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yndromehi216 文档编号:333956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2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诗经曰: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 “维新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 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 创立了王位世袭制 A B C D 答案: C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A雅典没有不参政的男人 B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利益 C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D雅典民主政治是大多数人的民主 答案: C 以下哪些机构的设置能体现雅典人民主

2、权与轮番而治的思想 公民大会 五百人议事会 民众法庭 保民官的设置 A B C D 答案: D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 “男性公民的俱乐部 ”,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答案: C 帕帕迪是雅典郊区的农民,今年 (前 399年 )30岁,孝敬父母,无公共债务和犯罪前科,但是他不识字。按照当时雅典的体制,帕帕迪有资格 参加公民大会并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成为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 成为民众法庭的审判员 在公民大会上参与辩论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代表罗马共和国内部

3、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以维护贵族统治为主要目的 有效地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是古代世界最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A B C D 答案: D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答案: C 罗马法规定: “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当视将其杀死为合法。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权 B罗马法强调 “轻罪重罚 ” C罗马法重视道德修养 D罗马法蔑视人权 答案: A 伯利克

4、里说: “在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 ”这段话表明古希腊 A保护希腊人合法权利 B尊重希腊公民个人意志 C遵循法律至上原则 D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答案: C 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最尖锐的矛盾是 A贵族与工商业者; B贵族与平民; C工商业者与平民; D “僭主 ”与雅典公民 答案: B 司马光说: “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 ”司马光所说的 “谗佞 ”指的是 A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B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C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D变法中使用失当的人。 答案: A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

5、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 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答案: D 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 ”,这明显地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 A皇权高度加强 B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 C皇权制度与神权制度的结合 D以官僚体系为工具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 答案: B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 “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上的大毛病。 ”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

6、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解决王国问题 C随堂实行科举制度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答案: D 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 “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 ”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内容,成为联结海内外钱氏宗亲的桥梁和纽带。浙江临安钱氏重视修订族谱,说明 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 弘扬传统美德是社会的需要 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 传统小农经济孕育了强烈的家庭观念 A B C D 答案: C 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2009年 5月 18日,世界刘氏宗亲会馆在沛县落成。大批海内外刘姓子弟前来寻根问祖,联谊交流。这一事件与下列思想观

7、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A “四海之 内皆兄弟也 ”(孔子) B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左丘明) C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项羽) D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答案: B 20世纪 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 (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 ),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答案: C 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 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 答案: B 隋唐时期与汉朝、魏晋以来

8、的选官制度相比较,其进步作用除了更有利于“唯才是用 ”之外,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还在于 A有利于农民通过考试而入仕 B有利于豪强地主巩固统治地位 C有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限制军事集团操纵政权 答案: C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通过中央集权管理,于是采用了一种 “斑马式 ”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 “斑马式 ”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中外朝制度 B刺史制度 C郡国并行制度 D郡县制 答案: C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 “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汉武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恢复西周旧制

9、完善地方管理 B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C施恩诸侯子弟强化血族宗亲 D控制官吏任免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 B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 ”甚至称之为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该 “发明 ”的着眼点在于 A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 答案: A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 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0、 官僚政治体制开始形成 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文官为相便于皇帝限制相权 A B C D 答案: B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答案: C 综合题 ( 1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

11、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二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讲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呼?曰:不能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四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 制度之自然生长。

12、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小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4分) 【小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柳宗元对这一制度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4分) 【小题 3】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对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 6分) 【小题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 3分) 答案: 【小题 1】变化: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 2分)(答出 “分封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 ”可得 1分)影响加强了对地方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护了西

