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吴艺期 文档编号:33333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安徽省蚌埠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2010年 6月 17日至 21日, “高雅艺术进校园 ”活动走进大连高校,这对掀起高 雅艺术热潮和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下列对文化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类全部实践活动及其产品 B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不属于文化 D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答案: B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为持续 1600余年的佛教文化信仰中心。同样是几千年的文 明国,印度的佛教大都失传了,中华佛教却繁荣昌盛,甚至连佛教礼仪服装等细枝末节的元 素都保留得非常完整。这说明( ) 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

2、长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答案: A 针对目前台湾使用繁体字,大陆使用简体字的现状,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达 成协议,两岸民间合编一本 “中华大辞典 ”,把所有的字词、语汇都作一个比较陈列,以求 两岸交流时有更多互动的基础。繁体、简体字都是汉字体系文字,都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 都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这说明( )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地域特性 两岸人民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汉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根本 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 A B C D 答案: C 中国茶史入神话,万里驼队连亚欧。某地茶博物院展示了中华民族

3、及世界其他国 家各具特色的饮茶风情、现代茶艺、茶与诗、茶与书画、茶与健康及茶业科技等,是一处茶 文化 “大观园 ”。这表明(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D世界文化具有普遍性 答案: B 国画,又称 “中国画 ”。国画强调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 “融化物我,创制意 境 ”,要求: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 (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A B C D 答案: C 目前,一些省市电视台的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为追求收视率,放任拜金主义不 良言论,出现

4、了 “娱乐化 ”、 “低俗化 ”等倾向。 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文化市场要( ) A严格规范,整齐划一 B言论自由,顺其自然 C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D全面开放,海纳百川 答案: C 针对上述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选择个性、前卫的文化价值取向 努力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提升自身的修养和文化审美品位 A B C D 答案: D 近年来,网络低俗之风泛滥。严重危害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人民群众的切 身利益。有关资料显示,近三年来受不良视听节目影响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已占青少年 犯罪的 30%。为了避免网络低俗文化的影响,青少年应该 ( ) 提高辨别和抵御落后、

5、腐朽文化的能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拒绝网络文化,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倡导经典文化,消除流行文化的影响 A B C D 答案: C 该表是某机构对 200名 20岁以下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 崇拜 对象 科学 家 时代 英雄 娱乐 明星 体育 明星 自己 反面 人物 无 偶像 其他 人数 30 12 85 44 3 4 9 13 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 ) A、尊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支持人们的自主选择 B、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思想 C、提倡多元化,反对以某种思想作为社会的主流意识 D、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差异性,包容各种思想行为

6、 答案: B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说: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 耻禄之不后,而耻智之不博。 ”这句古训告诉我们( ) A要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 B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C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加强自身的理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答案: D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万物并肩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 B C D 答案: D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塑造 “内圣外王 ”的理想人格。内圣即以修身为本

7、,通过格物、 致知、正心、诚意,以具圣人才德;外王即以经世为用,通过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施行 王道。下列选项中符合 “内圣外王 ”思想的是(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A B C D 答案: A 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组委会指出,要使农民艺术节成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 途径,农民文化艺术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宣传国家 “三农 ”新貌的阵地,国内外来宾了解、 欣赏我国农民艺术的窗口。这说明中国农民艺术节( ) 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

8、交流 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的重要载体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 B C D 答案: A 在农业展览馆的一号大厅,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候选地 -从江县稻鱼 鸭共生系统,同已列入世界粮农组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的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等组成 了专门的农业文化遗产展厅,展厅内原生态的农耕文化及各地特色农产品、工艺品吸引了众 多的中外参观者前来观看。我们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因为( )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可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商业价值 文化遗产是一 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利于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A B C

9、 D 答案: D “农家书屋 ”是国家制定实施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到 2010年底,将实现全国建 立 20万个 “农家书屋 ”的目标。建立 “农家书屋 ” ( ) 说明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说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实现全面小康 A B C D 答案: D 2010年,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加速。加快推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积极培育合格市场主体,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 产力。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意义是( ) 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有利于繁荣文化市场

