探究的热情。 以下是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所经历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其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 汤姆孙提出的葡萄干面包

2、原子摸型 德谟克里特的古典原子论 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公元前 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 构成的,这种微粒即原子。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 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1911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 粒子散射实验。根据实验,卢瑟福提出原子有核模型,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和原子结构有关的化学史的判断 点评:本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属于记忆性的,不难得分。该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献身科学探究的热情。 在原子中

3、,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质子数核电荷数 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C质子数 中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答案: A 试题分析: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 B不正确; C中的关系是不一定的,例如氘元素;相对 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 原子(原子核内有 6个质子和 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 C-12)的质量的 1/12(约 1.667e-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 质量,所以选项 D不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原子的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以及其它物理量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

4、知识的熟悉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易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 示单质的是 (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所以 C中表示的是单质。 A和D表示化合物, B表示混合物,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物质的组成以及分类的有关判断 点评:本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试题设计新颖。该题既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该题学生不难得分。 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 ( ) A 100

5、 mL水和 10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200 mL B打开盛装浓盐酸瓶盖,浓盐酸逐渐减少 C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 D在 1000 时,甲烷可分解为石墨和氢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属于物理变化,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 B属于浓盐酸的挥发; C是物质的三态变 化,都不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甲烷分解生成石墨和氢气,属于化学变化,可 以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因此正确的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物质变化、分子性质的有关判断 点评:本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趣味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微观观念,便于考查学 生的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铅笔不含铅 B水银不含银 C白金不是金 D火碱不是碱 答案: D 试题分析:铅笔中含有石墨,不含有铅, A正确;水银是金属 Hg, B正确;白金是铂, C正 确;火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类,选项 D不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

7、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因此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A不正确;元素的相 对原子质量就是按照该元素各种核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而不是原子的实 际质量, B不正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C不正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系,因此正确的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原子、分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性质的有关判断 点评:本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但都非常 基础。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等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的 “钙、镁、锌、硒 ”是指( ) A分子

8、B原子 C离子 D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饮用水中的钙、镁、锌、硒等是指元素的含量,原子、离子和分子都是微观粒子,很难测定,所以正确的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物质的元素组成的有关判断 点评:本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为载体,引导学生熟悉生活中常见饮料中的含量含义,了解生活和化学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次将量子化概念应用到原子结构 ,并解释了原子稳定性的科学家是 ( ) A道尔顿 B爱因斯坦 C玻尔 D普朗克 答案: C 试题分析:玻尔首次将量子化概念应用到原子结构,并解释了原子稳定性量子化的概念, C 正确;道尔顿提出了近代

9、原子学说, A 错误;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 B 错误;普朗克首先提 出了 “量子论 ”,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原子的组成、化学史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主要主要考查了化学史的有关判断,难度不大,学生平时 注意知识的积累,就不难得分。 以下命题,违背化学变化规律的是 ( ) A石墨制成金刚石 B煤加氢变成人造石油 C水变成汽油 D干冰气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水是由 H和 O两种元素组成的,而汽油中含有碳元素,所以水不可能变成汽油, C是错误的,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化学变化的有关判断 点评:本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灵活运

10、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该题基础性强,不难得分。 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 B化学不再需要实验 C化学不做实验,就什么都不知道 D未来化学的方向还是经验化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学离不开实验,也需要理论的指导, A正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不再需要实验是错误的, B错误;化学也需要理论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指导, C错误;化学无论何时,都需要实验来验证, D错误,所以答案:选

11、A。 考点:考查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本题考查化学科学中实验与理论的关系问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填空题 许多科学家在化学的发展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其中,研究空气成分,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结论的科学家是 ,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 ,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 ,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 答案:拉瓦锡、阿伏加德罗、道尔顿、汤姆逊 试题分析:得出 “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结论的科学家是拉瓦锡;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 家是阿伏加德罗;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道尔顿;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

12、是汤姆生。 考点:考查化学史的有关判断 点评:本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对化学史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献身科学研究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在 1911年前后,物理学家卢瑟福把一束变速运动的 粒子(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4 的带 2 个单位正电荷的质子粒),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 “实心球 ”,而由这种 “实心球 ”紧密排列而成的金箔,竟能让大多数 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的 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根据以上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 Au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 1) _ ( 2) _ ( 3) _ 答案:( 1) Au原子结构并非实心球体( 2) Au原子核很小 ( 3) Au原子核带正电 试题分析:能让大多数 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说明 Au原子结构并非实心球体,而是存在很 大空间;极少数的 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这这说明 Au原子核很小。根据异性相 斥的原理可知, Au原子核带正电核。 考点:考查原子组成和结构 点评:该题是 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化学史的了解,培养学生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