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历史卷.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33449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历史卷 选择题 作为证据,以下史料不可以用来研究(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古代建筑 D科举制 答案: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 1949年、 1972年和 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促成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 C 梭伦说: “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 ”为此

2、,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设立五百人会议 C实行 “公职津贴制 ” D确立陶片放逐法 答案: A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 点 D评 价 答案: C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A 1870年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 普鲁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法国高 B 1871年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国王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 C 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 德国成为冷战在欧洲的前沿阵地 D 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联

3、邦德国的社会制度更先进 答案: C 有学者指出: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 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导致两极格局 “受到撼动 ”和 “挑战 ”的因素不包括( ) A欧洲共同体形成 B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C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 答案: D 下列对以蒸汽机和电力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 “铁路时代 ” C机械

4、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互联网等通讯方式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答案: C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 “剥夺年代 ”是指( )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答案: D 历史探究小组在介绍某国际组织时说, “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有的领土横贯大陆,有的是浩瀚大洋中的岛屿 ”。这一国际组织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

5、联盟 D东南亚国家联盟 答案: B 2010年 4月 25日 ,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通过了投票权改革方案,将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 44 06提高到 47 19,其中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由原来的 2 77%提高到 4 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说明( ) A世界银行决定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B美国独有的否决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 C改革方案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等分享世行投票权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答案: D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

6、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 A直接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革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答案: B 在政治对话和论述中加入诗词,这是中国一个从政的传统。以下这些诗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 20世纪下半期某次会谈进展的情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次会谈是( ) A 1937年国共谈判 B 1945年重庆谈判 C 1949年北平和谈 D中英香港问题谈判 答案: D 美国学者约翰 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

7、的含义就是 “人民说了算 ”、 “人民是统治者 ”、 “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 ”。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依法治国的方略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C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解放战争 D三大改造 答案: D 宋代福建产生了 7607名进士,约占进士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有 19人考中状元,最为著名的是永福县(今永泰县) “七年连中三状元 ”,一时传为

8、佳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宋朝以文治国,重视科举取士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和政治中心南移,促进福建经济文化发展 福建是朱子学的发源地,教育事业发展 A B C D 答案: C 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 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 “机户领织 ”制度。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 “加工定货 ”的生产形式。上述材料反映明朝时期(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 D 对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

9、的是( ) A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B毕 N改进后提高了印刷效率 C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D宋元时期开始向外传播 答案: C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 “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这两部 “百科全书 ”的共同之处是( )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答案: B 下列历史小论文题目存在史实错误的是( ) A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 B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君主专制的削弱 C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进程 D巴黎公社与国际工人运动 答案: B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

10、争一文中指出: “在所有 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 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 蛮夷 学习的自强运动。 ”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答案: D 1912年、 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状况 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 ) 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重工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民族工业体系比较完整 A B C D 答案: A 下列诗词中,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风尚的是( ) A 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 B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

11、C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 D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 答案: B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 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过渡时期 答案: B 图是一幅近代战役示意图,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歼灭 B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

12、地区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D战役结束后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答案: D 综合题 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的普遍接受和信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 1899年),欧洲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在其著名的短诗中写道: “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 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要提倡民族主义,必要先把这种主义完全了解,然后才能发挥光大,去救国家 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

13、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验。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自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第一讲 (l924年 ) 材料三 至于欧洲人现在所讲的世界主义,其实就是有强权 无公理的主义,英国话所说的武力就是公理,这就是以打得胜的为有道理。中国人的心理,向来不以打得胜为然,以讲打的就是野蛮,这种不讲打的好道德,就是世界主义的真精神。我们要保守这种精神,扩充这种精神,是用什么做基础呢?是用民族主义做基