10、,满足人民需要 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A B C D 答案: C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李白的小桃源道出 了安徽黟县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 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回答问 题。 【小题 1】西递的老巷、老屋与老人,以生动的方式,让人领略到曾领风骚数百年的徽文化 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神韵。材料说明了 ( ) A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在教育中培养起来的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C文化的力量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深远的特点 【小题 2】面对皖南历史悠久的古民居村落,有的人看到的是重风水理论、尊儒重教、以程

11、 朱理学来规范道德等人文观念;有的人看到的是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的充分尊 重,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求;有的人看到的是徽商聚财、敛财的思想。这是因为文化对 人的影响 ( ) A是消极被动的 B是潜移默化的 C是人们主动接受的过程 D是有形的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小题 1】本小题考查的是文化素养知识。西递的老巷、老屋与老人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活动 离不开物质活动,所以选择 B。 【小题 2】本小题考查的是知识。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人 们主动接受的过程,所以选择 C。 诗歌被称为文学之上乘,其语言凝练、含蓄、跳跃,以少蕴多,意境深邃。我们

12、 阅读诗歌,可以通过语言感受形象、理解形象,在想象和情感激励中再创造形象,在感情体 验中共鸣,在思维活动中得到审美愉悦。这段话反映了阅读诗歌 ( ) A对人的影响难以抹去 B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能改变人生轨迹,推动社会进步 D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塑造健全的人格 答案: D 植入式广告,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 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通过场景再现,让观众对产品及品牌留下印象,继而达 到营销目的。这说明 ( )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植入式广告是优秀文化,所以给观众印象深刻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强制的被动的 A B C D

13、 答案: B 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 “父母在、不远游 ”。这种农耕 文化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化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 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说明 ( ) A文化是对特定的经济的反应 B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答案: A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谈及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时,这样说过; “各美其美,美人之 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请你回答问题 【小题 1】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是指 ( ) A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 C尊重文化

14、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我们要认同发展好民族文化,以便优越于其它民族的文化 【小题 2】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指 ( ) A我们要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特色,相互学习,最终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消除 差 异 B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 样性。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C只要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共同学习,那么就能实现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 D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小题 3】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 ) 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有利于世界文化繁荣 有利于世界更加

15、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有利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1】本小题考查的是民族文化知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告诉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的 文化,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B、 C与题目无关, D 的说法错误的。 【小题 2】本小题考查的是民族文化知识。 【小题 3】本小题考查的是知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大同 ”告诉我们要在发展本民族 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A 、 B的说法是错误的, D 的说法与材料没有关系。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 “久久 ”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

16、健康长寿的 寓意。 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 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 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由此 可见( ) A传统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D尊敬老人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答案: B 端午节期间,通过形式上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嘉兴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个个热 闹非凡、异彩纷呈的节庆场景: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精致香囊纳福避邪,大街小巷粽香四溢, 巡游方队载歌载舞。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精致香囊纳福避邪,大街小巷粽香四溢,巡游方

17、队载歌载舞。 端午节热闹非凡、节庆场景异彩纷呈,数千年来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这一事实说明( ) 传统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A B C D 【小题 2】之所以要切实推进中国端午节的民俗传承,挖掘传统民俗民间文化的丰富资源, 是因为( ) A国家的兴旺发达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B端午节作为传统文化,其消极作用基本消失 C端午节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D传统文化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小题 3】 2010年 6月 16日是端午节。提起端午节,人们很容易就会想起赛龙舟、吃粽子,怀念屈原。这说

18、明( ) A传统文化不是永恒不变的,其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C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D文化是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1】本小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知识。 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的说法与材料没有关系, 所以选择 D。 【小题 2】本小题考查的是传统文化知识。挖掘传统民俗民间文化的丰富资源这样可以发达 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其消极作用基本消失的说法是错误的, B、 C不选, D的说 法与材料没有关系。 【小题 3】本小题考查的是传统