13、周较长时间的强盛。( 4分) (答出 “巩固统治 ”即可) 【小题 1】郡县制。肯定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统一。( 4分) 【小题 1】顾炎武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指出郡县制的弊端 容易导致集权与专制皇权。但顾炎武也反对分封制。( 6分) 【小题 1】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处于不断变动之中,但一直是围绕其核心思想变化的,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权力的膨胀;加强皇权,抑制相权。 (3分 ) 【小题 1】本题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发展趋势的考查,同时也考查了学生阅读和概括史料的能力。 【小题 1】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概括商、周时代诸侯与天子关系的变化,以及该变

14、化对西周的影响。 【小题 1】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柳宗元的记述中得出其对该制度的评价。 【小题 1】考查学生对顾炎武观点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从史料中得出结论;第四问考查学生概括史料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材料观点与所学知识结合并概括出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变化趋势。 ( 1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说: “我们的政体确 可成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某政治家对英国政体是这样描述的:立法机构中的代表权是合法政府的基础 当既定法律提出时,君主不得自始就擅做变动,但可以同意或反对由两院

15、提出和赞同的变动。而且,没有行政机构的同意,立法机构亦不得剥夺目前行政机构依法获得的任何权力。由此可见,英国政体实有优越之处,它使各方面互相牵制。在立法机构中,人民牵制贵族,贵族牵制人民。两院则防止行政机构越权。这样,正如机械中的三个分力,共同代表公众的自由和幸福之路线的方向。 材料三 自由主义过分强调权利的个体性,主张幸福生活的个人特殊性,反对公共权力对公民美好生活的积极构建;民主主义过于重视公民个体对公共生活的话语权与决策诉求,怀疑政治精英的公民道德状况及其审慎性水平。这为美国宪法制定者所不能接受,他们制定的美国宪法以共和主义为政体框架,试图超越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 主张政府权力尤其是司法权

16、保持与民众的适当距离,反对政府与公共权力的正当性对于民意情绪的过度依赖;倡导全体公民美德的培养,强调政治精英领导责任、审慎理性下的共和主义政治观。共和主义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核心,主张社会各阶层共享 政权的混合政府思想体系与国家政制设计方案。 摘编自万邵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小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政治制度?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4分) 【小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 18世纪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4分) 【小题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共和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共和主义在 18世纪英国的政治体制里是否有体现,说明你的理由。( 7分) 【小题

17、4】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美国的民主政体有何显著进步?( 4分) 答案: 【小题 1】公元前 5 世纪雅典的民主政体。全 体公民参与国家政治(人民主权)( 4分) 【小题 1】主要特征:分权制衡;代议制;保留国王贵族,实行君主立宪制。(答任意两点即满分)( 4分) 【小题 1】主张社会各阶层共享政权,强调政治精英的领导责任。美国政体以共和主义为原则。有体现,平民、贵族、国王共享政权,代表社会个阶层利益。( 7分) 【小题 1】超越了雅典民主中的极端民主主义(或超越了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或反对政府与公共权力对于民意情绪的过度依赖);取消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中保留的君主、贵族制。( 4分)

18、( 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神宗 1067 年即位,当时他年方十八岁,他一生的志愿乃是洗刷国耻,扫除北方过境的蛮夷之邦,光复中国的疆域。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材料三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曰: “ 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 -续资治通鉴长编 【小题 1】从材料一中 概括宋神宗的政治抱负,分析其与王安石

19、变法之间的关系。( 4分) 【小题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王安石 “新法 ”遭到废除的原因?( 6分) 【小题 3】你支持王安石、还是支持司马光,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小题 1】宋神宗的政治抱负:洗刷国耻( 2分)。关系:宋神宗的政治抱负与王安石变法的 “理财为先 ”然后 “富国强兵 ”的目的是一致的。正是因为有了宋神宗的支持,王安石变法才得以在全国推行。(任意一点 2分) 【小题 1】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 法,遭到保守派的阻挠。( 6分) 【小题 1】观点一,支持王安石,因为他代表改革派、代表进步力量,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 观点二,支持司马光,因为王安石变法有些地方操之过急,王安石变法也有不合理之处 (言之有理即可。观点和理由各占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