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江苏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dealItalian200 文档编号:332729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江苏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江苏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江苏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江苏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江苏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江苏海门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右图反映了我国哪种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A青铜器 B铁器 C钢 D铝 答案: A 20世纪 5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人均 )见下表,鉴于表中所反映的情况, 1953年开始的 “一五 ”计划决定要 A超过印度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追赶美国 D重点发展轻工业 答案: B 1956年 1月 2日下午,上海 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 “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如此激动时因为上海完成了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统购统销 C “一五 ”计划 D土地改革 答案

2、: A 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召开 “八大 ”并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方针 B决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C决定实行对外开放 D对国民经济实施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 答案: A 20世纪 60、 70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答案: A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 A阶级斗争为纲 B抛弃 “左倾错

3、误 ”,实现拨乱反正 C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答案: C 我国农业总产值 19791984 年增长 455 40,粮食产量由 1978年的3 04亿吨增加到 1984年的 4 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1984年 3月 24 日。福建省 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 “请给我们松绑 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 “松绑 ”风吹向全国。这里的 “松绑 ”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企业可以自主支配所生

4、产的产品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答案: C 下列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说法 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的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 正确 不正确 B 不正确 正确 C 都不正确 D 都正确 答案: D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答案: A 当今上海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的

5、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主要是由于 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 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 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 D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 答案: D 1920年,一个乡下人到广州游玩,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随身带有粮票购买粮食 C见到好朋友时握手致意 D听到有人称呼他为 “先生 ” 答案: B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A B C D 答案: C 张三的哥哥去年考入铁路系统高等学院,他寒假向你介绍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历史,你认为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20世纪初,清政府修筑京张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6、B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已奠定 C到 “九五 ”期末,中国铁路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D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答案: A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几个学生乘坐汽车去上学 D张小姐喜欢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答案: D 鲁迅说,近代中国 “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C新旧风俗习惯互

7、相交织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涉及各个方面 答案: B 判断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10分。判断正误,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 “B”。) 【小题 1】元朝时,广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 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小题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的很多科技成就应用于生产,促进了英国的经济发展,并促使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 【小题 3】中国近代的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但是行业分布很均衡,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小题 4】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小题 5】

8、邓小平的 “南方谈话 ”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B 【 小题 4】 A 【小题 5】 A 分析 19121922 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 C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工业欣欣向荣 D李鸿章在这一时期创办了开平煤矿 答案: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洋务运动的诱导 D晚清政府的大力提倡 答案: D 收藏家张先生要把下列瓷器按制瓷

9、技术成熟的先后顺序展示给客人,正确的顺序是 A B C D 答案: B 明中后期,在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购买几张至几十张织机,开设机房,雇佣几名至几十名机工进行生产。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两者形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说明 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答案: B 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 “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 ”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D

10、清代开始实行海禁,禁绝一切对外贸易 答案: D 对比图 2与图 1,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空间的限制被打破 B “草市 ”盛行,集镇兴起 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完全取消 答案: A 对新航路开辟起决定作用的是 A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C欧洲各国社会矛盾激化 D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答案: A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

11、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 /发现,美洲 /文明相遇,全球史观 /侵犯 B欧洲 /文明相同,美洲 /发现,全球史观 /侵犯 C欧洲 /侵犯,美洲 /发现,全球史观 /文明相遇 D欧洲 /发现,美洲 /侵犯,全球史观 /文明相遇 答案: D 16 18世纪,在美洲出现了 “新西班牙 ”、 “新法兰西 ”、 “新英格兰 ”等新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美洲社会进步 B美洲国家独立 C工业革命扩张 D欧洲殖民扩张 答案: D 为了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发展本国海上运输,英国议会 17世纪中期颁布了 A航海条例 B大西洋宪章 C布雷顿森林协定 D权利法案 答案: A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

12、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 ”和 “统一 ”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答案: A “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损失了 1300 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 10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 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侵略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答案: D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 “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棉 “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 “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这说明 A中国民族资本

13、主义开始产生 B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松、太的棉纺织水平急剧下降 D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降 答案: B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A都始于棉纺织业 B都在多个国家同时展开,发展迅猛 C都推动了社会上产力的发展 D都侧重于重工业 答案: C 自从 2000年以来,中国民众对电信、铁路、保险等行业的垄断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每年的人大代表提案很多都涉及到了这些敏感的话题。垄断这种经营方式产生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新经济时代 答案: B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 “新的时代 ”特征的发明是 蒸汽机车 汽车 飞机 电灯 答案:

14、 D “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材料中的 “发明 ”是指 A蒸汽机 B珍妮纺纱机 C飞梭 D内燃机 答案: A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主要条件不包括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殖民掠夺、海外贸易等积累了雄厚资本 C圈地运动造就的大量自由劳动力 D工厂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在英国出现 答案: D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纷。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

15、天下之大残也 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请回答: ( 1)材料一台湾高山族耕田图所反映的耕作方式中国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1分) ( 2)材料二的白居易诗中所反映的古代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是什么? (1分 )有 哪些基本特点?( 3分) (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经济政策?( 2 分)谁是这一政策的首倡者?( 1分) ( 4)你怎样评价材料三所体现的政策?( 2分) 答案: ( 1)春秋战国时期。( 1分) ( 2)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1分)。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分) ( 3)农业为本,商业

16、为末(重农抑商)( 2分)。首倡:秦国商鞅( 1分) ( 4)评价: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1分)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违背了 历史潮流。( 1分)(言之成理也可得分,但必须答出积极、消极两个方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66年方举赞投资 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 “老船坞 ”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前 30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只有 680万元,而

17、甲午中日战争后 3年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材料 三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晚清状元。他不热心官场,而是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倡导 “实业救国 ”,并创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 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 材料四 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以上材料均出自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 请回答

18、: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什么年代?( 1分) 最初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1分)除发昌机器厂外,请再列举一个标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分) (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1分) ( 3)材料三中张謇的大生纱厂一战期间获得很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分) 答案: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分)沿海地区;( 1分)继昌隆缫丝厂或贻来牟机器磨坊。( 1分) (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1分) (3)辛亥

19、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政府奖励实业, “实业救国 ”思潮兴起;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分,写出其中任意三个得 3分) (4)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封建主义束缚;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3分,写出任意三个得 3分,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

20、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 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 “不堪重负的压力 ”,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 1958年 7月 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 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1980年 5月 31日)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分析 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 1分)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活动有关?( 1分) (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

21、况你是如何判断的?( 1分)这种情况的出校与哪两个运动有关?( 2分)这两个运动的后果如何?( 1分) ( 3)材料三中所述的 “包产到户 ”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 2分)为什么说 “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 1分) (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1分) 答案: ( 1)农业不断发展;( 1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分) ( 2)不真实 ;( 1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分)造成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1分) ( 3)安徽、四川;( 2分)包产到户政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的。( 1分) (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农业发展政策。(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