19、习俗知识。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 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A的说法是错误的, B、 D的说法与材料没有关系。 中国文化部、农业部等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 开幕。从广东肇 庆的端砚到陕西凤翔的泥人,从四川阆中的皮影戏到北京平谷的桃木雕刻, 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俗艺术家齐聚北京,为大家呈现出一场精彩的民俗盛宴。这说明(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 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 B C D 答案: A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枫泾一带的农民受民族、民间传统造型艺术的启发,开 始把民间的印染、刺绣、木雕、灶壁画等古老艺术运用到绘画中,

20、逐渐形成了今日的金山农 民画。这体现了( )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推进文化发展应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创新就是创作各种类型和风格的文化作品 A B C D 答案: D 综合题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 踊痛哭 之事。母曰: “此非所以居子也。 ”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 : “所以居子也。 ”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 见之,一一习记。孟母曰: “此真可以居子也。 ”遂居于此。 上述 “孟母三迁 ”的故事说明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10

21、分) 答案:(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孟子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受到不同的影响说明了这一点。( 2分) (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孟子学为丧葬、买卖屠杀、行礼跪 拜之事,无不说明周围文化对孟子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2分) (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周围文化环境对孟子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 的。( 2分) ( 4)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文化的影响,自觉学习、主动感悟优秀文化。孟母 最终 选择良好的文化氛围体现了这一点。( 2分) ( 5)优秀文化能够塑造美好的人生。通过主动接受优秀文化的影响,孟子成为中国

22、文化史 上的 “亚圣 ”。( 2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 “洗牌效应 ”,为一些产业提 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 提出并实施了 “建设文化强省 ”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 力培育软实力。 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 “寒风劲吹 ”,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 “厚积薄 发 ”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8分) 答案:( 8 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安

23、徽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进文化创 新。( 2分)继承我省优秀传统文化,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推陈出 新。( 2分)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2 分)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2分) 我们为 “嫦娥二号 ”而激动,很多人更被卫星的研制团队所感动。这支团队平均 年龄不到 30岁,他们同舟共济,统一行动 ;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 己的条件完成了 “嫦娥二号 ”。他们使我国在和平利用太空上更有发言权,他们“一切为了 祖国 ”的精神永恒地镌刻在太空。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伟大

24、的中华民族精神。 “嫦娥二号 ”卫星研制团队怎样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10分) 答案:( 1) “嫦娥二号 ”卫星研制团队同舟共济,统一行动,展示了团结统一精神;( 2分) ( 2)他们使我国在和平利用太空上更有发言权、壮大了和平的 力量,展示了爱好和平精神; ( 2分) ( 3)他们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展示了勤劳勇敢精神;( 2分) ( 4)他们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条件完成使命,展示了自强不息精神。( 2分) ( 5)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 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人转已有近 300年的历史,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曾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25、但传统 二人转以唱为主,已难以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而 “刘老根大舞台 ”的出现,则是一次市 场机制与文化创新相结合的真实演绎。经过改良的二人转以搞笑为主,获得了巨大的商业 成 功。 材料二 对于这种新的艺术形式,部分观众称 “自然亲切,给大家带来欢乐 ”,但也有观众 称 “内容低俗,影响社会风气 ”。有专家指出,作为民间剧团,虽然要 “看观众的脸色吃饭 ”, 但也不能过分取悦甚至迎合观众,否则,格调低俗恐成为下一步发展的瓶颈。 请指出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12分) 答案:传统艺术对于反映精神生活、展示精神世界,显示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凝聚力有独特 作用。( 1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且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2分)文化对人产生不同的影 响,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 2分)文化选 择存在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各种文化相互交织。( 1分)因此国家要加强管理, 正确引导。( 1分)消费者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 力。( 1分)要根据时代需求(时代性)进行文化创新,( 1分)文化创新既要发展大众喜闻 乐见的形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分)又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分)要实现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1分)(考生若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