14、础;象俄国的一万万五千万人是欧洲世界主义的基础,中国四万万人是亚洲世界主义的基础,有了基础,然后才能扩充。所以我们以后要讲世界主义,一定要先讲民族主义,所谓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把从前失去了的民族主义,从新恢复起来,更要从而发扬光大之,然后才有实际,再去谈世界主义。 摘自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第四讲( 1924年 ) ( 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 2分)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 4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要强调民族主义?( 4分) ( 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 2分) 答案:( 1)内容:白人优越,欧洲中心。(

15、或自认为是传播文明,排斥敌视其他民族)( 2分) 背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并进行殖民扩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要求瓜分世界。( 4分) ( 2)民族危机的加深,挽救民族危亡;十月革命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共合作实现。( 4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 3)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 2分) ( 14分) “五年计划 ”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6、1)概述 “一五 ”计划强调 “工业增速 ”、 “超英赶美 ”的背景。( 3分) ( 2)结合史实分析 “大跃进 ”与 “大倒退 ”之间的必然联系。( 4分) ( 3) 2006年 3月 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计划 ”表述改为 “规划 ”。简述造成这一变化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 5分) ( 4) “十二五 ”规划与 “一五 ”计划、 “二五 ”计划相比,体现了中国政府的经济发展理念有何变化?( 2分) 答案:( 1)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基础差,底子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借

17、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美苏冷战。( 3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 ( 2) “大跃进 ”造成 “左 ”倾错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破坏;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4分。答出符合题意的四点即可。) ( 3)原因: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分) 过程: 1956年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开始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到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每点 1分,共 4分。) ( 4)从单纯重视经济增长到既重视

18、经济增长 又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重视发展方式、强调科学发展。( 2分) ( 12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 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政府 1957年提出科学技术振兴教育方案, 1958年决定按 “充实基础学力,提高科学技术教育 ”的方针改革中小学课程。 60年代开始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由各大企业集团对大学提供资助,大学则为工业界培养人才。 1967 年这一做法扩大到农业、商业和水产业。 1961年决定增加理工 科大学数量,扩大招生, 1962年创办高等专科学校。 1965-1

19、970 年培养出 19 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研究生教育也在发展,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 88。 摘编自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私学教育和智者学派的教育产生影响的相同之处。( 2分) ( 2)宋代书院是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是当时朱熹讲学的地点。根据材料二,指出白鹿洞书院在办学方面的特色。( 2 分) (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日本教育发展的特 点并分析其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就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案:( 1)扩

20、大教育范围,促进教育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传播;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2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 2)传播理学思想;把做人与做学问统一起来。( 2分) ( 3)特点:政府重视;推行改革;教育与经济发展结合。( 2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影响:培养人才;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2分) (4)教育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会促进教育水平的提高;要加快社会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4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 150

21、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因此,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上半期,世界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材料三 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 20世纪是从 1917年才开始的,到 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 1989年是 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 “全球化 ”。 同样值得我们铭记的是, 1989年首先是

22、属于欧洲的,也许它将是我们所见证的最后一件由欧洲主宰的世界大事。 摘编自 2006年 5月 25日卫报,作者马丁 雅克,伊文译 ( 1)为什 么说 “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 (4分 ) ( 2)依据上表,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任选一个角度,概述 20世纪上半期的变化。( 4分) ( 3)为什么 1989年会被视为 20世纪结束的标志?( 6分) 答案:( 1)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从分散孤立逐步走向相互联系;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4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 ) ( 2)政治角度: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以欧

23、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民族民主运动持续高涨,殖民体系逐渐瓦解。 经济角度: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科技文化角度:科学(物理学)革命,自然科学研究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文明时代; (可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任选一个角度,每点 2分,共 4分) ( 3)可从三方面展开。 从欧洲的视角来看,如: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结束了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构成的系统性 挑战;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逐渐崩溃等; 从世界的视角来看,如: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 “全球化 ”;美国崛起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等。 从 20世纪的视角来看,如: 20世纪世界进入两种制度、两个体系和两个世界之间明显的对抗时期, 1989年这种对抗局面在欧洲基本结束。 ( 6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